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填海利与弊围填海利与弊

来源:空姐招聘 发布时间:2020-09-22 点击:

  围填海的利与弊---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分析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历史上我国曾经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热潮:第一次是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初期围海晒盐成为沿海滩涂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盐业加工的重要方式。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的围填海项目主要应用于围垦沿海滩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海产养殖在这一阶段发展尤为迅速,表现之一是围海养殖热潮的兴起。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围填海开发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压力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海洋进行围垦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国内外围填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围填海造地有利也有弊。利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而弊主要体现在自然和生态环境方面,累积性负面影响更集中表现在资源影响上。围填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弊的一面:围填海工程降低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围填海后使得海洋潮差变小,潮汐的冲涮能力降低,港湾内纳潮量减少,湾内水交换能力变差,使得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削弱了海水净化纳污能力,加剧海水富营养化风险,增加大规模赤潮事件发生概率。沿海沼泽地、珊瑚礁、上升流与红树林并称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海水和预防病毒的作用。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围垦、填海、筑坝、取沙、造塘、建港和石油开采等工程,造成河道港湾淤塞,滩涂湿地面积锐减,致使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恶化,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办法,再加上海洋捕捞过度、大量陆源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等因素,致使渔业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规模围填海造地发展海水养殖、建设港口、工业化和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生产和生活污水入海量,也是导致沿岸水质、尤其是垦区直排口附近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同时,围垦的土地绝大部分依然在种植户和养殖户手中,他们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及排放的污染物,也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2)围填海工程导致潮滩湿地生境退化,降低了海域的环境容量由于生物只能适应某些自然条件,故在决定生态系统内种群结构时,自然条件往往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围海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从而致使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也发生改变,这一点不管在表层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还是在底栖生物调查中都得出同样的结果。在陆地和大海之间的滩涂起到环境容纳与自净的作用。污染物质在流到大海之前,有一个缓冲和稀释的过程,许多有毒物都是吸附在沉积物的表面上或含在粘土的分子链内的。在许多湿地中,较低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的下沉,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的储存与转化,使海洋生物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植物物种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3)围填海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围填海占用的海域,其底质环境完全被破坏,绝大部分底栖生物被掩埋、覆盖而死亡,对潮间带和底栖生物群落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围填海工程建设期使海水中悬浮物增加,海水透明度下降,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浮游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悬浮颗粒会黏附在浮游动物体表面或者适当粒径的悬浮颗粒被虑食性生物摄食,干扰其正常生理功能。(4)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围填海占用的海域,降低了浮游植物的数量,导致该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下降;同时降低滩涂湿地物质生产功能;改变了湿地的自然属性,导致其提供气候调节、水文调节、防灾减灾、污染物净化及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功能丧失,对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很有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对鸟类迁徙也有一定影响;造成红树林、珊瑚礁、海岸滩涂、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减少、甚至消失;诱发洪灾、风暴海啸等灾害以及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引发赤潮等等。(5)海岸自然景观破坏 良好的海岸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围填海后,人工景观取代自然景观,降低了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很多有价值的海岸景观资源在围填海过程中被破坏。同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市内许多围填海项目的填海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取海岸后缘的山体或土体直接作为填海材料,这样往往造成海岸原始景观的破坏,很多山体被挖的千疮百孔,而且这种对沿岸景观资源的破坏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很难被恢复。利的一面:(1)在自身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具有环境净化功能作为海陆交错地带,潮滩对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是处置陆源污染物的良好场所之一。在目前垃圾处理无害化的规模和技术尚未根本解决的前提下,潮滩填埋垃圾成为近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解决垃圾问题、处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途径,归宿于滩地沉积物的污染物并没有对滩地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避免或缓解了海洋灾害的袭击 围填海和海堤修筑,有效地挡住了海潮的侵袭,可使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改善滩涂生境。沿海许多地区都是海洋自然灾害的频发区,海岸经常会受到台风、海啸、海流的袭击、侵蚀和冲刷。而通过围垦工程和岸线整治,可以有效防御风暴潮袭击,避免或缓解海蚀作用的影响,改善岸线景观,对海岸带及海岸工程、浅海域生态和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围填海的同时如果能同时重视新海堤的植树造林和绿化,既能保护海堤,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起到抵御台风暴潮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海塘,减少风浪侵蚀。(3)河口围填海工程还可能有稳定流路,集中水流,刷深航道的效应。河口围垦有效阻挡江河来沙,减少入海江水的含沙量。(4)同时也可御咸蓄淡,咸水变成了淡水,提供或补充淡水供应,成为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以胶州湾围填海造地为例具体说明。围填海造地概况胶州湾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区内,湾口宽约3.14 km,南北长33 km,东西宽28 km,现存面积388.12 km,其中水域面积302.91 km。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胶州湾面积不断减小,从1928年的560km至今,水域面积减小了30%。其中,1950年以前河流输沙是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1950年以后人为影响成为主要因素。据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胶州湾年仅缩小0.018 km2,而近50年来,年均缩小3.77 km,是自然状态下的210倍。特别是近10年,随着城市扩张的需要,围填海造地速度加快,围填海成为海湾面积减小的最主要原因,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如下表:胶州湾围填海面积及其占海湾面积比例的变化围填海造地引起的胶州湾生态环境问题 (1)海湾纳潮量减小,水动力强度减弱,导致水体交换和携沙能力下降。青岛市的6个区和2个县级市环湾而建,环湾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船舶含油废水以及养殖池的污水都排入胶州湾。20世纪40年代以前,通过涨、落潮,水体交换,污染物几乎全部扩散到湾外,胶州湾基本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而现在,由于纳潮量减小,海湾自净能力变差,湾内污染严重。

  (2)生物多样性丧失。围填海造地使得潮间带滩面消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首先,滩涂生物种类锐减。历年调查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有141种,70年代减为30种,80年代只剩17种,至90年代生物种类则少于10种。其次,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胶州湾是黄海经济鱼、虾类洄游产卵、育幼的重要场所,大规模的筑港、筑路,围滩建养虾池等工程严重破坏了鱼、虾的产卵育幼场。另外,常年定居胶州湾的鱼、虾、蟹失去了安全栖息和成长的场所,沿岸滩涂湿地的迁徙性鸟类的生境也遭受破坏。

  (3)富营养化及重金属超标。一方面,胶州湾潮下带湿地无机氮、无机磷含量超标严重,导致赤潮频发;另一方面,经取样测定,胶州湾内汞污染比较严重,铅污染最为严重。东部、北部潮间带湿地底质中铅和锌含量则分别超标1.12倍和1.55倍。2008年6月,胶州湾周边出现浒苔大量爆发的现象,直至奥运临近前采用人工捕捞的方式才临时解决。虽然政府部门对于浒苔爆发的具体原因有多种解释,但与湾内营养盐含量高,水交换能力弱有关系。综上围填海项目在解决用地紧张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禁止填海,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摇篮,海洋既是生命的诞生地,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海洋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和财富。因此我们要有效的利用海洋资源,所以我们要走围填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1)合理规划。从围填海带来的利与弊综合考虑,提出最优的围填海项目方案。构建多级围填海造地规划体系,并明确各级规划的法定地位,提高各级政府对围填海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海域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费。(2)严格审批。各级海域管理部门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管理职责。(3)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制度,将监管工作延伸到围填海管理的全过程。(4)优化海洋产业布局结构。合理用海,促进海域使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5)建立完善补偿机制。尽快出台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使用、减免政策。参考文献:[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 NO.5.2011 《 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 初敏,王辰良子。(中国知网)[2] 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胡斯亮(中国知网)[3] 海洋通报 2010年12月第29卷第6期 《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刘述锡,马玉艳,卞正和。(中国知网)[4] 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路径探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兰香。(中国知网)[5] 海岸工程 2010年3月第29卷第1期 文章编号:1002-3682(2010)01-0022-08 《山东省围填海造地管理浅探———以胶州湾为例》 刘洪滨,孙丽,何新颖。(中国知网)[6] 中国水运 2009年5月第09卷第5期 《围填海开发对海洋产业的影响分析》 兰香。(中国知网)

推荐访问:上名校的利与弊 利与弊 围填海
上一篇:小学生上利与弊调查报告
下一篇:乡镇小学校党支部年度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