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市场分析及投资预测报告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11-06 点击:

 疫苗市场分析及投资预测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疫苗国际市场概况

 1.1 疫苗之历史演化过程

  1.2 基本状况

 1.2.1

 全球疫苗的市场状况

 1.2.2

 婴幼儿疫苗市场

 1.2.3

 流感疫苗市场

 1.2.4

 世界疫苗市场规模预测

 1.2.5 儿童疫苗的现状与展望

  1.3

 全球疫苗主要开发厂商(排名不分先后)

 1.3.1

 全球生物科技企业发展

 1.3.2

 默克集团

 1.3.3

 安万特-巴斯德公司

 1.3.4

 葛兰素史克

 1.3.5

 惠氏制药

 1.4

 美国疫苗市场

 1.4.1

 快速增长的美国市场

  1.5

 世界主要疫苗市场前景展望

 1.5.1

 疫苗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5.2

 全球抗癌疫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1.5.3 世界疫苗市场前景简析

 1.5.4 迎难而进,疫苗市场规模直逼 70 亿美元

  第二章 我国疫苗市场的发展情况

 2.1

 我国疫苗市场的发展历史

 2.1.1

 十年增长四倍的中国疫苗市场

 2.2

 国内疫苗市场分析

 2.2.1 扩大市场是国内流感疫苗生产企业的必由之路

 2.2.2 三代流感疫苗同夺国内市场

 2.3

 国内主要疫苗生产厂家(排名不分先后)

 2.3.1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2.3.2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3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3.4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2.3.5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4

 我国重建卫生防疫体系

  2.5

 我国疫苗行业发展的挑战

 2.5.1

 我国疫苗行业发展瓶颈

 2.5.2

 疫苗市场内部开放,垄断经营面临挑战

 2.6

 我国疫苗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章 我国疫苗进出口状况

 3.1 人用疫苗

 3.1.1 国产甲肝活疫苗与进口疫苗难分仲伯

 3.1.2 国产和进口争雄流感疫苗市场

 3.1.3 首批国产流感裂解疫苗问世比进口疫苗便宜 40%

 3.1.4 乙脑活疫苗“渴望”扩大出口

 3.1.5 几乎占尽亿元市场 进口流感疫苗一统“江湖”

 3.2 动物用疫苗

 3.2.1 首批禽流感疫苗出口

 3.2.2 兽用疫苗成为“黑马”

 3.2.3 印尼从我国进口禽流感疫苗

 3.2.4 国外狂犬疫苗首次投放中国

 第四章 SARS 对疫苗市场的影响

 4.1 SARS 疫苗的发展

 4.1.1 疫苗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4.1.2 我国研制非典病毒灭活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完成

 4.2 中外制药公司纷纷投巨资抢占商机

 4.3 外资公司在疫苗专利上跑马圈地

 第五章 疫苗市场存在问题

 5.1 研发与产业化脱节钳制国内药企

 5.2 严厉打击禽流感疫苗造假行为

 5.3 疫苗传递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第六章 乙肝疫苗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6.1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6.1.1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简介

 6.1.2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市场前景广阔

 6.2 乙肝疫苗研发状况

 6.2.1 甲乙肝炎疫苗问世

 6.2.2 看重乙肝疫苗未来市场纽卡参股重啤创两最

 6.2.3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治疗性乙肝疫苗

 6.3 四大公司控制全球市场

 6.4 国内市场产销平衡

 6.5 成本降低关键是技改

 6.6 供需平衡将被打破

  第七章 流感疫苗市场分析

 7.1 流感疫苗现状

 7.1.1 流感疫苗市场现状

 7.1.2 新版流感疫苗投放市场 北京疫苗价格将上涨

 7.1.3 安万特• 巴斯德将向美提供 5200 多万剂流感疫苗

 7.1.4 国产、进口流感疫苗市场现状及展望

 7.2 竞争分析

 7.2.1 国产流感疫苗销售困难

 7.2.2 三大巨头加速争夺流感疫苗市场

 7.2.3 三代流感疫苗同现市场

 7.2.4 洋流感疫苗加量进入中国市场

  第八章 其它疫苗研发状况

 8.1 肝炎疫苗

 8.1.1 甲型肝炎疫苗的现状

 8.1.2 丙型肝炎病毒 DNA 疫苗的研究进展

 8.1.3 日本研究开发出新型丙型肝炎疫苗

 8.1.4 我国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获突破

 8.1.5 我国丙型肝炎疫苗研究喜获新进展

 8.2 肺癌疫苗

 8.2.1 肺癌疫苗研究现状

 8.2.2 肺癌疫苗应用现状与研制展望

 8.2.3 抗癌疫苗及皮肤病市场发展预测

  8.3 动物疫苗

 8.3.1 禽畜疫苗行业前景看好

 8.3.2 人用纯化 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研制成功

 8.3.3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研究进展

 8.4 其它疫苗

 8.4.1 红斑狼疮疫苗治疗研究新突破

 8.4.2 轮状病毒疫苗巨大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8.4.3 血吸虫病疫苗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

  第九章 疫苗市场趋势分析

 9.1 疫苗最新研发动态

 9.1.1 新型疫苗的发展趋势

 9.1.2 混合疫苗的新趋势

 9.1.3 艾滋疫苗研发获新进展

 9.1.4 艾滋病疫苗研发迈上新台阶

 9.1.5 HIV 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9.1.6 艾滋病疫苗投入使用至少还需 5 年

 9.1.7 两巨头签癌症疫苗研发协议

 9.1.8 美国拟先在动物身上试验非典疫苗

 9.1.9 国际上三种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9.1.10 世界首例哮喘基因疫苗开发成功

 9.2 国外疫苗前景分析

  9.3 我国疫苗发展趋势分析

 9.3.1 国内禽畜疫苗成长性良好

 9.3.2 流感疫苗急需自主研发

 9.3.3 疟疾疫苗研发成功可期

 9.3.4 我国疫苗研发有长足发展

 9.3.5 中国在疫苗研发领域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9.3.6

 中国疫苗行业前景展望

  第十章 疫苗行业 SWOT 分析 10.1 当前疫苗企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0.2 我国疫苗企业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10.2.1 疫苗企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分析 10.2.2 疫苗企业发展面临威胁分析

  〖内

 容〗

 第一章

 疫苗国际市场概况

  1.1 疫苗之历史演化过程

  疫苗学(vaccinology)是一门复杂及跨学门的科学,其发展过程部份是理性而部份为经验之谈,科学家进行基础研究并获得突破後才获得实用及许可上市之产品,因此对疫苗学做一个完整的回顾有利於了解及领会其特点。

 全细胞或次单元、活的、杀的或基因重组病毒或细菌疫苗其演化之进展可以分成几个时期,疫苗进展系由科学时期开始,接着由理性经验主义得来启蒙,到转变至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所有时期中最具生产力者,发展出许多新疫苗与技术,导致现代时期以及未来可能得到的进展。

 在古人的信仰中(见表一),疾病是无法触摸又反覆无常的神对犯了重大罪恶人类的惩罚,对於疾病带来毁灭的恐惧是统治者所利用的一种有效统治工具,政客与巫师灌输恐怖思想,由早期部落至现代文明的漫长过程中,以这种方法来控制人类行为证明十分有效,许多已知有关传染病、昆虫传播及公共卫生之早期文明在欧洲已经消失,公元 400 年後由西方希腊罗马文明的陨落到黑暗时期的起始,直到十九世纪才完全复苏,然而,某些近代科学的先驱者确实发现微生物的生命形式、环境与疾病间之关系及某些临床界定之疾病不会再次发生的事实,此种异端观念显现出:是人类自身(非魔鬼或邪神)才是瘟疫的源头,而问题的解决在於向超自然吁求以外去寻求。

  古代中国人以接种天花病患的脓液来预防自然发生的严重天花疾病,这种方法於十八世纪初期引进欧洲,此过程与金纳(EdwardJenner)知道挤牛奶的女工因为原先感染牛痘而不会得到天花的情况是相同的,早在金纳时期以前,外行人如农夫贾世提(BenjaminJusty)已经将牛痘的脓液接种在自家人身上来预防天花。

 基於此种知识背景,英国医生金纳於 1796 年进行第一个预防天花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临床研究证明预先接种牛痘病毒,再以具毒性之病毒攻击确实可以预防天花,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於焉诞生。

 十九世纪时,牛痘接种成为全球性的防疫工作,特别是在欧洲及北美洲,但是由金纳初期发现所习得的原则被搁置超过一个半世纪,其间没有新的疫苗出现,此领域极须要排除自然发生论的证明,方可建立疾病的病原理论,两者由巨观言之都因法国化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的研究而大功告成。

 十九世纪的最後二十五年(见表二)是奋发图强的时期,此时具有意义之疫苗学科学出现,延续超过四十年,然後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早期的科学巨人有巴斯德、柯霍、冯贝霖及爱立克,在这段时期目标集中於细菌、医学应用及主要有关抗体之实验免疫学之发现。

 巴斯德注意到藉实验室培养可以减弱禽类瘟疫细菌的毒性,他也观察到这种减毒的细菌可以引发抵抗往後有害细菌的攻击,进一步研究使得他发展出可靠的疫苗来抗拒炭疽、霍乱及病毒引起之狂犬病,有人认为巴斯德对於疫苗迅速且巨大爆发的洞察力,可能得自他所不承认的学者奥济亚–土伦(Auzias-Turenne)

 其先驱性观念之大力协助,早在几年前这些观念已经发表。

 德国柏林的柯霍(RobertKoch)是发展纯培养技术的大师,而在发现霍乱及结核细菌上是一位先驱者,柯霍假说提出严格的定义以建立疾病之特殊病原学,他对於临床过敏性的发现强过麦奇里约夫(Metchniyoff)对於吞噬细胞与先天免疫性有关的发现。

 冯贝霖(EmilvonBehring)是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他利用罗克斯(Roux)及叶尔辛(Yersin)发现白喉及破伤风的可溶性毒素,将其去毒後来进行免疫接种,建立被动免疫治疗法的领域,此成就主导了未来几十年对抗传染性疾病治疗性医学的发展。

 然而该时期影响最深远的为爱立克(PaulEhrlich)的发现,他找出染料与其他化学试剂对细胞组成的特殊亲和性,依据选择性原则,发展出世界第一种合成的治疗药物,是为化合物 606 或称 Salvarsan,用以治疗梅毒,爱力克发展出特殊量化抗体的方法,使得冯贝林的被动免疫性真正可以实用,他认为细胞侧链与化学物质及与其他蛋白质特殊互补性的观念,之後称之为特殊受体–配体结合作用(receptor-ligandbinding),此观念主导了今日对於免疫专一性、细胞化学及药物特殊治疗方法的了解。

 其他许多研究人员接着进行各种初期研究,在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了时,大部分体液免疫现象皆得已被描述,并发展出具可使用品质之活疫苗及死疫苗,除此之外,还包括抗伤寒、志贺杆菌病、结核病、鼠疫、白喉及破伤风等疫苗,百日咳疫苗直到 1926 年才开始发展,直到目前所有这些疫苗都继续被加以研究并改良。

 1930 年至 1950 年过渡时期之疫苗(包括 1950-1957 年)

 在 1930 年到 1950 年的二十年间(见表三),涵盖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疫苗新时代的过渡期,此时期的一个大突破为古得派斯德(Goodpasture)於 1931年证明病毒可在受精鸡胚胎里生长,由此泰勒(Theiler)制造出安全且有效抗黄热病的切碎鸡组织疫苗 17D,此发现在热带国家应用极广。

  史奎伯父子研究实验室(E.R.Squibb&SonsResearchLaboratories)的早期研究 在史奎伯病毒实验室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在受精鸡胚卵黄里的生长(依据寇克斯法,Coxmethod),会快速导致制造出大量斑疹伤寒疫苗并领有许可证,在二次大战时有助於军事人员的健康。

 希 尔 曼 (M.R.Hilleman) 等 研 究 人 员 在 史 奎 伯 实 验 室 工 作 的 发 展 出WendellStanley 流行性感冒疫苗,经由持续流动离心作用来纯化,此方法变成纯化病毒疫苗的典范,此外,,希尔曼(MauriceR.Hillman)等人根据沙宾(Sabin)的报告迅速发展出一种以福马林杀死由小鼠大脑衍生之非精致日本 B 型脑炎疫苗,并可供商业制造,这种疫苗於 1944 年及 1945 年使用於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太平洋作战的军人。

  华特瑞陆军研究院之研究 希 尔 曼 於 1948 年 加 入 华 特 瑞 陆 军 研 究 院(WalterReedArmyResearchLaboratories),第一个任务是发展侦测及预防流行性感冒「下一次的全国性大流行」,在经过展望及回顾病毒学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後,他发现流行性感冒病毒之抗原专一性会因时间而有逐渐或突发之改变,如今称为飘变(drift)或变异(shift)。

 1957 年 4 月 17 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报导,对香港流行性感冒提出第一个警

 告,希尔曼与其同事预测 1957 年的亚洲流性感冒会在秋天美国学校开学时开始流行,结果的确如期发生,於是他们与民间制药厂合作在感恩节流行尖峰时生产了 4 千万剂疫苗,给民众施打後病例数就急速下降。

 在这次呼吸性疾病流行中其病原偶然发生变异,希尔曼於 1951 年在LeonardWood 地区进行流行性感冒的田野研究时,由非流行性感冒急性呼吸病患体内采集到大量血液及咽喉涂抹检体,由於这个大型团队研究(加上策略支援)花费非常高昂,使得希尔曼必须先完成某些有价值的研究以找到新成果,他与同事魏诺(J.Werner)将新发病军人的气管内生长有纤毛的上皮细胞加以培养,然後接种由该地区病人采集之咽喉涂抹检体而得到一种新病毒的三种分离物(3、4及 7 型),病毒会持续增殖,这就是腺病毒的发现。

 发现腺病毒会引起流行性疾病是希尔曼实验室的成果,而引起儿童扁桃腺及腺样组织持续潜伏性感染的是休诺(RobertHuebner)实验室的成就,两者於 1952年同时完成,恩德斯(Enders)於 1946 年突破性地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胚胎组织细胞中繁殖,开启了在细胞培养中培养病毒的大道,在猴肾脏细胞生长之死的流行性腺病毒疫苗是由希尔曼实验室中发展出,而且於 1956 年的一个大型控制临床试验中证明该疫苗有效性达 98%,这正好是发现病毒四年後的事,死的腺病毒疫苗於 1958 年取得上市许可证,制造供小儿接种使用。

 1930 年至 1950 年间由军方单位主动发起及基金会兴起而获得许多对研究的支持,这些单位给予大方的捐赠及资助实验室如洛克斐勒研究所等实验室。

 在 1950 年至 1985 年间,有许多新疫苗开发、发展并进入临床试验,少数疫苗迟至 1980 年代後期及 1990 年代才得到许可证,但是在 1985 年後,新疫苗开发与许可证取得的案例都急速减少。

 现代时期的疫苗分为全细胞及次单元细菌、病毒基因重组次单元、实用细胞培养繁殖病毒之活的及死的全病毒制剂,这整个时期中大部分疫苗皆由希尔曼实验室开发并首度取得许可证,该实验室中央权责之资源具适当管理均有利於研究的成功。

  细菌性疫苗 现 代 时 期 的 主 要 细 菌 疫 苗 集 中 於 次 单 元 荚 膜 多 醣 制 剂(subunitcapsularpolysaccharidepreparations,见表四),然而减毒全细菌疫

 苗也有极大进展。

 肺炎球菌疫苗虽只含有几种血清型,於 1946 年首次取得许可证,但是因为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的发明而短期内就停止生产该疫苗,虽然此等药物在根除细菌性感染上非常有效,但却未能防止某些原先可有效治疗病人的死亡,由於奥斯催恩博士(Dr.RobertAustrain)的持续努力而使得肺炎球菌疫苗研究之领域保持活跃,希尔曼等人於 1970 年代早期开始进行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究,结果发展出14 及 23 价之疫苗,分别於 1977 年及 1984 年获得许可证。

 继华特瑞陆军研究院进行以原型疫苗之先驱性研究之後,希尔曼实验室应军方的要求对於脑膜炎疫苗的研发展,遏阻磺胺剂抗药性的问题及新兵入伍脑膜炎再度发生之状况,他们研发出单价、双价及四价 A、C、W135 与 Y 之疫苗并加以评估,且於 1974 年至 1982 年间取得许可证。

 多醣疫苗特别是嗜血性 b 型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b)疫苗在小儿体内不会产生免疫性,1960 年代晚期或 1970 年代早期有一位不知名的英雄人物提出一篇早期论文,发现多醣及蛋白质的结合会激发 T 细胞来帮助刚出生的小动物产生免疫性,於是打开了希尔曼等人及许多生物制剂公司发展出对小儿高度有效结合疫苗的大门,此情况一直持续至今。

 目前有几种非常有效的结合性嗜血杆菌疫苗已经获得许可证并可在市面上

 购得,与此相同之结合技术现正应用於改进脑膜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力。

 重组次单元多生太莱姆病疫苗是一种新疫苗,由史克美占实验室(SmithKlineBeechamlaboratories)於 1998 年取得许可证。

  病毒性疫苗 抗脊髓灰质炎疫苗(见表五)是由国家小儿麻痹基金会赞助支援并给与经费下进行之计画所开发制造出。

  不活化流行性脊髓灰质炎疫苗 疫苗效用之得以突破来自恩德斯之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非神经组织细胞培 养中繁殖的研究,三价死的之沙克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使用生长於猕猴肾脏细胞培养中之病毒制备,於 1955 年取得许可证,此疫苗立即面临三个问题:即病毒不活化作用不完全、免疫效价具高度变异性及希尔曼等人发现一种新的先天性猕猴多瘤病毒(polyomavirus,SV40)污染,在此之前科学家无法侦测到该病毒,同时发现 SV40 病毒能对抗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福马林的完全不活化作用。

 SV40 病毒是由於希尔曼等人使用取自猕猴的肾脏进行细胞培养时发现,这些猕猴并未被当时随处皆有的先天性病毒感染,於是他们选择并引介非洲Cercopithecus 猴来避开此问题,发现由此种猴子得来之肾脏细胞十分容易让病毒复制并产生细胞病理改变,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侦测到目前尚未能发现到的病

 原,特别的是,使用此种细胞可以让工作人员侦测到 SV40,後来发现此种病毒会使刚出生的仓鼠产生癌症。

 当最终产品中发现有少量存活的 SV40 病毒时,大大中断这种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制造,然而,如以无先天性病毒的 Cercopithecus 猴肾脏细胞来取代,此问题就很快地获得解决,努力克服高度变异之效价使希尔曼等人发展出一种纯化具有精确标准化效价之脊髓灰质炎疫苗(Purivax),此产品於 1960 年获得许可证,但是最终因为商业上的理由而停产。

 口服沙宾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基於使用非神经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在1960 年得到许可证,此种疫苗仍然碰到 SV40 病毒污染的麻烦,但是就死疫苗而言,使用 Cercopithecus 猴肾脏培养则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今活疫苗仍然保留微量的神经毒性,但极少引起疫苗接种者或与之接触者之脊髓灰质炎,尽管如此,活性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及根除全球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典范。

  预防小儿疾病的活疫苗 1957 年时希尔曼等人体认到小儿用减毒活疫苗如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水痘及其混合疫苗具有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即使那时仍然只是个理论上的梦想,然而此观念的重要性却对许多小儿病毒性疾病提出简单的解决方法。

 个别小儿活病毒疫苗之研究与发展(见表六)面临许多障碍,通常面临相同问题,其中的障碍为如何发展制造出大量不同代数且具商业品质之合格疫苗,以这些疫苗进行临床试验找出可接受之毒性且具适当效价的代数,通常由最高代数、最小毒性开始往回追溯,由於没有动物模式而且没有减毒标记,因此所有试验必须在自愿之儿童身上进行,详细临床观察及运用判断力是主要的指引方针,每一种候选疫苗的有效性是以两次安慰剂控制之效价试验来证实,每一种疫苗的安全性确认通常以 10 至 20,000 位受试儿童及与他们接触者进行测试,适当的疫苗必须提供长期保护作用,混合疫苗里的个别疫苗须要调整剂量以维持与单独给予时所产生之最佳免疫反应相同,最後,所有疫苗必须在储藏及供销时保持安定,每一种活性病毒疫苗都有个别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见表七),以下将会讨论到。

  麻疹疫苗 制备麻疹疫苗重要的是去除在鸡蛋里(提供细胞培养所需之组织)遍布的鸟类白血病病毒污染,由於有科学家培育出无白血病的鸡只而解决了此问题,而原始恩德斯的 EdmonstonB 麻疹病毒对於儿童的毒性太大,但如果於开始时同时给与麻疹免疫球蛋白就可以减少其毒性,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希尔曼等人研发出进一步减毒之 Moraten㈱的麻疹病毒,无须使用免疫球蛋白,但必须证明改良之Moraten 病毒亚㈱其高度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原始病毒相同。

  腮腺炎疫苗 希尔曼实验室发现 JerylLynn 腮腺炎病毒㈱分离物并加以减毒,得到一种非常适用之无神经毒性且具高度免疫生成性的疫苗。

  德国麻疹疫苗 希尔曼等人的突破性发现:德国麻疹可以在细胞培养鸭胚细胞中繁殖并且快速而有效地减毒,因而有助於德国麻疹疫苗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疫苗病毒对与疫苗接种者接触的敏感人士无传染性。

  混合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疫苗 有关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疫苗(MMRvaccine)混合之两价及三价的配方已经发展出,此种疫苗在各方面皆安全并有效,三价(MMR)疫苗成为小儿免疫接种最重要的一部份,并延续到今日,可节省许多金钱。

  水痘疫苗 希尔曼研发出 KMcC 水痘疫苗(varicellavaccine)的研究时间超过 15 年,用来发展水痘疫苗(chickenpoxvaccine)制剂及对所有层面之保护作用,但是有一点却办不到,即减毒之 KMcC 病毒㈱程度无法表现可接受之效价,且反应性也不能接受,日本的 Oka 病毒㈱已成功取代 KMcC 病毒㈱并获得许可证,目前准备加入三价之 MMR 疫苗中。

  抗马瑞克氏鸡癌症活疫苗 马瑞克氏病(Marek’sdisease,见表八)是一种发生於鸡的神经及内脏淋巴瘤,由於生产力降低及屠宰业者受到责难而引起养鸡业巨大损失。

 伯麦斯特(Burmester)与其同事培育的火鸡疱疹病毒显示可对抗与抗原有关之马瑞克疱疹病毒,而不会引起鸡只生病,希尔曼实验室於 1971 年发展出受感染之冷冻细胞马瑞克疫苗并获得许可证,而於 1975 年发展出纯化乾燥之病毒疫苗,经过长时间及复杂的研究证明对於鸡只能产生保护性效价且十分安全,同时对於人类摄食亦无妨碍,此等疫苗之许可证已经获得美国农业部颁发,这是世界上第一张领有许可证之抗癌症疫苗,对於养鸡业的经济造成革命性改变。

  抗肝炎疫苗的发现及发展 希尔曼实验室於 1960 年代早期展开大型实验室及田野研究想要找出引起 A型及 B 型肝炎之病毒。

 A 型肝炎病毒及疫苗(见表九)

 1973 年希尔曼等人发表早期在狨(marmosets)这种动物体内分离出 A 型肝炎病毒之 CR326 病毒㈱,最近发现邓哈特(FreidrichDeinhardt)从前在狨身上分离出的 GB 病毒是黄病毒属(Flavivirus),而非 A 型肝炎病毒,GB 病毒的发现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比 C 型肝炎黄病毒属的发现要早,由於希尔曼实验室对 A 型肝炎病毒及 A 型肝炎特性完整的研究,使得科学家可能写下传染性肝炎新的一章,1978 年希尔曼等人发展及报告一种具高度保护性福马林处理之病毒㈱疫苗,使用由受感染的狨肝脏纯化出的病毒制造,1979 年希尔曼实验室的一个突破性发现:A 型肝炎病毒可在细胞培养中繁殖,打开了制造人用疫苗之大门,此种杀死病毒疫苗(依据 1978 年狨肝脏原型制造程序制造)在控制之田野研究中证明极为安全并具保护性,该疫苗於 1994 年取得许可证,如今已在世界许多地区进行例行接种,该实验室也继续追求肝脏病毒疫苗的长期发展。

 B 型肝炎病毒疫苗(见表十)

 由血浆制成之 B 型肝炎疫苗 1965 年布伦柏格及普林斯(BlumbergandPrince)发现人类 B 型肝炎病毒带原者血液内存有该病毒的表面抗原,於是开启发展 B 型肝炎疫苗之大门,由资料几乎是零开始,希尔曼实验室於 1968 年使用由人类带原者血浆纯化得来之表面抗原,作为 B 型肝炎候选疫苗,并探讨其纯化、生产、不活化、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过程皆成功。B 型肝炎病毒不会在体外繁殖,因此在每一个多重不活化步骤以替代病毒之不活化作用的检验,来作为疫苗安全性的保证,免除遭受存在於人类血液中 B 型肝炎病毒及其他所有可能微生物种类的感染。此疫苗的高度有效保护性已经得到证明,首先在黑猩猩之病毒攻击研究,接着在 1980 年进行人体控制临床试验,此疫苗证明不但安全而且具有高度保护性,最後於 1981 年获得许可证供一般人接种使用,此时已经是希尔曼等人首先展开大规模研究後的13 年了。

  重组表现疫苗 此时合格之人体带原者血浆的供应开始无法符合市场的需求,1975 年希尔曼与加州大学及华盛顿大学的卢特博士(Dr.Rutter)与霍尔博士(Dr.Holl)合作发展出一种基因重组表现系统来生产 B 型肝炎抗原,於酵母菌中进行之基因重组表现达到,而希尔曼实验室却得到最佳之收获及表现作用,纯化之重组抗原取代了血浆制造疫苗之抗原,且所制造出的产品与血浆制剂同样效果,基因重组 B型肝炎疫苗於 1986 年取得许可证,这是首度开始重组研究 11 年後的事,这两种16B 型肝炎疫苗代表着世界上第一种病毒次单元疫苗,第一种得到许可证预防人类癌症之疫苗,及第一种基因重组表现之疫苗,此种疫苗由於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之激励与推广,如今正推展对超过 100 个国家的所有婴儿进行例行性免疫接种。

  现代时期及未来疫苗 目前疫苗学(至少对病毒性疫苗而言)内容十分复杂,并大部分朝向发展次单元疫苗而努力。目前次单元疫苗都在相同基础上研发,被认为是重组次单元 B型肝炎疫苗技术的延伸,这是一开始企图研发抗爱滋病疫苗时就努力追求的,目前除莱姆疫苗(Lymevaccine)外,没有其他重组疫苗得到许可证(B 型肝炎疫苗除外),对於全细胞活的及死病毒及细菌疫苗也应继续加以探究,最近惠氏(WyethLederleLaboratories)取得制造轮状病毒活疫苗的许可证是个例子。

 现代时期人们正急切地祈求科学家发展新疫苗来控制 20 种以上的疾病,特

 别是结核病、疟疾、C 型肝炎及爱滋病,由 1985 年开始直到今日所研发新疫苗之前瞻性表现十分贫瘠,而且充满着「随意承诺」的意味,且极少成功。

 现今真正的问题在於何者主导未来?对於免疫反应中细胞调控及体液作用机制重要性之迟来认知,开启了疫苗研究的崭新时期,所得之报酬将远超过过去所见,此一新时代的展望对界定及了解免疫功能方面获得惊人的进展,体液及细胞调控免疫性两者之必要作用已经清楚建立,且在许多文献中都已呈现。

 新疫苗依赖适当抗原及抗原决定基之监定,重要的是,它们必须依据「何物」呈现给免疫系统及「如何」呈现,在当今这个时期,大部分情况正好相反,有关抗原呈现技术极为进步,而以何物呈现的知识却很贫乏,以何物来呈现是疫苗(如抗爱滋病疫苗)的主要课题,直到获得更简单且更有效的抗原及抗原决定基发现与监定之方法学方可解决。

 如何呈现的问题已经有新颖且让人兴奋的可能性出现,所有事件的核心在於重组 B 型肝炎疫苗所使用之突破性技术後,分子遗传学持续不断地发展出真核细胞之表现,再加上活的重组微生物及 DNA 载体可能提供之无穷希望,抗原在转感树突细胞的内生性之表现及呈现,使发展疫苗用以预防感染及治疗持续性传染病及癌症的机会大增,对於发展中国家众多人口需要廉价及容易施用的疫苗而言,转殖植物组织则可提供一个可能之解决方案,以改良之合成化学、制造适当线性排列组合之抗原及抗原决定基或在支架上排列成多序列,在将来也可能找出重要功用。

 20 世纪时所发展出之知识平台已经开拓成熟,并期望在 21 世纪初期成功,因此没有理由不乐观,同时期待成果一定会出现。

 1.2 基本状况

  1 1.2.1 全球疫苗的市场状况

  全世界各国在医疗保健上的费用正急遽上升,以目前 1 兆(1trillion)而言,约佔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 14%。因此如何以更具经济效益的预防措施达到有效的控制疾病,是目前的医疗趋势。疫苗是传统用於对抗疾病武器,也是被

 视为最具经济效益的医疗之一。对於疫苗的重视,可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WorldBank)宣布 1996 年为疫苗年(theYearoftheVaccine)而窥之。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日报导,平均每在疫苗计画花费 1 美元,约可节省相对疾病医疗费用 720 美元,因此医疗市场正在快速重组中,对於极具经济效益的产品拥有无限商机。然而,疫苗并非是所向匹靡,由於其低的涵盖率及反对者与论的压力,使得全世界对疾病的消灭受到阻碍;反之,亦因为此一塬因使得疫苗计画遭到更严苛的监视,更加速优秀疫苗的开发。为了使疫苗更加普及,深入通讯不方便的偏远国家,研究者亦设法改善疫苗的配方,减少冷藏的必须性,且使其更安全、更方便使用。传统疫苗主要包括抗塬及佐剂二部分。由目前所知的抗塬及佐剂所产生的免疫反应,限制了其应用,现在疫苗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结合基因疗法、免疫蛋白、基因重组抗体的技术,克服此一问题。尤其是 DNA 疫苗具有强的细胞性免疫反应与抗体反应,可有效的预防或控制许多病塬体、癌症细胞、与系统性疾病。尤其 2000 年人类基因库完成解码后,更加速新的基因疗法、免疫药物的开发。疫苗可次分为叁类:传统小儿疫苗、成人疫苗,以及治疗性疫苗。传统小儿疫苗主要指定期疫苗接种,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痲痺、痲疹、腮腺炎、德国痲疹、B 型肝炎等。成人疫苗则是针对高危险群者,可使用的疫苗种类包括霍乱、白喉、A 型肝炎、B 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莱姆病(Lymedisease)等。传统疫苗主要功用在於预防,而治疗性疫苗则是在於治疗,其主要作用在於如何诱导体内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或入侵的病源体。包括用於治疗慢性/急性疾病的抗体、基因、免疫蛋白药物。到 2000 年为止约有 75 个治疗性生技产品於美国及欧洲市场取得药证,其中包括 12 个单株抗体。此外,尚有许多产品正準备进行或已完成第叁阶段临床试验。全球疫苗主要开发厂商包括:Merck、PasteurMerieuxConnaught(PMC) 、 SmithKlineBeecham(SKB) 、 与AmericanHomeProducts(AHP)。Merck 主要致力於开发胃肠疾病、下痢、人类乳头状瘤、与爱滋病等疫苗。PMC 公司开发的产品则较多样化,包括唿吸道感染、脑膜炎、爱滋病病毒、幽门桿菌、莱姆病(Lymedisease)、疟疾、与癌症等。SKB则将投身於开发肺炎、单一泡疹滤过性病毒、霍乱、唿吸道感染、疟疾、与癌症等。AHP 则从事於耳朵感染、单一泡疹滤过性病毒、唿吸道感染、性传染性疾病、与爱滋病病毒等研究。於 1997 年 PMC、SKB、Merck 叁家公司即瓜分了 77%疫苗

 市场。

 根据 ThetaReports 的报导,1997 年全球疫苗市场值为 43 亿美元,其中小儿疫苗为 27 亿美元,约佔 62%,成人疫苗为 16 亿美元,约佔 38%;1999 年全球疫苗市场值超过 60 亿美元,其中小儿疫苗为 29 亿美元,约佔 45%,成人疫苗为16 亿美元,约佔 25%,治疗性疫苗销售额为 20 亿美元。全球疫苗市场值於 2005年成长至 110 亿美元,其中成长幅度最大的会是治疗性疫苗,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 21%成长率,成长至 45 亿美元,小儿疫苗与成人疫苗则将以每年 7%成长率,分别达到 41 亿美元与 23 亿美元。所谓预防重於治疗,为了避免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具有预防性的疫苗势必将在医疗市场渐露曙光,尤其是具经济效益的多重效果疫苗或新一代的疫苗,将逐渐取代塬有全细胞的疫苗;而治疗性的疫苗,因具有治疗效果,日后亦将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手术疗法与预防措施。

 2 1.2.2 婴幼儿疫苗市场

  专门为 3 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流感疫苗 0.25 毫升儿童剂型的供应量今年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儿童剂型供应偏紧的局面有望改观。

 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儿童剂型疫苗是 60 万支。易青表示,去年是这么多年来该公司儿童剂型疫苗投放量最多的一年,今年投放量还会增加,预计最多可达到 100 万人份。

 葛兰素史克公司今年也最新推出了专为 6~36 个月的婴幼儿设计的 0.25ml预填充式包装剂型。该公司疫苗部产品组经理徐瑛称,该剂型今年投放量大约为几十万人份。

 对于婴幼儿市场,易青表示,这个市场一直处于摸索状态,市场规模难以预测,目前的投放计划都只是根据经验和感觉。婴幼儿市场与医生向计划免疫儿童的推荐和跟踪力度有很大的关系,医生有无及时推荐流感疫苗,接种率就会相差很大。但是,易青认为,流感对婴幼儿的危险性很大,并发症会迅速危及生命。同时,婴幼儿由于需要进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是比较容易捕捉到的人群,医生可以直接向家长传递接种相关信息。因此,从趋势看,这个市场应该是逐年增加的。

  3 1.2.3 流感疫苗市场

  9 月 28 日,WHO 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流感将很有可能导致全球500 万-1.5 亿人丧生,而各国死亡的人数将直接取决于其政府采取的防治措施。同一天,我国《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公布,将为流感大流行储备的药物列入国家医药储备范畴,且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性。

 在眼下流感疫苗市场争夺激烈的当口,这些措施对相关企业来说都是值得为之振奋的利好消息。其实,在流感季节到来前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抗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不过在拥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接种疫苗预防流感才刚刚起步。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世界疫苗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一一在过去 20年里增长了 10 倍,是处方药市场增幅的两倍。目前,全球预防性疫苗市场规模超过 70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 9%-11%,2006 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接近 100 亿美元,因此,疫苗生产已成为很多制药企业业务中最有希望的领域。在中国,2004 年二类疫苗市场规模达到 30 亿元人民币,并以 15%的年增长率急速增长。全球最大疫苗供应商葛兰素史克公司此前表示,近年来,中国主动消费有价疫苗的群体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其有价疫苗市场在迅速放大,市场规模保守估计有20 亿-30 亿元人民币。

 市场规模高增幅在秋冬季节和禽流感病毒变异的威胁中似乎更有无限可能,流感疫苗的市场潜在价值不断攀升,北京 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指出,今年国内流感疫苗接种量约为 1200 万-1400 万人份,与去年大致持平,但品种和剂型将有较大变化。由于本土疫苗厂家相继放弃生产全病毒灭活疫苗,转而生产更为安全有效的裂解型疫苗,因此今年国内市场裂解型流感疫苗的占有率将猛增至 70%-80%。

 4 1.2.4 世界疫苗市场规模预测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世界疫苗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在过去 20 年里增

 长了 10 倍,是处方药市场增幅的两倍。目前,全球预防性疫苗市场规模超过 7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 9%~11%,2008 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超出 100 亿美元,因此,疫苗生产已成为很多制药企业业务中最有希望的领域。

 5 1.2.5 儿童疫苗的现状与展望

   疫苗现状 1.1 肺炎球菌菌苗:

 在发展中国家,5 岁以下儿童每年由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约有 120 万。肺炎球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与窦炎的主要病因,其菌体的荚膜多糖抗原对 2 岁以下的儿童接种不能激发足够的抗体应答,而这一年龄组由肺炎球菌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最高。自从使用 Hib 菌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菌苗、菌体多糖与蛋白抗原相结合)后,此问题得以解决,因为这种结合菌苗可以增强抗体应答并确保再次接触菌体多糖时有足够的记忆免疫。该菌苗的三期试验取得了进展,已证明对菌血症与脑膜炎有 100%的预防效果。有报告提示,在菌苗免疫组中,X 线诊断的肺炎病例显著减少。该菌苗将很快在美国获准生产。这种结合菌苗可减少某些菌苗株血清型的携带,因而其广泛的使用可增加对菌苗株的群体免疫,但非菌苗株的感染仍可能存在。这种由 7~11 个不同的血清型组合的多联新菌苗大约可预防 80%的儿童免除肺炎球菌感染,但各地血清型有差异。第二代肺炎球菌菌苗可由肺炎球菌蛋白如肺炎球菌自溶酶与菌体表面蛋白结合而开发,预计可有效预防所有血清型的荚膜菌株。

 1.2 麻疹疫苗:

 疫苗接种已显著降低了麻疹的死亡率。然而,尽管有理想的疫苗用于预防,每年仍有 110 万 5 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麻疹。在发达国家,通常对 12~15 月龄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因为这一年龄组接种后的血清抗体阳转率高于 12 月龄以下的儿童。这些国家多数对大龄的儿童实行二次接种以提高抗体阳转率。然而在贫穷的国家。许多儿童往往在 12 月龄前死于麻疹,所以疫苗通常在 6~9月龄时接种一次。对 4~8 月龄儿童进行 Schwarz 疫苗标准剂量接种后,其抗体阳转率低于 9~11 月龄儿童,且仍有许多儿童患麻疹;但在超剂量接种后,病死

 率即明显下降。由于非麻疹引起死亡的保护作用往往需早加强,因此尽管抗体阳转率低,在 6 月龄内的免疫接种仍可降低总体死亡率。目前对 Schwarz 疫苗的标准剂量降低总体死亡率的效果尚有争论,因此认为即使麻疹被消灭,对贫穷国家的儿童继续接种麻疹疫苗仍十分必要。有关消灭麻疹的目标,目前还未发现其动物宿主,疫苗效果也非常有效,但麻疹传染性强以致麻疹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需要达到 95%以上,然而要达到此目标却需多年的努力,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 , 全 球 消 灭 麻 疹 的 时 机 日 趋 成 熟 , 如 全 美 卫 生 组 织(PanamericanHealthOrganization)已计划到 2000 年止在全美洲国家消灭麻疹。

 1.3 嗜血杆菌菌苗:

 Hib 菌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菌苗)在发达国家已经研制成功,目前在南美洲国家已开始使用,但还未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使用。WHO 建议在需要的国家使用该菌苗,但多数国家尚无资料确定是否存在 Hib 的有关问题。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球菌一样,可引起肺炎和脑膜炎的诸多致死病例。但多数的嗜血杆菌性肺炎可能由多种血清型引起而并非由 B 型流感嗜血杆菌所致。在一项肺炎儿童的肺内容物抽吸试验中显示,分离的 32 株菌株中有 18 株是未知型的,8 株为非 B 型,6 株为 B 型。在冈比亚的一项对照研究中显示,Hib 结合菌苗可减少20%经 X 线诊断的严重肺炎,并可使总体死亡率降低 6.1%。

 1.4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是儿童重型腹泻最主要的原因,每年可引起约 80 万儿童的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幼儿。发达国家儿童重型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年龄大于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在委内瑞拉一项大规模调查中发现,以恒河猴-轮状病毒研制的减毒活疫苗预防对 2、3 和 4 月龄的儿童口服有效,此疫苗在秘鲁、巴西、美国等国预防儿童发生重型腹泻的有效率达 50%~60%。该疫苗于 1998 年在美国被获准生产,欧联盟于 1999 年生产,但还未被列入常规使用,因为其有可能引起肠套叠。其他轮状病毒疫苗正在研究中。

 1.5 百日咳菌苗:

 全细胞百日咳菌苗效果可靠,对 2~4 月龄儿童的副作用小,目前在中等富裕以上的国家已广泛生产。近年,含有 1~5 个抗原的 5 种无细胞百日咳成分菌

 苗已获准生产。虽多数人认为含有的抗原越多效果越好,但这些菌苗的效果似乎与抗原的数量及抗体水平无关。在 3、5 和 9 月龄的儿童接种中,其副作用小于全细胞菌苗,但在 2、3 和 4 月龄儿童的接种中则与全细胞菌苗相似。除 Connaught菌苗外,全细胞菌苗几乎与无细胞菌苗同样有效,但由于有其不利因素,许多高收入国家已经采用无细胞菌苗。英国和大多数低收入国家仍在使用其本国生产的全细胞菌苗。

 1.6 结核菌菌苗:

 每年结核病死亡人数为:成年人 200~300 万、儿童 10 万左右。BCG 是全球使用最早的菌苗之一,其预防结核病的有效率因地区不同从 0~80%而不等,但对儿童的预防效果比成年人显著。HIV 感染者易并发结核,然而 BCG 却不能用于有症状的 HIV 感染者或 AIDS 病人。目前的结核菌菌苗已有稳定的预防效果,以前生产的亚单位菌苗,其抗原成分来源于灭活菌,所以作用短暂,且保护力低。现在用活菌培养的抗原菌苗可对不同时相的细菌都发挥持续的作用。未来的菌苗保护力有可能通过接种分支杆菌的质粒 DNA 而产生,因为其编码的抗原可在被接种者中终身表达。值得关注的是 DNA 菌苗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在小范围的一期研究中还未发现有任何副作用。

 1.7 乙型肝炎疫苗:

 每年大约有 60 万人死于肝炎,其中大多数是在儿童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到成年期死于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死亡也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1992年 WHO 建议,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应该把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列入常规免疫程序。目前大约有 90 个国家已经实施。但在多数乙型肝炎高发的发展中国家还未能得到实施。

 1.8 脑膜炎双球菌菌苗:

 A 群脑膜炎双球菌约导致每年 5 万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给 3~4月龄和 2、6 岁的儿童接种 A 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可激发长期的保护作用和群体免疫。由于儿童对 A、C、Y 和 W135 群多糖菌苗的抗体应答差,因此目前主要对 A 群和 C 群结合菌苗进行研制,这种结合菌苗有可能替代多糖菌苗。由于 B群多糖不能诱导足够的抗体应答,因此有希望的菌苗应是将 B 群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或与大肠杆菌 k1 的 polysialic 酸相结合进行研制。

 1.9 水痘疫苗:

 水痘减毒活疫苗在日本已经使用许多年。1995 年,该疫苗在美国获准生产,并被推荐在 1~12 岁的儿童中使用。其效果可达到 90%,接种后即使出现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也较轻,通常无发热,水痘皮疹也不超过 50 个。此疫苗的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得到完全的确定。

 1.10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在一些国家已经被消灭了(美国在 1974 年,美洲国家在 1991年),国际免疫日的策略已经成功地将发展中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病例降至很低的水平。1996 年 WHO 报告,全球有三分之二 5 岁以下的儿童口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该病的传播仍时有发生。WHO 的目标是到 2000年止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1.11 风疹疫苗:

 在发达国家,风疹疫苗已使用了近 30 年。但在发展中国家、用该疫苗预防先天性风疹仍是一人严峻的问题,许多国家尚缺乏此病流行的有关资料。

 2 疫苗展望 2.1 疟疾疫苗:

 由于疟原虫对抗疟产生的耐药性及蚊子对杀虫剂的抗性,因此疟疾所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上升。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有希望的。用经射线照射的子孢子进行免疫接种,可使人体产生对各种疟原虫完全的免疫。据试验显示,实验猴接种裂殖子后也可以产生免疫。理想的疫苗是将子孢子和裂殖子相结合。

 2.2 艾滋病毒疫苗:

 自从艾滋病毒(HIV)感染流行以来,在亚撒哈拉非洲已有 3400 万人感染,1150 万人死亡,其中四分之一是儿童。仅 1997 年,HIV 感染就导致了 50 万儿童的死亡,其中 80%在非洲。开发有效的疫苗难度较大,也很难找到有效地控制流行的方法。目前有一种联合成分的疫苗很有希望,即用 HIV 衣壳蛋白与 HIV 受体复合物(CD4+Co-receptor)相结合。用这种疫苗免疫大鼠后的血液可以杀灭 96%的 HIV 分离株(24/25)。Vaxgengp120 亚单位疫苗的三期试验已经开始,从Ganarypos 活疫苗(含有 HIV 基因)的二期试验接种来看,gp100 亚单位疫苗可

 激发一定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3 呼吸道病毒疫苗:

 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是大多数儿童呼吸道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也可引起大量人群的发病和死亡。这一类病毒的严重感染大部分发生在 6 月龄以下的儿童,因为这一年龄组存在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其一是母体抗体对免疫反应的干扰;其二是幼儿对病毒表面糖蛋白的抗体应答差(由此提示,将糖蛋白与适当的蛋白佐剂相结合有可能提高对疫苗的敏感性);其三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在此人群的反复感染普遍存在,因而要提供长期而完全的免疫保护非常困难。流感病毒由于其抗原的易变性使得制备长期保护作用的疫苗有一定难度。目前研制的一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将在美国被批准生产。该疫苗由 cold-adaptedh2N2 毒株的 6 个基因重组而成,使用 107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对 2 月龄的婴儿进行常规接种,可激发良好的抗体应答。对照研究证实,其效果与灭活疫苗相当。预防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减毒活疫苗效果也正在被评估,其中一种牛型株(BPIV-3),经研究表明对婴儿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对 6 月龄内具有母体抗体的婴儿则效果不佳。另有一株 cp-45PIV-3 毒株对 6 月龄以上的婴儿也能激发很好的抗体应答。至于 RSV疫苗,最近发现经明矾吸附并通过离子交换提纯的 RSVf 糖蛋白亚单位疫苗在 12月龄以上的儿童中使用安全有效,现正在进行新型免疫佐剂吸附试验。

 2.4 腹泻病菌苗:

 菌苗用于预防沙门菌、大肠杆菌肠毒素和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已较成熟,其中有两种伤寒沙门菌菌苗已获准在发达国家的高危人群中使用。

 1.3 全球疫苗主要开发厂商(排名不分先后)

  1 1.3.1 全球生物科技企业发展

   21 世纪生物经济商机无限 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信息文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所

 创造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网络神话更是惊世骇俗。比尔·盖茨积累 10 亿美元花了12 年的时间,而杨致远和戴维·菲络只用了 3 年,尤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做网上拍卖交易的皮埃尔·奥米戴尔仅仅花了 5 个星期。然而,当国人还在为信...

推荐访问:疫苗 市场分析 预测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下一篇:钢筋安装检查证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