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博览是期刊吗【环球博览】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19-05-03 点击:

  日本男性越来越关注家庭生活   日本男性“工作至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正悄然转变。如今,越来越多的父亲不再埋头当“工作狂”,而愿意抽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新杂志教男人做好爸爸
  《爸爸・日本版》去年十二月面世,创刊号封面是演员乔尼迪普。杂志里有名人爸爸专访,还有“时髦婴儿手推车”等育儿产品介绍。
  清水友广是《爸爸》日文版的出版商,自己有一个三岁小孩。他说:“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很多三四十岁的爸爸仍会为宠爱孩子感到羞愧。我们想改变这种观念,告诉他们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是很酷的。”
  《爸爸》杂志2003年在欧洲首次发行。当初清水建议出版《爸爸》时,同事们都认为销路不会太好,而如今随着人们观念转变,一些同类杂志也开始在日本畅销,这些杂志有的教爸爸如何教育孩子,有的提供潮流信息,教爸爸们怎样变得时尚。
  投入家庭生活才是真的“酷”
  日本高档时尚杂志《海洋》最近刊登了“时尚爸爸最酷造型”专题。出版商大久保清彦说:“以前花花公子们可能认为和情人秘密约会很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男人觉得投入家庭生活才是真正的酷。”
  现年44岁的安藤彻也创办了“爸爸图书计划”亲子俱乐部,包括给孩子读书等活动。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让人们明白,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安藤表示,现在带孩子到俱乐部参加活动的爸爸越来越多,三年前这个俱乐部刚成立时,陪孩子来的几乎全是妈妈。
  工作与家庭仍难以兼顾
  然而,一些爸爸依然难以做到与孩子亲密无间。“我发现有些爸爸不爱笑,一脸严肃,他们也想照顾孩子,但不懂该如何表现,”安藤说。他认为这与日本社会的传统有关,父亲们总是在外工作,无法兼顾家庭。
  对于日本的父亲们来说,减少工作时间投入家庭生活并不容易。日本贝乐思公司去年一项调查显示,与亚洲其他城市相比,东京的爸爸回家最晚,晚上十一时后回家的人数比例最高。
  安藤说,他正计划创立一个名为“日本父爱组织”的非盈利机构,旨在宣扬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让爸爸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摘自《中国新闻网》
  
  瑞士富人住木屋穷人住高楼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家之一,瑞士人的住宅有个特点:房舍的高矮与身份和收入有直接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与我们相反。瑞士的有钱人愿意在城郊、农村或在山上购买私人住宅,一般为两三层,带花园和车库。收入偏低、刚刚独立的年轻人和外来移民一般住在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层建筑里。身家富有的标志不是住多大面积的楼房,而是在郊外或乡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木制小楼。
  瑞士曾是一个农业国,所以,木屋最先都是瑞士山民和牧民在山上搭建的。早年,阿尔卑斯山区农牧民有一半时间住在山上。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山上的木材盖起简易的居所,以石头或木桩作地基,用木材搭建,屋顶呈人字形,主要是分散冬天积雪对屋顶的压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瑞士人已不再需要在山上简陋的木屋里生活,但是在谷地和平坦的地区,瑞士人仍喜欢按照小木屋的模式盖房子,在自家花园种花植草,自己动手收拾房舍,他们不但将木屋内外装饰得古色古香,还喜欢用鲜花将木屋装饰得绚丽多彩。他们在门口和窗台摆上鲜花,有些木屋与栽满鲜花和绿色植物的院落浑然一体、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这恐怕是瑞士人迷恋小木屋的原因所在,因为高楼大厦是绝对做不到的。
  文/刘少才 摘自《看世界》
  
  “冷冻胚胎”逃过灾难
  飓风“最小幸存者”降生
  一个在“冷冻胚胎”时期就经历过卡特里娜飓风考验的男婴,1月16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一家医院降临人世。
  飓风灾难中,救援人员划着平底船,冒着生命危险从医院中抢救出了一千多枚冷冻胚胎。让他们成了卡特里娜飓风中“最小的一批幸存者”。
  去年,丽贝卡通过自己的“冷冻胚胎”怀上身孕。 孩子取名诺亚。丽贝卡心怀感激地说:是“上帝为小诺亚建造了一艘方舟”。
  摘自《武汉晚报》
  
  先后患肾癌 肺癌 胃癌
  英国7岁女孩三战癌魔
  7岁女孩克洛伊・哈里森是英国南威尔士地区内斯市人。2003年11月,克洛伊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让父母震惊的是,专家竟在克洛伊的肾脏内发现了一个肿瘤。克洛伊的母亲回忆道:“全家人都大哭起来,而克洛伊只是躺在病床上仰望着我,她也很害怕,但看起来很坚强。”随后,克洛伊接受了长达7个小时的手术,摘除了右肾。
  手术后不到一年,医生又在克洛伊的肺部发现了大量小肿瘤。医生称,克洛伊将不太可能活过1年,但克洛伊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2005年11月,克洛伊又进行了第2次手术,清除肺部肿瘤。在治疗期间,克洛伊受尽了折磨。但她却熬了过来,而且几乎从不抱怨。
  尽管医生宣布这次手术很成功,但仅仅1个月后,一家人绝望地发现,癌症竟再次返回克洛伊的肺部和胃部。2006年10月,克洛伊又接连进行了2次手术。令人欣慰的是,术后克洛伊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最近的一次扫描显示,她体内的癌细胞终于消失了。
  克洛伊的母亲说:“克洛伊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她比我们家所有人都更勇敢。”
  摘自《北京晚报》
  
  百岁老人嫌人老
  郁闷告别养老院
  一位生气勃勃的百岁老人住进一所养老院6周就搬了出来,对于离开那里的原因,这位老人说,她觉得周围人都“太老”了,生活过于乏味。
  德国媒体报道说,这位百岁老人名叫玛丽亚・米尔茨,来自德国北部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布兰肯海默。在形容养老院生活时,现年100岁的米尔茨说:“里面住满了灰色头发的老人。”
  她抱怨说:“最关键的是,我是一个夜猫子。但护理人员总在早上叫醒我,当时我还睡眼惺忪。她们以为自己是谁啊?……于是我就收拾行李搬回了家。”
  就这样,米尔茨和家中17岁的宠物猎犬“因卡”重新住到了一起。
  摘自《北京娱乐信报》
  
  加拿大 大家拿 拿大家
  如果把加拿大的“加”字用同音字“家”字代替,然后将三个字互换位置,那么就变成了“加拿大,大家(加)拿,拿大家(加)”,这一变可变出了两种很有意义的意思。这两种意思恰恰反映了加拿大“大家拿”和“拿大家”的游戏规则。
  加拿大,大家拿,拿大家,这是加拿大基本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是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如果你明白它的道理,你会生活得更加自在和理所当然。
   “大家拿”,即按大家的需要分配,当然这种需要是人的必要需求,是人的基本生存权。从一个婴儿出生开始,政府就提供所谓的“牛奶金”(其实是对低收入家庭低于18岁儿童的补助)、免费小学和中学教育、65岁以上的“老人金”和终生的医疗服务,这些充分体现了按需分配的原则。
  当然拿这些补助金或救济金的条件是你的收入低于某一基本需要标准,就是当你努力工作之后,收入仍低于政府设定的基本生活需要标准。
  除了这些,如公共图书馆资讯(书藉、资料、杂志、VCD、DVD、电脑、Internet)的使用,公园等休闲设施和一些社会公共设施都是免费的。
  另外,各社区的康乐设施,如健身房、室内恒温游泳池、热按摩浴池、蒸汽房和各种运动场等设施,如果您的收入低于某一基本标准,您也可以天天去免费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你的权利,你有这样的需要,你就有这样的权利来“拿”,这就是加拿大式的共产主义。
  “拿大家”却是加拿大社会制度另一面的写照。
  拿大家的什么呢?就是税。税是无处不在的,除了收入税外,在加拿大购买任何产品和接受任何服务基本上都需要交付一定比例的税。还有环保税,资产税,汽油税等等,各种各样,数不胜数。这既是政府的需要,也是社会需要。也可以这么说,既然大家有权利拿,那么大家也有纳税的义务。
  不过,加拿大在“拿大家”的同时,也体现了人性的一面。对于低收入阶层,他们不仅可以得到免费的必须服务,也可以得到免税的对待――虽然政府是到处拿大家的税,但还是有手下留情的地方。
  加拿大,大家拿,拿大家,用这句话来形容加拿大的社会制度十分贴切。当你买东西要付税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或者心痛,因为这是您的义务;当然,当你需要一些必要服务时,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你的权利,也是你我他已付的税款。
  文/石然 摘自美国《侨报》

推荐访问:环球 博览
上一篇:原来是这样作文 40岁,原来是这样……
下一篇:2018十大网络暴力事件 [让孩子远离暴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