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谈外交演讲

来源:英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谈外交演讲 ?新华网 ( 2009-08-24 15:43:26 )来源: 半月谈2009年第15期 ??编者按:在国际舞台上,外交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怎样传递国家声音,不同的外交官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发挥着作用。这其中,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给大家的印象尤为深刻。

 这位56岁的蒙古族女外交官,一头斑白的头发,气质优雅。她先后任驻菲律宾大使、驻澳大利亚大使。去年奥运圣火在英国传递受阻,她投书英国主流媒体,用柔性的笔法传达出中国人的感受,获得了良好效果。她主张公众外交要实事求是,要早说话,多说话,说明白话,让人深受启迪。

 《半月谈》刊发傅莹大使的这篇文章,是她多年来在国际交往中积累和思考的结晶,读后启示良多。?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谈外交演讲 今天跟大家谈谈外交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分享一些心得,一是为什么讲,二是讲什么,三是怎么讲,最后谈谈演讲中常见的问题。

 为什么讲

 在国外演讲是我们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在英国,听演讲与听歌剧、听音乐会一样,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行业协会、学术机构、智库和大学都有定期的演讲,是不能忽视的平台。

 最近国内出版的《跟奥巴马学演讲》一书很火,奥巴马上台时间不长,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改变、重塑美国的形象,而他正是利用几场大型演讲来实现的。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或者变革时刻,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往往是影响了时代方向或者改变了人们看法的著名演讲。

 外交演讲虽然不是着眼于历史的大视野,但是在当今形势下,去介绍宣传中国,去设法改变外界对中国的成见和错误看法,同样需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好的演讲应该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让听众得到关于中国的新信息,产生新认识和新看法。

 讲什么

 每场演讲的目的性必须很明确,一般是解答听众心中的某种疑问或者满足大家的一些信息需求。演讲内容最好与当时大家最关心的关于中国的热门话题相关联。演讲中的引经据典亦应围绕这个主题。

 演讲内容的选择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自己想讲什么,二是听众关心什么,这两个要素同等重要。如果只关注自己想讲的内容,就有可能成为宣教,不容易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更难影响他们的看法。如果只想迎合听众,则不一定能达到设定的目标。最好能使自己想讲的与别人想听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共鸣。为此,演讲之前应了解听众的职业背景、知识和年龄结构以及对中国的熟悉程度,据此来确定演讲的内容和繁简、深浅。

 举个选择演讲内容的例子:伦敦交响乐团邀请我为郎朗的独奏音乐会做3分钟致辞。听众是来听音乐会的文化界人士,3分钟讲出点名堂不大容易,但这又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我反复推敲切入点,在网上查到郎朗和他父亲的故事,决定从这里讲起,引出中国的发展变化,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给郎朗提供了成才的社会土壤。虽然这个讲话很短,但鼓掌时间非常长,说明这个切入点是成功的。所以宣传介绍中国不见得一定要讲大道理,从任何一个小的点都可以引申扩大,实现宣传的目的。怎么讲

 一般演讲的布局要简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思路或者观点,先提出问题,然后一层层做说明,自然地引出结论措施。

 英国人演讲线条都很直接和清晰,不大会在一场演讲中谈许多不同的问题或者太多观点。我初来伦敦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做关于中国发展变化的演讲,用的材料很翔实,PPT(利用幻灯片等演示文稿)内容丰富,讲的时候似乎也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但下来有朋友评论说,这个演讲让人听得很累。

 人们来听演讲,一方面是学习、吸取新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跟去听音乐会一样,希望享受一个愉快的过程,灌输很多东西效果反而不好。最好只有一个鲜明的贯穿始终的点,不断去说明和强化。在英国演讲的例行时间是20~25分钟,点太多了难以有充分的时间推论。

 从讲的方法上看:第一,要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开篇的几句话能否与听众形成沟通很重要。我有过很不成功的开场白,也有效果比较好的。例如,去英国伊顿公学的政治协会演讲时,听众多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如何一开始就和他们建立起沟通呢?我说:来之前用中文搜索引擎查找伊顿这个词,得到6.8万条信息,有很多介绍伊顿学生和你们前辈的文章。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对孩子们来说,在中国的网络上如何描绘伊顿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这个开场白的设计很成功。

 第二,要尽早切入正题,最好不要上下五千年地讲与主题没有直接关联的话。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切入,可以带点争议性,调动听众的兴趣和兴奋点,例如:中国是强国吗?中国的经济发展能持续吗?正面的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

 第三,用事实和例子回答提出来的问题,最好由浅入深,少讲道理多用实例去强化自己的观点,能够结合个人的经历会更好。我经常用自己参观义乌小商品生产的观感为例子,从中国产业的薄利讲到为什么人民币不能轻易升值,为什么在节能减排上要循序渐进等。用实实在在的例子说服力比较强。

 演讲的结论是通篇的关键,最好通过推论把听众引向结论的方向,让人觉得不是这个结论都不可能了。

 莎士比亚故居2009年纪念会邀请我作为来宾代表讲5分钟的答谢词,在场的有来自英国各地的莎翁迷,我想讲的核心思想是,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如中国人对英国的了解深。我从在北京避雨的一个经历讲起,进到一个书店,看到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原版的英文书。我说,在英国进过很多书店,很少看到关于中国的书,更不要说原版中文书了。

 然后我讲到中国人对莎翁和他的戏剧的了解,举例说,在外交谈判中我经常引用哈姆雷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大义为: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非常好使的谈判言语,大家都乐了。但是我话锋一转,问:“你们谁知道中国的大戏剧家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你们是否知道汤显祖和莎翁是同一年去世的?” 现场特别安静。我接着说,现在应该是英国人努力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了。这话比较尖锐,实际上是批评性的,我顿了一下,竟然满场长时间鼓掌。

 与演讲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是紧张、胆怯。人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缺乏自信,担心讲不好,担心讲错,我经历了这么多演讲仍然有紧张的时候。恐怕谁都会有紧张的情况,紧张也许是进入竞技状态的必然过程。关键是怎么控制紧张的情绪,让紧张转化为讲好的动力和激情。紧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调整,让声音更洪亮,态度更认真,而不是让紧张情绪影响自己的思路。更要防止将紧张情绪转化为傲慢的态度,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反而绷着脸去讲话。无论演讲面对的是什么人,哪怕是不友好的人,也应该怀着敬畏的心,尊重来听讲的人,毕竟人家花了时间坐在这里,这本身就是对演讲人的尊重。演讲要有诚心和诚恳的态度,要讲真话,要人信己要信。

 缓解紧张的一个经验是尽量提前处理压力。人站在台上时的应变处理能力、机智和反应速度能有平常的70%就非常不错了,关键靠事前的准备。尤其在公众性比较强的场合演讲,存在发生干扰的可能性,需要考虑个应对之词,对最严重的情况做好思想准备,就不容易失控。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对干扰的处理就十分镇定,值得我们学习。

 成功的演讲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练习。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谈到,哪怕是在议会里提一个问题,他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和练习。我喜欢在演讲前反复练习,虽然不能把整个讲稿背下来,但每一个句子都背过一遍,不熟悉的词多念几遍,这也有助于克服紧张。

 二是内容乏味。演讲枯燥大多不是因为没有内容,而是内容太多,要学会选择和取舍,成功的演讲不在于讲的内容多丰富,而在于能否把一两个问题说得透彻、明了。写讲稿的时候往往考虑文字如何漂亮,但讲起来,漂亮的文章不一定有漂亮的效果。写讲稿,可要可不要的就删去,可有可无的就舍弃,结果往往会更清晰。

 三是超时的毛病。给3分钟,7分钟讲不完,给20分钟,讲了半小时还没完。其实遵守时间规定特别重要,也是一般情况下听众判断演讲是否成功的依据之一,通常最好不要超过预定时间的10%。

 另外,语速不宜太快,也不要太平,最好要有一些停顿、起伏,语速和音质的控制是一门学问,需要一定的训练。演讲配合一定的眼神和手势也是必要的,眼睛保持住与观众的沟通,这是自信的基本表现。手势能起到强化声音的作用,但不能勉强。这些细节也是重要的。

 四是讲笑话的困难。我在过去翻译过一本叫《演讲技巧》的书,里面写到,开讲2分钟之内不能逗引观众笑起来,演讲者就应该考虑调整了,如果到了第5分钟气氛还很沉闷,演讲基本上就失败了。在英国演讲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我观察,通常20分钟左右的演讲要让大家笑三四次。

 第五个是关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是演讲过程中特别重要的环节,有时甚至比演讲本身还重要,如果接受邀请去讲话但又不愿回答问题,会显得不礼貌或者胆怯。回答问题是对演讲人的智慧、心态和掌控能力的挑战,但也是就敏感问题做工作的好机会。如果对方的问题很尖锐,不要反感,可以借机把自己的一些与他们有明显分歧的、同样尖锐的意见讲出来。

 如果对提出来的问题确实不了解、不知道,可以说老实话,必要时事后提供书面的答复。但如果问题是挑衅性的,就要靠平常的积累绕出来,讲自己想讲的话,不掉进对方设置的陷阱。回答问题的基本功在于平常积累,每天在报纸上看到与中国有关的新闻都尽量搞清楚,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在日后的场合出现。

推荐访问: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 英国 大使 中国驻
上一篇:物流技能比赛实施方案
下一篇: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8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