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批改方式及效果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08-22 点击:

  浅谈作文批改方式及效果

 摘要:通过介绍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及其存在的原因、教学效果,结合自身平时的教学观察,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系统地、有针对性阐述了对作文批改方式的实践创新认识,以及各种作文批改方式的实际与理论效果分析,并倡导教师要积极运用新的作文批改方式、努力创新作文批改方式并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以满足21世纪学生作文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作文批改;作文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3-0161-04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对于作文的批改,教师们大多是精耕细作、埋头苦干、不厌其烦,都寄希望自己的辛勤汗水能换回丰硕的果实。但是,实际上取得的作文教学效果却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及其存在的原因、教学效果,结合笔者自身平时的教学观察与教学实践,以及各种作文批改方式的实际与理论效果分析,倡导教师要积极运用新的作文批改方式,努力实现作文批改方式的创新。

  

  一、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介绍

  

  1. 传统的作文批改的主要方式。

  (1)全批全改。这是从作文批改的“面”而言,对学生作文的全批全改一直以来似乎都是语文教师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且长期被认为这是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表现。这种方式要求语文老师从每一位学生手中收交上来的作文逐一进行全部批改,包括每周一小作文,两周一大作文,甚至包括日记与周记。

  (2)精批细改。这是从作文批改的“点”而言,它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文从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到语言是否畅通、卷面是否整洁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教师批改作文,要从阅读作文开始,先要认真地阅读一至两遍,求得初步了解学生本次作文的整体水平情况,再细看作文内容是否言之有理、结构与条理是否妥当、语言是否规范有无病句、有无错别字或用词不当甚至标点符号、书写格式等。然后一边逐行细读,一边琢磨,一边写眉批或旁批,既指导,又评定,最后写出总批,给予全面评价,并给每位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多以评差,少以鼓励。

  (3)范文评讲,集体批改。这是传统的有点有面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依据本次作文的要求,经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了解并掌握了本次作文的全面情况以后,根据作文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一般是挑选典型的进步较大的作文或相对优秀的作文作为本次讲评的优“点”,挑选存在的问题较为集中而且较为普遍的作文作为本次讲评的次“点”,挑选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每一位学生或者进行板书,在作文评讲课上进行集中讲评。教师总是期待用一篇理想的范文去引导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方向,学生在这种集体批改方式中未能真正参与进去,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动模仿式作文教学的需要。

  2. 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存在的利弊与实际效果。

  (1)传统作文批改方式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批改方法能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教师给学生的作文以正确地分析,而且评价学生作文的思想和作文态度,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有整体掌握,便于因材施教。很多好文章就是教师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的斟酌权衡批改中产生的。

  (2)传统作文批改方式使教师教学负担重、效率低,学生动得少。传统的作文批改是一种繁重的劳动,作为一个传统型的语文教师,最需要教师有认真负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师改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10分钟,有的甚至要花费半小时。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做得多,但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未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未真正动起来,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伏案批改就不由得长叹白费功夫了。

  (3)传统作文批改方式不适应新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作文批改,传统的形式是教师批、改、评。这样的过程,只注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与认识,但往往因形式单调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缺乏同层次、更高层次及低于自己层次的各种类型作文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作文批改方式实践创新建议

  

  1. 努力用新思想、新原则指导新形势下的作文批改。新课程改中,学生是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这才是关键。鉴于此,笔者经过亲身的语文教学经历与日常教学的观察后认为,教师应该把作文的批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把作文批改的权力下放,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采取了一些真正行之有效的互动批改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 让学生学会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

  (1)为什么要让学生动起来。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去是新的教学形势与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作文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所以,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与水平的自我提高的需要,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综合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人格发展的需要。

  (2)通过思想动员,学习批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动起来。让学生能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作文批改,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从思想和意识上真正接受它从而主动参与进来。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批改中注重运用赏识原理,通过老师的语言激励、行为鼓舞、思想引导与意识强化,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提高自己作文能力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批改的精神,培养学生参与自批作文、互批作文、师生共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自弃心理,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3)在作文批改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如何改变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探究出新的批改作文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批改可以采用详细批改,重点批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同时还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根据这一理念,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批改作文,引导学生尝试并学会作文自改和交换批改。

  第一,教会如何批改作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归纳了“作文批改十步看”,一步一步逐渐教会学生怎么操作。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几个;四看句子的表述有几处病句;五看标点符号 有几处明显错误。以上五看,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批改过程中要规范他们的批改工作,要求教会做专门的标记符号,更正内容和评语要规范地写在指定位置等,以便于老师抽查点评与学生间互相进行批改学习、交流,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这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笔者一般会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七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这条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八看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十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后五看不能急功近利,得亦步亦趋、循序渐进。

  第二,缓批自改。教师收上作文暂不批改,提出具体的批改方法、批改要求和批改重点,然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俗话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首先要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认识,它不仅是把作文写好,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修改,逐步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其次是明白修改文章的要求,从标点到字、词、句、中心、选材、构思、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修改。教师在学生的修改活动中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及时有效的指导。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学生运用老师平时逐渐教会的作文批改的方法进行自改后,再由教师复查、补充修正,并上成绩。这种批改方式也是交给学生以修改作文主动权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交换批改。这种作文批改方式,主要是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互批互改。教师先对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做方向性引导,并提出具体的批改要求,然后组织学生交换作文,互批互改。交换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交换,也可以是写得较好的与较差的交换。这样,写得相对较好的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写得差的批改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吸取精华为己所用。甚至为激发学生间交换批改的兴趣可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这样每位同学都有可能看到并批改全班其它每一位同学的作文,也可以班与班之间交换批改,激发班级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意识,学生互批互改后,再交由教师进行复查、修正、评分。

  3. 教师“带”学生“动”,互动批改。

  (1)指导思想。“以学为本”“以人为本”是新一轮课程特别凸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之一。它体现在教学上,那就是要还给学生以应有的主体权利,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因此,在作文批改这一问题上,语文教师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角色,带动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不同体裁的作文批改中学会修改,真正提高他自身的作文水平。

  (2)互动批改强调教师的“带”动作用。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主要起到的一个主导作用就是真正的“带”动作用。身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地带动学生主动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要求也不应过急过高,必须看到积极的方面,用赏识的方法去对待。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批阅,教会学生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3)互动批改方式的进行。

  第一,定立标准。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标准便没有评定的依据。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的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定相应标准,严格掌握共性标准,灵活处理特殊文体和具有特殊优点和感人至深的文章。标准也是一个灵动的框架,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充分交换意见,自己确立标准。

  第二,自改作文。查漏补缺,一增二删三改动;多读,多思,要善于自我发现,遗漏的地方要补上;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作文修改。

  第三,互改作文。重点放在小组内批改。一是由组长主持,宣布评改标准,根据本次作文的特殊性,适当增加一些附加分项目。二是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另一名同学的作文:立意、材料、结构、表述、符号、书写方面的批改,写好眉批和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三是组长组织复查,复评作文,并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意见。最后,教师总体把关,积累材料。教师给的成绩与学生评定的成绩之和除,作为该次作文的得分,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相应针对性指导。

  第四,互谈体会。这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操作时,先小组内交流,畅谈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和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大胆质疑,鼓励创新。二是习作者、评改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就共同性的问题或有创意,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做适当延展。三是小组外交流,安排一定时间,在各小组间就双方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相互交流,再将教师的评改意见内化,在最大范围内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第五,推选佳作。这个环节的作用在于,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佳作。每一次作文,每个小组要尽量选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对于作文基础较薄的学生,要适当情感倾斜,多关爱,多指导。

  第六,佳作欣赏。对于推荐出来的优秀习作,需根据初评、复评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再与原作进行比较,在全班朗读,并选出最佳习作张贴在教室内或给予奖励,让习作者本人和全班同学看到作文互评的成效,让优秀习作者获得成就感,让大家获得进步感和喜悦感。

  4. 上述作文批改方式的实际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综合语文能力。自批、互批的作文批改方式的运用,实质都是让学生自改其作文,就容易从立意、材料、结构、表述、符号、书写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有热情的参与,可以让学生作文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更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读、论辩等综合的语文能力。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批的同学有新鲜感。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这样的换位思考,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 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容易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创造潜能,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实现了教学负担的“减轻”,提高了教学效率。当堂完成讨论、批改等任务,减轻了教师负担,能从根本上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3)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优势,能实现三个“转变”:实现了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的转变;实现了变单一模式为整体优化模式的转变;实现了变师生的依附关系为合作关系的转变。

  

  三、作文批改方式创新探索与运用倡导――立体化作文批改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可培养学生立体化作文批改法,大体需要经历面批、互批、自批三个阶段,至少近一学期的时间。

  1. 第一阶段――面批。即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批阅。首先对部分学生实施面批,让这部分学生首先掌握批阅的思想、过程、内容和方法,再以他们为范例,影响和带动全班同学学会互批、自批作文。

  [培养步骤与方法]:

  (1)选定对象。教师选定认为富有写作兴趣的,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在学生中享有一定写作声誉的8名学生作为面批对象,对他们讲明作文批改的用意,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及责任心。

  (2)自我评价。面对教师和其他7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别对个人作文做自我评价,并说明评价的要旨及理由。由于学生掌握批阅作文的知识不多,对作文不能够通篇考虑,所以可能对要旨谈的比较模糊。问题的存在,促使大家认真聆听教师的点评,仔细观看教师的批阅,努力探求批阅的要旨和方法。

  (3)教师面批。教师面对8名同学逐一进行面批,边批边解说。在批阅过程中,教师允许每位同学发表不同的意见。

  (4)重新写作。根据教师的点评,8名同学重新构思、写作,以便加深对批阅要旨的理解、批阅方法的掌握,也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5)复批重评。教师面对8名同学重新写作的文章再次逐一批阅,写出评语。

  (6)下水实践。将8名同学分成4组,在监护下,按照教师批阅作文的方法,每两名同学面对教师共同批阅一篇作文,边批边说理由,教师随时给予指导。

  (7)探寻方法。经过面批的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批阅作文的方法与步骤:一看格式、二看卷面、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符号、六看中心、七看选材、八看结构、九看表达方式、十看语言。作文十步批阅法,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在面批过程中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的,所以这8名同学在对其他学生面批时,批阅作文的方法已经基本上掌握。

  (8)以点带面。这8位同学以“小老师”的身份对剩下的作文,分别面批,然后让其他同学重写――面批,写出评语。面批,教师必须坚持每学期对每一位学生至少轮流进行一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直接向老师学习批改作文:理解其意旨,明确其标准,清楚其过程,掌握其方法,以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第二阶段――互批。即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换着批阅作文的方法。经过老师的“面批”,学生基本了解或掌握了批阅方法,在此基础上,全班学生自愿结合成8个小组,以教师起初选定面批的8名同学为组长进行批阅。

  第三阶段――自批。即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批阅自己的作文。经过面批和互批,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批阅作文的方法和要旨,大多数同学基本上具有了批阅自己文章的能力,这时候就开始让学生自己批阅自己的作文。

  立体化作文批改法,学生经过参与作文批改,不仅了解了批改作文的步骤、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而且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作文到底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学生得到了实际的需要,增强了学生作文批改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从而真正喜欢写作。这种批改方法,对于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能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翟启明,张国雄等,中学作文教学大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魏书生,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浅谈作文批改 批改 作文 浅谈
上一篇:广西--张宁宁
下一篇: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