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养生指南】多事之秋

来源:高一 发布时间:2019-08-13 点击:

  秋季是“阳消阴长”由热转寒的过度季节,气候变化剧烈,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时期,人们的情绪也不稳定,故有“多事之秋”一说。所以,在秋季加强养生保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秋保健各有侧重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必须采取不同对策。
  初秋由于盛夏余炎未消,关气依然十分炎热,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大,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此时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肌体,不可在外露宿,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休息,以防头面、四肢引发麻痹疼痛之症: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肠胃,节制冷食冷饮,避免寒湿、湿热内蕴,毒滞肠中,引发肠炎、痢疾等症;此外,还要防止蚊虫叮咬,预防乙脑、疟疾等发生。
  中秋“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这时人的汗液蒸发快。皮肤干燥,皱缩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出现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这时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室内宜保持一定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避免过劳使精气、津液耗伤。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香燥与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仁、蜂蜜、乳品、银耳、糯米、藕、香蕉、梨、胡萝卜、冬瓜、西红柿、百合及粥类等食品。此外,还应注意涂抹些护肤霜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晚秋俗语讲:“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诱发与加重。所以,养生重点除仍需预防燥邪外,还必须加强防寒与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减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减少各种疾病发生。老年人和平素患有慢性宿疾者,还必须随时备好急救药品,以防气温骤降,引发中风、心肌梗死和哮喘等突然发作。
  谨防阴雨秋风助凄凉 《红楼梦》有诗云:“已觉秋风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秋季阴雨阵阵,秋风瑟瑟,气候变化大,人们的情绪也最不稳定,无精打采。尤其是雨天,气温突然降低,人感到特别冷,人的情绪就低落,工作效率降低。雨天气压也较低,人就感到沉闷抑郁。近几年科学家还提出新见解,阴雨天人们格外沮丧萎靡,是因为阴雨天松果腺体活跃,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松果激素可调节人体其它激素含量,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受到抑制,因而人们就特别倦懒、意志消沉。
  秋风肃杀,淫雨霏霏,光照逐渐减少,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深秋,常在许多人中(特别是老人和在外游子)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思乡、悲愁伤感的心绪,轻则会影响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诱发自杀等严重不良后果。所以,秋天应特别重视调养精神。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培养乐观的精神,保持内心宁静,以收神敛气为要。秋高气爽之时,到郊外看看秋色,外出旅游、登高赏景等,陶冶情操,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秋冻”应因人而宜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入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健康的青壮年来说,是锻炼御寒能力的最好机会。随着秋天气温的逐渐下降,增添衣服不宜过快,适当地冻一冻,通过对外界多变气候的逐渐适应,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然而“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对患有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者就不宜冻。特别是晚秋,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可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冠心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诱发中风的几率明显增加。所以,这些病人不但不宜“秋冻”,在中秋之后,还应加强防寒保暖,科学安排生活,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降温、风大、下雾的天气。不要去晨练,以免使旧病复发,诱发危险。
  天气渐凉食宜温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的食欲也渐渐增强,消化能力提高,以弥补夏天气候炎热而导致的营养不足。一般人到了秋天,由于气候宜人,食品丰富,进食较多,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称“长秋膘”。所以,对于秋季的饮食,首先要注意适量,不可放纵食欲。由于秋季气候渐凉,阳气渐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遵循“食宜温”的主张,不宜再多吃寒性食物。特别是年老体弱、阳气衰弱的人和婴幼儿,更应少吃生冷食品和凉性瓜果,宜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旅游安全要注意 秋季是旅游的最佳季节,看金秋丰收的硕果累累,看漫山遍野的红叶似火,或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的秀美河山,确实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让一切愁烦顿然消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但由于秋季的气候变化剧烈,或由于山川险峻,在旅游中也容易引发疾病和某些安全问题。所以,在旅游出行时,一定要关注安全,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多加小心。一是在出行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如防寒衣服、手杖、手电筒、妇女用品,并结合自身情况携带一些必要的药品,如防治感冒用药、肠胃药品、外伤用药和心脑血管急救药品(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二要慎重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路线,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感冒时,不宜去西藏等高原地区,患有风湿病不宜去原始森林;三是在每天出行前一定要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下雨风大、气候变化特别剧烈的天气最好不要外出;第四,爬山登高要量力而行,时时注意个人安全,不要随便去冒险;第五,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路边小摊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第六。年高体弱老人最好有儿女陪同或有数位身体健康的老人同行,不宜单独出行。
  秋季宜养“收”《内经》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使心肺气机调畅(若早晨起得太晚,老年人最容易导致脑血栓形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养“收”的季节,除重视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外,秋季天高气爽,还是锻炼的好时机。要重视冷水浴等耐寒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运动量一般不宜太大,运动也不宜太剧烈,以免耗津伤气。

推荐访问:多事之秋 养生 指南
上一篇:【少女健美健身十不宜】动漫少女可爱图片
下一篇:【旱涝有疫隔时发】 雍正时疫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