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赞 文人盛赞七度碗

来源:医学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04-10 点击: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是卢仝写的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的中间一段,可谓是茶文化中千古之精品,百代之绝唱,在我国一直广为流传。
  卢仝,洛阳人,居东郡,自号玉川子。是唐代仅次于茶圣陆羽的一位茶学高手。过去人们经常谈起的一副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就已将卢仝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了,故其又享有“茶仙”之美誉。卢仝善于茶学,对茶道亦有杰出的贡献,被人们称之为“茶中亚圣”,即“茶圣”第二。这不仅仅是在国内,即使在国外,也影响甚广。卢仝的“七度碗”道出了饮茶的绝妙好处。他用七碗茶刻画出饮茶时由浅入深,由入境到升华以至于飘飘欲仙的七个不同阶段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意境,把饮茶的诸般好处全盘托出,讲出了常人想说而说不出来、有感而又感受不全的微妙。所以,有人说,就凭着这“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他便可以做“茶仙”了。难怪古今的文人名士对卢仝的“七度碗”会这么津津乐道呢!
  中国第一首著名茶诗的作者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一诗中写道:“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爱茶,而且对茶学、茶道也极其精通,他作诗写词经常以卢仝自比。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他认为,且尽七碗茶胜过灵丹妙药。在其所写的《行香子》一词中,甚至直接引用卢仝的诗句来描述饮茶之妙境。词曰:“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在这里,卢仝的“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竟被苏大学士不折不扣地引用过来。
  元朝开国名相耶律楚材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中说:“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诗中不仅赞美卢仝的“七碗茶诗”写得绝妙,而且亦赞美饮茶可怡情悦性,三碗下肚连美梦也不想做了。
  到了明代,饮茶之风已经深入民间百姓,各地的茶馆茶肆相当普遍,而卢仝的饮茶情趣就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之事。正如张岱在《陶庵梦艺》中所写:“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
  清朝乾隆皇帝活到88岁,是我国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生爱茶、嗜茶,他高度赞美卢仝的“七度碗”,赞曰:“陆羽《茶经》太精巧,卢仝《七碗》真绝妙。”需知“君不可一日无茶”也是出自他口,充分反映出他与茶的不解之缘。
  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生前于上世纪1989年在“中国茶文化展示周”上,曾题咏一首赞美诗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老在这首诗里盛赞了卢仝的七碗之作,盛赞了中国茶道的源远流长,深刻地注释了“禅茶一味”之真谛,把佛家千百遍道不尽的参悟禅机都蕴含在唐代赵州从稔禅师的一句“吃茶去”的偈语之中,真可谓精辟,让人拍案叫绝!
  著名才子徐谓对卢仝的“七度碗”更是歆羡有加,在他病逝的前一年,还拖着憔悴的病体写出了《煎茶七类贴》的长卷,详细地列出了“一人口、二品泉、三烹煮、四尝茶、五茶宜、六茶侣、七茶勋”等茶事。在其结尾处还着意点出了“此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书,稍改定之”的要点。其实,徐谓所讲的《煎茶七类贴》的内容,大都出自茶圣陆羽的《茶经》里,而他却在老病慌急之中,统统将其归之于卢仝的“七度碗”。可见,卢仝在饮者中的印象之深了。
  称赞卢仝“七度碗”的诗词对联不仅仅是本文所说,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如杭州的“茶人之家”正门上的对联是:“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重庆嘉陵江茶楼上就有这样一副楹联:“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支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出来。”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凭着卢仝的七碗茶而激起千古风云。真可谓“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碗忆古人”。
   【编辑:修远】

推荐访问:盛赞 文人
上一篇:容易被忽略的一些坏习惯_
下一篇:空巢青年 乐守空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