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好心办坏事议论文 护好心,谨防夏季“情绪中暑”

来源:卫生职称 发布时间:2019-04-03 点击:

  【作者简介】王凤岐教授,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本文选自作者的《健康长寿靠自己》一书,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养生误区和现象。作者以多年的临床经验给时下一些养生保健热点问题赋予新的解读,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剖析了当下养生热潮中值得人们反思和重视的一些健康问题。既有高屋建瓴的养生大道,也有具体病症的解说剖析和养生方法的指导。
  
  夏季,人们最担心的就是中暑。其实不仅身体会中暑,我们的情绪也是会中暑的。夏天医院里接诊的病人中就有很多是“挂了彩”的。炎热的天气,脾气似乎也一下子“火”了起来,若这把“火”按捺不住,也就大打出手了。若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奇怪,因为夏天不仅人会中暑,情绪也是会“中暑”的。
  为什么情绪也会中暑呢?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这里的“神”并非神灵的神,而是指人的精神、思维及意识等。可以这么说,人的情绪都是由心主管的。当心气平和之时,情绪才会安宁;反之,心气浮越,情绪就会躁动不安。心除了主神明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主持全身气血的运行。我们知道,气血有温煦人体脏腑的功能,这一点与火的特征极为相似,因此中医将心脏称为“火脏”。而五季之中,最热的季节是夏季,因此夏也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气为阳,而阳主动,再加上心为火脏,两火相逢,心气过盛就会扰动心神。人们动不动就会发脾气、烦燥,也就不足为怪了。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这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气温低于30℃,日照时间不足12小时的情况下,人的情绪趋于稳定。但是当气温高于35℃,日照超过12小时,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就会明显上升。夏天约有16%~20%的人会发生“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人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如果爱发脾气,很可能会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压升高,有时还会导致猝死。所以患有心脏病的人是最忌讳生气的。
  如何断定自己是否情绪中暑呢?你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症状:情绪烦燥,动不动就跟别人发火;总感觉脑子乱哄哄的,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记性似乎也变差了;对周围的人缺乏热情,经常性地重复一些动作,如反反复复的洗脸、洗手等。如果有这些症状,就表明你的情绪也中暑了。
  
  中午小憩,
  让你的情绪远离“中暑”
  
  如何来预防情绪中暑呢?午睡是个办法。有那么老话叫“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天人更容易感到困倦。这是因为夏天白天时间长,人们晚上入睡也较其他季节更晚。古人就说过,“长夏一夜,不敌残冬半夜”,睡觉不足,次日醒来就易神思恍惚、精力不支。而且夏天人多爱出汗,这样更极耗散心阳。中午小睡便可补充心气,心气充沛则情绪安宁。
  中医对于睡眠也是很有讲究的。按照子午流注的观点,11点到1点为午时,此时气血流注心经,为“合阳”之时。午时属马,我们知道马有一个特征,就是性子特别烈。古时人们推磨时只用驴,不用马,就是因为马永远不会停止跑动,所以它拉不了磨。一匹好马,你不让它停的话它会一直跑死,所以马都是用来上战场的。正是因为马的性子烈,所以马属火。马是要养的,古人养兵讲究养到“兵强马壮”。这也与心的特征相符,心也是只能养的。养心的方法虽多,睡眠却是最好、最简单的一种。
  以前只有中国人才睡午觉,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学着睡午觉了。因为西方的医学者发现人一天中有两个睡眠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位于凌晨1~2点,次要峰期位于中午1~2点。人如果每天中午睡上半个小时的话,冠心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这与中医睡子午觉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现在大家由于工作忙,午睡时间可能比较少。但在古代,人们是很注重午睡的。宋朝的政治家兼大文学家王安石就写过一首诗,来赞扬午睡的妙处:“细书妨老眼,长簟(dian,竹席)惬昏眠。以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看书看累了,索性躺在竹席上打个盹,有返老还童之妙。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午睡的确可以宁心静神,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不过午睡要掌握好一个度,中外医者都认为午睡以“少”为宜,否则很可能会因为睡得太多而影响晚上的睡眠。那么多少才合适呢?一般认为午睡时间在15分钟至1个小时之间比较适宜。每天中午,或竹床,或厅堂雅室,静静地卧一会,顿感精神百倍。但注意不要为了贪凉而睡在风口处,以免使体内阳气受损。
  另外,食物中有祛火功效的也不在少数。一般而言,苦味食物都有祛火的功效,比如莲子心。《温病条辨》中亦说:“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也就是说莲子心有交通心肾的效果。《本草再新》认为其可以“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莲子心简直可以称为“灭火队长”了,总之哪里有花找它肯定没错。莲心一般用来泡茶,取莲心2~3克加沸水冲开,代茶饮用,不仅可以祛心火,还可以解暑。但莲心性寒,所以肠胃不好的人不可常期服用。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抵不过“心药”,学会控制情绪,是比任何的药物饮食都重要的。《黄帝内经》开篇就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养生先得养心,养心先得修性。正所谓无为而为,这才是我们所追寻的养生真谛吧!

推荐访问:中暑 谨防 好心 夏季
上一篇:【中秋节,我能吃月饼吗?】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下一篇:食疗保健吃“鱼杂”|食疗保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