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水刺非织造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例文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20-12-14 点击:

 郑州水刺非织造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线整理和后整理技术以及原材料端的不断创新,使得非织造布的功能性不断拓展,大量替代了原有针织物和机织物,并逐渐向高端工业用纺织用品发展。其中各种工程用布、工业用擦拭布、绝缘材料、电池隔膜、过滤材料、航空航天高温复合材料将成为工业用纺织品的重点发展领域。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6681.7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0654.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41%;建设期利息 156.8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59%;流动资金 5870.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2.00%。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766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62604.59 万元,净利润 8324.17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5.08%,财务净现值 1083.9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34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郑州“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更是“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加快由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动力结构将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开放创新双驱动转变,社会结构将加快由区域核心型向国际节点型转变,供给结构加快由政府主导投资为主向市场决定消费拉动转变。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中精力抓开放,扭住创新不放松,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真正做到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

 该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

 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

 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第八章

 技术方案分析

 第九章

 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

  一、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郑州水刺非织造布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x 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

 5、项目联系人:姚 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 78.82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四)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水刺非织造布30000 吨/年。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目前我国水刺非织造布主要应用于如下领域:卫生材料类,包括医疗卫生材料如纱布、手术衣、手术包布、手术帘、口罩、卫生帽、绷带、病床床单等以及民用清洁材料如面膜、湿巾、各种干湿擦拭布等;工业用材类,包括各种合成革基布、环保滤布、软盘内衬、电子线路板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耐高温复合材料、等;装饰装潢类,包括沙发布、床罩、台布、墙布、窗帘、门帘、服装用衬布、汽车内饰材料等。

 虽然当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初具规模,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以上企业近 1,800 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工艺和设备趋同,产品缺乏个性和特点。行业缺乏有影响力的领袖型企业,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性能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由跨国公司主导。因此,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行业结构方面,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郑州“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更是“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加快由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动力结构将加快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开放创新双驱动转变,社会结构将加快由区域核心型向国际节点型转变,供给结构加快由政府主导投资为主向市场决定消费拉动转变。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战略机遇意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中精力抓开放,扭住创新不放松,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真正做到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6681.7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0654.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41%;建设期利息 156.8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59%;流动资金 5870.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2.00%。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26681.71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0281.71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6400.00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66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2604.59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8324.17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5.08%。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34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532.04 万元(产值)。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12 个月的时间。

 七、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

 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

 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

 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

 八、研究范围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市场需求预测;

 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

 5、工程技术方案;

 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

 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

 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

 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经济评价。

 九、研究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

 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52546.61

 约 78.82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56224.87

 容积率 1.07

 1.2

 基底面积

 ㎡

 30477.03

 建筑系数 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45.48

  1.4

 基底面积

 ㎡

 30477.03

  2

 总投资

 万元

 26681.71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0654.62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7828.27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312.28

  2.1.3

 预备费

 万元

 514.07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56.80

  2.3

 流动资金

  5870.29

 3

 资金筹措

 万元

 26681.71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0281.71

  3.2

 银行贷款

 万元

 64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766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62604.5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1098.90

 ""

 7

 净利润

 万元

 8324.17

 ""

 8

 所得税

 万元

 2774.72

 ""

 9

 增值税

 万元

 2527.58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896.51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8198.8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9335.7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9532.04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34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5.08%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083.98

 所得税后

 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经营模式

 (1)定制化经营

 由于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可以通过配料、生产工艺、应用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划分,其规格的多样化、生产的非标准化以及产品的多样性特征明显。下游的终端客户一般会对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厂商的原料配比、生产工艺乃至水刺非织造布克重规格制定个性化的要求,因而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的经营模式有别于其他制造业,为定制化生产经营模式。采取定制化生产经营模式的主要是行业内产能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该类企业采购主辅材料和助剂等原材料进行定制生产。

 (2)产业链经营

 部分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商在水刺生产领域经过一定积累后,开始将自身业务向行业上下游进行延伸,形成一个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方面,部分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商直接切片纺丝进行水刺非织造布的制造;产业链下游方面,部分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商生产的水刺非织造布同时供应给外部的下游终端客户以及自身内部的水刺非织造制品所需。

 2、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盈利模式

 由于水刺非织造布大多为定制化产品,行业内的企业一般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原料配比关系、克重规格及客户对产品的特殊要求等因素,采取了以成本加成为主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定价销售,从而赚取加成部分的利润。

 3、行业壁垒

 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中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数为进行同质化竞争的中小型企业,较高的市场化竞争程度导致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定价能力。因此部分具备品牌、技术、销售渠道优势的优质企业占据了行业的领导地位,为新进入者构筑了一系列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厂房及生产线的搭建所需要的专有设备、备件等固定资产的投资费用较大,后期的维护费用也较高,需要企业具备比较强的资金实力。尤其是生产线设备的先进性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水刺非织造布的产能及产品质量。

 (2)技术壁垒

 从行业下游发展来看,水刺非织造布应用面越来越广泛,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功能性、品质稳定性以及生产技术差异化越来越受到下游

 企业的关注。这需要行业内长年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的累积,同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实践和自身技术总结才能逐渐掌握。从行业本身技术发展来看,水刺非织造布行业技术工艺复杂,涉及流体力学、纺织工程学、纺织材料学、机械制造学、水处理技术等多项理论及应用学科,同时行业本身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技术融合,技术更新较快,特有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已经成为水刺非织造布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也是新入行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具备的关键要素。

 (3)人才壁垒

 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作为国内近年来新兴行业之一,难免存在着专业人员较少,综合性人才缺乏,特别是跨学科技术全面的人才稀缺等问题。尤其是水刺非织造技术专业跨度大,需要各领域内高素质、高技能和富有经验的专门人才的协同合作,才能进行产品的工艺设计和产品开发。在生产和后加工处理过程中亦需要大批具备丰富生产经验和较高装配技术水平的熟练技术工人。目前,行业内对于以上专业人员主要以企业内部培养为主,其培养周期较长,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技术和经验丰富的行业人才。

 (4)品牌壁垒

 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想要在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生产技术、营销渠道、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外,品牌建设及影响力尤其重要。水刺非织造布下游客户生产产品一般分布在消费性领域,该类客户的供应商认定谨慎,合作关系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更换,因此其更愿意选择品质兼优,口碑良好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新进企业由于品牌知名度低,生产经验不足,无良好的口碑效应,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二、产业发展分析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应用,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订版)》中鼓励“采用编织、非织造布复合、多层在线复合、长效多功能整理等高新技术,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2016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16-2020 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左右,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 8%左

 右,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8%以上。到 2020 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全行业比重达到 33%,百家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5%,比 2015 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 5~8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 3~5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2016 年 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医疗健康养老、应急公共安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应用,将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应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上述鼓励政策的出台为本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设备、技术和工艺的升级推动行业升级

 水刺非织造工艺涉及流体力学、纺织工程学、纺织材料学、机械制造学、水处理技术等多项理论及应用学科,各学科相互渗透,复合创新,带动了国际水刺非织造工艺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水刺工艺技术方面仍处于引进与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阶段,这使得国内水刺非织造工艺技术与设备可以以国际先进工艺与设备为参照,以一个更高的速度不断提升。目前国内水刺非织造布研发主要集中在新型原料、新

 型生产装备的开发,功能整理技术、在线复合技术等领域。水刺非织造技术的提升带动了水刺非织造布产品性能的改良,使得其无论在质量还是功能性方面均能满足越来越多领域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下游市场,推动了整体产业的升级。

 (3)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目前我国水刺非织造布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类、工业用材类、装饰装潢类等用品领域,具体包括纱布、手术衣、手术包布、手术帘、口罩、卫生帽、绷带、病床床单以及面膜、湿巾、各种干湿擦拭布、各类合成革基布、环保滤布、软盘内衬、电子线路板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耐高温复合材料、汽车内饰材料、沙发布、床罩、台布、墙布、窗帘、门帘、服装用衬布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线整理和后整理技术以及原材料端的不断创新,使得非织造布的功能性不断拓展,大量替代了原有针织物和机织物,并逐渐向高端工业用纺织用品发展。其中各种工程用布、工业用擦拭布、绝缘材料、电池隔膜、过滤材料、航空航天高温复合材料将成为工业用纺织品的重点发展领域。

 (4)居民消费观念的提升,收入水平的增加,老龄化加剧及二胎政策等放开有利于增加下游行业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消费观念也不断的增强,截至 2015 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27,088 元/年。较高的消费能力以及日渐普及的健康意识使得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更加卫生的一次性卫生清洁用品。

 此外,我国自 2000 年以来即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 65周岁及以上的老龄化人口每年增速均在 4%以上,其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截至 2015 年我国 65 周岁及以上的老龄化人口达 1.44 亿人次。同时,我国二胎政策已于 2015 年全面放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新生儿数量为 1,665 万人,预计新生儿比例将在 2017 年开始提升,这将直接带动我国医疗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及婴儿纸尿裤等卫生材料类市场需求的增加。

 2、不利因素

 (1)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多数企业缺乏定价能力

 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中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数为进行同质化竞争的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薄弱,技术创新匮乏,与目前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相矛盾。此外,由于行业集中度低,较高的市场化竞争程度导致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定价能力。

 (2)行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附加值偏低

 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发展迅速,但水刺非织造布产品技术含量仍然相对较低,和国际先进生产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行业内多数企业仍然是通过依靠生产设备,单一扩张生产规模进而降低成本来获取市场竞争力,而对生产工艺及产品研发投入匮乏,从而导致目前国内水刺非织造布产品市场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无论是在品种还是功能性方面都较为欠缺。

 (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

 郑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郑州市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

 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根据 2017 年数据显示,郑州市能耗、原材料类工业产业仅钢材产量降幅较大,为 28.6%;水泥、铝材等易燃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

 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予了郑州市将过剩产能转化为优势产能进行输出的机会。作为枢纽城市,郑州市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浪潮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基础建设相对落后,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期,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建设需求。郑州市这些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正好能够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

 郑州市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立体交通运输方式相互配合,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通过梯度推进战略,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双向输出输入,辐射周边,继而对内陆城市群交通、物流、信息的一体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郑州市重点打造的新郑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 50.3 万吨,

 旅客吞吐量 2429.9 万人次。郑欧班列开行 501 班,进出口货值 27.4亿美元。

 通过枢纽经济的倾向性发展,郑州市作为内陆中心城市,其物流竞争力,在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中,物流业能够提供比其他类似城市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源禀赋优势、物流服务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及具有使城市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的能力。郑州市必定突破内陆中心城市物流业局限,提升科技水平装备下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急速发展,形成现代化的立体综合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在准确把握枢纽经济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对郑州市的枢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

 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正在深入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众多国家战略平台相继落地和加快推进。郑州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总体呈现出地位提升、优势扩大、稳中有进、蓄势崛起的良好态势。郑州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

 智能化为引领,新动能加速成长,新支撑加速形成,新产业加速壮大,为经济整体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营造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利用型等新兴产业是郑州市在枢纽经济发展的优势下需要紧紧把握的发展机遇。郑州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2017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远远超过高于自己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在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郑州市依托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郑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战略人才和拥有国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依托“中原百人计划”“中原干人计划”“海外引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加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和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

 (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机遇

 从战略定位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哈长城市群(哈尔滨)、中原城市群(郑州)、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4 大城市群均是“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且其核心城市同属于《十三五现代在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第二梯队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对四大城市群的对比分析,截至 2017 年底,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 67778.12亿元,在 4 个同梯队增长极中居于首位。产业方面,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制造业的承接容量不断增强,非城市群内城市制造业持续外流。人才、信息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产业等均表现出向城市群流入的趋势,群外城市流出趋势明显。城市群越是成熟,制造业、耗能产业越容易向周边扩散,非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趋于低端服务业化。

 随着枢纽经济的发展,中原城市群作为蓬勃兴起的增长极,将更能把握住机遇,发展城市群经济,缩小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加快城市群内各个企业“走出去”步伐。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1、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概况

 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外也称作技术纺织品,是指经过专门设计,具有特定功能,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与劳动密集、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纺织业不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劳动力素质要求高等特征,随着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市场潜力巨大,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兴起于上世纪 50 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品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以后,产业用纺织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入世之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出现了超过 20%的高增长。受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占比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速在 2008 年出现了下滑。2011 年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产业用纺织品行

 业增速随之开始逐步回升。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完成纤维加工总量 1,341 万吨,相较于2002 年的 208.10 万吨,增长了 544.4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5.41%。

 国际上通常将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占纺织业纤维加工总量比例作为一个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2015 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完成纤维加工总量 1,341 万吨,占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的 25.3%,而美、德、日等国这一比例早已超过 40%,因此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家《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将着重增加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在纺织总量中的比例,争取在“十三五”末其份额由“十二五”末的 25.3%提高到 33%。

 此外,虽然当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初具规模,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以上企业近 1,800 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工艺和设备趋同,产品缺乏个性和特点。行业缺乏有影响力的领袖型企业,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性能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由跨国公司主导。

 因此,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行业结构方面,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非织造布行业发展概况

 非织造布行业是产业用纺织品下属的细分行业。非织造布是指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它是通过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针刺、水刺、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最后整理成型。是一种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布行业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欧美,并于 70 年代末传入中国进行工业化生产。在发展过程中非织造布逐步演化出纺粘、针刺、水刺、化学粘合、热粘合、气流成网、湿法、熔喷等多种工艺。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以纺粘为主,2015 年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 235.80 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 48.61%,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其次分别是针刺工艺占比 23.30%,水刺工艺占比 10.27%,化学粘合工艺占比 7.43%,热粘合工艺占比 5.94%,气流成网工艺占比 2.74%,熔喷工艺占比 0.95%,湿法工艺占比 0.76%。在上述工艺中,水刺非织造工艺 2015 年产量达49.80 万吨,同比增长 10.42%,是非织造布中增长最快的品种。

 相比于传统纺织品,非织造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非织造布的原料纤维来源广泛,适应性强,绝大部分的天然及非天然化学纤维都可被用于非织造布生产;二、非织造布具有独特的工程结构,生产工艺灵活多变,通过后续各种整理工艺,可以生产出具备各种功能性特点纺织品,包括过滤、增强、隔离等,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可拓展性;三、非织造布生产流程短,用工数量少,综合成本较低,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消费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优势,非织造布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在非织造布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我国近五年来一直不断的加大投入,2011 年我国非织造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146亿元,2015 年已上升至 268.9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6.50%。

 在产量方面,我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从1978 年至 1997 年的 20 年间,我国非织造布年产量翻了近 100 倍。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保持增长态势,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非织造布产量仍然逐年攀升,截至 2015 年末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 485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 142.2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7%。

 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非织造布的应用集中在高新技术的渗透和新型材料使用上,在建筑、汽车、服装、卫生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是在卫生材料市场中的需求量逐渐扩大,车辆用纺织品、鞋类和人造革市场同样呈现新气象,非织造布凭借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竞争优势,行业潜力巨大。

 3、水刺非织造纺织品市场发展概况

 水刺法是指经过对短纤维原料的开松、梳理成网后进入水刺机,通过细微的水柱形高压水针垂直射向纤网,当水射流穿透纤网后,受到托网帘或转鼓的反弹作用,以不同的方位散射到纤网的反面,在水射流直接冲击和反弹水流的双重作用下,纤网中的纤维发生位移、穿插、缠结、抱合,形成柔性缠结点,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成布的一种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近 20 多年来,全球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发展迅速,1990 年全球水刺非织造布产量仅为 7 万吨,随着高速梳理机的问世,成网速度更快,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刺生产效率。水刺非织造布具有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吸湿性好、透气性好、外观光滑、不起毛等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2015 年,仅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年产量已达 49.80 万吨。

 (1)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发展阶段

 我国水刺非织造布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起步期和发展期。

 第一阶段为 1994 年-1998 年,是我国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生命周期的起步期。该阶段国内水刺生产线从无到有、逐渐成长,1994 年只有2 条生产线,至 1998 年已有 13 条生产线。在这一阶段水刺生产技术尚处摸索阶段,成本较高,制成率较低,市场认知度较低,推广难度较大,同时对下游应用领域、用户特点信息掌握不全,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

 第二阶段为 1998 年至今,属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在这一时期,根据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特点,又可细分为 3 个阶段:

 第 1 阶段:1998 年-2002 年,属于市场需求快速成长期,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1998 年全国水刺非织造产量仅有 7,500 吨,到 2002 年达到 21,500 吨,4 年中增长 2 倍。但是生产线仅由 13 条增加至 20 条,仅增加了 43%的产能。因此行业产能利用率快速提高,从 1998 年的 32.61%提高至 2002 年的 65.15%。

 第 2 阶段:2002 年-2004 年,属于生产能力粗放式增长期,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市场需要的增长速度。在该阶段,国内生产线增加了 61 条,生产能力也由 2002 年的 3.3 万吨,快速增加到 2004年的 13.2 万吨,年均产能增长速度达到 100%。全国水刺产能利用率由2002 年的 65%下降到 2004 年的 41.29%,行业呈无序价格竞争状态。各水刺产品生产企业竞相压价销售,产品价格快速下降,再加上原料价格及煤、电、油、运费价格的快速上升,使得水刺非织造产品毛利率出现下降。

 第 3 阶段:2004 年至今,为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黄金发展期,行业秩序逐步规范,在继续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了国外市场,少数优秀水刺非织造企业通过引入国外水刺生产设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研发,自行设计技术参数,专业化定制生产设备,从而脱颖而出。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水刺非织造分会统计,截至 2015 年末,国内共有水刺企业 123 家,水刺非织造生产线 249 条,比 2010 年 160 条增加 55.63%,年均增长 9.25%;生产能力达 71.20 万吨,比 2010 年 32.50 万吨增长 119.08%,年均增长 16.98%;实际产量约为 49.80 万吨,比 2010 年 23.20 万吨增长

 114.66%,年均增长 16.51%;水刺非制造布占国内非织造布比例达10.27%比 2010 年提高约 2 个百分点。

 (2)水刺非织造布主要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水刺非织造布主要应用于如下领域:卫生材料类,包括医疗卫生材料如纱布、手术衣、手术包布、手术帘、口罩、卫生帽、绷带、病床床单等以及民用清洁材料如面膜、湿巾、各种干湿擦拭布等;工业用材类,包括各种合成革基布、环保滤布、软盘内衬、电子线路板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耐高温复合材料、等;装饰装潢类,包括沙发布、床罩、台布、墙布、窗帘、门帘、服装用衬布、汽车内饰材料等。

 随着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用途日渐广泛,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下游不断拓宽的市场需求已成为水刺非织造布发展最大的拉动因素,使得水刺非织造布在各类非织造布生产技术中成为发展最快的品种。

 在水刺非织造布下游应用领域中,卫生材料类是国内水刺非织造布产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水刺非织造布分会的统计 2015 年水刺卫生材料类产量约为 41.3 万吨,

 占当年水刺非织造布总产量的 82.93%,因此下游卫生材料类市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未来的发展。

 (3)医疗卫生类纺织品市场

 近年来全球医疗卫生类纺织品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支付能力增强,对疾病的防护措施关注度明显增强;第二,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在全球化步伐加快下,世界迎来“全球老龄化”时代,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上,老人比其他人群的需求更多;第三,对医院内感染的关注不断增强,尤其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巨大的消费基础以及不断改进的医疗体系和对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都有助于一次性医用非织造布市场的发展。

 消费群体方面,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自 2012 年以来每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同比增长率成上升趋势。2015 年,我国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1.44 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使得我国医疗需求不断的增加。产品渗透率方面,我国现阶段使用的一次性医用非织造纺织品市场渗透率极低,相比于北美市场达 90%,欧洲市场达70%,南美市场达 15%;亚太地区达 16%,日本达 45%,印度达 19%,我国的一次性医用非织造纺织品只有 5%左右。

 由于一次性医用非织造纺织品普及率较低,每年会造成大量的术后感染、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等问题,我国一次性医用非织造纺织品渗透率亟待提高。产业政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 年 12 月联合颁布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发展人造皮肤、可吸收缝合线、疝气修复材料、新型透析膜材料、介入治疗用导管、高端功能型生物医用敷料等产品。加快推广手术衣、手术洞巾等一次性医用纺织品的应用。”因此,我国一次性医用非织造纺织品内需增长空间巨大。

 二、市场分析

 1、《中国制造 2025》

 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2、《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2016-2020 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左右,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 8%左右,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8%以上。到2020 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全行业比重达到 33%,百家骨干

 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2.5%,比 2015 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 5~8 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 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集团。

 3、《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

 将双组份纺粘水刺超纤革基布及其服装革生产技术,PLA 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和设备,高速湿法成网非织造布加工技术等 12 项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列入“十三五”纺织工业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提出掌握一批重点领域产业用纺织品制造关键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比重达到 33%的发展目标;加强医疗卫生、过滤、安防及土工建筑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及应用。在过滤材料领域,重点改善高性能纤维制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高性能滤料的应用比例,解决钢铁、发电、冶金、水泥等下游产业过滤材料配套应用技术,高效过滤材料推广应用 20%以上;医疗防护领域,推广抗菌和阻隔性能符合使用要求、透湿舒适性好的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实现一次性手术衣、口罩、铺单等医用非织造材料在国内医疗卫生系统推广比例 20%以上;推广高性能低成本阻燃面料、生态环保用复合土工布等新型织物,到 2020 年,生态土工布用量达 1 亿平方米/年。

 4、《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将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应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大新型纤维材料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推广应用,提高双组份纺粘热粘合非织造技术、高速湿法成网非织造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多轴向经编、三维编织、机织、多种材料多层复合技术及复杂形状织物模压成型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医疗健康养老、应急公共安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应用。

 5、纺织行业发展概况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其主要原料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细分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 1978 年)是纺织行业扩张期,此时已围绕着解决当时人们的衣着需求基本建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总体框架。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纺织产业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

 极性、主动性,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纺织产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第二阶段(1978 年至 20 世纪 90 年代)是纺织行业的调整期,经过改革开放前我国纺织产业的初建和扩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我国纺织产业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以往的统分统配、统购统销、产销脱节的产业政策,使纺织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纺织产业内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形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行业一度出现几年整体性亏损。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我国纺织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效果明显。随着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器的革新、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产业的整体素质以及国际竞争力都取得了较大提升。

 目前我国纺织业正在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2016 年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 6%-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 2005 年的1,059.22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6,001.60 亿元,以平均每年 18.94%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依然保持 10%以上的增长态势。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52546.61 ㎡(折合约 78.82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56224.87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水刺非织造布 30000 吨,预计年营业收入 766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 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 2019 年,全市下辖 6 个区、1 个县、代管5 个县级市,总面积 744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035.2 万人,城镇人口772.1 万人,城镇化率 74.6%,地区生产总值 11589.7 亿元。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驻地,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

 区核心组成部分。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 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 处 80 项。2017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一)发展优势产能的机遇

 郑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七大主导产业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一直是郑州市產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郑州市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题的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建材、化工等,尽管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明显,企业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潜在隐患。根据 2017 年数据显示,郑州市能耗、原材料类工业产业仅钢材产量降幅较大,为 28.6%;水泥、铝材等易燃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在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尤为重要。

 发展枢纽经济,充分给...

推荐访问:例文 郑州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一篇: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1.3圆柱体积同步练习
下一篇: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新整理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