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探索与思考】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公告

来源:高一 发布时间:2020-03-10 点击:

  关于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探索与思考

 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占据了人才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在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使用等诸多环节中,着力引进高层次研发、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便捷选择,也是地方政府培养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助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就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做一次梳理,力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构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创设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在多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制定激励政策。为了更好地引进优秀人才,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的实施办法》(泰委发[2008]119号),并相继研究出台了《**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企业优秀人才实行人事代理参加事业养老保险的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总体目标,设立了1000万元的“双创”人才引进和400万元的海外留学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化工、机电(船舶)、医药等支柱产业紧缺的研发人才,对“双创”人才的申报、项目的资助、优秀人才的补贴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并且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税收奖励、项目申报、表彰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更为优惠的政策,完善了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 2.创建工作机制。建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度、人才工作联系点和联系专家制度、人才工作信息定期上报制度等一系列人才工作制度。市委组织部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科室负责人例会,总结交流情况,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编制、发放《企业服务指南》,宣传人才引进政策,指导、服务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设立了重点骨干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统计情况,上报信息,做好企业人才基础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3.拓宽引进渠道。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每年组织2次大型人才招聘会,每月举办2场人才集市(每月1日和15日)。通过积极履行人才市场的公益职能,加强了人才市场的专业化服务,2008年以来,共举办人才招聘活动近70场,进场招聘单位40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48000个,进场求职人员近70000人次。在常规开办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的同时,改版了**人才网站,创建了人才信息供求平台。目前,**人才网注册有效个人简历28100多份,注册单位用户逾3000家,平均每天页面点击次数达6000人次。二是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园区)人才信息库。2008年起,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企业柔性引进人才等4个信息库。三是承办“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洽谈活动。市政府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4个海外华人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了高层次人才(投资合作)联络处,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申报、信息发布、重点推荐、创新创业、日常联系等服务制度。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届承办了“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洽谈活动,实现高新科技项目与企业的直接互动对接。四是开展了“人才引进院校行”活动。引导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合作,拓展和畅通我市引进优秀人才渠道,努力搭建院地合作新平台。2008年来,先后20多次组织了近250家企事业单位到泰州、扬州、常州、南京、镇江、南通、徐州、合肥、武汉等地高校和人才市场开展了招聘活动。五是部分企业与高校联合创建项目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研究平台,吸引专家、教授不定期到企业工作,实现了“借鸡生蛋”。 4.构建人才载体。高层次人才看重的是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市主要从3个方面创建人才发挥作用的载体。一是在市级层面上,创建了江苏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该园首期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内设电讯网络、商务会议中心、科技报告厅、职工食堂等公用设施,拥有100多个孵化单元,可为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提供30—300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另外,还建有黄桥工业园区康桥科技创业园,黄桥高新技术创新园也即将动工新建。二是引进了“科技镇长团”这一政产学研综合人才载体。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大力争取,2010年9月,省委组织部安排的10名科技镇长团成员已来到**任职。科技镇长团成员具有科研优势和高校资源背景,在促进政产学研合作,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帮助培养和引进紧缺人才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三是在企业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目前,我市已有河海、中丹、济川、亚太、泰隆、永丰等6个企业集团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我市已建有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家,泰州市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4家,80多家企业建成了厂办科研所。 5.创优舆论氛围。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在2006和2008年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共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十佳技能人才、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标兵、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各类优秀人才80名。每年春节前,市领导均前往相关重点骨干企业,集中走访、慰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省、市特贡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宣传人才政策和动态信息,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事迹,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经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我市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逐年递增,2007年引进75名,2008年引进92名,2009年引进145名,其中海外人才22名,超额完成了泰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当前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当前,我市在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无论是从引才的规模、层次来看,还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实际效果来看,均与原先的期望有一定的落差。从引才主体看,政府主导作用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但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尚未到位;从人才创业和成长的环境看,尊才重才的氛围初步形成,但工作环境和创业服务支撑方面与人才的期望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创业的投融资服务、创业创新指导等方面;从人才引进的渠道看,立体式的人才引进网络已初步形成,但在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有待加强;从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载体来看,硬件有余,软件不足。 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的层次相对较低。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市的主导产业,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才刚刚启动,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旺。企业所能支付的薪酬待遇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尤其是上海及苏锡常相比,落差较大,对高层次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二是企业管理的水平不高。人才管理机制缺乏创新。部分企业刚由家族转型而来,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激励方式单一,实行管理、技术、股权等要素分配的企业少,现行的激励方式不能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大部分企业对发展没有长远规划,人才引进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企业内部的人事部门缺乏相应的高层次人才招聘经验。三是政府调控的手段偏少。我市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少数为股份制企业。部分企业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更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人才引进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激发。政府如何发挥导向作用,调动企业的内生动力,促使其转型升级,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四是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强。市人才中心对市场热门人才和高端人才储备较少,信息量不大。目前,我市还缺少人脉资源丰富、具有专业眼光的“猎头”人才中介机构。与此同时,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如项目促进服务、创新指导服务、市场开拓服务方面培育不够,人事人才“一条龙”服务方面的合力还不够强,等等。 三、关于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国以才兴,企以才旺。在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只有经济发展环境、政府的调控管理、企业能动意识及人才本身这四个主体“和谐”一致,才能达到“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兴办一流的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实际,现就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要进一步营造尊才重才的氛围。尊重人才是吸引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一要加强观念引导。引导企业自觉更新人才观念,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硬家当”的意识。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既不好高骛远,求全责备,也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不加选择,而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不求所有,但求“实用顶用”,能出成果。二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入研究人才总量、分布及结构变化对经济的深层次影响,对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总体供求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预测,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引进政策措施。三要加强奖励引导。根据“凭实绩论英雄”的人才使用理念,定期对引进的企业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估、评选,对优秀人才进行公开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调动企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同感,形成浓烈的重才亲才氛围。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要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为人才工作的基础来抓,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类人才政策,树立企业人才的先进典型,使“尊才、爱才、重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要着力构建人才特区。以政府为主导,明确特殊对象,抓住特殊环节,采取特殊政策,加快建设人才特区。一是突出扶助重点。“一区四园”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理应成为我市的人才特区。要按照“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培植大企业”的总体要求,在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船舶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从30强重点骨干企业和50佳成长型企业中,选择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重点扶持。对于企业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以及紧缺人才,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与企业共同出资引进,供企业使用。二是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有关部门的认识,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具体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行动。要针对留学人员特点,制定更具吸引力、更优惠的配套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资助、贷款担保、人员培训与流动政策等,让留学人员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待遇。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和协助上争项目,扶持入园留学人员搞好科研项目研究,开拓多元融资渠道,解决创业所需资金。鼓励并重点支持海外留学归国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申请专利,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加大对高层次人才、企业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并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密集知识产权的优质项目。三是打破人才流通壁垒,为骨干企业引进适用的本地高层次人才。积极倡导、鼓励我市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中“挖”人才,对企业看中的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可采取停薪挂职的方式,安排到企业工作2-3年时间。同时选派一批中青年干部带薪到企业短期挂职锻炼,作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持。挂职到期后,鼓励下派干部留在企业工作,不回原单位,以解决我市部分重点骨干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的矛盾。 要优化人才引进渠道。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引才的低成本优势。做好基础调研工作,编制并及时更新《**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在**人才网发布,为本市重点骨干企业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和特殊人才。加快区域间人才信息网络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人才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人才市场信息共享。二是要充分挖掘“教育之乡”的优势人才资源。依托**中学、黄桥中学等名校资源,排查、搜集、汇编在外工作的**籍高层次人才信息资料,通过组建“校友联谊会”、“同乡会”等,创建人才引进新平台。三是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引才优势。组建、扶持和依靠人才中介服务公司,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人才信息搜集、人才交流和人才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委托“猎头”公司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四是要建立企业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实现以才引才。另外,也可以积极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大城市,以吸收更多信息,吸引更多人才。 要引导企业打造吸引人才的内部环境。对于人才来说,环境也是凝聚力,要引导企业努力打造适宜人才成长、生活和发挥作用的企业内部环境。一是要建立科学薪酬制度留住人才。本着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鼓励企业对各类人才实行按岗位、任务、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建立重在体现职业知识、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同时探索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科研成果等有形或无形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吸引人才长久为企业服务。二是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浸润人才。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在努力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积极打造富有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用文化链条把人才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以企业文化的魅力感染和凝聚人才。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发挥人才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进、培育社会风险投资机构,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担保公司,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二是以人社部门为主体,实施人才人事服务全程代理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人才引进效率。三是建立人才“一卡通”制度,为引进人才提供生活服务。无论是直接引进的人才还是柔性引进的人才,通过组织人社部门资格审查后,均发给高层次人才卡。人才卡持有者可享受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如个人所得税全额返还;免收子女入托入学费用;提高其政治生活待遇,考虑安排持卡代表列席人大、政协的常委会和全体会议;对持卡人在我市购房减免契税、办证费等费用;个人贷款优先、看病优先等。四是以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网为依托,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综合性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重点在项目申报、政策咨询、人才招聘、猎头服务、薪酬设计、财务审计派遣、法律咨询服务、委托受理工商税务登记、护照签证延期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推荐访问:高层次 我市 人才引进
上一篇: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资格认证|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下一篇:职工家访活动总结【暑期大家访活动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