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1-03-05 点击:

  区 淮安区 2020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

 七年级生物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仙人掌的叶呈刺状,是对下列哪种生活环境的适应(

 )

 A. 高山 B. 水中 C. 沙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详解】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C 正确。

 【点睛】牢记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方面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使用的物镜是 40 X ,要使观察的物像放大 600 倍,则应选用的目镜是(

 )

 A. 20 X B. 15 X C. 10 X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已知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600 倍,求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600/40=15(倍),所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 15×。故选 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3. “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

 A.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这些食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因为“花草”为绿色植物,所以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故选 B。

 【点睛】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及其作用。

 4. 以下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影响的是(

 )

 A. 放在阳台上的盆栽植物,枝叶常弯向光源生长 B. 初冬,大雁往温暖的南方迁徙 C. 蝴蝶采花蜜,同时传播花粉,使植物结出果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三个重要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放在阳台上的盆栽植物,枝叶常弯向光源生长,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故 A 不符合题意。

 B.冬季,大雁总是飞到南方来越冬,是随着太阳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是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故 B 不符合题意。

 C.蝴蝶采花蜜,同时传播花粉,使植物结出果实,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 某同学在鉴定食物营养成分时,向馒头屑上滴加碘酒,馒头屑变成蓝色。该实验结果说明馒头中含有(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淀粉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常用此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详解】向馒头屑上滴碘酒,馒头屑变成蓝色,根据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特性,说明馒头屑中含有淀粉。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淀粉的特性,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即可正确解题。

 6. 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 糖类 B. 水 C. 无机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有能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

 【详解】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A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人体的供能物质。

 7. 儿童时期人体内缺乏下列哪种无机盐易患佝偻病(

 )

 A. 碘 B. 铁 C. 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 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详解】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 D 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成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选 C。

 【点睛】熟记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是关键。

 8. 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壁直接吸收的成分是(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能被吸收的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

  【详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故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不能被消化道壁直接吸收。

 9. 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食盐摄入量适当控制 B. 不吃蔬菜 C. 不吃早饭上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 30%、40%、30%。

 【详解】A.合理膳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更要适当控制盐的摄入量,A 正确。

 B.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由于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和含量不同,蔬菜含维生素,不吃蔬菜不益于健康,B 错误。

 C.合理膳食要主要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 3:4:3,不吃早餐不能满足上午人体对营养的需要,C 错误。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0. 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 相互利用的关系

  B. 吃与被吃的关系 C. 相互竞争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反应的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故选 B。

 【点睛】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1. 通常位于一条食物链第二个环节的生物是(

 )

 A. 绿色植物 B. 植食性动物 C. 肉食性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养生物都处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成第一营养级。以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即食草动物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包括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依此类推,还会有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

 【详解】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中相邻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食物链第二环节的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就是植食性动物,第三环节一般以植食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故选 B。

 【点睛】掌握营养级概念和食物链的书写是解题关键。

 12. 农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

  A. 物理防治 B. 化学防治 C. 生物防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详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此林业生产中,科学家提倡利用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是利用鸟类来防止害虫的,因此属于生物防治。故选 C。

 【点睛】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13. 与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有较密切关系的食物成分有(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铁、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据此解答。

 【详解】A.维生素 A 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 A 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故 A 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 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 D 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与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有较密切关系的食物成分有维生素 D,故 B 符合题意。

  C.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质的重要成分,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影响食欲,故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1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 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光合作用贮藏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解】A.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特征,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B 错误。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 正确。

 故选 B。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他们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分别装入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在黑暗处 24 小时.第二天,分别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下列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材料是(

 )

 A. 青菜 B. 萝卜 C. 煮过的小麦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活力的细胞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

 【详解】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绿色植物密封在塑料袋内,在暗处放置 24 小时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将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活细胞内的线粒体,选项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材料是青菜和萝卜,而煮过的小麦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选 C。

 【点睛】牢记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

 下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该食物网中包含食物链(

 )

 A. 2 条 B. 3 条 C. 4 条 17. 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A. 草→虫→蛙 B. 鼠→蛇→鹰 C. 草→鼠→鹰 18. 从食物网所呈现的各种生物看,以下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

 A. 草 B. 鼠 C. 鹰 19. 有关该食物网中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 C. 图中各种动物获得能量的总和等于草获得的能量 20. 如果有人在该生态系统中捕捉了很多蛇,则一般会导致鼠的变化是(

 )

 A. 不断增加 B. 不断减少 C. 先增加,后逐渐减少 【答案】16. B

 17. C

 18. A

 19. C

 20.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狼。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物质循环流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

 【16 题详解】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食物网中包含食物链有:草→虫→蛙→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共三条,B 正确。

 故选 B。

 【17 题详解】

 由第 1 小题可知, 食物链“草→鼠→鹰”最短,C 正确。

 故选 C。

 【18 题详解】

  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特点可知,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即草,A正确。

 故选 A。

 【19 题详解】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物质循环流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传递率为 10%~20%,B 正确。

 C.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各种动物获得能量的总和小于草固定的能量,C 错误。

 故选 C。

 【20 题详解】

 根据食物网,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鼠的个体数量会增加,长期,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数量又会减少直至稳定,C 正确。

 故选 C。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2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B.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 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可见,生物都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一般不能运动,C 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的特征。

  22.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 阳光、空气、水组成 C.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3. 下列各项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有机物和氧气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D. 有机物和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

 【详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由表格可知:二氧化碳和水既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故选 A。

 【点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联系、互为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24.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要隔水加热。

 【详解】A.酒精是易燃品,不能直接加热,故 A 不符合题意。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要隔水加热,所以 B 符合题意。

 C.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使叶片上的叶绿素褪去,故 C 不符合题意。

 D.清水不能溶解叶绿素,酒精也不能直接燃烧,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酒精脱色的目的、原理。

 25. 某学生在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将新鲜萝卜切条后放置于浓盐水中,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萝卜条长度将(

 )

 A. 变长 B. 不变 C. 变短 D. 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C 【解析】

 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将新鲜萝卜切条后放置于浓盐水中,一段时间后,由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条皱缩变形。据此判断萝卜条的长度肯定变短了。

 26. 植物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最活跃的部位是(

 )

 A. 成熟区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据此解答。

 【详解】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 符合题意。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 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 不符合题意。

 D.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分清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7. 如下图所示,A 袋中装有空气和菠菜,B 袋中只装有空气,它们均放在暗处 30 小时左右,然后分别将 A、

  B 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的变化分别是

 A. 浑浊、浑浊 B. 澄清、澄清 C. 澄清、浑浊 D. 浑浊、澄清 【答案】D 【解析】

 A 袋中装有空气和菠菜,在暗处菠菜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将 A 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B 袋中只装有空气,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 B 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还是澄清的,可见 D正确。

 28. 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消耗氧气 D. 分解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故选 B。

 【点睛】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29. 如图所示,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一特点

 A. 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有利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有利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详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故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0. 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详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既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动脉内流得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很少。在流经肺泡时,由于肺泡内是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就会自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直到平衡,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增多,直至平衡,不能无限增多;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直至平衡,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直至平衡的。根据上述,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不可能全部扩散到

  组织细胞,因此血液中氧气不能为 0,也不能无限增多;因此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选项 D 曲线体现气体扩散后,达到平衡,D 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

 下图 A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图 B 为专家建议的平衡膳食图。据图回下列小题。

 31.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图 A中表示消化腺的标号是(

 )

 A. 1、3、5 B. 4、5、6 C. 4、8、10 D. 8、10、12 32. 图 B 一层的食物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图 A中的(

 )

 A. 1 B. 3 C. 5 D. 6 33. 奶粉处于“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四层,该层食物含丰富的蛋白质,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A. 氨基酸 B. 甘油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34. 青少年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起始消化的部位在图 A的 (

 )

 A. 1 B. 3 C. 5 D. 6 35. 油脂(脂肪)处于“平衡膳食宝塔”中的第五层,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A. 葡萄糖 B. 甘油、脂肪酸 C. 水和二氧化碳 D. 氨基酸 【答案】31. C

 32. D

 33. A

 34. B

 35. B 【解析】

 【分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 1 口腔、9 咽、2 食道、3 胃、6 小肠、5 大肠和 7 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 8 唾液腺、胃腺、肠腺、4 胰腺、10 肝脏等。11 胆囊、12 十二指肠、13 盲肠、14阑尾。(2)

 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如面包、谷类食品、米饭和面条等;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第四层为豆奶类,第三层和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据此答题。

 【31 题详解】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图 A 中表示消化腺的是 8 唾液腺、4 胰腺、10 肝脏,可见 C 正确。

 【32 题详解】

 淀粉的消化从 1 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 6 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D 正确。

 【33 题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从 3 胃开始,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故选 A。

 【34 题详解】

 图 A 中,1 口腔、3 胃、5 大肠、6 小肠。淀粉的消化从 1 口腔开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3 胃开始的。故选B。

 【35 题详解】

 油脂处于第五层,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完成,由胆汁先乳化成小型脂肪颗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 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平衡膳食宝塔。

 下列分别为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甲图)、呼吸运动的模拟装置图(乙图)和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丙图)。分析并回答下列小题。

 36. 甲图中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 图乙中玻璃钟罩和橡皮膜分别模拟(

 )

 A. 肺、肋骨 B. 气管、肺 C. 胸廓、膈 D. 肺、胸廓 38. 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肋骨位置变化、膈的位置变化、胸廓容积变化分别是(

 )

 A. 上升、下降、增大 B. 下降、上升、缩小 C. 上升、下降、缩小 D. 下降、上升、增大 39. 图丙中 p、q、m、n 表示气体,其中表示氧气的是(

 )

 A. p、n B. p、m C. q、n D. q、m 40. 图丙中 p 和 q 交换过程是通过

 来完成的。(

 )

 A. 气体扩散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D. 肺泡的扩张与回缩 【答案】36. D

 37. C

 38. A

 39. B

 40. A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

  所,图甲中①是鼻腔,②喉,③支气管,④肺。据此解答。

 【36 题详解】

 图中④肺是气体交换 场所,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选 D。

 【37 题详解】

 当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当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本图演示呼吸运动过程,玻璃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肺(或肺泡)、橡皮膜代表膈肌,玻璃罩代表胸廓,故选 C。

 【38 题详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吸气时,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胸廓容积增大,故选 A。

 【39 题详解】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肺泡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故图丙中 p 代表氧气,q 代表二氧化碳,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血液中的氧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故图丙中 m 代表氧气,n代表二氧化碳,故选 B。

 【40 题详解】

 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形成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含量比血液中的氧含量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比肺泡中含量高,肺泡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故图中 q 代表二氧化碳,p 代表氧气,图丙中 p 和 q 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故选 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推荐访问:淮安市 淮安 江苏省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题及答案
下一篇:深圳市简易劳动合同(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