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加味桂枝茯苓汤四物汤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13-02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药疗法,加味桂枝茯苓汤,护理
  
  自2007年6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黄褐斑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观察160例,均为我院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年龄18―48岁,平均(24.6±4.04)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2.58±2.08)年。对照组60例,年龄19―47岁,平均(24.17±3.86)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19±1.93)年。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黄褐斑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斑片,深浅、大小不定,平摊于皮肤,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颌、鼻、口周及眼眶周围,压之不褪色。皮肤无痒痛感,病程较久,发展缓慢,日晒后加剧。春、夏季加重,冬季减轻。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加味桂枝茯苓汤内服。处方:桂枝10g,茯苓15g,丹皮12g,赤芍15g,丹参15g,桃仁10g,当归15g,败酱草15g,鸡血藤15g,木香6g,连翘15g,川楝子10g,香附12g,三棱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月经前7天开始治疗,1周为1疗程。
  2.2对照组:乌鸡白凤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每日2次,每次1丸口服。逍遥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8丸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褪>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褪>60%,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褪>3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褪<30%,颜色变化不明显[1]。
  3.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服药方法:本组方中活血化瘀药物稍多,有部分胃病患者服药后胃部有不适感,因此应放在饭后2小时半空腹时口服以顾护胃气,其他则饭前半小时口服。
  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或不吃甜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助湿生热,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番茄、红枣、胡萝卜、红薯、芹菜、银耳、山药等,保持大便通畅。
  由于紫外线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加深色斑,所以要尽量避免接触紫外线,忌太阳直晒、暴晒。
  强调休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注意调节情志,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不愁不恼,是保持体内分泌平衡,促进黄褐斑痊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因此,医者应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痊愈。
  不宜滥用化妆品及外涂药物,洗面时宜选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护肤品,切忌应用类固醇药物涂面。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涉及肝、脾、胃三个脏腑[3]。从生理上说,肝主疏泄,脾胃主运化腐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之消化吸收。若因情志不畅,肝之疏泄功能失调,则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常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痞满、泛酸等等,称为“肝脾不调”和“肝气犯胃”。由于频繁的七情刺激所致,特别是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气血失调。黄香汤治疗慢性胃炎正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整体调节,运用疏肝理气,和胃解郁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身心双重调节的优势。
  近年研究也发现,胃肠肽类激素是一类由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肽,对胃肠道分泌、运动、吸收、水和电解质转运、免疫增生等方面有重要调节作用。而且,胃肠道内的肽类激素也存在于脑内,这就提示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不良精神刺激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讲,香附、佛手能调节胃肠运动,保肝利胆、抗菌、抗炎,醇提取物能松弛平滑肌。HP对黄连高度敏感,可直接抗HP,而且黄连中的小�碱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黄连素有调节机体免疫作用,可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活力;苍术可调节胃肠功能,抗溃疡,水提取物可使兔十二指肠亢进受到抑制,使迟缓的平滑肌收缩加强;栀子有保肝、利胆、利胰降胰酶、抗菌的作用;蒲公英可抗溃疡、保肝利胆,水煎剂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乙醇性胃黏膜损坏均有良好保护作用,并能提高大鼠胃组织中PGE2的含量;半夏镇吐、镇痛、抗溃疡,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川芎可抗溃疡,改善胃部血液循环;神曲、鸡内金能调整肠道菌群,含多种酶类,增加胃排空,助消化。
  总之,黄香汤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黏膜,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功能,对胃肠神经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从而可以缓解或消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胃脘疼痛、上腹胀、嗳气、泛酸、纳呆食少等症状,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172-17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 黄建平.祖国医学方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170
  作者单位:057750 河北馆陶县中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加味 桂枝 茯苓 黄褐斑
上一篇:白癜风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心理状况怎么描述
下一篇:【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刍议】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