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幽默英译意象图式探究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20-09-15 点击:

  《围城》幽默英译意象图式探究摘要 对客观世界的普遍认知经验使人们对事物形成了普遍的意象图式,也使翻译有了可能性。幽默包含的深度意象是理解幽默的关键。本文以《围城》中幽默的意象翻译为载体,在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从意象传递、意象转换、意象再造三个方面审视中文意象在英文中的再现,为译者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围城》 意象图式 英译 意象传递 意象转换 意象再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对语言有着深远的影响。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对语言深度认知的研究,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各种文化交流中,翻译的作用毋庸质疑,意象翻译是翻译很重要的方面。然而不同语言、文化之间,某些意象意义一致,而某些意象却不尽相同,这就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理解幽默便是理解幽默中包含的深度意象。钱钟书惟一长篇小说《围城》影响深远,其幽默更是恰切辛辣。本文以《围城》中的幽默表达方式以及Jeanne Kelly、Nathan K.Mao的英译本为例,试图探讨意象图式理论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解释功能,并讨论对译者今后翻译工作的启示

  二 意象图式理论与意象翻译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普遍原则与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意象图式是其中很重要的理论分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并与之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对事物认知的能力,而且获得了认识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些固定、抽象的意象,用以认识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对这些关系反复组织,使得诸多具备相似性质的活动抽象成了同一个框架,便形成了意象图式,赋予了人们的经验以完整的结构,这一点恰是认知语言学的魅力之处――在语言之外研究语言。认知语言学以某特定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其真正的目的是探索语言之间的共性以及人类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共性。正是因为这种语言间的共性,使得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是可能的,相同或相似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经验会更类似

  Image在汉语中对应为“意象”,其中“意”指一幅图像,“象”指人们对这幅图像的主观理解。意象具有共性,其本质就是不同语言背后共同的认知;同时,意象又具有个性,因为意象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而是基于个体经验的间接反映

  在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中,文学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门艺术,同样是思想的结晶。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氛围来展现原文的韵味,正如冯骥才在《阐释五大道》中讲到:“历史留给我们的绝对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其迷人的气息。这不仅仅是建筑意义上的气息,而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气息。”

  翻译其实就是意象的解读和再现。翻译依赖于原文的意义及其美学氛围,译者可以通过对各单独意象的把握实现对译文的呈现。译文的整体依赖于各部分的和谐整合,读者得到的是大于单独意象总和的新意象。当然,单个的词汇、短语含义丰富,”这就需要我们依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某一个字或词语的意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为更有效地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流,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幽默与幽默翻译

  幽默通过制造一些不同寻常的场景来打破我们的经验世界对情况的预期。中国人的幽默内敛、温和、间接,内涵丰富,会激发出灵魂深处的快乐。听者需透过表面看本质,发挥联想能力,才能理解幽默的本质。幽默之所以让人发笑,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表面上毫无关联的表达方法上引发深层次的意象,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幽默可谓是文化的核心象征。“拥有同样的幽默感就像是共享同一个密码。”幽默受地域、语境的限制,跨语言的幽默实际上是跨文化的幽默。因此,译者的意象选择很重要

  四 《围城》幽默的意象图式解读

  《围城》反映人类虚荣心的盲目性和复杂性,幽默便是传达这个主题很好的方式。钱钟书学贯中西,思想深邃,语言驾驭能力极强,因此,双关、用典、隐喻、比喻使得字里行间的幽默信手拈来,一语中的,且含义丰富,思想者可享用饕餮盛宴,普通人也能自娱自乐,同时感到“描写太恰当了”、“事实就是如此”等,这无疑是因为作者用文字唤醒了人们心底相应的意象

  Nathan K.Mao和Jenny Kelly共同将此鸿篇巨著翻译成英文。对源语言一无所知的目的语读者完全依赖译者对原作的再现,译者需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以及风格,达到介绍作品本身和传递中国文化的双重目的。如前所述,《围城》绝妙的语言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在意象处理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下面将一一列举

  1 幽默翻译中的意象传递

  不同文化间的意象存在着异同,对于存在于人们普遍认知中的意象,译者可以直接翻译成目的语中对应的意象。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基于相同的真值条件,从外部世界取得的经验就相类似,进而形成类似的抽象的意象图式,可以直译,人们的普遍认知会帮助人们理解,这也是翻译的基础之一

  例1:?翁笑容和语气里的顽皮,笨重的可以压坍楼板。(钱钟书,2005:115)

  The naughtiness in Tun-wengs smile and tone was ponderous enough to have caved in the floor.(Chien Chung-shu 2004:118)

  作者以独具匠心的语言技巧形成了幽默效果:前半部分正常叙述,伴随正常的喻意“顽皮、很笨重”;后半部分则返回最本来的意义“笨重的可以压坍楼板”。当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按照“语气中的顽皮、很笨重”这个隐喻来理解原文的时候,读者们甚至意识不到这是隐喻,因为“笨重”这个意象图式已存在太久,人们已经想当然地接受了其比喻义而忘记了其本意是形容重量的。当“压坍楼板”的说法突然将读者拉回“笨重”的本意时,幽默的效果就产生了。这种情况下,直译简洁、生动,保留原汁原味,符合翻译的自然原则

  此外,文学作品的翻译必然涉及各自文化中独有的文化意象,如:

  例2: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钱钟书,2005:9)

  This diploma,it seemed,would function the same as Adam and Eves figleaf.It would hide a person’s shame and wrap up his disgrace.(Chien Chung-shu,2004:12)

  《围城》这部小说用汉语写就,但也有很多西方意象。西方读者理解这些本土意象毫无困难,直译最适合。倒是中国读者阅读原文时,需要相应的文化知识来辅助理解。本例中,映射建立在“文凭用于遮丑”和“树叶用于亚当夏娃遮羞”,可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相似意象的联想,因此类似的经验进一步浓缩成认知中相同的意象图式。语言清新,让人不禁感叹作者强大的联想能力。文学作品果然是文化交流的强有力工具

  同样,原作中包含很多中国传统神话、经典小说中的意象,这些也是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因此可采取直译加注的手法,使信息传递更饱满。

  例3:密雨里点灯大非易事,火柴都湿了,连划几根只引得心里的火直冒。此时此刻的荒野宛如燧人氏未生以前的世界。(钱钟书,2005:142)

  Lighting the lamps in the wind and rain was no easy matter.The matches had all become dap.Striking several at once only kindled the fire inside.By then,the barren plain resembled the world before the birth of Sui-jen Shih.notes:A fabulous ruler of ancient China,said to have discovered fire.(Chien Chung-shu,2004:145,368)

  本句话的核心含义是此处很黑。中国传统神话有燧人氏取火并教大家用火的故事。在他之前,夜晚一片漆黑。西方文化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物――普罗米修斯。此句中,译者直译燧人氏,并附注介绍背景知识。如果顺应西方文化,译作普罗米修斯,则西方读者会产生疑问:难道中国传统神话中也有普罗米修斯?这类发源于中国的典故在英文中没有对应,需直译才能保证原始的意象图式原汁原味地呈献给西方读者

  2 幽默翻译中的意象转换

  翻译过程中,有时直接传递不能实现意象的再现。这是因为人们的意象来自经验,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宗教环境、思维方式、审美层次的不同会导致人的经验不尽相同,从而造成对同一真值条件产生不同的联想,形成意象图式上的差异。译者应在意象再现的时候稍稍进行转换,使源语言与目的语的鸿沟最小化

  例4:父亲道:“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呢。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像苏小姐是砖头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钱钟书,2005:31)

  His father remarked,“Shes not only studied abroad but has a Ph.D.I’m afraid Hung-chien couldn’t manage her,”as though Miss Su were some sort of hard object like a brick which would take the stomach of an ostrich or turkey to digest.(Chien Chung-shu,2004:34)

  汉语中有很多关于“吃”的表述,有些延续其本意,表示摄入某物,有些则超越了本意,如“吃不消”本意是吃进某物但却不能消化,慢慢发展为处理、克服某事。这种词意的变化恰恰遵循了意象图式理论发展的过程:以理解人的身体为本源,进而推进至外部世界。在汉语中引发的联想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因此,译者将其转译为to manage,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本质含义,尽管其不能与“消化”完全对等,但是相应转换还是必须的――如果译者按照原意翻译,则译作会变成恐怖小说

  3 幽默翻译中的意象再造

  除了意象传递、意象转换外,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意象再造。不可否认,不同语言中的两个意象对应的客观事物一致,但表述却不尽相同。此刻就需要再造新意象来展现原意象的真正隐含意义

  例5:他那时候没有原子弹可讲,只可以呼唤几声相对论,害得隔了大海洋的爱因斯坦右耳朵发烧,连打喷嚏。(钱钟书,2005:234)

  Having no atomic bombs to talk about yet,he could only call out a few times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making Einstein,all the wa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ocean,run a fever in his right ear and even sneeze.(Chien Chung-shu,2004:243)

  笔者可以肯定,在阅读本句话的译文时,读者会倍感迷惑:“耳朵发烧,连打喷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意象,意思是背后说某人的坏话,而英文中却没有相对应的习语或者短语。因此,译者直译稍显不妥,应该解释清楚,建议译为he must have felt that he is being talked about for thousands of times

  五 结语

  意象的本质是其象征意义在作者心理世界的投射,意象再现是原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心理互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意象图式理论对《围城》幽默翻译具有解释性。阅读同一文学作品的不同版本就像是从不同路径到达同一个目标,或者说像是河流、湖泊与地下水的关系,即深层意思与隐含意思深藏于人类认知中,不同语言、文化的读者就像是位于河流、湖泊中的水域,其根源都是连通的地下水。译者应该以意象图式为指导,将文学作品的细节当做原材料,来构建共同心理意象的大厦。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译者应该加强自身双语、双文化的修养,才能实现在目标文本中重现原文的艺术魅力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参考文献:

  [1] 刘世聪:《汉英2002年版

  [2]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

  刘洋,女,1984―,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部

  李庆杰,女,1973―,辽宁建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部。

 1

推荐访问: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 图式 意象 围城
上一篇:公司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下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6,树和喜鹊同步练习C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