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智慧城市总体规划v15

来源:五年级 发布时间:2020-11-03 点击:

 X XX 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X XX 市 ** 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

 前

 言 ....................................................................... 4 第一部分 背景 ................................................................ 8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 8 二、现状与问题 .......................................................... 13 三、技术要求 ............................................................ 18 四、可行性分析 .......................................................... 19 第二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21 一、指导思想 ............................................................ 21 二、建设原则 ............................................................ 21 三、规划目标 ............................................................ 22 第三部分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 ................................................. 24 一、智慧城市的框架 ...................................................... 24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平台 .......................................... 26 三、智慧城市与外部的关系 ................................................ 28 四、平台定位 ............................................................ 29 第四部分 应用系统规划 ....................................................... 30 一、智慧社区 ............................................................ 30 二、智慧交通 ............................................................ 33 三、智慧园区 ............................................................ 37 四、智慧水务 ............................................................ 42 五、智慧城管 ............................................................ 46 六、智慧旅游 ............................................................ 53 七、智慧政务 ............................................................ 57 八、智慧边防 ............................................................ 64 九、智慧市民卡 .......................................................... 66 十、智慧食药监 .......................................................... 67 十一、智慧农业 .......................................................... 67 第五部分 智慧城市支撑平台规划 ............................................... 68 一、智慧城市支撑平台总体设计 ............................................ 68 二、数据资源标准管理体系 ................................................ 70 三、数据交换系统 ........................................................ 72 四、目录管理系统 ........................................................ 78 五、三维数据管理系统(GIS)

 ............................................. 79 六、信息安全体系 ........................................................ 82 第六部分 数据中心建设 ....................................................... 86 一、网络结构设计 ........................................................ 86 二、计算机中心主要设备选型 .............................................. 89 第七部分 实施与运营 ......................................................... 92 一、实施原则 ............................................................ 92 二、组织管理 ............................................................ 92 三、实施路径 ............................................................ 93 四、运行维护 ............................................................ 93 五、运行评估 ............................................................ 94

 第八部分 运营模式及投资 ..................................................... 97 第九部分 向国家申请资金 ..................................................... 98 一、住建筑智慧城市专项基金 .............................................. 98 二、发改委体系专项基金支持 .............................................. 98 第十部分 综合保障措施 ....................................................... 99 一、组织保障 ............................................................ 99 二、制度保障 ........................................................... 100 三、政策保障 ........................................................... 100 四、技术人才保障 ....................................................... 101 五、资金保障 ........................................................... 102 六、运营保障 ........................................................... 102

 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和广泛,信息化已成为覆盖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引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城市信息化、信息产业化,还是城市信息化都必须以规划为统领,达成共识,协调行动,有序、分步推进。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先进理念、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结合 XX 市实际设计针对性推进机制,保障规划发挥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思想,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脉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 XX 市信息化建设做出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谋划,特制定《XX 市智慧城市规划(2015-2019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据国务院 32 号文、《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XX 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落实 XX 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的总体要求,制定的 XX 市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的发展思维,阐明了加速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明确了“以公共服务为方向、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平台上移、服务下沉”的实施战略,是未来 5 年 XX 市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全面实现 XX 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的目的是,发挥规划前瞻性、先进性、专业性、实用性,起到引导和

 规范作用,加快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发展, 按照“定规划 — 建平台 — 上应用 — 成体系”的步骤,构建智慧城市推进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一个中心,多个应用系统”,完成 XX 市“智慧城市”建设主体架构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社会管理创新平台等 6 个部分的建设 。

 智慧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综合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对城市信息资源的全面感知、全面整合、全面挖掘、全面分析、全面共享和全面协同,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XX 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 146 公里,幅员 3008.5 平方公里。

 X XX 市经济发展,是信息化建设的例证。2013 年,XX 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5亿元,比2012年增长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5.7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支出 20 亿元,分别比 2012 年增长 6%和 10.9 %;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 18.1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8340 元、10060 元,分别比 2012 年增长 10%和 12%。

 第一经济产业 工业 2013 年,XX 市工业增加值实现 50 亿元,实现利润 2.7 亿元,分别比 2012年增长 12%、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税过千万元的有 5 户,投资 33.6 亿元,完成健今药业固体制剂、金豹木业硅藻土装饰板等 47 项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完成 2 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实现 13 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 2 个省级名牌产品。

 第二经济产业 农业 2013 年,XX 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13.3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5.5%。大栗子农业生态产业园和沿江等 4 个农特产品经济带建设初具规模,新增经济作物面积 3万亩,高效作物占有率达到 65%以上。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 11 个,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户,新增国家五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1户、省级2户,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0 户。

 第三经济产业 旅游业

 2013年,XX市投资5860万元,建设花山森林旅游度假区、七道沟风景区、金银峡、松岭雪村、溪谷等景区。投资 110 万元,修缮了陈云旧居。2013 年接待游客 45.5 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 2.3 亿元,分别比 2012 年增长 13%和 12%。2013 年,XX 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9.3 亿元,比 2012 年增长 13%。按照国际标准完成了 XX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考核结果位居吉林全省第一。2013 年完成进出口总额 7070 万美元,比 2012 年增长 14%。

 智慧 X XX 建设 以互联网、物联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全面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中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城市各方面各层次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高效的城市管理手段,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广阔的创新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建设智慧城市通过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城市智慧化管理、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镇公共资源在全市的大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推动城镇发展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顺应国际科技和先进城市发展潮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结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XX 市现有经济结构是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基础薄弱,传统产业现状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紧密结合,应用新技术进行提升和改造。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力推进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吸引集聚一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创新密集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而且能够通过新兴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智慧城市的提高,还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有利于推动低碳化、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城镇转型。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区位优势,紧紧围绕 XX 市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进和谐这个大局,全面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建设,促进 XX 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智慧城市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政府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城市产业发展更加高端、市民生活品质更加优良的发展蓝图。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挖掘、整合和配置城镇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努力实现信息化、智慧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实现城镇发展目标的高度融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和 “智慧 XX”建设的重大支撑作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实现 XX 市的产业升级提供智慧化的信息支撑,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以信息化提升城市(镇)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国际化,以智能化深化信息化,把 XX 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宜居创新名城。

 本规划的实施对于 XX 市进一步推动 XX 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打造 XX 市“新经济平台”必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一部分

 背景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对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实现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进入 21 世纪,信息化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融,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发达国家及其城市信息化成功实践证明,“数字城市”是通往城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熟阶段的智慧城市是将知识管理与经济社会的运转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为经济社会各主体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持,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效率;是将知识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政府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品质。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见图表)。

  图表1: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美国北卡州“科学三角区”、新加坡“智慧岛”、台湾新竹工业园、北京中关村和亦庄软件园、苏州工业园区等一系列国内外经济技术 XX 市腾飞的经验表明,信息化是经济技术 XX 市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动力,智慧城市是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形态。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大致可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

 个阶段。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国外大多数国家尚处于发展阶段,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规划,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有序进行;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优化配置,强调服务于经济发展;信息化的重点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国内一些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大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纷纷进行“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 10 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宁波以建设 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发展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佛山市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论依据,那么与之内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则可以被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例示范。针对国内社会的具体需求,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将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具体来说,包括:智慧医疗、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以最终实现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

 (2)集约高效的产业体系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经济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

 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

 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催生出一批新生的产业,同时也将促进现有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以智慧城市产业为纽带,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从产业催生、产业促进和产业提升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组织、政府部门、公共设施(交通、通信等)、环境资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统,这些核心系统相互联系并且交互利用。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上系统不仅受到了来自各自内部的挑战,还面临着相互关联的挑战。如频繁的商务活动将加重公共设施系统的负担,公共设施系统的运行将占据大量的环境资源,市民的素质会影响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等等。因此,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和决策问题与生俱来就有着非同一般的复杂性。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例如,在城市的规划方面,通过对地理、人口等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知城市未来的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城市的发展策略和经济特点,市政部门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定功能区域规划,包括工业 XX 市、物流 XX 市、居住城、医院、警署、文化场所、运动设施等城市配套服务设施。

 二、现状与问题

 (一)X XX 市自然情况

  XX 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

 边境线长 146 公里,幅员 3008.5 平方公里,全市辖 7 个乡(镇)、6 个街道,人口 21.6 万人。2013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8.5 亿元,增长 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 5.7 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支出 20 亿元,分别增长 6%和 10.9 %;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 18.1 亿元,增长 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8340 元、10060 元,分别增长 10%和 12%。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民营企业达到 665 户,增长 31.7%;个体工商户达到 7569 户,增长 22.7%。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 129 亿元,增长 21.2%;上缴税金 3.5 亿元,增长 16.3%。

 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 13.3 亿元,增长 5.5%。“退粮进特”成效明显,大栗子农业生态产业园和沿江等 4 个农特产品经济带建设初具规模,新增经济作物面积 3 万亩,高效作物占有率达到 65%以上。

 (二)信息化现状

 XX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XX 市主要领导多次讲话中谈到要大力度提升 XX 市软实力,多次谈到信息化的重要性。XX 市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做好产业规划,推进产业整合,实现产业集聚,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 XX 市主导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XX 市电子信息产业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向前发展。

 在两委的正确领导下,XX 市信息中心与各业务部门大力合作,积极推进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问题与挑战

 X XX 产业发展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以硅藻土助滤剂、矿产冶金、水电煤炭为主的传统产业一支独大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特色产业发展较慢,新兴产业更是处于刚刚启动阶段,未形成产业多元化强有力支撑。

 (二)受经济下行、价格下滑、安全监管以及限采限伐、主体功能区、环保节能等市场和政策叠加因素影响,冶金矿产、硅藻土等产业出现下滑,林产品加工产业急剧萎缩,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

 (三)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且不优,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延伸链条短,上下

 游衔接不连贯,辅助型企业较少。

 (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仍以原料型为主。

 (五)产业转型发展所需的融资、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近几年新上项目质量不优,许多项目迟迟不能竣工,竣工项目达产达效情况也不理想。

 信息化以解决产业问题为主导,重点解决上述 6 条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X XX 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

 1、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公务员信息化意识和紧迫性还不强,业务流程没有优化。例如:部分委办局与企业沟通过程中,仍然停留在面对面或电话交流阶段,造成人力的大量浪费。

 2、信息化系统布局存在结构性缺陷,例如:专业系统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缺乏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综合性集成系统较少。各个部门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一些纵向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形成了许许多多“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力的保障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安全管理不规范。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4、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XX 市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还相当薄弱,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水平不高。各委办局的业务信息化系统缺少专人管理,遇到复杂操作问题不会使用时,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实时培训。

 ( 三)风险评估与对策

 1 1 、风险分析

 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

 一是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有一哄而起的迹象。不切实际地追求大而全,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许多基本问题没搞清楚就匆匆上马。这种势头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势必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只关注资金、软硬件等“硬投入”,而忽视行政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信息化的本质是要推动政府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如果只是对现有体制、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简单地“信息化复制”,就可能使电子政务建设走偏了方向。尽管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诸多困难,但必须给予认真考虑。

 三是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信息化系统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急于再上新项目。多年来经过金税、金关、金卡等工程及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我国已形成了较为雄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可能一切推倒重来,关键是整合,否则旧的信息孤岛未除又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从而使未来的整合变得更加困难。

 四是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重监管、轻服务,重视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忽视政府对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这将达不到建立“管理服务型”电子政府的目标,也不能使百姓尽快从电子政务建设中受益。

 五是出现半拉子工程。通常是项目还在继续实施中,但已经变了样,目标和功能设计都与过去的设计差异很大,项目效果稍微显露,但不清晰;只有部分功能达到预计构想项目在某个或某几个模块与功能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其他功能模块作用发挥不充分。

 六是出现时间延迟、费用增加类项目。通常由于过去的设计和考虑不周全,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例如增加功能模块、采用更先进的平台、更换设备等;功能上基本达到。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技术上完成了目标,但效益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这类项目比较多,也就是常说的技术上的成功和功能上的失败。

 2 2 、风险来源分析

 从执行角度来看,信息化项目通常存在多种风险,如方案风险、选型风险、

 设备采购风险、实施风险、运营风险、系统更新换代风险、管理冲突风险、与实施企业配合风险、投资风险(高失败率)、机会成本风险、与原有信息设施整合风险等。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协调性风险(即合作主体之间形成的矛盾)、技术性风险和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

 技术性风险:对实施方案的选择,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对设备购买的选择,对软硬产品的选择等。在这方面,可能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协调性风险(即政企之间形成的矛盾):对目标的期望和认同不一致,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文化意识和沟通上的矛盾。

 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包括人员的组合不恰当与变动造成团队涣散,项目监理不到位,双方的信息沟通问题,实施过程遇到意外问题,实施与运营没有很好交接等。例如南方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区的政府委托外地一家 IT 企业做了一个旅游网。网站做成了,但是景点区人员不能维护,只好委托这家 IT 企业来维护,但由于网站缺乏整体发展思路,也缺乏有效的宣传,影响力和效果非常差,这个网站几乎半途而废了,双方合作也就此弄僵。

 3 3 、对策设计

 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主要的对策是:

 一是要加强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聘请有经验有实力的机构协助进行规划分解、计划制定、项目管理等。

 二是要保障目标清晰。目标既要适中——可以达到,又要具体——可以评价。例如“保持全天候的信息管理”、“能够在市长信箱收到来信后自动回复确认收到函”、“能够保障各个部门的表格信息网上下载”、“能够保证每个工作日页面更新”等等。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做好项目前期咨询。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门比较新和比较深的学问。政府决策层往往不懂技术,而 IT 企业又不懂政府运作,因此仅仅靠双方的磨合与研究,通常很难得出一个完美的方案,必须在前期引进相关专业咨询人员。

 四是注意搞好后续运营,防止建用脱节。项目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运营结果。许多企业和政府只是重视建设,而忽视其运营,项目的效益当然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因此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与运营环节相结合。

 三、技术要求

 (一)标准化、规范化

 标准化是支撑“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工程首先应遵循国际上成熟的、通用的标准、规范和协议。其次要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现有法律、标准以及即将推出的各类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资源目录国家标准》、《交换体系国家标准》、《基于 XML 电子公文格式规范》、《XML 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电子政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等。三是参考吉林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四是基于本项目的具体需要,补充和完善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用于规范将来各类“智慧城市”应用的建设,为“智慧城市”应用整合和后期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技术要求

 系统建设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采用多层 B/S 应用结构体系,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分开;支持目录访问协议;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具有分布式事务功能;支持消息服务;支持组件化开发;具有良好安全性;支持负载均衡和群集技术、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三)性能指标要求

 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 采用三层架构和体系结构,充分考虑到系统今后纵向和横向的平滑扩张能力。

  在访问量少于 1000 人时,静态网页的响应时间不超过 1 秒,一般的业务操作的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 2 秒,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操作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 秒。

  支持最高 1000 个并发用户,正常 500 个并发用户的性能要求。

  支持年数据量为 5000 万条记录数、5000GB 的数据量。

  系统提供 7X24 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1 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60 分钟。

  系统安全性好,按各用户的实际需求设定其严格安全等级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 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XX 市共有 60 个局,13 个乡镇街道,10-20 万人口,政府办公人员 1 万人左右 OA 访问量 1 万人 OA 对应各委办局 四、可行性分析

 加快 XX 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XX 市作为吉林省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合理,政府支持有力,已经具备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建设“智慧城市”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组织领导

 XX 市领导高度重视,党政机关人员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慧城市的组织领导和决策。XX 市市委明确了把XX 市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市委领导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 XX 市领导干部把建设智慧城市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要把对于智慧城市的配合工作、对于信息化的学习纳入到个人考核体系中去。XX 市领导多次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智慧城市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党政机关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各委办局已经成功使用一些业务管理系统,从而使 XX 市领导和各委办局工作人员已经掌握一些信息化知识。

 (二)坚实的经济基础

 XX 市近年来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财力的支撑必不可少。近年来,XX 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投入保障。

 (三)成熟的技术条件

 “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外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成熟技术。XX 市信息化建设也已有一定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和技术条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初具规模。XX 市的各个委办局已经拥有了多个信息化系统,部分委办局同时运行多个系统来完成日常业务工作,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操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出了自己的专业信息化人员,同吉林省直属局实现了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实施和后期维护过程中,锻炼了信息化办公室的专业队伍,为 XX 市以后的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企业和公众积极支持

 XX 市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同时,积极支持政府主导开发面向企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已经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广大市民越来越感受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服务给自己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市民对信息需求日益旺盛。

  (五)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实施“智慧城市”规划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XX 市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更多高水准的服务,也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 XX 市洽谈投资事项,达到扩大招商引资目的。

  第二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文件和国务院 32 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以创造 XX 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着力推进 XX 市城市经济、服务、管理和文化信息化,为加快 XX 市“新经济平台”建设、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设原则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一)

 遵循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发展框架。遵循 “十二五” 信息化规划确定的“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强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在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发展思路,在市信息化统一网络、统一安全规划指导下,确定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科学分类,分层推进,分级实施。

 (二)

 突出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原则。针对 XX 市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化服务体系,着力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系统整体使用效益。

  (三)

 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动态,面向未来成为推动东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和带动白山地区经济腾飞的主要增长的重大需求,发挥政府组织推进、政策导向作用,进行网络、数据和应用的总体规划。以规划指导,大处着眼,做好目标任务年度分解,配置资金等资源。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种资源,统一建设布局,统筹资源使用,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更新与管理机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

 应用系统之间的无障碍互联互通,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

 (五)夯实基础、保障安全的原则。政府主导、多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协调机制,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健全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注重对使用人员、系统本身的严格管理和监控,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智慧城市的构建,打造一批面向政府、企业、民众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形成信息资源高效融合的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并将智慧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及社会服务各领域;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全面实现基础设施监控化、政府服务协同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市民生活数字化、新兴产业融合化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化。

 (二)具体目标

 具体实现以下六个目标:

 一是助力城市管理创新,实现城市智能化高效运营。通过智慧建设建设,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应用的集成,为城市管理提供新手段,新方法。通过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政务、智慧边防、智慧食药监等业务系统的建设,达到城市智慧管理。

 二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智慧 XX 建设,提高信息、知识、技术和脑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具“智慧”。

 三是推动产城融合,促进“四化”同步。通过智慧 XX 建设,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融合器”作用,为我市能源、特色农业等支柱优势产业,提供有力支持,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四是推动智慧园区跨越发展,带动信息消费和投资。培育一批以软件服务、物联网、光电信息等本地智慧产业企业,形成创新技术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不断

 发展壮大。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 ICT 企业,开展合作,使其落地 XX,形成产业集群。催生一批初创企业,以更多的智慧应用需求,形成新的创业创新点,引导创新创业者针对各种智慧应用开展创业。

 五是推进民生智慧应用,提升市民幸福体验指数。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健康、快乐、智慧的生活。让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有更好的体验,更好的幸福感受。

 六是聚集创新要素,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通过智慧城市建设 。使智慧产业配套环境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链完整,行政审批简化,创新要素聚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使城市更有魅力,更具生机,从而吸引大批人才来我市开展创新创业。

  第三部分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

 一、智慧城市的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由一个数据支撑平台基础之上的“11 个智慧应用主题”构成。一个智慧城市支撑平台包括资料标准体系、数据交换系统、目录管理系统、三维 GIS 管理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和一个数据中心组成。11 个智慧主题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边防、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食药监、智慧市民卡等。

 项目建设一期主要建设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边防(包含安全、指挥应急、边境防控)其余的为二期建设 网络层 互联网移动通讯网:GSM、GPRS物联网:ZigBee、GPS、北斗、WIFI感知层 天:卫星 空:无人机 地:各类传感器公共基础设施网络资源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数据支撑平台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信息服务 政府部门企业公众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电力交通 水利智慧水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旅游智慧旅游数据资源管理目录管理系统三维数据管理系统GIS公共服务数据数据交换管理系统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接口与服务系统智慧城管智慧食药监智慧边防智慧环保智慧市民卡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电网第一批建设 第二批建设其他图 图 3.1 智慧城市框架图

 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WSN 无线传感器技术和 Zigbee 传感技术等。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手段是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类传感器。

 网络层

 网络层是智慧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物联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网融合等网络。

  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 XX 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公共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或传统模式来构建。在云技术模式下,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公共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智慧城市”的应用框架包括服务对象、业务应用、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标准化执行体系和推进体系。在框架中,服务对

 象覆盖市委领导,政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居民、外来人员和外籍人士;业务应用领域覆盖社会、经济、居民、环境和资源;信息资源包括基础数据、业务应用数据和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基础设施包括 XX 市对外服务网络、XX 市办公网络、XX 市无线网,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管理体制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运行维护等;标准执行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等执行;推进体系包括领导小组决策机制、专家咨询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运维保障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等。

  信息服务层包含 11 个智慧主题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边防、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食药监、智慧市民卡等。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平台

 长春市**科技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广义数据集的智慧城市核心平台。项目以住建部的智慧城市标准为基础,建立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文件数据为基础的广义数据集基础上的,为给各个智慧系统提供信息...

推荐访问:总体规划 智慧 城市
上一篇:职业卫生档案
下一篇:西安煤炭建设监理中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