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1-02-21 点击:

关于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把“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其中明确阐述:“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并对儿童基本权益进行了详细界定,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我国自1992年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0余年来,先后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并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但是,作为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近几年侵犯儿童权益的事件频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刻反思。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指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然后在第四条又明确指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为了切实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关工委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围绕儿童发展权益保护,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主动作为、拾遗补缺”,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和改进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对少年儿童(包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儿童的思想(包括成年人);
在大社会氛围下,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由来已久;
学校教育在高考指挥棒挥舞下,不得不实质性地进行着应试教育,虽然表面上冠其名曰“素质教育”。如此等等,长期以来德育教育重视形式不讲实效的活动屡见不鲜。放眼今天,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很令人担忧,重视和加强迫在眉睫 1、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出发,一贯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共产主义是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回顾过去,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是几代人艰辛创造的结果;
展望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由后来者承担。现在的少年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加强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取得最后胜利。

2、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不仅要有发达的生产力,而且要有繁荣、先进的文化,发展这种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提出了培养下一代的重大任务。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放眼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只有从娃娃抓起,培养亿万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才,我们才能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有所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坚持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个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未成年人如何成才呢?固然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的培养更是不可缺少的。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即是说,一个人的“德”要靠“才”去发挥;
“才”要由“德”去统帅。这种德才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是很有见地的。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保证一个人的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所以对人能否成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至关重要。教育学表明,儿童阶段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历史上有所贡献的杰出人物,大都从小在思想道德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向、健全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能够克服困难,做出创造性成绩。这一点已经为古今中外人才史所证明。现在,时代呼唤人才,国家需要人才,家长殷切希望子女成才。加强和改进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使之能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和幸福的民心工程。完成这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后世。

二、当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行为现状及特点    1、思想活跃,求新求实,但辨别是非能力差。现在少年儿童十分活跃,求新求实,求美求乐。他们的观念和意识出现了社会化和成人化趋向,考虑的问题往往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称。他们时常比谁家有钱,比谁的楼房大,比谁的父母官大,在少年儿童中十分清楚,这些都是过去少年儿童所不知道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头脑中将产生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少年儿童,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观盲目模仿,自身缺乏识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如喜欢穿新颖、流行、名牌服装,有的家庭生活好的未成年人,2—3天就换一套衣服,有的一个月不重样。有的小女孩子扎了耳朵眼,甚至还有个别的戴上了耳环,在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甚至有的未成年人为了追求享受,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目前,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在父母的影响下,有的少年儿童出现“富二代、官二代、名二代”问题,这就使得我们的早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少年儿童爱动脑,求知欲强,但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单纯地认为学习就是完成作业,作业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但是当前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越来越小,对少年儿童启蒙期提前,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时提出的问题常常令人难以回答。如有的孩子向家长或老师问:“为什么我们邻居小朋友的爸爸是局长,就有人给送东西?我长大了也要当局长,也有人给我送东西。”他们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但说明孩子越来越聪明,而且也说明对周围的事物爱动脑思考。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部分孩子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学习动机比较模糊,现在的孩子长大要当大老板、当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正处于品德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周围感情气氛十分敏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可塑性很大。所以早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包括家庭对于个人的个性和品德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强,独立能力弱。通过调查看,现在家庭其结构趋于单一,过去几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减少,独生子女占据家庭主要地位。因此,使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加强,时刻意识到了自我的作用和力量,习惯于别人围着自己转,在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他人”这一概念。许多孩子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有的孩子上学让家长背书包、放学家长接,有的家庭小车送、小车接,少年儿童身上的任性表现得极为明显。这些缺点都充分表明我们忽视了少年儿童品德的培养,也暴露出了我们在儿童权益保护中的缺位和不到位。

三、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观念偏差的原因 现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特点,它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意识陈旧而导致的结果。

1、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少年儿童价值取向偏离正确的轨道。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和大开放的变革时期。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交流、交锋,呈现复杂纷争的局面。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孩子们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功利化和多层化的特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蔓延,诚信危机屡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价值困境”,大大增加了重构诚信价值观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度。

2、 学校教育的模式造成了少年儿童道德素质水平欠缺。由于受 “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学校重成绩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升学轻就业,忽视德育、心育、体育和法制教育,使好多孩子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唯一目的,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把考上什么大学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尺,导致了一些孩子丢失了主导价值,道德素质的下降。

3、家庭教育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造成了少年儿童诚信意识淡薄。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道德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和劳动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逐渐淡薄甚至丢弃,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利己,诚信意识淡薄,一切向钱看,一味追求生活安逸享受。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少年儿童心理缺失的特点,增强做好少年儿童应有权益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的早期教育和培养。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观念的建议 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民心工程、系统工程,必须从完善和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大力开展符合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关工委作为一个以关心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针对当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现状和特点,以保护少年儿童权益、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育少年儿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合力有关部门培养少年儿童成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用“三个融入”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孩子们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一是融入学校教育。开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交流和展示活动,有效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定期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管理。二是融入社会实践。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整合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把少先队入队仪式办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升华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和理解。三是融入文化传承。在中小学中普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设立诵读示范点,结合“流动书屋”活动的开展丰富国学典籍,举办“诵经典、扬美德”演讲比赛,促进孩子们对中华优秀道德文化的认知传承。

2、用“三个深化”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实效。坚持实践育人,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深化主题实践。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二是深化公益行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关爱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宣传与劝导、清洁家园等活动。开展“书法童星送春联”“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使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三是深化典型示范。用明礼守纪、勤学创新、身心健康、自立进取的道德小模范教育和感染身边人,形成弘扬美德、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深入开展。

3、用“三个拓展”不断汇聚思想道德教育合力。着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形成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携手育人的良好局面。一是拓展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安保投入,加强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建立少年儿童成长指导中心,在各学校、社区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举办社区、广场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二是拓展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网上家长学校”功能作用,活跃家长沙龙,推广家教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绿色上网”等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三是拓展活动阵地。所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儿童免费开放,并按照场地、队伍、活动、制度“四有”标准进行再提升,强化教育功能。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因此,无论从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思考,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是第一位的,这样才能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0年领导干部年终述职报告最新
下一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