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新变化,同步练习

来源:卫生职称 发布时间:2021-04-19 点击: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 1.1976 年,某学者指出:“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按指挥原则运行……自愿交易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内部就具有促进繁荣和人类自由的潜力。”该学者所表达的意思是(

 ) A.赞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C.计划经济促进经济的繁荣 D.要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2.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3.1947 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4.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时间(年)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产量(万吨) 8 520 8 560 10 370 12 500 10 260 13 470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B.粮食产量保持连续增长 C.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农业落后状况得以扭转 5.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行多党制 C.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6.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 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 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7.1979 年 6 月 25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据此可知,这一广告(

 ) A.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

 B.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 C.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

 D.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 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 9.1960 年 3 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 年 1 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 年 7 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

 ) 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 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 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11.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如图。能正确反映如图信息的一项是 (

 )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A.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12.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动与工人斗争的诉求依次表现为,在 18 世纪是“公民权利”,19 世纪主要集中在“政治权利”,进入 20 世纪则主要表现在“社会权利”。“社会权利”的诉求主要表现为(

 ) A.争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 B.争取与个人自由相关的基本权利 C.争取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D.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3.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曲线与欧洲的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几乎是同步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非洲融入全球化的程度最深 B.对原宗主国的经济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C.非洲各国的经济政策与欧洲相同 D.非洲出口导向型经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此前掌握巴拿马运河区控制权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10 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20 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加快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6.1948 年 6 月 24 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

 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 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

  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

  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 17.下表为 20 世纪 50~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间阶层”占劳动人口的比重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 20 世纪 50年代 20 世纪 70年代 美国 16.9% 18.2% 英国 15.3% 19.1% 联邦德国 16% 16.1% 法国 18% 18.7% 日本 19.3% 34% A.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日本成为战后科技革命中心 C.社会结构的固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美国与西欧出现“滞胀”现象 18.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 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 1978 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 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9.1966~1975 年,苏联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 5.3%,工业总产值从 2 294 亿卢布上升到 5 112 亿卢布,农业生产总值从 883亿卢布上升到 1 128 亿卢布。这说明当时苏联(

 ) A.农民生活改善

  B.注重发挥市场作用 C.改革成效明显

  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20. 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 年 印度独立 尼赫鲁 1956 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 年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阿德莱·斯蒂文森 材料二 1961 年初,“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曾经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 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 1/2 至 2/3 投入到国防科研生产上,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

 (1)材料一中“新的恐惧的阴影”指的是什么?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动荡”有哪些具体表现? (2)请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进行评价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 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 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 世纪 60 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 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 世纪 80 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3 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分析材料“自愿交易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内部就具有促进繁荣和人类自由的潜力”,可知该学者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B 项正确。

 2.B 【解析】

 材料“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出现腐败现象,故选 B 项。

 3.C 【解析】

 印度的独立影响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了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促进二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故 C 项正确。

 4.C 5.D 6.C 【解析】

 根据材料“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 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可知,作者认为民间力量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边缘革命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无法体现边缘力量的强势地位,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 D 项。

 7.D 【解析】

 根据材料“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宁江机床厂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体现了对传统经济的突破,故答案为 D 项。A 项国企改革开始于 1984 年,排除;B 项消除地缘限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所述与所有制结构变化无关,排除 C 项。

 8.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可知,材料提及的史实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地区,故体现的是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 C 项正确。

 9.A 【解析】

 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法国等国日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材料中法国的行动反映了这一进程,故选 A 项。

 10.C 【解析】

 社会福利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制度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11.D 【解析】

 依据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末,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比重在 3%-13%之间,在 21 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 8%-13%,2012—2013 直线上升,之后稍有回落,但比重在 18%以上,这反映了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说明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选 D;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在上升,但说明不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排除 A;依据所学知识,需求增加会影响住房消费变化,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 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2.C 13.B 【解析】

 非洲各国独立前,绝大部分国家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独立后,经济上与欧洲仍然存在着很强的联系,这就造成欧洲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故 B 项正确。

 14.C 【解析】

 1917 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长期掌握在美国人手中。1999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故 C 项正确。

 15.B 【解析】

 材料“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10 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20 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 B 项正确。

 16.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7 年美苏开始冷战,苏联虽然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却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说明美苏对峙,但都采取了克制的理性态度,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故选 C 项;1947 年美苏开始冷战,排除 A 项;1955 年华沙条

 约组织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确立,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

推荐访问:学年 纲要 必修
上一篇:部队士兵年终工作总结例文
下一篇:【精华】教学计划例文x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