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培养论文-管理论文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能力培养论文- 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培养更符合岗位需求的学生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当前的校企合作方式在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职业能力

  1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就读相应的年限后,面临着就业、升学等选择,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就业。因此中职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直接培养一线的劳动工人。如此看来,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1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为了使学生能在将来顺利地从事某种职业,在该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必须具备的多种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基础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要求。方法能力,即完成该项职业活动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统称。社会能力,也就是在社会生存中必须具备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等。人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社会性,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员打交道,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是 存在的,所以社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2 以“专业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程度,评价系统也单一地体现为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方面体现为:教师上课以教材为主要授课内容,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却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感兴趣,直接表现为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对课堂纪律管理比较严格的老师,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些教师时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强调纪律和管教学生方面, 降低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还会对学生将来顺利开展职业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我校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某些学生的专业能力很扎实,期末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在他们步入职场以后,却往往会因为与同事相处不融洽,或者因无法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而辞职。可见这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职业活动,在相关的职业岗位上有所作为。因此这三种能力的培养缺一不可,通过系统性的培养,才能显

 著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校企合作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2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的方式包括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共同培养和互派教师等。我校的示范性专业群,包括电子商务、药剂、汽修等专业,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共同开发教材、培养和互派教师等。顶岗实习方面,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三年中,会到企业中顶岗实习共 1 年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第4 学期和第 6 学期。订单式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和实习方案,搭建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最佳校企合作平台。目前我校已与广西新精英教育集团、 红缨幼教教育集团、奋达教育集团和中德诺浩等企业开展订单班。当前,我校还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推行“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

 以校企合作为办学制度,大力推行进校即进企、招生即招工、定向培训等与就业密切联系的培训模式,现有学徒制学生近 400 人。

  3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阶段

  现阶段中职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合作模式”,往往是学校非常积极地联系企业,想与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关系,而对应的企业却是积极性较低,对与学校合作持不冷不热的态度,一些企业不乐意与中职学校合作,认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只是在“给学校解决问题”。在给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时,学生往往不能接触到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不能获取企业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设定的目标。中职校企合作的程度较浅,没有达到深度合作的理想程度。

 3.2 校企合作忽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具体到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上来说,通常实行的是“2+1”的教学模式,“2”是指在学校学习的年限,即在校的前两年,“1”是指在企业实习的年限,即到企业实习的最后一个学年。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看似合理,但是我们发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学生自身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2+1”的校企合作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这种模式促使学校把主要的精力花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4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

  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学校和企业根据新形势的发展,结合当地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

 4.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意识

  校企合作必然是双方的合作,应当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深度”的合作必然会给校企双方同时带来好处。因此,在考虑校企合作时,应该有全局的眼光,全方位地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与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在合作的过程中,各自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利益。学校可以给合作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提供优秀的学生给企业、为企业解决短期的招工难问题、给企业提供建设性的咨询意见,给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服务;企业应把自身视为合作的主体,参与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参与学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环境与指导,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重中之重。

  4.2 加强“双师型”或“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在学校接触的最多的主体之一便是教师,师资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合的职业能力,必须培养“双师型”或“一体化”教师,即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实际的工作经历,具备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和素养。这要求学校方面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实践,或者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同时也可邀请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一线教学工作中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4.3 加强课改力度,推行“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学校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学校应该教授给学生在一线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同样,企业一线工作岗位需要员工怎样组织知识和技能到相应的劳动中,学校就负责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去组织教学工作,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环境,去创造类似的教学工作站。因此,体

 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就变得十分必要。学校需要到企业中进行深度的调研,充分了解一线岗位以及岗位群所包含的职业能力,把这些职业能力融入到“一体化”的课堂当中。

  5 结语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校企双方改变对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原有认知,在深化合作中探寻适合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勇,宋专茂.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实践[J].广州大学学报,2013,2(12).

 [2]莫淦清.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高[J].中国外资,2011,11(162).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推荐访问:培养 能力 论文
上一篇:教师节国旗下讲话稿:老师爱
下一篇:婚礼司仪主持词开场白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