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茶文化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20-11-11 点击:

 浅析中国茶文化

  目 录 摘

 要

 ................................ ................................ ..

 I I

 Abstract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茶文化定义、内涵及特点

 ................................ .............

 1 1

 (一)茶文化的定义 .................................................... 2

 (二)茶文化的内涵 .................................................... 2

 (三)茶文化的特点 .................................................... 2

 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 ...................

 3 3

 (一)茶说 ............................................................ 3

 (二)茶艺 ............................................................ 5

 (三)茶道 ............................................................ 6

 三、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

 7 7

 (一)学术的空白点仍很多 .............................................. 7

 (二)有学术创见和突破的论文不多 ...................................... 7

 (三)治学态度浮躁 .................................................... 7

 (四)学术视野窄 ...................................................... 8

 (五)国际交流不够 .................................................... 8

 四、提高中国茶文化的途径

 ................................ ...............

 8 8

 (一)普及茶文化 ...................................................... 8

 (二)提高茶馆业的品味 ................................................ 9

 (三)在名茶产地建设茶文化村 .......................................... 9

 (四)保护茶文化遗址,打造一批茶文化旅游区 ............................ 9

 (五)加大茶文化人才培养 .............................................. 9

 结束语

 ................................ ................................

 10

 参考文献

 ................................ ..............................

 10

  摘

 要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有几千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因为品茶这一行为在广大国民中的广泛存在,因而,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文化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传统文化分支,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因而,研究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中国茶文化中,文人品茶所形成的茶文化是最为精彩,最具有时代特色和最能反映民性。

 本文首先阐述了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形成出发,然后再分别阐述了茶说、茶道以及茶艺

 等来论证中国的茶文化。最好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茶文化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

 茶文化;茶说;茶道;茶艺

 茶文化是摆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话题。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从最初的食用、药用到日常饮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古代,上至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僧侣道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好茶。不仅中原如此,边疆少数民族更是不可一日无茶,从云贵高原的“茶菜”“、烤茶”、“三道茶”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奶茶”、青藏高原的“酥油茶”① 。茶,或食或饮或药;茶之礼,上至宫廷茶仪,中到文人茶会、禅院茶宴,下至平民百姓的丧葬嫁娶无处不在。茶之法,自唐以来代代完善,以至成为中央政权控制边疆民族的一大方略。曰“茶马互市”茶从中国飘洋过海走向世界,香溢五洲。但到了近代,中国饱受硝烟与贫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如何谈得了文化。更有几人知道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凝结着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爱茶人的智慧。在当代的国人看来,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消食、提神,一壶、一碗、一气饮下,更有人视茶为荼毒,认为茶不仅苦涩难咽,更会影响睡眠。难怪世界上众多的人对日本茶道、印度红茶起源于中国产生怀疑。

 历史上的中国人饮茶并不像现代这么简单,我们的先人们用智慧创造了一整套的茶文化体系,她们认为茶中有艺,艺中有道。将物质转化成精神。将儒、道、佛思想精髓融入到茶文化中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巧妙的结合令人赞叹。

 中国茶文化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谈到茶文化,有人认为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饮再加上人文历史便是茶文化学。还有人认为和茶有关的诗词、歌舞、绘画、书法、民俗等统称“茶文化”。不可否认,以上的内容和茶文化关系很大,但只能算茶文化的一部分。

 一、茶文化定义、内涵及特点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①

  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一)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 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 它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 人们通过饮茶, 明心净性, 增强修养, 提高了审美情趣, 完善了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

 (二)茶文化的内涵

 1.物态文化 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的总和, 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 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2.制度文化 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对茶的管理, 并形成一系列的措施, 称之为“茶政” , 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

 3.行为文化 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4.心态文化 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 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 上升至哲理高度, 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 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 )

 茶文化的特点

 1.格调高雅 喝茶, 谓之品茶, 是一种精神享受, 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赏茶之色、闻茶之

 香、品茶之味, 还可以提神益思, 令人神思飞扬, 领悟到至深哲理、人生妙趣。以茶待客, 为君子之交品茶清淡, 为高雅之举。于是, 以茶道为核心, 便产生了茶艺和茶礼。

 2.思想深刻 喝茶, 不能浅尝辄止, 要领会其深邃思想, 饮茶行为体现了茶之精神。中国的茶道, 内涵深远,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融合释、道诸家之精髓, 讲究与自然协调平衡, 与人沟通理解,可谓积极进取而不偏执暴躁, 和谐宁静却不消沉遁世。

 3.内涵丰富 中国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中国老百姓离不开茶, 中国文人尤其嗜茶, 在中国文化史上, 茶诗、茶词、茶谚、茶联、茶故事、茶歌、茶舞、茶戏、茶画, 还有茶文, 都占有一席之地。茶与宗教有不解之缘, 与礼仪习俗密切相关, 深人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之中。中国茶道思想, 大至兴邦安国、宇宙人生,乃至伦理道德, 小至行为举止、细微末节, 内涵十分丰富。

 4.体系完整 中国茶文化的体系完整, 主要体现在其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上。中国饮茶, 历来讲究形式, 讲究茶、水、器、火、烹、制、品饮, 乃至环境, 但是绝不拘泥于此, 讲究变通, 主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成熟发展。

 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一)茶说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并将成为 21 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 50 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 野生药用阶段

 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① ,说是远在公元前 2737-2697 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被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 59 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

 2. 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 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

 3. 大量发展阶段 从晋到隋,饮茶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但茶风的大盛却是在大唐帝国建立以后。

 4. 衰落阶段 尽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叶有不少的宝贵经验,并为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作出贡献,但由于解放前腐败政治的统治,茶叶科学技术和经验得不到总结、发扬和利用,茶叶生产在帝国主义排挤和操纵下,日趋衰败。

 5. 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集中成片的高标准新茶园,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了大批低产茶园;同是注重建设茶场和茶厂,实行科学种茶,培训茶叶科技人员,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这一阶段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50-1970 年,这 20 年基本上以垦复、发展、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为主,这期间茶园面积平均年增加 7.3%,而茶叶产量平均年增加 5.9%. 第二阶段是 1970 后,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向改善茶园结构,提高茶园单产,完善制茶工艺。进入 90 年代后,名优茶生产异军突起,种类繁多,不但恢复生产了许多历史上的名茶,还创制了种类繁多新名茶。

  ①

  凯亚.《略论我国现代茶学在理论探索上的贫困现象》[J].农业考古,1999(4).

 (二)茶艺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茶叶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2. 茶艺的技术 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3. 茶艺的礼仪 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4. 茶艺的规范 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作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5. 悟道 悟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三)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① 。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② 。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

 ①

  余悦.《中国茶文化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4). ②

  彭勃.《中国茶文化学论纲》[A].王冰泉等.《茶文化论》[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茶道的核心。

 用心感悟茶艺、茶礼之精髓,用浸透在茶中的伦理道德美的因素,来唤醒人的悟性,纯化人的心灵,端正人的信念与行为,强化道德自律,修身养性,优化人的精神品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

 三、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茶文化研究虽然取得重要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提高的问题。

 (一)学术的空白点仍很多

 有些历史遗留的疑点问题未能解惑,有些热点问题也没解决。在进一步完善中国茶文化学构架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细节问题、细部问题的研究,把宏观和微观研究科学结合起来。

 (二)有学术创见和突破的论文不多

 任何学科的研究,原创性极为重要。新材料的发现,新角度的选择,新问题的提出,新课题的论证,新方法的运用,都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从目前来看,学术的原创性不足,陈陈相因、拾人牙慧的现象较普遍。

 (三)治学态度浮躁

 我们曾经做过一项检索,在相当一部分论文中,征引的资料大多是傍人引用、随处可见者;也有的文章,甚至有似曾相识之感,或拼凑而成。这些不仅是茶文化研究的弊端,也是学术研究的通病。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在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如果套用一句哈姆雷特式的提问,是否可以说:前进,还是后退;厚重,还是肤浅;持久,还是喧嚣;发展,还是衰落,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学术视野窄

 中国茶文化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使我们的学术视野更有洞察力、穿透力。但是,当前学术视野在广度和深度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一是在学术研究领域方面,大多集中在少数区域,如茶艺、茶具等方面较为热门,而有的则为冷清之地。二是缺乏将历史与现实会通研究的能力。关注于历史的,说古代头头是道,而对现代的流变漠不关心。研究茶文化现实问题的,对历史知之不多,谈起来往往信口雌黄。

 (五)国际交流不够

 与茶文化相关的国际交流,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于今更盛。古代茶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单向的。由于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基本上是由中国向国外的输出和传播。二是区域性的不平衡。中国茶早在汉代就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最迟唐代就已将茶文化传到他们的国度。这是因为同属于东方文化圈,文化易于交流和影响。虽然唐代就已开辟,宋元时进一步发展的海上“茶叶之路”,却只是将茶叶传向南洋,并于 16 世纪逐步传播欧洲等地,但基本上只是茶叶的传输,而缺乏茶文化内容。三是传播方式的差异。茶文化向朝鲜半岛和日本传播,主要是僧侣和遣唐使等人,并且使茶叶和茶书、茶器、饮茶方法同时传入,而向南洋和欧美,主要是商业贸易行为。这种情况,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四、提高中国茶文化的途径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品位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中,当代的茶文化工作者应该如何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为种茶人和饮茶人服务呢? (一)普及茶文化

 倡导茶为国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茶和谐”的社会功能。茶是现代社会三大饮料之一,更适合中国人的品饮习惯,而且有利于营造平和的社会氛围。茶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在社会各界中普及茶文化,可以在学校中传授茶艺,

 可以在市民中举办茶文化讲座,可以在传媒中介绍茶文化知识——特别是饮茶有利健康的知识,可以开办茶职业学校,培养专职的茶艺师。

 (二)提高茶馆业的品味

 在城市中,把茶馆业打造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提高人们生活情趣、促进社会和谐的现代服务业。茶馆也可以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使爱茶人不仅能够在茶馆中品尝到不同风味的茗饮,而且在饮茶的过程中,能欣赏高品位的书画艺术,聆听能陶冶情操的音乐演奏,还能看到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

 (三)

 在名茶产地建设茶文化村

 杭州梅家坞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茶文化村。在梅家坞不但出产龙井茶,而且有十分清幽的生态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茶人,不仅可以在梅家坞买到龙井茶,而且可以在那里饮茶、休闲。全国各地出产名茶、有条件建成茶文化村的地方不可胜数,但往往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没有整洁的村庄环境。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知名度也没有那么高。这正是茶文化工作者可以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的地方。

 (四)

 保护茶文化遗址,打造一批茶文化旅游区

 《茶经》问世一千二百多年来,凡是名茶产地,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沉积,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当代茶人的责任是取得政府的支持,保护好这些遗产,努力恢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文化建筑,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五)加大茶文化人才培养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撑。茶文化研究的兴盛,也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多年来,随着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茶文化教育受到重视,国内已经形成人才培养的网络系统。在现存的条件下,要面对现实,又积极进取。一是把茶文化研究向更多的学科拓展和延伸,形成规模和产生影响,引起对这方面研究人员培养的重视。二是在茶学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嫁

 接”,争取多设置一些茶文化学位方向,并且采取文史与农学学员兼收的办法,扩大生源基础和学生理论知识的领域,培养复合型的研究人才。三是在一些文科专业领域,如文学、历史、文献、民俗、文化、旅游等学科,也增加茶文化学位方向,使更多的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成为茶文化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对现有的从事茶文化普及与研究的人员,也要追踪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学术水准① 。

 结束语

 当前, 茶文化正进人兴盛繁荣的时期, 全国茶文化活动之多、各地政府之重视、热心于茶文化人数之众都是空前的。茶文化是我国茶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茶文化也应该创新和发展。但这种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客观、科学地创新和发展而不是主观臆造、虚伪地创新和发展。因此, 在弘扬和宣传茶文化时, 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茶文化的核心, 防止扭曲和站污茶文化, 让纯洁的、优秀的中华茶文化世世代代在人们心中飘扬。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凯亚.《略论我国现代茶学在理论探索上的贫困现象》[J].农业考古,1999(4). [3] 余悦.《中国茶文化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4). [4] 彭勃.《中国茶文化学论纲》[A].王冰泉等.《茶文化论》[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5] 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2001. [6] 余悦.《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 2 版. [7] 陈香白.《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农业考古》,2005 年 1 月第 1 版. [8] 赖功欧.《茶哲睿智·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年 3 月. [9] 陈文华.《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 5 月. [10] 王冰泉.《茶文化论》[C].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①

  王玲.《关于"中国茶文化学"的科学构建及有关理论的若干问题》[A].2001.

推荐访问:浅析 中国 茶文化
上一篇:03,授权委托书(建设单位填写)
下一篇:县审计局综合治理工作安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