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晚背,第4周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12-25 点击:

 1

 周次 内

 容 12 月第 4 周 名句名篇默写 《阿房宫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调歌头》 《登飞来峰》 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典制——地方官职、武官官职 意象积累 古代诗歌意象(一)

 作文 关于“纸媒”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阿房宮赋》(5 年 2 考) (1)《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2)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 ? ”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钉头磷磷, , 多于在庾之粟粒。” (6)《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奢华,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且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 , 多于市人之言语。” (7) 《阿房宫赋》中,杜牧以“ 鼎铛玉石, , 金块珠砾”两句极写秦人视六国宝物如土石,突出表现秦王朝的纷奢。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依地而建、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各抱地势, , 钩心斗角。”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0)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国的灭亡应从自身找原因的语句是:“ 族秦者秦也, , 非天下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 年 2 考)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的强盛局面,英雄孙权的流风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舞榭歌台,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凭谁问: : 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 (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10)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 元嘉草草, , 封狼居胥, , 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3.《水调歌头》(5 年 0 考) (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使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4)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两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的句子,句中的“此事”指的是:“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3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直接描写月光流转的句子是:“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富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人有 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4.《登飞来峰》(5 年 1 考) (1)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也不禁感慨:“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3)《登飞来峰》一诗中,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4)《登飞来峰》一诗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敢于斗争,相信改革必胜的豪情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古代文化常识 官职典制——地方官职、武官官职 ( ( 一) ) 地方官职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总督】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地方总督多因戍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

 4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 1 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1667)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南省(后分为安徽、江苏两省)、陕西省(后分为陕西、甘肃两省)和湖广省(后分为湖南、湖北两省)设有两布政使。两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一般省里设有三司,即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第三个负责指挥军事,很少参与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

 【按察使】官名。宋仿唐初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内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 ( 二) ) 武官官职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在江宁。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之职,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5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三、意象积累 (一)

 植物类

 (以植物的某些特征比喻或象征,形成意象相对固定的内涵)

 1. 芳草 :①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②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例诗: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4.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5.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6. 柳:①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7. 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例诗: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8.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例诗: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 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6 10. 桃花 :象征美女的容颜 11. 牡丹 :象征高贵、富贵 12. 杨花 :象征飘零、离散 13. 柳絮、杨花 :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二)行为类

 1.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2.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3.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萧瑟凄凉

 四、作文 23.阅 读 下 面 的 材 料 , 根 据 要 求 写 作 。

 ( 60 分 )

 曾 几 何 时 , 无 论 是 坐 地 铁 还 是 在 公 交 上 总 能 看 到 手 捧 报 纸 阅 读 的 人 。

 但 蓦 然 间 , 现在 大 家 已 是 捧 着 手 机 , 拇 指 翻 飞 … … 自 2008 年 以 来 , 纸 媒 的 丧 钟 就 似 乎 一 直 在 敲 响 。

 《 21 世 纪 经 济 报 道 》的 创 始 人 刘 洲 伟 曾 经 在 该 报 十 周 年 的 献 词 中 写 到 :“如 果 不 出 意外 , 报 纸 这 样 的 东 西 断 送 在 我 们 这 一 代 报 人 手 上 , 已 不 是 什 么 悬 念 。

 ”

 7 报 纸 作 为 最 有 公 信 力 的 媒 体 之 一 , 被 受 众 广 泛 认 可 。

 然 而 ,新 媒 体 以 其 方 便 、快 捷 、随 时 随 地 分 享 的 优 势 ,使 得 受 众 接 收 信 息 的 方 式 发 生 变 化 ,新 闻 的 传 播 方 式 也 因 此 改 变 。

 对 此 , 你 有 什 么 看 法 ? 要 求 :

 自 选 角 度 , 明 确 文 体 , 自 拟 标 题 ; 不 要 套 作 , 不 得 抄 袭 ; 不 少 于 800 字 。

 本题所选材料方向曾经出现在考研真题中:

 1.2019 年北京师范大学 334 真题:试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

 2.2019 年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实务真题:有报道称《xx》报纸停刊。有人认为“纸媒”会“死掉”,请论述你对此说法的看法。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第一段,写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从纸质报纸到手机阅读。二、三段写人们对于即将消失的报纸预警。第四段,写报纸和新媒体各自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优势给人们带来的阅读方式的转变。第五段,任务是写“你对此的看法”,这要求针对材料有观点有分析,适合写成议论文。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立意:

 ①相对于新媒体的方便快捷和随时随地分享,纸质媒体的没落是必然的趋勢。比如纸质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差,生产成本高等。

 ②认为纸媒不应消失,纸媒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时光的温情等,这些优点要继续发扬,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内容品质 留住纸媒灵魂;坚持受众至上,加强与读者互动,积极反映群众呼声,以差异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内容服务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让公信力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渠道优势进行叠加,促使纸媒重新焕发出生机。

 ③发展新媒体才是大势所趋。因为新媒体具有的时代需要的优势,比如快捷、方便等。(要结合对纸质媒体缺点的反思)

 ④拓宽纸质媒体发展的新思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比如,加大纸质媒体与数字化的衔接,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传播路径,多元化吸引读者。

 ⑤或者采用逆向思维,思考一个没有纸质媒体的时代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范文 1:

 力 拥抱新媒体,纸媒添活力

  曾几何时,地铁公交间总有人手捧报纸阅读;放眼今天,只剩下人们注视手机,拇指翻飞。传统的纸媒似乎被大多数人遗忘,而新媒体的兴起又引起人们对纸媒的担忧。但我认为,既然社会发展的浪潮难以抵挡,那就拥抱新媒体,为纸媒添火力。

 8 。

 回顾纸媒,纸张充满温度却难适应社会发展。

 人们常说数字阅读少了那份触摸的温度,只剩下冰冷的电子屏。我们从老一代人对报纸的热爱也不难看出报纸在曾经那个年代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但随着社会逐渐的“信息化”,随着受众人群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快捷方便的新媒体。《21 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刘周伟曾提到“如果不出意外,报纸这样的东西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已不是什么悬念。”着,不难看出纸媒的困难处境。作为未来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设法改变这一局面。

 。

 再看今日,新媒体涌现,但其质却鱼目混珠。

 新媒体的诞生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信息,也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但各种铺天盖地的媒体新闻扑面而来,时而夸张时而严肃,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分辨,也给人们形成了一种“网络难有真事”的思维定式。碎片化的信 息一扫而过,无用的媒体新闻也能吸引眼球,新媒体的内容仿佛很难让人确信无疑。

 新旧结合,以新媒体形式彰显纸媒生命力,为新媒体注入良性血液。

 有人在坚持着改变。你可见,那些曾经的纸媒摇身一跃,进入你的手机,利用互联网这无限的空间,给即将没落的纸媒找到了新的安身之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拥抱新媒体,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纸媒依然在。谁言新媒体没有公信力?他们报道的仍是最贴近人民的新闻,有最严肃的批判,有最温暖的人文关怀……只要纸媒的内容本质不变,在哪里都能被人们接受。谁言新媒体缺乏温度?疫情期间那些在新媒体给了 我们无限信心和勇气的英雄, 被国人们交口称赞,那在新媒体维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力量和温度亦从未消失,让我们隔着小小的屏幕也沐浴着温暖。

 学习纸媒榜样,拥抱新媒体,不仅给纸媒添入了活力,也让新媒体“不忘初心”!纸媒也好,新媒体也罢,都是一种传播形式,只要媒体们能负起责任,充满温情,在哪里都会是最亮的一颗星!

 范文 2 2

 ? 与时俱进,何不乐哉?

  21 世纪以来,科技繁荣让社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而纸媒首当其冲。对于纸媒的处境,我认为:与时俱进,何不乐而为之? 莫学枝头报香死,应见源头活水。来与时俱进,方可焕发生机。

 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谁都不能阻挡时代向前发展的潮流,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唯有积极投身其中,才能激出最美丽的浪花,谁若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谁就终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君可见,传统书店积极创新,挖掘自身潜能,成为网红打卡点?君可见,故宫通过网络传播故宫文化,以文艺品吸引无数青年?君可见,图书馆在“云端”与读者相见,用 VR 黑科技助力发展?由此观之,纸媒当积极投入时代发展中去,以全新的姿态面向广大受众,而不是一昧守旧,致使自身被淘汰。

 9 心 怀亘古池心,看我七十二变。与时俱进,变的是外表,不变的是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人人耳熟能详,却又有多少人能贯彻始终?有多少只是在流于形式主义呢?正如纸媒与新媒体,其本质都是为大众带来新闻,让社会信息得以传播。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坚守纸质的形式呢?就像是用来包装物品的盒子,重要的应是物品而不是裹在表面的包装。叔孙通多次换主,“跳槽”,它可以改变自己服装,可以改变自己言行,但他一直都坚守儒家道义,终在合适的时机一展宏图,扬儒家文化于天下,这岂是那些腐儒可做的呢?因此,纸媒当心怀初心,练就七十二变, 与时俱进。

 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时俱进,更应守住心中的一把尺。

  与时俱进,是一种顺应时事的选择,不是毫无底线的妥协;是一种积极转变的态度,不是挑战社会道德的异化。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的确带来了纸媒不曾有过的方便快捷,但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良反应。诸如信息真假难辨,钓鱼网站混杂其间,娱乐八卦充斥其中 ......乱象不层出不穷。因此,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应拿好心中的一把尺,这把尺既指法律,又指道德。

 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能屈能伸,何不乐哉?积极投入时代潮流,彰显活力与生机。

推荐访问:晨读晚背
上一篇:中学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会议讲话及防控工作小结可参考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