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惰性防“逸病”|摒弃惰性

来源:四年级 发布时间:2019-04-11 点击:

  惰性,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消极倾向。现实中,有的人奉行“工作越清闲越好,活动量越轻越好”,习惯于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贪图安逸,胸无大志,懒于用脑,四肢懈怠,有的甚至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沙发和床上度过,电视、录像任君逍遥;或经常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之中。岂不知,如此“享福”,往往会因“福得”祸。美国著名科学家、避雷针发明者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清朝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说:“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人体脏腑气血本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以发挥其生理作用。活动可以促进它的功能,相反,如果安闲好逸,就会降低其活力,导致气血运迟,经脉不畅,脏腑机能减退,其结果必体弱多病。
  “逸病”,顾名思义是指安逸少动,膏粱厚味所致之病。这一陌生的病名,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虽是空白,但在卷帙浩繁的古代医籍中却有重要位子。逸病以身体发胖,怕冷恶风,惧暑畏热,遇寒伤风,遇热泄泻,适应能力差,生命活力降低。遇事挑剔,气量狭小,性格孤僻,难与人处,贪图安逸,欲望无穷,懒惰少动,智力降低。这些病态情绪、病态心理及病态体力是逸病的重要特征。归纳起来,过度安逸有如下危害:
  导致肥胖会“享福”者多贪食,过量摄入“三高”(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而体力消耗几乎降到了最低限度,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营养过剩,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显得体态臃肿,出现双下巴、大肚皮,动辄气喘吁吁,虚汗淋淋。
  智能降低人的大脑功能特点是用则进废则退。事业上勤奋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对促进记忆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而逸多劳少、不善动脑的人,大脑机能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使脑啡肽及脑内核糖核酸等活性物质的水平降低。若长期如此,则使大脑功能呈渐行性退化,思维及智能会逐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降低。
  免疫力下降贪图安逸者,活动量少,久之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加之体重超重,易于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患。很多慢性病,诸如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胆石症、心律失常等,也好发于逸多劳少的人。
  心理折磨过逸者甘居平庸,迷恋清闲,得过且过,事业上无所作为,自然会引起周围人们的不满以及反感,这就容易引起矛盾。家人、同事及领导的不满,极易使他们产生劣性情绪,诸如忧郁、沮丧、怨恨、烦恼、愤懑等。这些劣性情绪容易加剧矛盾,造成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等人际关系的恶化。
  未老先衰人的健康亦有赖于心理上的平衡。劣性心理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及体内一系列代谢过程,进而导致早衰。有资料表明,平时心境较差,且不爱运动的人,其心脏可早衰10~15年,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1~3.5倍。
  综上可见,“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华佗传》)。正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人只有勤劳、俭朴、不贪安乐、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古有诗云:“安逸生疾多,世人知之少。古人解逸病,勤俭百病消。无事必生非,有事病魔逃。劳逸皆适度,寿如松不老。”
  〖编辑:修远〗

推荐访问:摒弃 惰性
上一篇:空腹服药多久可以吃饭 服药与吃饭别冲突
下一篇:咬舌功 [常练“舌功”祛病延年]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