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史料解读素材北师大版必修2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1-04-25 点击:

 第 第 1 1 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的演变 史料一

 图一

  图二 “围剿公田” 史料二 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秦商鞅开阡陌,废井田,遂得卖买。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秦法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左图从形制方面表现出井田制的特点,右图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私田对公田的侵蚀,反映出井田制的瓦解。

 史料二中由划线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由“遂得卖买”“兼并之患自此起”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问题思考]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 (2)上图反映土地制度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有何进步意义? (3)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我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将会导致哪些问题? 提示 (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国有制。

 (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3)出现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史论总结]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国家土地所有制 每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都会竭力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财政收入。为了利用好这部分国有土地,统治者曾采取过多种土地经营制度。

 主要有:王莽时的“王田制”;曹魏、明、清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国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于是,土地占有状况不断变化,基本趋势是: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兼并农民和国家的土地,最终导致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中央政府统治力量严重削弱。

 (2)地主土地所有制 这是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凭借其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他们。

 (3)农民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社会里,大量存在着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就是这种小农经济的写照。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农民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不向地主交纳租税,劳动积极性较高。但他们是地主兼并的主要对象,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推荐访问:耕作 中国经济 史料
上一篇: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4月月考试题,(1)
下一篇:2021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全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