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方》治疗皮肤溃疡方药规律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3-02-28 点击:

段学香 张光红 郭付祥 杨恩品*

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
2.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 腾冲 679100

皮肤溃疡为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包含感染性溃疡、皮肤创伤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褥疮等,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繁多、病机复杂、病程漫长、愈合困难、愈后可留有瘢痕,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等发病率的增加,皮肤慢性溃疡也逐渐增加,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1-2]。

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疮疡”“臁疮”“脱疽”等范畴,历史上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及效验方。《中华医方》[3]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孙世发团队编撰,于2015年出版。全书共12册,收载方剂88489首,该书填补了明代《普济方》问世至今620余年,以病症列方之大型方书的历史空白,有较大价值。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归纳分析《中华医方》皮肤溃疡内服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1 数据来源 选用《中华医方》中收录的皮肤溃疡内服方剂为研究对象。

1.3 数据库的建立 将入选中药的功效、类别、药性、药味及归经等,采用二分类的量化方法处理,将每味中药按“无=0,有=1”进行赋值,录入Excel并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全程采用双人录入法,将处方序号及其药物组成,所涉药物性味、功效、类别、归经分别输入并校对,确保数据录入准确,若出现两人录入不一致,对照原文核实并修改。

1.4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软件对药物频次进行分析,其中用方频率=出现频次/方剂总数,用药频率=出现频次/中药总频次。采用Weka 3.8对中药潜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采用UCINET与NetDraw、Cytoscape 3.6.1绘制可视化中心度分析图。

经上述入选标准,共纳入《中华医方》中治疗皮肤溃疡的内服方剂26首,其中涉及中药77味,累计使用中药总频次270次,药性总频次270次,药味总频次431次,归经总频次793次。

2.1 高频中药使用分布 使用频次>6的中药分别为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茯苓、川芎等13味药,以上中药累计使用频次152次,累计占药物总频次的56.29%。详见表1。

表1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高频中药分布表

2.2 高频中药类别分布 使用频次>6的中药类别按顺序从高到低分别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此咳平喘药、湿气药和温里药。详见表2。

表2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高频中药类别分布表

2.3 高频中药药性分布 使用频次>6的中药药性分布为温性、平性、寒性、热性。其中温性药类使用频次95次,占药性总频次的35.19%。详见表3。

表3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高频中药药性分布表

2.4 高频中药药味分布 使用频次>6的药物药味分布为甘味、辛味、苦味、淡味、酸味。其中甘味药类、辛味药类和苦味药类药物共计使用频次224次,占药味总频次的51.97%。详见表4。

表4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高频中药药味分布表

2.5 高频中药归经分布 使用频次>6的中药归经分布为脾经、肺经、心经、肝经、肾经、胃经、心包经、胆经、大肠经和膀胱径。其中归属脾经、肺经、心经、肝经、肾经、胃经的中药累计使用频次共计419次,占归经总频次的52.84%,详见表5。

表5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高频中药归经分布表

2.6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 支持度测量关联的普遍性,是前项A的记录与总记录的比值;
置信度测量精确度(可信度),是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A的记录数的比值;
提升度用于度量规则是否可用的指标,是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B的记录数的比值。If A then B,则他的支持度为S=p(A)/p(总);
置信度为:C=p(A and B)/p(A);
提升度为L=p(A and B)/p(B)。本研究选择以最小支持度30%、最小置信度50%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表6中的药对配伍规则结果,利用可视化中心度图绘制的方式展示药对关联规则,设置最小支持度为30%、最小置信度为50%和最大前项数为1,得到药对关联规则图(方形越大,则该药出现的频次越高;
连线越多,代表该药组合的关联程度越高)和药对组关联规则网络视图(实线越粗,表示支持度越高),如图1、图2所示。最后,设定最小支持度20%、最小置信度50%和最大前项数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表7所示的药组配伍规则。

表6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药对关联规则表

图1 药对关联规则图

图2 药对组关联规则网络视图

表7 皮肤溃疡内服方剂的药组关联规则表

中医认为皮肤溃疡,是指痈疽疮疡破溃后,脓水不绝,疮口不能愈合者。溃疡首见于《周礼》“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6]疡多属虚证,如《外科精要》云:“溃疡内外皆虚,宜以补托为主”[7]。陈实功也倡导补法治疗溃疡:“凡疮溃脓之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法当纯补,乃至多生”,治宜调补气血,醒脾健胃;
外治有祛腐生肌、煨脓长肉、生肌化瘀等治法,可用各类去腐生肌散(膏)[8]。如溃后仍焮肿而痛者,为热毒未尽,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中华医方》皮肤溃疡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茯苓、川芎、桔梗、白术、白芍、肉桂、防风、陈皮、白芷,当以最小置信度50%、最小支持度30%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的药对有人参-黄芪、当归-黄芪、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黄芪、川芎-黄芪;
又设定最小置信度50%、最小支持度20%和最大前项数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核心药组有“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茯苓、川芎、白术、白芍、肉桂”,“黄芪、甘草、人参、当归、川芎、桔梗、防风、白芷、肉桂”。得出以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异功散为基础,达到补气养血、收敛生肌的目的。此外,桔梗、白芷均入肺经,合于皮毛,排脓生肌,修复皮肤,药理研究发现二者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9-10]。而配伍防风引药入脾,李杲云:“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

常用中药大多性味甘温、甘平、辛温、苦温,以补虚药居多,归经以脾经为主,脾脏为后天之本,调补气血当以脾为先。故治疗皮肤溃疡以甘温、甘平补益之剂健脾胃、养气血为根本大法,气血充沛,皮肤溃疡自能收敛生肌而愈合;
辅以辛温之药调理气机、活血通络,方可补而不滞,通利血脉,建立微循环使皮肤修复;
久病体虚形成慢性皮肤溃疡,风热湿毒结聚于溃疡糜烂处,正如《外科正宗》云“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11],故又佐以苦温之药燥湿敛疮,少量苦寒药物清热解毒,可治疗感染。以上体现了历代医家重视运用补法治疗皮肤溃疡的思想,强调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灵活使用活血通络、燥湿化浊、清热解毒之法,通补并施,标本兼顾。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对中医药宝库进行挖掘,而在文献整理中就需要数据挖掘技术,未来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12]。蒯仂等[13]运用数据挖技术发现《普济方》治疗皮肤溃疡的外用方多以祛腐生肌、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为主,基本方为轻粉、铅丹、白矾等,获得3首潜在新方对应湿热蕴结证、湿瘀夹虚证以及溃疡初期热证。费晓雅等[8]也对《疡医大全》中治疗皮肤溃疡的外用方进行挖掘分析,得出的治法也以祛腐生肌、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为首选。由此可见,经过数据挖掘得出的结果可信度高,适用于对古籍古方的研究分析。本研究通过对《中华医方》中皮肤溃疡内服方剂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了历代医家治疗皮肤溃疡的用药特点,常用的基础方药多为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由此得出重视运用补法治疗皮肤溃疡的思想,强调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灵活使用活血通络、燥湿化浊、清热解毒之法,通补并施,标本兼顾。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其方药规律与皮肤溃疡的虚、瘀、湿、热毒、风邪等病因病机相符合,对于临床上选择皮肤溃疡的治法方药以及中医制剂研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医方置信度内服 一种基于定位置信度预测的二阶段目标检测方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2年4期)2022-05-09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核科学与工程(2021年4期)2022-01-12内服外敷防疫情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系统可靠性评估与更新方法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20年2期)2020-05-07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基层中医药(2018年11期)2019-01-31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计算机应用(2018年5期)2018-07-25良医拒传方国学(2016年7期)2016-09-21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西夏学(2016年1期)2016-02-12良医拒传方创造(2016年4期)2016-02-01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推荐访问:医方 方药 中华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弘扬雷锋精神的策略
下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