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思考,融资证券化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_融资证券化

 论文导读::即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金融脱媒现象凸显。导致金融脱媒现象凸显的原因是:①融资证券化的发展。利率市场化。论文关键词:中间业务,金融脱媒,融资证券化,利率市场化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发挥着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在此融资格局下,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信贷的高投放,商业银行也正是适应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增加信贷投放,实现了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盈利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支撑信贷规模的扩张,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地将吸收存款作为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通过增设营业网点和存款营销来增加资金来源。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增加盈利,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重要特征。

 通常,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三大类,即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从事存款业务要发生利息支出,从事贷款业务要取得利息收入,贷款业务取得的利息收入扣除存款业务发生的利息支出形成净利息收入,即存贷利差收入。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可获取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表 1 列示了我国商业银行 2003年至 2009 年净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净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是净利息收入,即存贷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盈利来

 源构成的实践数据支持了我们对上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判断。

 表 1 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中间业务净收入比例(%)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占比

 85.29

 85.07

 82.75

 82.46

 85.06

 84.09

 80.95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银监会年报数据整理而得

 那么]中间业务融资证券化,与这一经营模式相对应,商业银行又是

 如何实现盈利的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来分析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入构成。决定存贷利差收入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单位资金的存贷利差,即单位资金平均贷款利率与单位资金平均存款利率之差。单位资金平均贷款利率取决于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各期限的贷款利率,单位资金平均存款利率取决于存款的期限结构和各期限的存款利率。二是贷款规模。在单位资金存贷利差既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入的高低就取决于贷款规模。

 在我国,各期限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由中央银行制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历史上,尽管存贷款利率有过多次调整,但是,存贷款利率多是等比例同向调整,从而商业银行各期限存贷利差就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在此情况下,单位资金平均贷款利率的高低就取决于贷款的期限结构,单位资金平均存款利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存款的期限结构。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存款的期限结构取决于存款人的意愿,商业银行无法决定存款期限结构。而贷款的期限结构决定则不同。一方面,贷款的期限结构要考虑经济主体对资金需求期限的长短,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从自身考虑决定贷款期限的长短。由于贷款的期限越长,单位资金平均贷款利率越高,越有利于商业银行获取高额的存贷利差,因此,商业银行主观上也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得商业银行的这种愿望成为可能。适应投资拉动型的经济高速增长,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的中长期贷款,使单位资金的存贷利差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下,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信贷的高投放,高额的信贷

 投放使商业银行获取了高额的存贷利差收入。

 以上分析表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格局、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稳定、高额的存贷利差水平,造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这一盈利模式是与我国经济金融的大环境相适应的。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悄然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

 1.经济环境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靠外延扩张实现的,属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鉴于此,国家决策层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减弱,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增强。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适当放缓,进而对银行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将会降低。

 2.监管环境的变化。2004 年 2 月]中间业务融资证券化,我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调整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将市场风险纳入其中,并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进行了重新定义。2007 年 2 月,为响应 2004 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新资本协议,我国银监会制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方法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表。金融监管环境的趋紧强化了资本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规模扩张的约束作用,削弱了商业银行依靠资产规模的扩张增加盈利的能力。

 3.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体现在:

 (1)金融脱媒现象凸显。导致金融脱媒现象凸显的原因是:①融资证券化的发展。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融资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格局逐步被打破,资本市场实现储蓄向投资转移的功能不断强化,相当部分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直接流入企业,对商业银行储蓄起到了分流作用,通过商业银行媒介的资金量相对减少。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壮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对安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纷纷购买商业寿险转移家庭所面临的风险。商业寿险的发展,使得相当部分资金从银行转向寿险公司,对商业银行储蓄起到了分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过去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责分散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个人用于保障的支出逐年增加,对商业银行储蓄也起到了分流作用。③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由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构成。初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储蓄向投资的直接转化,二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估。从个人投资者来看,其投资于二级市场,可以是直接投资,也可以是通过购买基金单位的方式间接实现。通过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投资者可以实现财富增加,是理财的重要方式。在没有资本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实现理财的方式只能是将资金存放到商业银行获取利息,有了资本市场,就增加了投资者理财可供选择的途径。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分流商业银行储蓄效应明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利率市场化。“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要推进利率市

 场化改革。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虽然获得了存贷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但是,由于融资证券化,资金供给者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余地,资金需求者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余地,商业银行为保住存款客户和贷款客户,既不可能降低存款利率,也不可能提高贷款利率,相反,则可能是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为保持合理的利差收益,商业银行不可能大幅提高存款利率]中间业务融资证券化,也不可能大幅降低贷款利率。总体来看,在融资证券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是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存贷利差收窄,商业银行稳定的存贷利差收益格局将被打破,这一点已被国外利率市场化实践所证实。[1] 金融脱媒现象的凸现改变了社会融资格局,分流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侵蚀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的缩减,而利率市场化又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这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净利息收入减少,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上述经济金融变化与20世纪80年代西方上银行的情况极为类似。面对资本管制、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环境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及时调整了经营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展盈利空间。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的经验,面对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拓展盈利空间。

 二、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情况及启示

 以美国为例来看,据对美国 286 家资产总额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银行进行统计的资料显示:1983――1990 年,这些银行所经营的中间业务总额是它们资产总额的 1.21 倍,并且大银行和金融中心银行所从事的中间业务规模远远超过中小银行。286 家美国商业银行中的货币中心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总额是其资产总额的 5.25 倍。随着中间业务的大量增长,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也迅速增长。从 1984 至 1990年,美国所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12.97%。其中,资产在 50 亿美元以上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 21.93%。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据统计,1985年,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为 20%,到 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 46%。[2]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1.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顺应金融环境变化而发展起来的。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对商业银行而言,金融环境的变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所谓挑战是指金融环境的变化使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规模缩减,净利息收入下降,所谓机遇是指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商业银行及时把握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这一机遇,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展业务领域,实现盈利水平的提高。比如,针对融资证券化,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诸如备用信用证业务,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大力发展票据发行便利业务]中间业务融资证券化,为企业融资提供承诺服务;针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诸如远期利率协议、互

 换业务、金融期权业务和金融期货业务等交易类业务,一方面,通过该类业务交易,商业银行转移和分散自身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代理客户从事该类业务交易,为客户转移和分散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针对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代理基金单位发行和交易业务,基金资产托管业务;针对保险业务特别是寿险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保险代理业务。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融资 证券化
上一篇:“化解财税风险挑战、企业合规经营管理”调研报告
下一篇:镇中心小学双读活动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