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践研究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王东平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甘肃 环县)

随着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也取代了单纯的学科知识学习成为重点。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却多带有功利性,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以应试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无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还无法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甚至很多时候出现“以丑为美”的现象。汉语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美感,而相比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语文本身就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理应承担更多的职责。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相应的素材切实渗透审美教育,以此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美的感知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审美活动也无从谈起。可以说,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既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章的美不仅仅表现在文字上,很多时候也在于作者赋予文章的感情。这些感情是内涵在文字中的,是不易感知的。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内涵,有效让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

(一)做好品评工作,提高学生对美学的认识

在当今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在文字内涵的探究中,学生往往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这不仅体现在情境导入和学案的构建方面,还表现在课堂理答环节。而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在保证学习者中心地位的前提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理答环节的引导作用,做好文章的品评工作,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中优化评价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能力。教学评价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述,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针对审美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别具匠心的评价手段,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进而让审美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各个阶段。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批注式阅读活动。而在每个阶段阅读之后,教师都可以通过课堂理答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理解。如教师可以询问:“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而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实际上,课文本身就有情感关键句,你能找出它吗?”在寻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诗人的心情与“曲折的荷塘”“缕缕的清香”等语句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样,通过问题提出和理答环节的品评工作,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利用诵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美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诗歌、散文的学习中,情感真挚、节奏分明的朗读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节奏美和情感美,这对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美感、提高学生对美的敏锐度有着巨大的作用。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朗读这一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美感。

例如,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就可以基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开展朗诵比赛。当然,在比赛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渗透关于诗人情感和诗歌节奏的内容。而在比赛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小组合理选择其中的一首诗歌,搭配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诵。而在这一环节,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美,才能合理分工;
只有充分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才能选择合适的音乐。当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予优秀学生小组一定的奖励。而因为团队荣誉感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如很多学生都会观看网络上的相关朗诵视频,这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诗歌中与朗诵相关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美。这样,利用朗诵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美感,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对作品中艺术形象进行的再创造,其与人的审美感知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是审美能力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想象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体验,而这一能力依赖学生记忆中的相关意象,其越具体、形象,审美想象的效果越好。而在很多时候,受年龄、时代的限制,学生是无法充分想象到文章中的场景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方法积极展示文章相关的物象、情景,以此更有效地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一)引入现代视角,做好语文教材重新解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情感教育特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些文章视为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触发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寻求学生的审美兴趣,当学生了解到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时,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审美想象的核心在于“移情”,也只有将自身充分代入文章中,学生才能有效体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美感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很多时候,由于时代不同,生活情境不同,学生是很难切实了解作者的情感的,自然也无法深入地体会文章之美。在这一方面,现代视角与古代背景的碰撞能有效让学生了解作者身处的背景,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新的角度,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有着相当大的便利。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现代视角,做好语文教材的重新解读。

例如,在《老子》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百家讲坛》中关于《道德经》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直接展示视频片段,又可以将讲解者的解析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而相比直接翻译,《百家讲坛》多注重从现代的角度理解古代经典,以现代的例子表现其中的道理。这能让学生充分将现实与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一方面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古文内容和观点的理解更加顺利。这样,通过《百家讲坛》中的解析,教师有效引入了现代视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老子》的内涵,这对于学生充分“移情”、理解文章的内涵美有着巨大的作用。

(二)结合信息技术,创设优质的审美想象情境

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迅速推进,这为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比传统以文字语言为主的讲授法,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的素材多以视频为主,其不仅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上有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也更加形象,这对学生更好地代入背景,基于文章内容展开想象有着巨大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为课堂带来多元化的教学素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感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能够促使审美教育的落实。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体验。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信息创设优质的审美想象情境,以此更好地在学生与文章之间搭建情感桥梁,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文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审美想象情境。其中,在诗歌的背景介绍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和纪录片片段进行导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还能通过视频更好地了解那个英雄辈出、救亡图存的时代。而在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背景展示为橘子洲头的图片,以方便学生了解诗歌中所描写的景象。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不仅回答问题时变得更加积极,还能更好地想象到诗歌描绘的情境,在诗歌朗读中表现得更有感情,对于诗人情感的解析也更加准确。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为学生创设了优质的审美想象情境,这对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实践是知识学习的直接途径,也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作为与阅读对应的输出部分,写作无疑是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体现。激发高中阶段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对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责无旁贷的,教师应当从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美和鉴赏美的机会。从当前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不乐意写作文,写出的文章自然也谈不上美,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造力和提高审美能力,不仅是写作训练的教学任务,还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法渗透关于审美教学的内容,以有效让学生将对美的认知渗透进自己的作品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落实以读促写,降低美文写作的难度

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而相比阅读,写作无疑是相对较难的一部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关于美文、美句的解析多是在阅读中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美文、美段充分应用在写作活动中成为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以读促写要求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较为简单的阅读活动中学习写作的技巧,而在审美教育方面,其也能降低美文写作的难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批注、摘抄、仿写等方法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连接起来,以此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看到的美句,进行批注和仿写。如在《论语通译》阅读中,学生就可以对其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解析和批注,并在摘抄本上写下引用句子的例子。而在后续的写作实践中,学生也就掌握了这些经典句子的应用方法,可以合理应用于作文中。通过以读促写理念的落实,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重视评价引导,促使学生重视美育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有着引导学生反思和进一步赋予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构建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符合的教学评价是相当必要的。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学科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作文的评价中,也多是以分数作为标准,缺乏具体的分析,这对学生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身审美创造能力是相当不利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从美育的角度反思。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写作的评价方法,变单一的成绩为灵活的量表和评语,充分融入审美教育相关的指标,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对审美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进行反思,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作文评价中,教师可以以量表和批注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量表总体分为文章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论据是否充足、行文是否流畅、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富有美感等多个指标,并对每个指标加权赋分,最终得出作文总体的分值。其中,后面几个指标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评价过程中,基于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还可以引入学生评价环节。当然,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波浪线将学生写出的美句标出来。通过教学评价,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在后续教学中持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色,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无定法,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满足当今教学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美的高中语文文章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打破平衡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42期)2019-12-10好美的雾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12期)2019-12-04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放屁文章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18年4期)2018-09-06小处着眼,写大文章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4期)2018-05-14出来“混”,总是要美的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推荐访问:审美 高中语文 实践
上一篇:算力网络体系架构探索应用实践
下一篇:机械制图在教学环节的方法实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