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2月卷4(福建专用解析版)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

 备战 2021 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 第四模拟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6 16 小题,其中,1 1 ~2 12 小题,每题 2 2 分; 13 ~6 16 小题,每题 4 4 分,共 0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某些细胞结构的图像,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是 a、b、 f 和 g B.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f C.结构 a、b、f、g 中都含有遗传物质 D.具有以上全部结构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答案】D 【解析】a 为叶绿体,内含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b 为线粒体,内含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f 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g 为细胞核,不能合成蛋白质,A 错误;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结构 f(核糖体),B 错误;f 为核糖体,不含遗传物质,C 错误;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因此具有以上全部结构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D 正确。

 2.下列关于氨基酸、tRNA、遗传密码子的关系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多种遗传密码子决定,由一种或多种 tRNA 转运 B.一种遗传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C.同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与 tRNA 的种类一一对应 D.遗传密码子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上一一对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密码子有兼并性,一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可以由一种或多种 tRNA 转运,故A 正确。但一种遗传密码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故 B 正确。同一种氨基

 酸的遗传密码子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时候一一对应的,故 C 正确。遗传密码有 64 种,能编码氨基酸的有61 种,但氨基酸有 20 种,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水稻和番茄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

  A.与番茄相比,水稻对 Si 离子需要量大 B.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离子的数量是不同的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答案】C 【分析】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对水分的吸收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植物对水分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详解】

 A、水稻 Si 离子浓度小于百分之百(原来是百分之百),表明吸收得多,A 正确; B、据图分析,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 正确;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其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C 错误; D、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对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为核心命题点,考核载体、细胞膜、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对直方图的识图能力。许多学生很迷惑,为什么植物吸收了一定量的离子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会超过 100%呢?这时应当考虑植物从溶液中既吸收离子又吸收水分,若植物等比例吸收水分和离子,则培养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会改变,即相对百分含量为 100%;若超过 100%,则说明该植物吸收该离子比吸收水慢;若低于 100%,则吸收该离子比吸收水快。

 4.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佑。两位科学家分别研究的是两种蛋白质 CTLA-4 和 PD-1,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 T 细胞攻击 B.可以通过降低 CTLA-4 和 PD-1 的活性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临床上通过抑制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 D.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可能引起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自身免疫病 【答案】B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 (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会成为抗原,被效应 T 细胞攻击发生细胞免疫,A 正确; B、由于 CTLA-4 和 PD-1 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当然也包括 T 细胞,所以提高 CTLA-4和 PD-1 的活性,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 错误;

 C、根据题意,CTLA-4 和 PD-1 这两种蛋白质都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这两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能提高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治疗癌症,C 正确; D、据题意可知,这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免疫功能增强,出现自身免疫病,D 正确。

 故选 B。

 5.棉花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图 1 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对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放射性物质在果实和叶片中的相对含量 B.根据该实验的三组处理结果推测,B 组幼果的脱落率最低 C.若本实验所用激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则该激素可能是赤霉素 D.若增设 D 组,用激素处理叶片,则幼铃的放射性比 B 组更低 【答案】B 【分析】

 由图 2 可知,若用激素处理全株,叶片中的放射性升高,幼铃中的放射性降低;若用激素处理幼铃,叶片中的放射性下降,幼铃中的放射性升高。

 【详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处理的部位,因变量是放射性物质在果实和叶片中的相对含量,A 正确; B、棉花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由图可知,C 组幼铃放射性较高,说明其脱落率最低,B 错误; C、由于生长素和赤霉素均促进生长,故若本实验所用激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则该激素可能是赤霉素,C 正确; D、由实验可推测,光合产物可向该激素含量高的器官分配。若用激素处理叶片,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

 且会小于 B 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 C>A>B>D,D 正确。

 故选 B。

 6.从 80 年代至今,中国南极科考队已完成 36 次考察。处于冬季极寒且只有夏冬二季的特殊周期环境中,科考队员的身体发生相应生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使散热量减少 B.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C.进入寒冷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 D.在特殊周期环境中,人体节律改变与下丘脑无关 【答案】C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

 A、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散热量减少,A 错误; B、甲状腺激素属于激素,激素不直接参与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B 错误; C、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水平提高,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的增多又通过机体的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C 正确; D、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等的调节中枢,故在特殊周期环境中,人体节律改变与下丘脑有关,D 错误。

 故选 C。

 7.如图是酶 X 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酶 X 的最适温度范围是 20℃~30℃ B.50℃~70℃高温对酶 X 的空间结构影响不大

 C.酶 X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 D.在不同温度下测定酶 X 的活性时,pH 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B 【分析】

 如图为酶 X 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酶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

 【详解】

 A、酶 X 的最适温度范围是 20℃~40℃,A 错误; B、50℃~70℃高温时,酶活性依然较高,因此 50℃~70℃高温对酶 X 的空间结构影响不大,B 正确;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 RNA,C 错误; D、无关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8.某兴趣小组以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 S 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第①组对照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存在转化因子 B.第②~④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对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 C.混合培养后 4 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表面粗糙的菌落 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 S 型菌与原 S 型菌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D 【分析】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RNA 酶和DNA 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

 A、设置第①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A 正确; B、第②~④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B 正确; C、R 型菌菌落表面粗糙,混合培养后 4 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 R 型菌,C 正确; 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 S 型菌是由 R 型菌吸收 S 型菌 DNA 转化而来,故与原 S 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D 错误。

 故选 D。

 9.在种群基因库中,b 基因突变成为基因 B,其后若干世代繁殖过程中,B 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 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逐渐被淘汰 B.B 纯合子及杂合子的存活率高于 b 纯合子 C.若干世代后该物种演变成了一个新物种 D.B 基因的产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 基因频率最终为 100%,说明 b 被淘汰,A 正确。b 被淘汰,说明 bb 个体的存活率低,B 正确。基因库中仍然是 B 基因,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 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0.下图所示的由 39 个氨基酸形成的某链状多肽中含有 4 个丙氨酸,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 4 条长短

 不等的多肽。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4 条多肽的氨基至少有 4 个 B.4 条多肽的肽键共有 30 个 C.多肽中的氮主要存在于肽键 D.4 条多肽重新连接起来需要脱去 3 分子水 【答案】B 【分析】

 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 n-肽链条数 m;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

 A、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多少氨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因此 4 条多肽的氨基至少有 4 个,A 正确; B、去掉 4 个丙氨酸后,4 条肽链总共有 35 个氨基酸,则肽键的数量为 35-4=31,B 错误; C、多肽中的氮主要存在于肽键(-CO-NH-)中,C 正确; D、4 条多肽重新连接起来需要脱去 3 分子水,D 正确。

 故选:B。

 11.将玉米的 PEPC 酶基因与 PPDK 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 1;在光照为 1000μmol·m-2·s-1 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 2,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EPC 酶基因与 PPDK 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 B.用温度 25℃重复图 1 相关实验,A 点向右上方移动 C.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 CO2 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 D.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是相同的,即在光照强度为 0 时的数值,A 正确。因为不知图 1 是在哪个温度下做的实验,所以用温度 25℃重复图 1 相关实验,A 点可能不动,可能向左下方也可能向右上方移动,B 错误。由图 1 可知,在高光照强度相同时如超过 10 单位光照强度时,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高,说明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 CO2 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C 正确。由图 1 可知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由图 2 可知转双基因水稻适合栽种在高温度环境中,D 正确。

 1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没有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两种群在时间 t1 内增加是因为出生率增加,死亡率减弱 B.a 种群与 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最后 b 被淘汰 C.b 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 a 种群的制约 D.a 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 b 最后消失,而 a 逐渐到达最值,可知 a 种群与 b 种群为竞争关系,a 种群为 S 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解:A、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两种群在时间 t1 内增加是因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 错误; B、a 与 b 为竞争关系,两个种群才进入同一环境时,空间、食物都相对宽裕,竞争强度较弱,随着各自种群密度的加大,竞争程度加强,再后来,b 在竞争中失利,种群数量越来越小,竞争强度又减弱,B 错误; C、b 在竞争中失利,被淘汰,不可能为“J”型增长,C 错误; D、由于生存空间、食物有限,a 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正确. 故选:D.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1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类似于突触的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合成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 B.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C.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 D.据图可知,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一定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意,重症肌无力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递质不能充分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据此分析。

 【详解】

 A.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A 错误; B.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B 错误; C.据图可知,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肌肉动作电位产生,C 正确; D.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受到自身抗体作用减少,D 错误。故选 C。

 14.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答案】A 【分析】

 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 错误; B、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 正确; C、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 正确; D、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15.某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基因 A和 a 显示为不同位置的条带,用该方法对图甲家系中的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图乙。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4 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 1 号,也可能来自 2 号 C.若 4 号个体只呈现条带 1,则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若 4 号个体呈现条带 1 和条带 2,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B 【分析】

 分析图甲和图乙,2 号个体患病,且基因带有两条,说明 2 个体基因型为 Aa 或 XAXa,因此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条带 1 表示基因 A,条带 2 表示基因 a,1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 或 XaY,3 个体基因型为 aa 或 XaXa。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正确;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2 个体基因型为 Aa,则 4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致病基因 A 来自于 2 号,若该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 号个体基因型为 XaY,2 个体基因型为 XAXa,则 4 号个体基因型为 XAY,致病基因 A 来自于 2 号,B 错误; C、若 4 号个体只呈现条带 1,4 号个体(男性)基因型为 XAY,则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正确; D、若 4 号个体呈现条带 1 和条带 2,4 号个体(男性)基因型为 Aa,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 B。

 16.“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如图示),含有大量与来源细胞相关的核酸和特异性蛋白质,可通过外膜上的特定位点与靶细胞膜识别并融合,将内容物转运进靶细胞。下列有关“外泌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外膜结构 B.由来源细胞释放到胞外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可参与来源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可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 【答案】B 【分析】

 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

 A、所有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外泌体”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外膜结构,A 正确; B、“外泌体”中含有大量与来源细胞相关的核酸和特异性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 C、“外泌体”可通过外膜上的特定位点与靶细胞膜识别并融合,可参与来源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C 正确; D、“外泌体”可以与其它细胞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的“外泌体”可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D 正确。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5 小题,共 0 60 分。

 17.科研人员以黄色甜椒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适宜温度下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 1),同时研究了不同光质下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如图 2),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胞间 CO 2 浓度、表观光合速率等数据,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质 气孔导度 胞间 CO 2 浓度 表观光合速率 白光(w)

 70.07 345.38 2.31 蓝光(b)

 332.11 377.83 7.38 紫光(p)

 25.22 207.41 1.26 (1)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选用________作为提取液,同时应加入_______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可采用______法分离色素。

 (2)图 1 中的光合速率是________(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由图可知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强度达到_______之前,光合作用已达到了最大的速率,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若提高温度,B 点向___________移动。

 (3)据图表分析,与白光、紫光相比蓝光下黄色甜椒幼苗光合速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无水乙醇

 碳酸钙

 纸层析法

 真正光合速率

 全日照

 左下方

 叶绿素含量较高影响光反应

 气孔导度大,二氧化碳量充足,影响碳反应

  【分析】

 分析图 1:自变量为光强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其中 A 点为光饱和点。

 分析图 2:自变量为光质,因变量为色素的含量。

 分析表格:自变量为光质,因变量为气孔导度、胞间 CO 2 浓度、表观光合速率。

 【详解】

 (1)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通常选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碳酸钙,分离色素常用纸层析法。

 (2)图 1 中的光合速率是真正光合速率,由图可知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达到了最大的速率,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题干信息表示已经是适宜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降低,B 点向左下移动。

 (3)据图表分析,与白光、紫光相比蓝光下,黄色甜椒幼苗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反应强度大,同时气孔导度大,吸收的二氧化碳多,碳反应强度高,故光合速率较高。

 【点睛】

 本题结合图形和表格,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识记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结合图形和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8.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后血糖保持相对稳定与 K 细胞分泌的 GIP(一种多肽类物质)有关,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的血糖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范围内,血糖的来源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有______。

 (2)K 细胞通过__________方式分泌 GIP;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过程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_____。

 (3)据图分析,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让两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____,其原因是_____。

 (4)研究表明,长期的高脂饮食会使人体空腹时胰岛素含量升高,而血糖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的原因是高脂饮食影响了____。

 【答案】0.8-1.2g/L(80-120mg/dL)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胞吐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高

 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 GIP 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合理即得分)

 胰岛素与受体的识别、结合,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分析】

 分析图示:进食可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多肽 GIP,GIP 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 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 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 ①~④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

 【详解】

 (1)正常成年人血糖的浓度一般维持在 0.8-1.2g/L(80-120mg/dL)范围内。,血糖的来源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有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2)小肠 K 细胞分泌多肽 GIP,分泌的方式是胞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过程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原因是口服葡萄糖刺

 激小肠 K 细胞分泌的 GIP 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4)胰岛素必须和受体结合后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长期的高脂饮食会使人体空腹时胰岛素含量升高,而血糖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的原因是高脂饮食影响了胰岛素与受体的识别、结合,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以及血糖调节异常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等知识点,弄清楚图中各种物质发挥作用的机理,明确各个数字代表的是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

 19.西瓜为一年生二倍体植物。瓜瓤脆嫩,味甜多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西瓜果肉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且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白瓤,两对基因全隐性时表现为红瓤。现以纯种白瓤西瓜 AABB(P 1 )为母本,红瓤西瓜(P 2 )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则 F 1 表现为_____瓤西瓜;F 1 个体之间随机传粉,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F 1 做母本与 P 2进行回交实验,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西瓜的重量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用 C、c、D、d、E、e 表示)控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西瓜增重相同。若用瓜重为 6 千克的西瓜植株与瓜重为 4 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F 1 瓜重均为 5 千克,F 2 中瓜重为 2 千克与 8 千克的西瓜植株各占 1/64,则瓜重为 6 千克的西瓜植株有_____________个显性基因。瓜重分别为 2 千克与 8 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下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流程图,其培育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无子性状这种变异_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_期,可抑制_____________。

 【答案】白

 白瓤西瓜:红瓤西瓜=15:1

 白瓤西瓜:红瓤西瓜=3:1

 4

 CcDdEe

 染色体(数目)变异

 属于

 前

 纺锤体的形成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

 (1)根据题意,纯种白瓤西瓜 AABB(P 1 )为母本,红瓤西瓜 aabb(P 2 )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F 1 基因型为 AaBb,表现为白瓤西瓜。F 1 个体(AaBb)之间随机传粉,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9A_B_:3A_bb:3aaB_:1aabb,表现为白瓤西瓜:红瓤西瓜=15:1。F 1 白瓤西瓜(AaBb)与亲代红瓤西瓜 P 2 (aabb)进行回交实验,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AaBb:1Aabb:1aaBb:1aabb,表现为白瓤西瓜:红瓤西瓜=3:1。

 (2)根据题意,瓜重为 6 千克的西瓜植株与瓜重为 4 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F 1 瓜重均为 5 千克,F 2 中瓜重为 2 千克与 8 千克的西瓜植株各占 1/64,可推知瓜重为 8 公斤的西瓜基因型为 CCDDEE,瓜重为 2 千克的西瓜基因型为 ccddee,且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增重 1 千克。则瓜重为 6 千克的西瓜应含有 4 个显性基因,瓜重 2 千克的西瓜 ccddee 与瓜重 8 千克的西瓜 CCDDEE 植株杂交,子代基因型为 CcDdEe。

 (3)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亲代为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因此,其培育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无子性状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图中四倍体西瓜的形成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普通西瓜的种子或幼苗,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多基因的累加效应及无子西瓜育种,解题关键是正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并能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准确作答。

 20.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甲判定大黄鱼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型。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结构。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填图中字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S

 垂直

 A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

  【分析】

 图甲中:b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根据该中期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可知,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图乙中:A 表示生产者,C 和 D 表示消费者,B 表示分解者。

 【详解】

 (1)根据图甲大黄鱼种群增长速率先升后降可知,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2)由于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图乙中 A 表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10 6 )÷(7.5×10 6 )=20%。

 【点睛】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1.2020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哈维●阿尔特等三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丙肝病毒(HCV)是一种 RNA 病毒, HCV 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 HCV 基因组的高频突变、包膜蛋白的糖基化、病毒颗粒被脂类分子包裹、非中和性抗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如何诱导产生能够中和全部 7 个病毒亚型的抗体一直是 HCV 疫苗研发的最大难点,目前

 还没有针对 HCV 的预防性疫苗上市。

 (1)在基因重组疫苗生产过程中,若已经提取 HCV 表面抗原的 mRNA,则应在________酶作。用下合成HCV 表面抗原的 cDNA 作为目的基因。cDNA 与人体细胞中的 DNA 相比,其基因结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得 HCV 表面抗原基因后,常利用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前提是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为了便于扩增的 DNA 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要在引物的_____________(填“3"”或“5"”)端加上限制酶切位点。

 (3)基因重组疫苗生产过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想要检测受体细胞是否表达出 HCV 表面抗原蛋白,可以在分子水平使用_______________法检测。

 【答案】逆转录(或反转录)

 没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PCR

 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5"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抗原-抗体杂交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在基因重组疫苗生产过程中,若已经提取 HCV 表面抗原的 mRNA,需要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相应的cDNA,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然后将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的 HCV 表面抗原的 cDNA 作为目的基因。cDNA 是逆转录的产物,与人体细胞中的 DNA 相比,其基因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相应的启动子和内含子,只有基因中的外显子部分。

 (2)获得 HCV 表面抗原基因后,常利用 PCR 技术进行扩增,该技术需要首先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

 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为了便于扩增的 DNA 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要在引物的 5"端加上限制酶切位点便于合成的目的基因被切割。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据此可推测基因重组疫苗生产过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能够成功的理论基础生物体内的基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基本单位,因此为重组基因的成功提供了结构上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是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理论基础。若要检测受体细胞是否表达出 HCV 表面抗原蛋白,可以利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在分子水平上使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

 【点睛】

 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题中的情景并据此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掌握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推荐访问:年高 地市 福建
上一篇:个人与团队管理形考答案3,-
下一篇:【高分复习笔记】朱静雯《现代书业企业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