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从“心”入手,架起沟通的桥梁摘要:本文试从问题学生的几种常见类型、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特点及解决对策作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异常行为;心理特点;解决对策作者简介:娄玲,任教于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

 问题学生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多种异常行为,诸如逃学、打架、说谎等。更让教师头疼的是,一般的批评教育似乎对这些学生都不起作用,乃至有些教师感叹“朽木不可雕”,并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可是静下心来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实质是心理问题。

 其实,问题学生的内心也有着被尊重、比认同的渴望与需求,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表现出各种异常行为来表示“反抗”。因此,作为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以外,还必须承担起“心理医生”这个角色,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入手,对症下药,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生活中,问题学生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学习、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厌学型

 这类学生也称为“混沌型”,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痛,上课无精打采,根本不听课,或梦游仙境,或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看小说,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整天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考试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刺激,好也罢,差也罢,坐看风云起,严重的甚至还发展到逃学。

 2.冲撞型

 这类学生倒不见得都是学习差的,有些学习成绩还不错,他们的心理极其脆弱,经不起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玩笑,像一只全身长刺的“刺猬”,大有一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架势,他们经常跟老师顶撞,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他们的一种侵犯,把同学的有些善意的玩笑看作是对他们的挑衅,血气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打,结果人家都不愿与他交往。

 3.说谎型

 这类学生把说谎当成家常便饭,说谎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各种状况,他总有理由进行搪塞。迟到了是因为堵车,作业没完成是因为忘了带来。有些明明摆在面前的事实,他就是不承认。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唯唯诺诺,阳奉阴违,表面上干看似虚心接受,实则坚决不改。

 4.封闭型

 这类学生大都不愿与人交往,比较孤僻,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老师跟他交谈时,他也是摆出一种“与我无关”的态度,毫无表情,仿佛不是在跟他谈话,你讲你的,我还是我。他们不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不与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完全封闭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面。

 二、问题学生背后的心理特点

 要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一些客观因素,如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的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等等。但学生个体的主观心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重视起来,甚至把一些原本心理道德化,结果更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了解这些问题学生背后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又称为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叛逆心理是青少年这个时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他们逆反心理强,个性冲动,容易走极端,往往分不清是非,喜欢跟大人对着干,你认为是对的,他偏偏认为是错的。其实,叛逆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阶段,但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叛逆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后果。

 2.渴望自尊与容易自卑的矛盾心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在逐渐增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内心特别渴望被尊重。但一旦他们认为得不到尊重,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结果造成了他们特别脆弱,内心非常敏感,容易受伤,经不起批评,遭受不起挫折,很容易跟外来的冲击发生矛盾。所以他们的顶撞、打架,其实是“看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一种表现。

  青少年正处在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困难期”、“危机期”,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及这些矛盾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生理较快,心理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使得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

 3.情绪不稳定,容易极端化

 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加速发展,造成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虽然平静下来也会感到后悔,但又常会复发。

 4.意志不够坚定

 问题学生的意志一般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三、解决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是这个链条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一方面老师跟学生朝夕相处,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易对学生的行为心理产生影响。因此,老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相信这些学生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和调整的。

 1.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尊重和爱

 爱是教育的真谛。有些教师在学生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时,总是采用疾风暴雨式的批评教育,虽然是“恨铁不成钢”,但学生未必理解。结果不仅伤害了学生,同时更增加学生的逆反情绪。过多的批评教育还会让学生产生“抗药性”。温柔和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有力。所以,教师要打开通向孩子心理世界的道路,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首先得亲近他们,做学生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能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对于有异常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应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爱着孩子们的爱,梦着孩子们的梦,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痛苦着孩子们的痛苦”。亲近学生,可以打开通向学生世界的道路,为教育创设一个必要而科学的心理软环境。

 2.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青少年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对自我形象的接纳。

 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任何心理障碍都可以从本质上归结于没有自信”。

 人的心病往往与缺乏自信紧密相连,建立自信是解除心理障碍的关键所在。所谓提高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这种可贵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标,解除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扩大我们对幸福的感受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激励赏识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拥有一个“我行”、“我可以”的健康快乐的心态。

 3.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班集体活动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征,自然似之。”这说明了学生容易受所处环境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收到他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也就是群体心理气氛的影响。由此可见,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充满自信、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何等重要,这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另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这也十分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因为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而且是通过集体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总之,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只要我们处处做有心人,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对症下药,一定能让学生在爱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1]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邮政编码:322000

推荐访问: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 成因 心理问题 对策
上一篇:财务经理党风廉政述职报告
下一篇:浅议学生受挫心理及教育引导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