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经济关系处理面临问题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科技与经济关系处理面临的问题

 作者:李建民 封延会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过程,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文化直接影响经济政策实施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目前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说明,我们的经济文化还存在许多误区。为了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当前的经济文化进行系统反思。所谓经济文化,既是指在经济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结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1],同时也是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在创新、创业、合作与竞争等经济问题上的基本价值观[2]。因此,经济文化谈论的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对科技的关注也应该成为经济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文化问题时,自然离不开对经济与科技关系问题的研究。

 一、中国在科技与经济关系处理上的成就与问题

 经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关[3]。在分析科技与经济关系时,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不同经济文化理念下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上,即经济发展是以资本、劳动、资源、制度、技术哪类为主的问题。

 (一)成就简述

 从这些年中国的发展来看,在科技与经济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变上。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缩小我国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差距,加速经济增长,我们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优

 势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科技战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生产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现在,我国数百种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继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经济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这一任务后,1995 年又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入 21世纪后,面对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加剧,2001 年起,国家开始调整科技发展战略,适时提出科技自主创新战略,大力谋划创新型国家建设: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并公布了详细的配套政策;2008 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颁布,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些举措,极大地推进了有助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应该说,在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上,我们的理念转变已经完成。

 二是体现在科技发展所需要的投入不断增加。在理念转变作用下,我们对经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认识日渐清晰,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01 年我国已经进入科技起飞阶段(R&D 强度达到 1%)。2010 年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 R&D 人员 318.4 万人;全国 R&D 总经费 5802.1 亿元,是2000 年的 6.5 倍,年平均增长 23.0%;R&D 经费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70%,比 2000 年提高了 0.8 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与日本相差无几,这说明,以

 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我们才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命题,从而使我国科技与经济关系的处理带有了鲜明的经济文化时代特色。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科技与经济协调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问题依然存在,科技短缺情况依然严重。

 一是研发强度有差距。2001 年通过的“十五”规划要求,研发强度到 2005 年要达到 1.5%以上,但实际上,这一目标到“十一五”中期的 2008 年才实现。目前,全国统计的 R&D 强度达到 1.70%,但是高于这一比例的省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陕西、江苏、浙江 6 个省市。一些经济大省如广东、山东、辽宁等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说明我国还未真正走上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轨道。

 二是自主技术少。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不过在出口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很低,还不足 10%[4];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科技管制不断强化的今天,尽管国家层面上形成了对自主科技的高度需求,但在微观层面,企业往往是从短期的投入产出比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还是依靠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高。

 三是自主创新理念上的差距依然存在。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在科技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开发再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三个内涵,后来又明

 确,外资企业可以视为中国制造的一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过去跟踪模仿政策的一种延续。作为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基于利润考虑,很难将工夫放在原始创新上,从而导致中国自主创新的质量大打折扣。

 四是科技创新质量低。中国还没有走向价值增长之路,依然是粗放型的数量型增长模式。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为例,国人将之视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与科技进步的标志性工程,但国外对我国高铁技术的质疑不断出现。尽管中国方面表示,高铁技术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同时也承认,为了引进这些现有技术,我们支付了大量的专利费。中国现在每年申请与授权专利构成中,发明专利比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提醒我们,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质量还很低。

 五是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战略意识欠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按照西方大国科技、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压力,实现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而且,为了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了明确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从而为我国技术进步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然而,2010 年下半年部分地区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说明,地方政府与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意义,对经济增长动力源泉的关注中,缺乏对经济文化时代特性的感悟。

 二、经济文化视野下的科技与经济不协调原因分析

 人在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由于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中,这样的判

 断与选择不可能摆脱诸如价值观、传统习俗、社会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影响[3]。从经济文化视角看,我国科技与经济关系处理上存在的问题由以下原因造成:

推荐访问:面临 关系 经济
上一篇:基于博弈论科技工作效率研究(图文)
下一篇:智能化系统数字法院工程设计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