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调研报告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调研报告

 地震监测预报是建立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基础,应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来抓。特别是监测预报的关键环节---观测技术的发展、台网布局结构调整、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更要予以高度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促进各项工作和谐发展,扎扎实实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xx 市监测预报工作现状 (一)地震监测基本情况 在历届 xx 市委、政府的重视领导和省地震局的支持帮助下,自 70 年代初期开始,经过 30 多年的不懈努力,xx 的地震监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70 年代初期,全市地震系统地震监测手段简陋,属“四土仪器(即土地电、土地磁、土倾斜、土应力)”,观测方法简单,观测数据精度不高,且不连续,并且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分析预报技能浅薄。19xx 年省编委正式确定机构,xx地区地震办公室升格为行署的一级局,工作职能拓宽和加强, “四土仪器”逐步淘汰,正规的地震观测仪器相继上马,全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步入正规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当时 xx 经济基础薄弱,投入到地震工作中的经费有限,“2.3”7 级地震前全市(一区四县)仅开展了 4 个项目(水位、水氡、水质、测震)、共计 10 个测项的观测。观测种类少,网点稀,设备陈旧,监测能力差,极大地制约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这也是 xx19xx

 年2月 3 日发生7.0级大地震前我们没有做出短临预报的主要原因之一。“2.3”大地震以后,在市委、市政府及省地震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加强了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工作。先后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改造、观测设备的更新。1xx9 年 6月市地震局金甲井高精度地温观测手段投入使用,20xx 年 12 月市地震局和永胜县地震局水位及高精度地温观测手段的数字化仪器安装并投入了使用,“十五”项目中,我局配合省地震局在xx 市建设了 13 个强震台,并积极推进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了一支由乡民政助理员兼任防震减灾助理员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全市一区四县新建和恢复了 27 个宏观测报点,并且做到了观测人员落实、观测经费到位。目前 xx 市已形成一个观测种类基本齐全的地震观测网络。在地震信息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全省地震观测数据及资源共享,实现了观测资料处理、地震分析预报、数据传输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对监视本市乃至全省的震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地震预报基本情况 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是从 1xx6 年河北邢台地震之后开始起步的,1xx6 年 3 月 8 日和 22 日邢台分别发生了 6.8、7.2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华北地区,造成死亡 8064 人,重伤 9492 人,周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灾区进行视察慰问,并向地震工作者提出了一定要搞地震预报的要求。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我国的地震预报采取边实践边探

 索,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地震现场的实践中蓬勃发展起来,由此而推向全国,形成了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道路。国家规模的地震预报研究,推动了地震科学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地震预报,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经验性的预报方法,并在预报的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某些成功。1975 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实效的预报,取得了大大减轻生命财产损失的良好效果。这在世界地震预报史上,是首开纪录的。它标志着中国地震预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科学的攻关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已经取得的成功离突破地震预报的最终目的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虚报、漏报和错报仍占有很大比例,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了,而唐山地震漏报了,xx 地震漏报了、汶川地震漏报了,地震预报仍是一个难解的迷。多年来,地震工作者在预报的实践中,真是尝尽了甜酸苦辣的滋味,领略到了百感交集的心情,既有预报前的紧张期待,也有预报成功的欢欣鼓舞,更有错报、漏报的败兴沮丧。

 但是,地震预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研究,去做这项工作。加强地震预报研究,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找有效的地震预报途径,是我们地震科技工作者的强烈愿望和神圣使命。

 70 年以来,我市所在的滇西北地区,发生 5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30 多次,对这些地震虽然我们预报的成功率不高,但亦不

 乏有成功预报的例子,如 1988 年宁蒗 5.5 级、1xxx 永胜 5.4、5.1 级、19xx 年 7 月 xx5.3、1xxx 年 9 月 xx5.3、1xx8 年宁蒗6.2 级震群、20xx 年 10 月永胜 6.0、20xx 年 7 月大姚 6.2 级等地震做出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意见。1xx8 年、20xx 年、20xx 年我局荣获 xx 省地震局地震预报效能第二名,《1xxx 年 xx 省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获全省第一名,《20xx 年 xx 省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获全省第三名。预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省局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三)地震监测预报管理 长期以来,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震情值班制度、xx 市地震短临跟踪监视预报方案、xx 市地震局震情会商制度、观测资料处理分工办法、xx 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作为市地震局,同时组织开展地震科研、预报、震情跟踪、地震应急、震灾速报等工作。在震情监视预报工作中,坚持周、月会商制度,强化短临跟踪监视预报,突出抓好本市及相邻地州震情监视预报工作,提取异常判定识别指标和预报指标,跟踪掌握了解全省和邻区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变化,提出地震趋势预测、中短期预报意见,制定本地区地震短临跟踪实施方案。

 二、我市地震监测预报与全省地震监测预报发展形势的比较 (一)xx 省辖区内的国家台、省级台和市县台基本情况的统计。省局直管台站 93 个,市县台(站)共 114 个。省局直属台站监测项目测项共计 262 项。其中测震 86 项,前兆 164 项,气

 象要素观测 12 项。市县台测项共计 406 项。其中测震 41 项,前兆 288 项,气象要素观测 77 项。xx 国土面积为 39.4 万平方千米,按主要测项计算,即每万平方千米有 14.7 个测项。xx 市国土面积为 2.06 万平方千米,按市县 10 个主要测项,加上永胜台3 个测项、xx 台 4 个测项,共 17 个主要测项计算,即每万平方千米有 8.2 个测项,大大低于 xx 省的平均水平。

 (二)与我们相邻的大理州共有包含测震、地下水动态、水化学等主要观测项目 45 个台项;与大理州地震监测台网相比。我市的地震监测台项在数量上就远远低于大理州。

 (三)我国“七五”攻关的研究成果表明,震前观测到异常的台站和项目的比例随着震级的大小及与未来震中距离的远近而不同:对于一个 6.0~6.9 级地震的中期异常,距离 100km 之内有 15%的台站和 9%的测项能记录到,100~200km 之间分别为8%和 6%;而对于 5.0~5.9 级地震,100km 之内记录到的中期异常的台站和测项分别为 3%和 1%,100km~200km 都降为 1%,也就是说按照目前 xx 市前兆监测台网的密度距 5.0-6.9 级地震震中100km范围观测到有效的地震前兆异常很少,甚至不能被记录到。

 因此,与 xx 的平均水平和一些地区相比,作为多震区的 xx市,地震监测和观测能力还很薄弱。从总体上看,我市现有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还是初步的,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强烈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相关环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是:地震监

 测台网的布局尚不尽合理,宁蒗、华坪两县无地震监测手段,台网密度与相邻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监测手段数字化程度还不高,监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地震观测数据和信息的汇聚处理和共享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预测预报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对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科学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地震预测预报机理与应用研究、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者的结合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和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于解决,进一步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

 三、对我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发展的思考 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监测为基础,预报为目标,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会力量,实施监测台网结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依托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建设地震立体观测系统和预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在继承、完善和提高经验性预报水平的基础上,探索地震孕育、发展、发生的科学规律,揭示大陆强震的动力学成因和强震预测机理,实现经验性预报到物理性预报的过渡,显著提高地震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努力保持我国在地震预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结合我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现状,提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地震监测网络;建设一个快捷、畅通、先进的信息服务与保障系统;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培养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知难而上、勇于创新”的地震监测预报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一个程序完善、决策科学合理的地震预测预报系统;争取我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上个台阶。

 (二)总体思路 多方争取,尽快解决华坪、宁蒗无地震监测手段问题。今后要对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增加台网密度,完善监测手段,加强地震通信网络和地震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努力提高地震监测能力;继续坚持“边观测、边预报、边研究”的工作思路,以破坏性地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强化监测、预报和科研的结合,提高震情跟踪监视和分析会商的科学水平;按照“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科学部署,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观测、研究和震情监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地震工作机构和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在地震短临预报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在对全市现有地震监测台网运行质量进行综合效能评估的基础上,优化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站)布局,结合国家、省和我市“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强台网密度,完善监测手段,提高地震监测的能力。

 2.加强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的管理和监督指导,提高地震监测质量。进一步完善涵盖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台网建设、技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业务指导、队伍建设和数据服务全过程的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建立适应学科分布式、台站数字化、网络集成化和服务实时化要求的高效管理模式。

 3.加强地震通信网络和地震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地震通信网络平台,提升网络通信接入能力,满足不同信息传输的需求。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多层次用户需求的数据应用服务系统。

 4.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基础与应用研究,切实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地震预测预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将是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难题。因此,我们要在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地震预测预报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边观测、边预报、边研究”和“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和科研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改进和完善地震趋势会商的方法和制度,建立完善的预测

 工作体系,努力推进由经验型预报向物理型预报的转变,切实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5.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知难而上、勇于创新”的地震监测预报人才队伍。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人才的培养,形成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梯队,以满足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全面、持续、创新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 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汲取多次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患于未然,把防震减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起部署、共同推进。各级地震部门在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中,着力提升自身能力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的现代化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和空间。加强信息网络共享和县级地震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二)健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地震监测各类规章制度,为规范台网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根据我们的经验,制度越健全,用制度管理,台网运行才越有保障。通过全面落实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监测业务系统整体效益。地震监测业务系统运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预测预报工作,关系到观测资料质量本身,关系到地震

 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各级地震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立足于抓强震、抓大震,认真做好震情跟踪监视,努力在短临预报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和改进工作方法。按照省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切实做好震情跟踪监视各项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 地震预报是科学难题,地震预报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我市各级地震部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尚不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鼓励并支持年轻人员进修或进一步深造,逐步引进对口专业人才。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不断提高我市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学习,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体干部职工的价值追求、人生信仰和工作理念,作为干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提高全市地震部门干部职工队伍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防震减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转变。

 (四)搞好群测群防工作 地震群测群防网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有经费投入,稳定群测群防队伍,确定并保障地震群测群防员岗位津

 贴的标准和发放,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并发挥作用。完善和加强 xx 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经费举办地震宏观观测员业务培训,指导和支持其全面履行好职责,切实提高群测群防的整体水平。

 今后的地震预测,应多层面地统筹考虑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地震预测工作的结合。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预测分析处理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战略的研究,以建立更加完善地科学合理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机制。

推荐访问:市地 调研报告 监测
上一篇:企业家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例文
下一篇:物业季度工作总结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