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0-11-16 点击:

 准确理解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因为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有了新的更为科学的概括,即发展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个发展观既不同于把发展视为无质变的经济增长的西方第一代发展观,又不同于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行社会变革的西方第二代发展观,还不同于较抽象谈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西方第三代发展观,而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检验过去的工作,检验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一、准确理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职业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是职业教育目标的必然结果。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有机组成部分,也担负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使命,也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下面先简单回顾 50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变迁。

 1952 年,《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指示》指出:“培养技术人才是国家建设的必要条件,而大量地训练和培养中级与初级技术人才尤为当务之急。……积极整顿与发展中等技术教育,以解决国家建设所迫切需要的中级和初级技术干部问题。” 1954 年的《中等专业学校章程》认为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普通教育的文化水平和基础技术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专业的、身体健康、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中等专业干部。”技工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有计划地培养技术工人,以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当时职业教育结构上的分化仅仅人才培养定位有了分化,而直接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中级和初级人才的教育目标并没有分化。

 1976 年以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逐步走向正轨,职业教育也进入恢复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这个教育目标实际与文革前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宗旨无明显区别,强调为国家服务的社会本位。

 20 世纪 90 年代,职业学校毕业生需要自谋出路,就业上的计划分配体制逐渐解体。这给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课题,所以为学生谋生计的内容被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更激发了这种势头。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落实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职业教育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个人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内容。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们又以科学发展观来理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即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者,更要让这些劳动者的个人生计、个性发展得到保障,这充分反映了人们理解的深化过程。

 其次,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在教育的本质属性上,职业教育偏重于生产力属性的因素多一些,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切实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职业教育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为一身,其生产力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更加紧密地与生产企业和人才、劳务市场合作,培养既有一定基础知识、更有熟练技能,既有学历文凭、更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准确处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功能和一定水准的学历教育的关系。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点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但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教育部在 2005 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的作用,通过职业院校培养、企业自主培训、名师带徒、个人岗位提升相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和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提升生产服务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可见,为社会生产力服务,在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并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应该成为领跑的车轮;服务业历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弱项,今后还将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服务业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这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发展的方向,但是不管怎样发展,职业教育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准 确理解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教育体系内部的各项事业都快速发展,容易造成各方面关系的不协调和失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和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协调,二是在职业教育内部层次发展上的不协调,三是职业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不平衡。

 (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社会各界重视,传统文化巩固和强化普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各界不重视,传统文化鄙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包括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它是提升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是实现人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手段,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二个层次。它与社会经济与生产方式结合得更紧密,与劳动者的就业谋生息息相关。应该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对立统一、辨证发展的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看来,全面协调必然要求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长期以来,因为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普通教育在人们思想上一直是“阳春白雪”,职业教育就是“下里巴人”:—个人的成长道路应该是小学、中学、大学,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接受职业教育,当前为止,还有很多人认为上高等职业学校都是丢人。究其所以,职业教育是教人“劳力”、教人“动手”,普通教育是教人.“劳心”、教人“动口”,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但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必须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纵观社会发展的趋势,工业化、城镇化水准越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是迫切。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级职业教育逐步淡化退出,处理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 关系就至关重要。当前,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规模发展的重点,这是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直至整个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才能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职业教育内部层次发展上的不协调 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因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社会经济爆发式增长,我国初等与中等职业教育也表现出爆发式持续快速发展,当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职高、技校及后来的成人中专)招生分数线远远高于普通高中,人们以上职业学校为荣。随着综合国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接受更高层次和水平教育的需求出现了,职业教育在 1999 年的高等教育大扩招中也出现了不平衡,也确实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现实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结构性矛盾来看,最突出的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停滞,如成人中专大量倒闭、技工学校萎缩、职业高中招生困难和大批中专消失(要么拼命升格为大专,要么合并到其它学校);二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膨胀,很多高职学校总认为专科层次低人一等,于是拼命向普通高校看齐,一些具有“大学情结”的高等职业学校力求学术化、本科化,提出要做大做强,甚至想办研究生教育。

 特别指出的是,职业教育需要做大,但是,“做大”需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社会实际需求慎重调查研究,准确定位。如果一味求大,院校合并了,升格了,专业齐全了,教职工和学生增多丁,这样,本来就存有投入严重不足、基础比较薄弱、设施比较落后、教师素质低下、专业技能比较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的高职院校,就会在盲目贪大求全的攀比中被拖垮,很难办出特色、办出质量。规模大小并不代表水平高低和质量优劣,“大”与“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都要争取做大,而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而空,大而弱,丢掉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思路对、定位准、有特色、社会认可,小反而容易做强,做强了才能有利于做大。那种不切实际,盲目“做大做强”的口号,实质上是好大喜功、心情浮躁的一种反映。

 (三)职业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不协调 相关专家认为,社会人才大致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

 人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相关设计、决策、规划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决策、规划等变换成物质形态(产品、工程)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实行工作。前面三种人才是我们传统的学历教育所培养的目标,后一种人才是职业教育培训的对象。

 事实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既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没有这样一批擅长工艺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便有最好的研究成果,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在国际上很有知名度的一流产品。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对合理调整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可否认,学历教育里包含了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培训,职业教育里也包含有学历成分,但正规的学历教育培养的学术性人才仍然是社会舆论所赞扬、所追求的金字塔塔尖。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因为社会上看重学历,盲目追求学历的高层次化,而在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就幻想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是不切实际的。我国现阶段促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三、准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最终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水平。从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至今,尤其是 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世界各国的公众、政府、科技和企业界的人士正在达成一种共识,即为了使后代也能享受与当代人同样的生活资源与生活质量,人类必须尽快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教育资源和改善社会与自然环境,使职业教育发展能持续实行下去,也就是从时间的纵向关系对教育发展的一种把握。科学发展观认为,应以持续的和长远的社会效益作为教育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衡量标准,任何只顾眼前而不计未来的发展都不应被视为是科学、理性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的问题很多:

 (一)重视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到今天,我国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反映了其经济由改革开放起步,到中兴以至腾飞的发展阶段。与其经济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调整也明显反映了上述三大走向阶段:在市场基础应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发展”。研究表明,新兴工业制造业国家需要的人力资源中,研究人员及创造性科学家相对需要不多,而经过严格训练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数量巨大。这就决定了必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来满足人力资源的开发。

 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接受职业教育的

 劳动力比接受普通教育的劳动力更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国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以兴办初级职业学校实行人力资源的第一次积聚;改革开放初期,则以大力发展中级职业学校使人力资源开发直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起飞的生产力: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的经济腾飞时期,重点发展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从更高水平上适合经济对产业人才的需要。

 (二)调整培养目标,增强职业教育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从过去那种偏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向积极适合社会变化的“生存水平”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研究、独立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水平。在指导思想上应把重点放在增强专业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勤劳观和职业观。

 为了适合社会和当地产业界的要求,培养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与当地企业应增强联系。中心是通过建立学校与社区联系和开设为当地企业、公司服务的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等与社区和当地产业界的联系。除此之外,职业学校应向社会开放,主要措施有:向社会人士提供学习机会,接受来自社会上的课程进修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向社会提供教育信息,注重产、学、研结合等。

 (三)职业教育的结构急需优化 当前,职业教育机构的布局、专业设置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别增大。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资源不能融通、共享;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农村职业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轨;少数民族聚集的省区中等职教发展的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特色,发展的力度不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存有一哄而起、盲目扩张,多头办学、多头管理;设置专业和开设的课程向普通高等学校看齐,甚至攀比。所以,当务之急是调整职业教育机构的布局结构,建立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的整体效益。通过“共建”、“联合”、“合并”、“划转”等形式调整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成人中专的布局结构,改变因为条块分割造成的学校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环节,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据统计,职业教育机构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如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实验室建筑面积达标率、理科实验设备达标率、图书达标率、体育馆面积达标率等)没有达到《教师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要求,而且,远远低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指标,增长速度也多数低于普通学校。所以,亟需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尤其是教师队伍的素质。要加快学校内教师的流动与知识更新,同时吸收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来任教,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应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水平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通过实施“面向 21 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

 建设规划”,逐步规范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构建适合劳动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立交桥”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职业教育 正确认识
上一篇:政法系统民主党派人大代表履职报告
下一篇:xx镇建设文明城每日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