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将走向哪里(调研报告)

来源:空姐招聘 发布时间:2020-11-13 点击:

 地处偏僻、师资力量弱、文化底蕴较为欠缺、留守儿童,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人对农村教育的刻板印象,而农村教育作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该怎么完善农村教育呢?师资建设作为农村教育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校长视角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走向 ——基于 NVivo11.0 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教育成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突破口,而农村教育中最突出的便是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小学全科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从校长的视角出发,利用 NVivo11.0 统计分析工具对 12 位校长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对小学全科教师形象进行了前期的理想建构,进而缘于现实困境引发了对小学全科教师的主体解构,以此为基础,重新建构了小学全科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从而明确了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走向是基于全人性、实践性、协同性、结构性等多元视角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全科教师;校长;小学教育;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优质、均衡”教育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

 核心。自 2014 年 8 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 号)文件明确提出未来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是“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1]以来,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以“小学全科教师”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并用统计分析软件 Cite spaces 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教育研究者围绕“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意蕴”“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取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推进了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论研究。而从教育实际和实践来看,小学全科教师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难以破解的问题,亟需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予以积极回应,作为农村小学的“掌舵人”和“领路者”的农村小学校长,究竟是如何看待小学全科教师的,小学全科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存在什么样的困境,未来的小学全科教师又将走向何处,本文将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予以回应。

 研究方法与过程 具 (一)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选择质性研究方法。首先对选取的农村小学校长进行深度访谈(1);接着选用深度访谈典型质性研究方法获取原始信息

 资料,辅之以焦点小组讨论;最后,采用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编码,提取农村校长眼中小学全科教师的关键特征。

  本研究研究工具是由澳大利亚 QSR 公司开发的 Nvivo11.0 作为编码和分析的工具。Nvivo11.0 是一款能够对图片、文档、视频、音频、电子邮件、电子表格等数据资料进行组织、存储、检验和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在搜集的访谈资料导入之后,借助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查询统计和可视化工具,更便捷地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凝练一般规律,呈现更可靠的研究结论。

 程 (二)研究过程 1.。

 设计访谈提纲。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发展研究的现状,参照前人研究的具体内容,从农村小学校长视角出发,以农村小学基本情况介绍、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现状、校长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认识、小学全科教师课程安排、未来小学教师走向等为核心问题设计访谈提纲;在访谈提纲设计后,进行了预访谈,验证了访谈提纲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并在预访谈的基础上对提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最后确定了访谈题目。

 2.。

 确定访谈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选择的方式,邀请了重庆市 6 个区县 12 名农村小学校长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当面访谈,每名受访者接受访谈的时间约为 30-40 分钟,访问者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进行了全程录音。在访谈过程中,访问者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提纲对访谈问题做弹性处理,不局限于提纲的访谈顺序,鼓励受访者积极参与、回忆、思考、解释和详细描述,并在访谈过程中注重对相关问题的细节进行深究。访谈结束后,用大写英文字母对受访者进行顺序编号并作匿名处理,具体见下表 1。

 3.。

 实施数据编码。

  首先,将整理好的标准规范 Word 版文本资料导入 Nvivo11.0软件,建立空白研究项目;其次,运用扎根理论“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在逐字逐句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主轴式、选择式的逐级编码。在利用 Nvivo11.0 软件对第 12位受访者 L 校长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时,没有出现新的自由节点,接着继续对第 13 至 14 位受访者 M、N 的资料进行编码,均没有出现新的可作为自由节点的编码,表明数据已经达到饱和,受访者人数符合要求。

 表 表 1 表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备注:A-N 是被访谈者编号,F/M 表明其性别

  (1 )开放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的过程中,研究者尽量“悬置前设,保持开放的思维”[2],利用 Nvivo11.0 对校长访谈原始文本进行逐行编码,注重对每一个实词或每一段句子的分析和把握,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概念化之后,得到由 211 个初始概念组成的概念群,形成对应的自由节点。对这些自由节点进行进一步类属化,合并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并赋予本土化概念,得到40 个初级类属,如表 2 所示。

 表 表 2 )

 开放编码形成的概念群和初级类属(部分)

 (2 )主 轴式编码。“主轴式编码的过程主要是挖掘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从而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3]研究者对 47 个初级类属进行整理归纳,梳理出各个概念词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 11 个主题类属,即乡村振兴与系列改革、个别科目教师紧缺、农村小学特点和现状、教师队伍结构矛盾、高校培养与一线教育的差距、与中师分科教师的比较、学校诉求与教师能力冲突、全科教师的心理落差、单一低能到综合高效、坚守者到推动者、被全科到主引领(如表 3)。

 表 表 3 例 主轴式编码示例

  (3 )选择式编码。聚焦上一步骤中得到的 11 个主题类属,结合本文资料中的其他信息,深入思考各主题类属之间的关系,并力图将每个概念与更宏观更具包容性的概念关联起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编码,对编码内容的逐级分析、合并、重组建构起扎根理论:校长视域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现在、困境及未来走向,串联起校长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从理想建构,到主体解构,再到合力多元重构的过程。

 研究结果与分析 构 (一)众里寻他:依托农村小学现况的理想建构

  从资料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校长们所处学校整体的现状是:地处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建校时间短、文化底蕴较为欠缺、

 留守儿童问题较多。尤其突出的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矛盾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质量的发展。对 12 位校长的访谈资料经过分析、整理、提取共同的元素,可以看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他们共同期望建构的未来的小学教师应该包含如下特征:知识面广、学识渊博、熟知当前基础教育需求、课程建设和改革能力较强、思维灵活、胜任多学科教学、有坚守农村的教育理想和情怀,这些共同特征反应了当前基础教育农村小学领导者的共同愿望和期许,也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理想教师形象的“建构”。

 构 (二)蓦然回首:缘于现实困境引发的主体解构

  在本研究调研的重庆市区县,2017 年已经有针对农村小学的全科教师走上了工作岗位,为了回应和反馈校长建构的理想的期许,需要接近实践一线、走进已经上岗的全科教师,从校长视角审视他们的工作形态。在访谈资料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发现校长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全科教师的应然预设与现实中实然样态之间的偏差解构了校长对全科教师理想化的期待,从分析的访谈资料中可以看出造成解构的来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表 表 4 例 选择式编码示例

 一是学校诉求与教师能力的冲突。“我们非常紧缺音、体、美方面的全科老师啊”“科学老师特别紧缺,现有的全科教师能力又有限,没办法开齐国家要求的部分课程……”当学校迫切诉求和全科教师能力无法匹配的时候,对于学校、教师甚至是学生来说,这都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涉及时间、物质、精力等成本。

  高校培养与一线教育需求的差距。全科教师的培养需要多学科教育,但是我国高校一直是以分科培养、以本学科的深化为学习目标,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和落实共识的培养理念。正如访谈中 F 校长多次提到的那样:“我了解过他们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各个学科最浅显知识的‘拼凑’,实际教学中做不到举一反三。”这种教学内容上的“被全科”,本质上仍然是“分科教学”,“因为它所依托的课程形态仍然是相互割裂的学科课程,所追求的价值存在仍然是各个学科逻辑知识体系的纵深传授,只是在任教科目上有数量的增长而已。”[4]

  全科教师自身的心理落差。“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的尴尬局面一直是农村校长的心上石。近几年随着全科教师的扩招,城镇户口的学生比例也在逐年递增。“那些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实习在县城里,工作在农村中的全科教师不少,我儿子就是这种情况,工作以后很难适应”。H 校长在访谈中说到。此外,如何稳定已经在一线工作的全科教师队伍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

 农村年轻教师在职业规划时只是将农村小学当作求职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如考公务员;以及其他形式,如借调或人事调动离开农村。严重的过客意识和身份认同危机让农村全科教师“逃离”。

  与原有中师培养的教师比较。“其实他们培养的全科老师和我们当年的中师生培养差不多,仅仅是在形式上。”当 12 位受访者被问到中师生和现在的全科教师的区别的时候,有 11 位表达了当年的中师生和现在的全科教师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上的强相似性。甚至有一位校长觉得自己接触的全科教师在基本功(他指的是三笔字、普通话)方面还不如他们那个时代的中师生。当前的全科教师由于身处信息化时代,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过多、过杂,反而在专业性上比之前的中师生有所减弱。

 构 (三)灯火阑珊:全科教师多元特点的合力重构

  全科教师在我国的诞生,其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改善农村教育,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结构短缺、资源匹配不均匀等问题,以此为主轴的初心未曾改变,甚至在此基础上还有了更新与突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基于理想的建构,也基于参考全科教师的现实困境,重构对全科教师的发展思路和专业实践,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12 位校长基于理想和现实的博弈,鉴于全科教师发展的建构与结构,重构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典型特征,即单一低效到综合专业、现实逃离到坚守推动、被动全科到主导引领。单一低效到综合专业指的是“全科教师”重在“全”,而这种“全”并非数量上的多,而是质量上的高,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则是一种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的交融。在全科教师历史较为悠久的英国,“除了体育、音乐、戏剧、ICT(信息技术)和美术课,每班只有一名老师教所有剩下课程”,[5]这不仅从侧面说明了音乐、体育、戏剧等课程的专业性,也是对小学全科教师科学、合理以及综合专业的体现和诠释。

  乡村坚守者到建设推动者。全科教师的产生背景就决定了这一角色在乡村教育中的使命性,他们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坚守者,他们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间接牵动着乡村的未来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多方合力的培养帮助、福利保障、政策职称下,全科教师的地域环境、地位身份、发展潜力等方面都逐渐得到改善。专心办好乡村教育,肩负起振兴乡村的伟大使命,对于全科教师来说,这就是成为国家建设的推动者的最好方式。

  被全科到主引领。在未接触全科教师前,就像 A 校长坦然地承认:“我觉得他们应该就是比分科教师多会一些科目吧。”这种“全科教学”定义下的全科,“只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应时之

 需的一种误读”[4],是一种无奈地“被全科”。均衡与公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所追求的未来愿景,全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实践者,作为解决乡村小学教育领域各种问题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加充分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同时也将成为一股推动力,激发全科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孜孜探索与不断进步。

 从培养到追寻: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走向

  从 12 位校长的访谈资料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校长们理想中的全科教师和现实中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全科教师,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这种博弈中,校长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认识也由理想走向了现实,从而实现了再次重构。因此,有必要站在研究者的立场,参照小学一线校长对全科教师的基本认识,对照当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重新理清当前高等院校培养全科教师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透析全科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点 (一)当前高校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特点

  当前,高校在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过程中,呈现出如下的特点。一是在培养的基本理念上,贯穿的基本理念整体上是“综合培养,有所侧重”。所谓“综合培养”,就是加强学生的通识教

 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整体素质结构合理;所谓“有所侧重”,就是要求学生执教学科要达到同类专业的水平,并根据爱好和特长,在语、数、外、音、体、美等某一方面得到强化和发展,以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的需要,也为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诸如南京晓庄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皆是如此。

  二是在培养方式上,基本都采用“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策略。即在学生入学之前签订培养协议,免除学生进入大学的学费、住宿费等系列费用,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返回定点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类似于国家层面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诸如重庆、河南、贵州等地的师范院校皆是如此。三是在培养方案上,理论研究较多,但总体仍旧呈现出“区域化”“碎片化”“工具化”“地缘化”的特征,”[7]缺乏统整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全面性,需进一步进行修正和完善。特别是在实践性方面,存在着难以和基础教育一线教育教学相对接的主要问题。

 向 (二)多元视角下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走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西方工业发展史中有一个概念称之为“工作扩展”,意思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工作合并为一份工作,采用工作扩展来减少单调、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强工人们对工作任务重要性的感觉。[8]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也有

 类似的作用。即从全人性、实践性、协同性、结构性等多元视角出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注重全人性,强化整体育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主张培养“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12]无论从学生的视角还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视角,现代教育都强调“全人”,即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和身体层面的整体培养和培育,注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培养。同时,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教育者,自身必须坚持、理解、把握全人理念,进而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全面实施全人教育。

  注重实践性,凸显动态过程。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初衷是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教师不足的局面而实施的,其最根本的特点是面向实践性。当前,我国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短板之一就是实践性不足。为了强化全科教师的实践性,必须进一步增强其培养过程中的见习、实习、顶岗等过程性实践,促进其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凸显,使得小学全科教师在毕业后能顺利过渡到自身的岗位上去。

  注重协同性,强化融合共生。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即其未来的就业走向为小学一线的教师,这就要求全科教师要了解、熟悉一线的教育教学。因此,未来小学全科教师无论是培养,抑或是走向,都需要保持和小学一线的亲密协同,

 在协同中发展自身专业,在融合中培养自身技能,实现“共融共生”。

  注重结构性,优化评价指标。从对 12 位校长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当前已经走上岗位的小学全科教师的工作现状、工作状态等基本符合国家培养全科教师的初衷,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教师的结构性评价方面,小学全科教师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于许多区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小学全科教师没有具体的学科方向,导致学校对其评价,只能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与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开拓多渠道的关涉小学全科教师评价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构性评价模式,促进小学全科教教师未来发展的积极走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2]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01). [3]孙晓娥.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

 [4][6]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6(04). [5]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8. [7]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研究的三维向度[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5). [8]丹尼尔.A.雷恩,阿瑟.G.贝德安.西方管理思想史(第六版)[M].孙健敏,黄小勇,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92. [9]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09). 注释 1 此处的深度访谈,即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笔者按照深度访谈的要求,结合访谈提纲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尽量引发受访者围绕小学农村全科教师这一主题的细致讨论,深入事实内部;访谈者的主要任务是聆听、敏锐地观察和认真地记录,并在访谈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推荐访问:全科 调研报告 走向
上一篇:全市“嘱托砥砺奋进”启动仪式上讲话2560字例文
下一篇:大学五四领导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