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方案】轨道交通基坑工程降水方案

来源:高一 发布时间:2020-08-05 点击:

 1 1 概况

 1.1 基坑工程性质表 表 1-1 古北路站基坑工程性质表 工程部位 地面标高(m)

 基坑开挖标高(m) 围护形式 围护深度(m)

 主体基坑 端头井 +3.50 -26.13、-26.45 地墙 56 标准段 -24.70~-24.96 地墙 56 附属 1 号出入口 +3.50 -9.01(-12.16)

 旋喷桩 8~32 2 号出入口及风井 +4.253 -8.83(-11.98)

 旋喷桩 7~34 4 号出入口 +3.50 -9.11(-12.16)

 旋喷桩 20~32 3 号风井 +3.50 -16.557 地墙 40.5 表 1-2 吴中路站基坑工程性质表 工程部位 地面标高(m)

 基坑开挖标高(m) 围护形式 围护深度(m)

 主体基坑 端头井 +4.00 -16.93、-16.59 地墙 39、38 标准段 -14.83~-15.1 地墙 36 附属 外挂附属 -7.99~-7.88 地墙 25~44.5 3 号出入口 -7.91 SMW 桩 26 4 号出入口 -7.68 SMW 桩 26 表 1-3 姚虹站基坑工程性质表 工程部位 地面标高(m)

 基坑开挖标高(m) 围护形式 围护深度(m)

 主体基坑 端头井 +3.85 -15.25、-14.63 地墙 35.5、34.5 标准段 -12.96~-12.84 地墙 31 附属 3 号风亭 -5.80(-7.25)

 三轴搅拌桩 22~24 1 号风亭 -5.80(-7.25)

 三轴搅拌桩 22~24

 2 1 号出入口 -5.80(-9.13)

 三轴搅拌桩 15.25~25.43 3 号出入口 -6.00(-9.08)

 三轴搅拌桩 15.25~25.43 2 号出入口 -6.00(-9.08)

 三轴搅拌桩 15~26 1.2 环境概况 1、古北路 古北路站车站位于古北路正下方,沿南北走向敷设,两侧建筑物非常密集,周边建(构)筑物情况如下:本车站站位东侧有高压架空线铁塔(距北端头井基坑 11.83m)、芮兹家居(距离北端头井基坑 11.32m)、220KV 高压线最低处悬高约 19.5m~34m、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距北端头井基坑 33.56m)和东银中心(距离南端头井基坑 44.34m);南侧伦敦广场地下室(距南侧端头井 15.35m);西侧为上海职工康复医院(距车站标准段主体基坑最近 28.42m);北侧为延安西路高架桥桥墩(距离北端头井最近约 24.62m)及 10 号线区间(埋深约 12.65m,距离北端头井基坑最近约 48.98m)。

 本车站沿南北走向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管线为:铜电力排管 6 孔(埋深 1.00m)、铜电力排管 1 组(埋深 2.30)、信息光纤 12 孔(埋深 1.00m)、电信光纤 24 孔(埋深 1.35m)、铸铁上水管∅500(埋深 1.43m)、铸铁煤气管∅300(埋深 1.00m)、铸铁煤气管∅500(埋深1.06m)、砼雨水管∅1000(埋深 2.40m)、砼污水管∅400(埋深 1.70m)、铜电力排管 1 组(埋深 1.09m)、铸铁上水管∅300(埋深 1.10m)、铜电力排管 1 组(埋深 1.25m)和高压架空电缆(2 根悬高 38.2 米、4 根悬高 33.5 米、4 根悬高 27.4 米、4 根悬高 21.5 米)。施工主体基坑时,除高压架空电缆原位悬空保护外,其余管线均临时迁改至车站西侧绿地内,距离南端头井基坑最近处约 7m。

 2、吴中路 车站西侧为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泵站管理所,泵站水库长约 70m,与车站主体近似平行,距车站主体最近约 16 米,距车站附属结构最近约 6m。水库为半地下式,地下部分1.7m,地上部分 5m,有效容积 4 万 m3,拆分为二期进行改造,远离车站为一期,靠近车站为二期。根据前期协调结果,泵站一期改造在吴中路车站主体施工前完成,二期改造在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完成后实施。目前泵站改造进度滞后,制约车站施工工期。为保证吴中路车站的施工进度,经与项目公司讨论,将车站主体结构分二期进行实施。车站主体一期包括小里程端头部分、大里程端头部分先期实施(一期距水库最近距离约 22m),不考虑泵站改造的施工工期,两端端头井施工完成后进行盾构始发。车站主体二期待泵站一期改造完成后实施。车

 3 站附属结构待主体施工完成后实施,泵站二期改造在车站附属完成后实施。

 车站东侧待建 COCC 控制中心大楼地下室距离车站北(大里程)端头井基坑最近距离约20.5m,COCC 开工时间为 2016 年 6 月。车站大里程端头井应在 COCC 地下部分施工完成后实施,两个基坑不得同时开挖。

 车站西侧泵站管理所砼 5 建筑物距离 3 号出入口基坑最近距离约 3.7m;车站主体结构东侧为申通集团,技术中心砼 6 距离车站主体基坑(二期)最近距离约 23m,距离附属结构基坑最近距离约 4.5m;停车库砼 1 距离车站南端头井基坑最近距离约 19.6m,距离附属结构基坑最近距离约 4.3m;车站南侧有两座 110KV 高压铁塔,距离车站附属结构基坑最近距离约21.3m。

 3、姚虹路 拟建姚虹路站主体沿古羊路东西向布置于道路之下,其东侧靠近姚虹路,西面邻近伊犁南路。车站现状北侧为新建古北虹桥国际学校和古羊路变电所,南侧为虹桥明珠公寓、古北恒盛苑、古北虹苑古羊路商业街等。

 1.3 地质概况 1 1 、古北路

 第①1-1 层杂填土,道路范围为柏油路面,厚约 10-40cm,其下混夹较多碎石、碎砖等杂物,局部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小石子及植物根茎。

 第①2 层浜填土,含灰黑色有机质、腐植物根茎等,土质杂乱。场地内仅局部有揭露。

 第②1 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 2.29~1.10m,层厚 1.1~2.5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0.83MPa,含氧化铁斑纹、铁锰质结核,局部为粘土,土质自上至下逐渐变软,可塑~软塑状态,中等~高等压缩性。场地内局部缺失。

 第②3-1 层灰黄~灰色粘质粉土,层顶标高一般为 2.25~-0.15m,层厚一般为 1.3~6.3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1.96MPa,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局部为砂质粉土,土质不均匀,松散状态,中等压缩性。场地内局部分布。

 第③1 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 0.95~-0.85m,层厚一般为 2.50~4.4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0.41MPa,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性土,土质不均匀,呈流塑状态,高等压缩性。场地内局部缺失。

 第③1j 层灰色粉砂,层顶标高一般为-1.28~-2.11m,层厚一般为 0.5~1.6m,静力触探Ps 平均值约 1.50MPa,颗粒成份主要以云母、长石、石英为主,夹薄层粘性土,松散状态,中等压缩性。分布于第③1 层中,厚度较薄。

 4 第④1 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3.55~-5.32m,层厚一般为 8.9~11.3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0.49MPa,含云母、有机质,夹少量极薄层粉性土,局部夹贝壳碎屑,土质均匀,呈流塑状态,高等压缩性。场地内遍布。

 第⑤1j 层灰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14.18~-15.38m,层厚一般为2.3~5.4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1.70MPa,含云母,具层状结构,局部以粉质粘土为主,稍密状态,中等压缩性。场地内南端有分布。

 第⑤1-2 层灰色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13.75~-20.48m,层厚一般为 6.0~13.5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1.22MPa,含云母、有机质、腐植物及泥钙质结核,夹薄层或团块状粉性土,局部为粘土,软塑状态,高等压缩性。场地内遍布。

 注:第④、⑤1 层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的特性。

 第⑤3-1 层灰色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25.67~-28.28m,层厚一般为 8.0~12.3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1.70MPa,含云母、有机质、腐植物及泥钙质结核,夹薄层粉性土,软塑~可塑状态,局部夹粉性土较多,土质不均匀,高等~中等压缩性。场地内遍布。

 第⑤3-2 层灰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35.38~-40.02m,层厚一般为13.0~17.0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3.57MPa,含云母,具层状结构,局部为砂质粉土,土质不均匀,稍密状态,中等压缩性。场地沿线遍布。

 第⑧2-2 层灰色粉砂、粉质粘土互层,层顶标高一般为-51.18~-53.38m,层厚一般为7.9~10.8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6.73MPa,颗粒成份主要以云母、长石、石英为主,具层理,局部以粉质粘土为主,中密状态,中等压缩性。场地内遍布。

 第⑧2-3 层灰~兰色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一般为-59.98~-62.95m,层厚一般为 1.8~3.9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2.04MPa,含氧化铁斑点,夹少量薄层粉性土,局部为粘土,可塑~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场地内遍布。

 第⑨1 层灰色粉砂,层顶标高一般为-63.10~-66.56m,静力触探 Ps 平均值约 18.55MPa,颗粒成份主要以云母、长石、石英为主,夹细砂,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密实状态,中等压缩性。场地内遍布。至深度 80.00m 未穿。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水按形成时代、成因和水理特征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本工程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第⑤1j、⑤3-2、⑧2-2、⑨1 层粉性土及砂土中的(微)承压水。

 (1)潜水 潜水分布于浅部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迳流侧向补给,其排泄

 5 方式以蒸发消耗为主。上海地区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 0.3~1.5m,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离地表面 0.5~0.7m。由于潜水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故水位呈季节性波动。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一般为 0.70~2.50m,绝对标高为3.58~1.34m,平均静止水位标高为 2.55m。

 (2)(微)承压水 据本次勘探揭露,本场地南部局部分布第⑤1j 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另外,场地内遍布第⑤3-2 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上述土层赋含微承压水,根据工程经验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第⑤1j 层微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 3~5m 左右,第⑤3-2 层微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 3~11m 左右,均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承压水分布于第⑧2-2 层粉砂、粉质粘土互层及第⑨1 层粉砂层中。根据上海地区的区域资料,承压水埋深一般在 3~12m,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第⑤3-2 层微承压水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⑤3-2 层与下卧第⑧2-2 层承压水相连通,且⑧2-2 层厚度相对较厚,故第⑤3-2 层微承压水与⑧2-2 层承压水水力联系紧密,水量较为丰富。根据车站南端姚虹路站~古北路站区间观测成果,第⑤1j 层微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2.80~3.04m(相应标高约 0.71~1.05m)。本次勘察期间布置了 3 个承压水水位埋深观测孔,分别测量得第⑤3-2 层微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 4.19m(相应标高约 0.09m)、第⑧2-2 层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 4.07m(相应标高约-0.22m)、第⑨1 层的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 10.34m(相应标高约-6.50m)。

 2 2 、吴中路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水按形成时代、成因和水理特征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本工程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第⑤1j、第⑤3-2、第⑧2-2 及第⑨1 层粉性土中的(微)承压水。

 (1)潜水 潜水分布于浅部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迳流侧向补给,其排泄方式以蒸发消耗为主。上海地区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 0.3~1.5m,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离地表面 0.5~0.7m。由于潜水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故水位呈季节性波动。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一般为 1.18~1.80m,绝对标高为3.08~2.58m,平均静止水位标高为 2.91m。

 (2)微承压水 据本次勘探揭露,本场地南侧分布有第⑤1j 层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场地内普遍分布第

 6 ⑤3-2 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属微承压水含水层,根据工程经验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第⑤1j、第⑤3-2 层微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 3~11m 左右,均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第⑤1j 层呈透镜体夹层状分布,且厚度较薄,受此影响,本次勘察未能测得该层的微承压水水位埋深资料。

 第⑤3-2 层在拟建场地遍布,本次详勘利用邻近的姚虹路站承压水观测成果资料,根据利用资料第⑤3-2 层中的微承压水水位埋深为 5.06m(相应标高约-1.13m)。

 (3)承压水 拟建场地承压水分布于第⑧2-2 层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及第⑨1 层粉砂中。根据上海地区的区域资料,承压水埋深一般在 3~12m,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本次勘察布置了 1 个承压水水位埋深观测孔,测量得第⑧2-2 层的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6.14m(相应标高约-1.39m)。

 3 3 、姚虹路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水按形成时代、成因和水理特征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本工程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第⑤1j、⑤2、⑤3-2、⑧2-2 层粉性土中的(微)承压水。

 (1)潜水 潜水分布于浅部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迳流侧向补给,其排泄方式以蒸发消耗为主。上海地区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 0.3~1.5m,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埋深离地表面 0.5~0.7m。由于潜水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故水位呈季节性波动。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一般为 1.24~1.80m,绝对标高为2.69~2.09m,平均静止水位标高为 2.42m。

 (2)(微)承压水 据本次勘探揭露,本场地西部分布第⑤1j 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场地东北角活塞风井附近区域则存在第⑤2 层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另外,场地内普遍分布第⑤3-2 层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上述土层赋含微承压水,根据工程经验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第⑤1j、⑤2 层微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 3~5m 左右,第⑤3-2 层微承压水位埋深一般在 3~11m 左右,均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承压水分布于第⑧2-2 层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中。根据上海地区的区域资料,承压水埋深一般在 3~12m,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

 第⑤1j 层微承压水层分布在场地西侧,厚度较薄且有变化,其下分布第⑤1-2 层及⑤3-1

 7 层粉质粘土;第⑤2 层微承压水层仅分布在场地东北角拟建活塞风井附近地段,其余地段该层缺失。上述微承压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

 第⑤3-2 层微承压水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其上部覆盖着厚度相对较大的⑤3-1 层粉质粘土,其下一般分布着⑧1 层粉质粘土,但⑧1 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 1.1~10.6m),在场地西端该层缺失,第⑤3-2 层与其下卧第⑧2-2 层承压水相连通,且⑧2-2 层厚度相对较厚,故第⑤3-2 层微承压水与⑧2-2 层承压水水力联系紧密,水量较为丰富,但与上部第⑤1j、⑤2 层的水力联系较弱。

 结合本车站基坑开挖深度,针对上述微承压水层,本次勘察布置了 2 个微承压水水位埋深观测孔,分别测量得第⑤1j 层的微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 3.09m(相应标高约 0.80m)、第⑤3-2 层微承压水的水位埋深为 5.06m(相应标高约-1.13m)。

 2 方案设计依据与降水目的 2.1 方案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 2)行业标准 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CJ/T76-98)

 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

  《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

 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DLT 5213-2005)

 3)地方标准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36-2013)

 8 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

 4)其它  《供水水文地质手册》  《上海轨道交通基坑工程降水技术与管理规程(试行稿)》(STB-DZ-010006-2015)

  《上海市建设工程基坑降水管理规定》沪建管〔2015〕946 号  本标段基坑围护设计资料  本标段勘察报告 2.2 降水目的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要求,本方案设计降水的目的为:

 (1)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 (2)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土体强度; (3)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位,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9 3 降水设计方案 3.1 基坑底板稳定性验算 基坑开挖后,由于承压含水层上覆土层厚度变薄,其上覆土的压力降低。当上覆土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承压含水层的顶托力时,承压水将可能使基坑底面产生隆起,严重时使土体被顶裂产生渗水通道,从而发生基坑突涌。

 通常采用式(3-1)判别基坑开挖后是否处于抗底部承压含水层突涌(以下简称“抗突涌”)稳定(安全)的状态。

 siwsFHhPPwsi

 式(3-1)

 如图 3-1 所示, 承压含水层弱透水层(半隔水层)潜水位承压水位弱透水层(半隔水层)潜水位承压水位弱透水层(半隔水层)基坑底面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围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hH 图 3-1

 基坑抗承压水突涌稳定性验算原理示意图 式(3-1)中:

 sP —承压含水层顶面至基底面之间的上覆土压力,(kPa)

 wP —初始状态下(未减压降水时)承压水的顶托力,(kPa)

 ih —承压含水层顶面至基底面间各分层土层的厚度,其和等于图 3-1 中的 h,(m)

 si —承压含水层顶面至基底面间各分层土层的重度,(kN/m3 )

 H —高于承压含水层顶面的承压水头高度,即图 3-1 中所示 H,(m)

 w —水的重度,工程上一般取 10,(kN/m3 )

 sF —安全系数,工程上一般取 1.05~1.20。

 10 1 1 、古北路站

 针对⑤1j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14.80(参考钻孔 S17XJ4),静止水位取 0.71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6.8kN/m3 ; 针对⑤3-2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35.38(参考钻孔 S13CZ2) ,静止水位取 0.09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7.7kN/m3 ; 针对⑧2-2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51.18(参考钻孔 S17XJ3) ,静止水位取-0.22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7.7kN/m3 ; 针对⑨1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63.10m(参考钻孔 S17XJ4)时 ,静止水位取-6.50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8kN/m3 。

 具体基坑各部位底板抗突涌稳定性验算结果详见表 3-1:

 表 3-1

 基坑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表 (1.05 系数)

 含水层 开挖部位 坑底标高(m)

 承压水顶托力(kPa)

 上覆土压力(hγs)(kPa)

 水位降深需求(m)

 安全水位标高(m)

 临界开挖标高(m)

 ⑤1j 主体基坑 揭露或接近揭露该层,且止水帷幕隔断该层,作疏干处理 1 号出入口 -9.01(-12.16)

 162.86 未揭露 -5.11 2 号出入口及风井 -8.83(-11.98)

 100.30(47.38)

 5.96(11.0)

 -5.25(-10.29)

 4 号出入口 -9.11(-12.16)

 未揭露 3 号风井 -16.557 未揭露 ⑤3-2 端头井 -26.13,-26.45 372.44 163.73,158.06 19.88,20.42

 -19.79,-20.33

 -14.34 标准段 -24.70~-24.96 189.04~184.43 17.47~17.91 -17.38~-17.82 3 号风井 -16.557 333.17 3.74 -3.65 其他附属基坑 最大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无需降压 ⑧2-2 端头井 -26.13,-26.45 535.08 443.39,437.72 8.73,9.27 -8.95,-9.49 -20.95 标准段 -24.70~-24.96 468.70~464.09 6.32~6.76 -6.54~-6.98 附属基坑 最大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无需降压 ⑨1 最大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无需降压 -30.08 2 2 、吴中路站

 11 针对⑤1j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14.79(参考钻孔 S15XJ5),静止水位取 1.11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6.8kN/m3 ; 针对⑤3-2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39.72(参考钻孔 S15XZ3) ,静止水位取-1.13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7.8kN/m3 。

 表 3-2

 基坑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表 (1.05 系数)

 含水层 开挖部位 坑底标高(m)

 承压水顶托力(kPa)

 上覆土压力(hγs)(kPa)

 水位降深需求(m)

 安全水位标高(m)

 临界开挖标高(m)

 ⑤1j 主体基坑 揭露或接近揭露该层,且止水帷幕隔断该层,作疏干处理 外挂附属 -7.99~-7.88 166.95 114.24~116.09 5.02~4.84 -3.91~-3.73 -4.73 3 号出入口 -7.91 115.58 4.89 -3.78 4 号出入口 -7.68 未揭露 ⑤3-2 最大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无需降压

 -16.96 3 3 、姚虹路站

 针对⑤1j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14.08(参考钻孔 S16XJ11),静止水位取 0.80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6.6kN/m3 ; 针对⑤2 层,该层局部揭露,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26.57(参考钻孔 S16XJ7) ,静止水位取 0.80m(参考⑤1j 层),上覆土体重度取 17.8kN/m3 。

 针对⑤3-2 层,,进行基坑抗突涌验算时,含水层层顶标高取-37.45(参考钻孔 S14CZ1) ,静止水位取-1.13m(参考详勘报告),上覆土体重度取 17.8kN/m3 。

 表 3-3

 基坑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表 (1.05 系数)

 含水层 开挖部位 坑底标高(m)

 承压水顶托力(kPa)

 上覆土压力(hγs)(kPa)

 水位降深需求(m)

 安全水位标高(m)

 临界开挖标高(m)

 ⑤1j 主体基坑 揭露或接近揭露该层,且止水帷幕隔断该层,作疏干处理 3 号风亭 -5.80(-7.25)

 156.24 未揭露 -4.73 1 号风亭 -5.80(-7.25)

 未揭露 1 号出入口 -5.80(-9.13)

 未揭露 3 号出入口 -6.00(-9.08)

 未揭露 2 号出入口 -6.00(-9.08)

 134.13(83.00) 2.11(6.98) -1.31(-6.18)

 12 ⑤2 东端头井 -15.25 279.83 201.50 7.46 -7.38 -10.85 标准段 -12.96~-12.84 未揭露 西端头井 -14.63 未揭露 附属基坑 未揭露或最大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无需降压 ⑤3-2 最大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无需降压

 -16.03 3.2 降水设计思路 1)主要风险 ① 潜水含水层影响基坑开挖。

 本工程主要软弱土层为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该两层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土质软弱,高压缩性,具有高灵敏度、低强度的特点。若不采取措施降低土层含水量,将造成开挖面软弱、积水等不良现象,影响开挖面上的施工,较大的含水量也使得土体自立性差,影响开挖效率。

 ② 承压含水层突涌。

 对于本标段,对基坑开挖造成主要影响的承压含水层为⑤1j 层、⑤3-2 层、⑧2-2 层。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承压水上覆土压力变小,当承压水顶托力大于上覆土压力时,承压水突涌便成为基坑开挖过程中最大的风险之一。

 ③ 基坑降水引发周边环境问题。

 2)设计思路 ①针对本工程浅层土层的风险特点,通常在基坑内布设疏干管井,在基坑开挖前进行一定时间的预抽水,降低开挖土层的含水量,方便土方开挖及开挖面的正常施工。

 ②针对承压水突涌风险,在承压含水层未被围护隔断的情况下,布设降压井进行减压降水是常用的工程降水措施,地下墙深度较深,考虑降压时充分利用地下墙的隔水作用,主要采用坑内降水的方式降压。

 ③ 针对本工程环境风险问题,考虑于坑外布置一定数量的承压水观测井,通过观测坑外水位变化简介判断围护的止水效果。

 3.3 疏干设计 采用围护明挖施工时,需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中重力水含量,保证基坑干开挖的顺利进行。因此,开挖前需要布设若干疏干井,对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疏干。

 根据本工程土层情况,本次降水工程单井有效抽水面积 a 井 取 200m2 。

 13 坑内降水井数量计算公式:

 n = A / a 井 ;式中:n — 基坑内降水井数量(口); A — 基坑面积 (m2 );a井 — 单井有效降水面积 (m2 ); 考虑到本工程的特殊情况,附属基坑多呈窄长形的,按井间距 16m 左右进行布设。

 本工程疏干作用降水井数量布置情况如下表:

 表 3-4 古北路站疏干井设计 工程部位 面积(m2)

 计算井数(口)

 实际井数(口)

 井号 主体基坑 3766 18.8 18 J1~J18 1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5 JF1~JF5 2 号出入口及风井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7 JF6~JF12 4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8 JF13~JF21 3 号风井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2 JF22~JF23 古北路站主体及基坑基坑底部抽条加固处理,基坑底板位于⑤3-1 层,疏干井井深考虑深至基坑底板,故主体基坑疏干井井深 33-35m,附属基坑疏干井考虑深至基坑底板以下 5-6m,井深 17-25m。

 表 3-5 吴中路站疏干井设计 工程部位 面积(m2)

 计算井数(口)

 实际井数(口)

 井号 主体基坑 3709 18.5 18 J1~J18 外挂附属 3081 15.4 15 JF1~JF15 3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3 JF16~JF18 4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4 JF19~JF22 吴中路站主体及基坑基坑底部加固处理,疏干井井深考虑深至基坑底板,故主体基坑疏干井井深 25-26m,附属基坑疏干井考虑深至基坑底板以下 5-6m,井深 17m。

 表 3-6 姚虹路站疏干井设计 工程部位 面积(m2)

 计算井数(口)

 实际井数(口)

 井号 主体基坑 6868.8 34.3 35 J1~J35 3 号风亭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3 JF1~JF3 1 号风亭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2 JF4~JF5 1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3 JF6~JF8

 14 3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3 JF9~JF11 2 号出入口 基坑呈窄长形,按井间距 16m 布置 3 JF12~JF14 姚虹路站主体及基坑基坑底部加固处理,疏干井井深考虑深至基坑底板,故主体基坑疏干井井深 24-25m,附属基坑疏干井井深 16m。

 3.4 降压设计 1 1 、古北路

 根据基坑抗突涌验算,针对主体基坑,建立地下水三维渗流数值模型,⑤3-2 层需降压17.47-20.42m,水位降深幅度大,含水层厚度较厚,考虑主体基坑布设 8 口降压井,井号 Y1-1~Y1-8,井深 53m。⑧2-2 层需降压 6.32-9.27m,水位降深幅度大,含水层厚度较厚,考虑主体基坑布设 6 口降压井,井号 Y2-1~Y2-6,井深 64m。

 图 3-2 模型三维立体图

 15

 图 3-3 ⑧2-2 层水位降深等值线图 针对附属基坑,2 号出入口及风井附属基坑需考虑降低⑤1j 层微承压水,降深幅度约为5.96m,含水层约 5-6m 厚,考虑 2 号出入口及风井附属基坑布设 2 口降压井,井号 YF1-YF2,井深 26m。3 号风井附属基坑需考虑降低⑤3-2 层微承压水,降深幅度约为 3.74m,含水层厚度较厚,考虑 3 号风井附属基坑布设 1 口降压井,井号 YF3,井深 53m。

 2 2 、吴中路

 根据基坑抗突涌验算,针对附属基坑,局部⑤1j 层需降压 4.89-5.02m,含水层厚度较薄。故附属基坑布设 2 口降压井,井号 YF1-YF2,井深 22m。

 3 3 、 姚虹路

 根据基坑抗突涌验算,针对主体基坑,⑤2 层需降压 7.46m,含水层厚度约 10m,且局部揭露,考虑主体基坑布设 1 口降压井,井号 Y1,井深 36m。

 针对附属基坑,局部⑤1j 层需降压 2.11

 m

 (深坑 6.98m) ,故附属基坑布设 1 口降压井,井号 YF1,井深 23m。

 3.5 观测井设计 1 1 、古北路

 根据计算,古北路站主体基坑共布置 14 口降压井,按照 20%并考虑到基坑呈长条形的特点,共布置 4 口观测井并兼作备用井,其中,井号 YG1~YG2,井深为 53m,井号 YG3~YG4,井深为 64m。附属基坑布设 1 口降压井,考虑一口备用兼观测井,井深为 53m,井号 YFG1。

 同时为了保护周边环境,考虑主体基坑坑外布置 4 口⑤32 层观测井,降水试验期间,检测地墙是否存在缺陷,后期降水期间一旦地墙存在渗漏,起应急抢险作用。

 16 2 2 、 吴中 路

 根据计算,吴中路站主体基坑⑤3-2 层处于临界降压状态,为了保障基坑安全,考虑布设一定数量备用兼观测井,井深为 50m,井号 BG1-BG3。

 3 3 、姚虹 路

 根据计算,姚虹路站主体基坑布置 1 口降压井,为了验证承压水降深能否满足基坑抗突涌要求,考虑布设 1 口备用兼观测井。姚虹路站附属基坑布置 1 口降压井,考虑布设 1 口备用兼观测井 YFG1。

 同时考虑到主体基坑⑤3-2 层处于临界降压状态,为了保障基坑安全,考虑布设一定数量备用兼观测井,井深为 53m,井号 BG1-BG4。

 3.6 回灌井设计 1 1 、古北路

 古北路站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西侧为上海职工康复医院,基坑东侧高压架空线铁塔,考虑到基坑降压幅度较大,为保护周边环境,考虑布设一定数量的回灌井,以起到应急回灌作用,针对古北路,布设 17 口回灌井,井深 64m。

 3.7 抽水试验 根据基坑降水设计方案布井平面位置,拟采取如下试验方式:

 表3-7

 古北路站抽水试验过程一览表 试验阶段 试验方式 抽水井号 观测井号 试验目的 试验周期 第一阶段 单井试验 Y1-1 Y1-2、Y1-3 YG1 、 G1~G4 单位涌水量, 了解降压井的降水效果 至观测井水位基本稳定 第二阶段 群井试验 Y1-1、Y1-2 Y1-3、YG1 、 G1~G4 检验降水效果, 检验地墙是否存在缺陷 为后期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至观测井水位基本稳定 第三阶段 恢复试验 — Y1-3、YG1 、 G1~G4 了解⑤3-2 层静水位恢复情况 4~6h 第四阶段 单井试验 Y2-1 Y2-2、Y2-3 YG3 单位涌水量, 了解降压井的降水效果 至观测井水位基本稳定 第五阶段 群井试验 Y2-1、Y2-2 Y2-3、YG3 检验降水效果, 为后期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至观测井水位基本稳定 第六阶段 恢复试验 — Y2-3、YG3 了解⑧2-2 层静水位恢复情况 4~6h 3.8 沉降预测 1 1 、古北路

 古北路主体基坑需降低承压水位,降水过程中周边地面沉降见图 3-2,采取回灌措施后地面沉降见图 3-3

 17 2 2 、吴中路

 吴中路主体基坑不需要降低承压水位,降水对环境影响很小。

 3 3 、姚虹路

 姚虹路主体基坑仅在端头井内降低⑤2 层,降水范围小,降水对环境影响很小。

 图 3-4 降水引起周边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3.9 9 降水井布置

 表 3-8

 古北路站降水井工作量统计 工程部位 项目名称 编号 数量(口)

 深度(m)

 主体基坑 疏干井 J1,J2,J17,J18 4 35 疏干井 J3-J16 14 33 降压井 Y1-1~Y1-8 8 53 降压井 Y2-1~Y2-6 6 64 备用兼观测井 YG1-YG2 2 53 备用兼观测井 YG3-YG4 2 64

 18 附属 疏干井 JF1~JF5 5 17 疏干井

 JF6~JF12 7 18 疏干井

 JF13~JF21 9 19 疏干井 JF22~JF23 2 25 降压井 YF1-YF2 2 21 降压井 YF3 1 53 备用兼观测井 YFG1 1 53 坑外 回灌井 H1~H17 17 64 观测井 G1~G4 4 53 表 3-9 吴中路站降水井工作量统计 工程部位 项目名称 编号 数量(口)

 深度(m)

 主体基坑 疏干井 J1,J2,J17,J18 4 26 疏干井 J3-J16 14 25 备用兼观测井 BG1 3 50 附属 疏干井 JF1~JF22 22 17 降压井 YF1-YF2 2 22 表 3-10

 姚虹路站降水井工作量统计 工程部位 项目名称 编号 数量(口)

 深度(m)

 主体基坑 疏干井 J1,J2,J34,J35 4 25 疏干井 J3-J33 31 24 降压井 Y1-Y3 3 36 备用兼观测井 YG1 1 36 备用兼观测井 BG1-BG4 4 53 附属 疏干井 JF1~JF14 14 16 降压井 YF1 1 23 备用兼观测井 YFG1 1 23

 19 4 井结构设计 1)管井构造 (1)井壁管: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钢管,降水井井壁管直径均为φ273mm; (2)过滤器(滤水管):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应相同;所有滤水管外均包一层30 目~40 目的尼龙网,尼龙网搭接部分约为 20%~50%;尼龙网包好用铁丝捆绑牢实; (3)沉淀管:滤水管底部搭接 1.00m 沉淀管,防止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

 2)设计要求 (1)井口高度:井口应高于地表以上 0.20~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 (2)围填滤料:疏干井的滤料从沉淀管底填至填至地面以下 3m;降压井滤料根据图纸填埋。

 (3)粘土封孔:在滤料围填面以上采用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实,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

 3)质量验收 (1)井身偏差:井身应圆正,上口保持水平,井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井身顶角倾斜度不能超过 1 度,井管与井深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全长的正负千分之二; (2)出水含砂量:抽水稳定后,出水含砂量不得超过 2 万分之一(体积比); (3)井内水位:抽水稳定后,井内的水位应处于安全水位以下。

 20 5 成井施工 5. 1 前期准备 1)测放井位 根据设计图纸及总包方确定无误的井位测放井位,井位测放完毕后应做好井位标记,方便后期施工。若布设井位无法正常施工,应及时沟通、处理,必要时适当调整井位。

 2)埋设护口管 埋设护口管时,护口管底口应插入原状土层中,管外应用粘性土或草辫子封严,防止施工时管外返浆,护口管上部应高出地面 0.10m~0.30m。

 3)安装钻机 安装钻机时,为了保证孔的垂直度,机台应安装稳固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大钩、转盘与孔的中心三点成一线,严把开孔关,钻头与钻杆连接处带两根钻铤,并且,弯曲的钻杆不得下入孔内。

 5. 2 成井施工 降水井施工机械设备选用 GPS-10 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成孔时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成孔工艺。

 1)钻进成孔 上部钻进采用轻压慢转,钻压为 15~35KN,转速 20~50rpm。成孔施工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密度控制在 1.10~1.15,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

 泥浆循环宜在泥浆池中进行循环,在现场不具备泥浆池的条件下,可考虑在基坑中开挖一个小泥浆池进行泥浆循环。

 2)清孔换浆 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 0.50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 1.10,孔底沉淤小于 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使用完后的泥浆通过泥浆箱运出场地进行处理。

 3)下井管 井管进场后,应检查过滤器的缝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首先必须测量孔深,并对井管滤水管逐根丈量、记录。封堵沉淀管底部,为保证沉淀管底部封堵牢靠,下部封堵铁板不小于6mm。

 其次要检查井管焊接,井管焊接接头处应采用套接型,套接接箍长 20mm,套入上下井管

 21 各 10mm;套管接箍与井管焊接焊牢、焊缝均匀,无砂眼,焊缝堆高不小于 6mm。

 检查完毕后开始下井管,下管时为保证滤水管居中,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孔径 5cm 的扶正器(找正器),扶正器采用梯形铁环,上下部扶正器铁环应 1/2 错开,不在同一直线上。

 4)围填滤料 填滤料前在井管内下入钻杆至离孔底 0.30m~0.50m,井管上口应加闷头密封后,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边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从滤水管内向外由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返浆,使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到 1.05,然后开小泵量按井的构造设计要求填入滤料,并随填随测滤料的高度,直至滤料下至预定位置。

 填滤料时,根据孔口返水情况调整泵量。填滤料过程中要跟踪滤料上返高度。

 5. 3 洗井措施

 空压机 排水管 泥浆池

 井管 进气管 阀门

 图 5-1 空压机洗井原理示意图 在提出钻杆前利用井管内的钻杆接上空压机先进行空压机抽水,待井能出水后提出钻杆再用活塞洗井。活塞直径与井管内径之差约为 5mm 左右,活塞杆底部必须加活门。洗井时,活塞必须从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拉出孔口,对出水量很少的井可将活塞在过滤器部位上下窜动,冲击孔壁泥皮,此时应向井内边注水边拉活塞。当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可换用空压机抽水洗井,吹出管底沉淤,直到水清不含砂为止,原理见图 5-1。洗井完毕后,试抽成功则代表成井完成。

 5. 4 特殊质量控制要求 针对本工程降水施工过程中的特殊过程,应按表 5-1 中所列进行质量控制。

 22 表 5-1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序号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检查数量 1 成孔直径(mm) >井管外径 280mm 全数 2 井管沉设深度(m) 偏差±0.20m(疏干井)

 ≥50%井数 偏差±0.15m(降压井)

 全数 3 井管间距(m)

 偏差±1.00m ≥50%井数 4 滤料规格 D50=6~12 倍 d50 全数 5 滤料围填 高出滤管顶 2m 以上,滤料体积≥95% 全数 6 孔口段粘土封填 不得使用粉性土,厚度≥1.5m ≥50%井数

 23 6 降水运行管理 6.1 降水运行工况 1)疏干运行工况 疏干降水应提前 15~20 天加载真空负压开始运行,以保证开挖范围内土方的干开挖。

 真空泵 排水沟

 真空表 真空管 排水管

 电缆线 潜水泵 井口密封

 泵线

 图 6-1 真空负压疏干井抽水示意图 在降水前,监测单位应及早施工坑外潜水位观测孔。潜水水位观测孔施工完成后及时开启疏干井进行疏干降水。一般正常情况下,疏干井基本保持 24 小时连续抽水。出现降水异常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加载负压真空抽水时,每 3 口井配备 1 台真空泵,每口井单用一台潜水泵,要求潜水泵的抽水能力应满足单井的最大出水量,预抽水期间真空管路的真空度大于-0.06MPa,潜水泵和真空泵同时开启,抽水安装示意图见图 6-1。

 2)降压运行工况 降压运行时根据基坑开挖进度做到按需降压,以减少降压对坑外环境的影响,降压的同时密切关注坑外观测井的水位变化情况。

 6.2 常规管理措施 1)

 降水运行前,降水井应合理布设排水管道并便于接入施工现场排水设施; 2)

 排水设施应满足工程降水最大出水量的需求,并保障排水的顺畅; 3)

 应尽量缩短降水井与排水设施之间的距离,减少降水井排水的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抽水设备的扬程消耗; 4)

 合理布设降水井位置,使坑内降水井位置尽量便于基坑土方开挖。通常在布设时,坑内降水井井应靠近钢立柱,也便于横向设置加强筋保护坑内降水井; 5)

 降水运行前应做好降水供电系统,配备独立的电源线; 6)

 所有抽水井应在供电电箱插座、抽水泵电缆插头及排水管上做好对应的标示,并

 24 在每次发生变动时进行相应的标示变更,便于抽水运行管理;供电电箱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备有检查记录; 7)

 降水正式运行前降水工人应熟悉水泵开启、电路切换,以确保降水连续进行,避免因供电原因造成井底突水; 8)

 降水前各降水井均应测量其井口标高、静止水位并进行相关记录; 9)

 正式降水前必须进行试运行,进一步检验供电系统、抽水设备、排水系统及应急预案能否满足降水要求;试运行结果进行记录并备案,根据试运行结果,对于无法满足降水要求的部分进行相应整改; 10)

 降压兼疏干井应成井一口投入降水运行一口,并尽可能保证在基坑正式开挖前 15 天抽水,确保能及时疏干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并降低其水位在当前开挖面以下 1m。

 11)

 基坑开挖后,降水井割管时应及时测量井深,及时采取清淤措施; 12)

 抽水过程中各应做好抽水井流量及观测水位观测数据记录;抽水井应均安装流量表进行流量测量;降水井水位观测利用布置的各层的观测井; 13)

 降水停止并提泵后应及时将井封闭,补好盖板。

 6.3 井管保护措施 针对坑内降水井的保护,我们拟采用以下措施。

 1) 合理布设降水井位置,使坑内降水井位置尽量便于基坑土方开挖。通常在布设时,坑内降水井井应靠近格构柱,也便于横向设置加强筋保护坑内降水井,尤其是降压井。

 2) 对于降压井应搭设辅助管理平台进行保护。辅助平台的搭设通常位于混凝土支撑上,便于行走。但是对于钢支撑,在满足荷载需求的安全条件下,也可以采用护栏进行保护并搭设辅助平台。

 3) 加强井管焊接质量的检查。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焊缝要均匀,无砂眼,焊缝堆高不小于 6mm。确保后期基坑开挖焊缝不漏水。

 4) 疏干井在割管时,应在区域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避免在后续挖土过程中被土方掩埋的情况发生。

 5) 所有降水井应设置醒目的标记,弄好夜间施工反光胶带,加强人工值班保护。

 25 7 降水预案 1)双电源保证 施工现场应有两路工业用电,降水运行中应保证一路工业用电停电后另一路工业用电能及时使用,保证停电 1~10 分钟内能将确保降水井的电源得到更换,确保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不得长时间中断,否则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影响基坑的安全。

 2)电源切换流程 电源切换时电工、发电机工和降水人员要统一指挥,协调操作,各负其责。切换电源时,各位置工作人员职责如下:

 (1)发电机操作工:在发电机所在位置,迅速启动发电机,待正常之后立即通知电工切换电源; (2)电工:位于双向闸刀位置,接到发电机工的指令后,迅速切换电源; (3)降水班人员:位于各降水井启动箱和分电箱位置,根据启动箱指示灯状态或电表状态随时合上开关并启动指定按钮。

 以上工作人员必须在断电后及时各就各位,确保降水井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运行。

 3)其他注意事项 (1)切换电源会造成所有水泵停止工作,切换电源时降水人员必须在启动箱旁随时准备启动水泵; (2)若采用发电机,则先发电后切换电源,且必须在发电机工作稳定后方可切换;一旦恢复供电,先切换电源,再关闭发电机,且必须是在供电工作稳定后方可切换。

 (3)降水井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机械损坏的情况,而造成降水工程的中断。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进行物资配备时,应适当考虑配备降水备用物资,在现使用物资出现异常时,及时更换备用物资,确保降水运行的顺利进行。

 8 封井方案 1)封井原则 1、所有降压井均应在降水井所在区域底板浇筑完毕并养护一周以上并经验算满足底板抗突涌稳定性条件后方可考虑停止抽水; 2、停止抽水期间观测监测数据,若停抽一段时间后基坑抗突涌无异常,则可考虑封井; 3、封井应会同总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降水方确定封井原则并形成相关文件;在满足封井原则提出的相应要求时,停止所有降水井抽水并实施降水井封井; 2)封井方案

 26 1、降压井封井方案 根据本工程降压特点,在进行降压井封井时,通常采取以下封井方案:

 1、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开挖面以上 50cm 处,在井管外焊一止水板,止水板外圈直径 φ600mm; 2、降水运行结束封井前,先预搅拌一定量的水泥浆,水灰比 0.8~1.0; 3、井管内下入 1 寸注浆管,注浆管的底端进入滤管底部; 4、井管内初次填入瓜子片,瓜子片的回填高度埋填注浆管大于 9.00m 以上; 5、正式注浆前井管口用固定注浆管位置,然后开始注浆;每注浆约 50cm~1.00m 浆量后将注浆管往上提 50cm~1.00m 继续注浆;注浆管上提 3.00m 后拔除一节注浆管; 6、二次填入瓜子片,瓜子片填入量仍保持瓜子片埋填注浆管大于 9.00m 以上; 7、重复进行步骤 5 及步骤 6 直至瓜子片填至底板面以下 2.00~3.00m; 8、注浆至瓜子片顶面,拔除注浆管; 9、注浆完毕,水泥浆达到初凝的时间后,抽出井管内残留水,并及时观测井管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一般观测 2~4 小时后,井管内的水位无明显的升高,说明注浆的效果较好; 10、当判定已达到注浆的效果后,向井管内灌入混凝土至底板顶面约 10cm;混凝土灌注结束,及时观测井管内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封堵的实际效果; 11、待井管内灌注的混凝土初凝能符合要求,并能确定封堵的实际效果满足要求后,即可割去所有外露的井管; 12、井管割去后,在底板顶面以下 10cm 处采用铁板焊封管口; 13、管口焊封后,用水泥砂浆抹平井口,封井工作完毕。

 注:封井后要严格做好封井效果的检验工作,当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逐个实施封井工作。

 27

 图 8-1 注浆封井示意图

推荐访问:降水 方案 基坑
上一篇:护理专业求职信范文合集2020
下一篇: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