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研报告写法(共)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11-13 点击:

 1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篇一:调研报告怎么写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

 2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

 3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如何撰写市场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

 因此,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准确分析调查结果,明确给出调查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1.题页

 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

 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

 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

 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

 4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5.结论和建议

 应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结论,并结合企业或客户情况提出其所面临的优势与困难,提出解决方法,即建议。对建议要作一简要说明,使读者可以参考本文中的信息对建议进行判断、评价。

 6.附件

 附件内容包括一些过于复杂、专业性的内容,通常将调查问卷、抽样名单、地址表、地图、统计检验计算结果、表格、制图等作为附件内容,每一内容均需编号,以便查寻。

 398

 篇二:调研报告的写法及范文

 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一般说,调研报告是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5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

 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

 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

 6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范文 1: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了个别走访。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我县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

 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

 7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 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

 8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少基层单位虽然也有不少制度和规定,但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干部,有时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处理的处理不够,甚至姑息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这是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有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缺乏危机感,没有上进心,工作消极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良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从干部管理上讲。一是选人用人视野不开阔。近两年,在基层提拔了不少干部,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上级部门选拔多基层选拔少;领导熟悉的选拔多、公开选拔的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论资排辈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还没有打破年龄、学历、身份、任职年限等界限,使一些工作出色的干部受到阻滞,在客观上导致了“熬官”现象。二是干部“下”的渠道不畅通。由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带来的弊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领导干部终身制还没有完全改变,危机感不强,导致干部“下”的渠道狭小,“下”的比重偏少,“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不胜任干部工作难度大、干扰多,往往对不胜任干部不是被搁置,就是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予以迁就,下不了调整的决心,甚至“平级调动,一走了之”致使那些平平庸庸的不称职干部反倒心安理得当“太平官”,造成干部的心理错位。其次是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普遍存在着定性内容多、定量标准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评判尺度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德才尺度难掌握、工作政绩难认定、群众公认难把握的“三难”问题,客观上给准确衡量干部政绩的优劣和正确确定干部的升降带来了困难。三是干部交流步伐较慢。我县这几年虽然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但仍然存在着科级干部交流面小,一般干部没有进行交流的问题。有不少干部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太长,

 9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思想松懈,工作没有新意,没有上进心,难以保质保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市、县委决定,从 6 月底至 7 月底,集中进行基层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结合开展这项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继续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真正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帮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二,要坚持联系群众制度。要在县、乡机关中继续推行“三三制”工作制度,保证机关干部三分之一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调整研究。县级部门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时间不少于 30 天,乡镇干部每年下基层“三同”的时间不少于 50 天。第三,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除县级领导带头抓好联系点外,全县所有县级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抓好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一个贫困企业、联系一个下岗困难职工、联系一个贫困学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勤到点,真驻点,实抓点,真正把联系点办成各项工作的示范点。第四,要夯实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要在这次活动中,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梳理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及时议定改进措施,跟踪检查,督促落实,确保干部队伍作风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以好的作风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干部管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打牢干部能上能下的思想基础。首先,要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教育各级干部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辩证地看待“上”与“下”的关系,真正明白凭什么上、为什么下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荣辱观。第二,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和民群众正确对待干部的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

 10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积极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渠道。要根据县委《关于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转变干部作风的意见(试行)要求》,要从管理机制入手,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疏通干部“能上又有下”的渠道。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以及本部门、本乡镇确定的中心工作,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确定具体的责任人,把责任、任务、时限、要求细化、量化到每一个人头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核和评议,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组织处理。对工作不力或因失职、渎职,造成工作处于末位,并带来一定失误或损失的,予以停职检查或就地免职。②实行待岗制。对工作实绩较差、群众反映有问题、被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担任某一职务的干部,实行免职待岗,待岗期限为一年。待岗期满后,再视情况作出妥善处理。③实行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县上拿出一些副科级岗位,县级部门、乡镇也可以拿出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真正体现优胜劣汰,让相形见绌者下。④实行谈话诫勉制。对民意测验基本称职以上得票率达不到 60%或不称职票超过 30%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⑤实行引咎辞职制。对问题比较突出,在群众中影响较差、或因渎职、失职造成失误或损失,但又难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要求其提交辞职申请,主动引咎辞职。⑥推行交流轮岗制。对掌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总之,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①要严格按照县委“能上能下”《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苦干规定》、《科级干部考核办法》、《一般干部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坚决调整不称职干部。②要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以岗位分类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一定阶段内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奖惩措施。对能够量化的,进行量化评估;对难以量化的,采取定性民主评议来确定。做到硬化指标,强化责任,刚化考核。③要改进考核方

 11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法。坚持阶段考核与年度考核、单项考核与全面考核、重大事项及时考核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察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④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经考核政绩突出者,该提的提,该升的升,有的甚至可以破格使用。对考核后认定的不胜任者,要兑现结果,该降的降,该调的调,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

 (三)加强督促检查。干部作风能否有效转变及这次教育整顿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搞好督查十分重要。县纪委、组织部、县人劳局、“两办督查室”等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责,认真履行好职责,及时了解和掌握乡镇机关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情况,为县委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督查的形式上,要实行“五结合、五为主”的办法,即: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以抽查为主;听取汇报与走访群众相结合,以走访群众为主;查资料与看现场相结合,以看现场为主;查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以促后进为主;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查了解活动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要重点督查,跟踪查促,直到问题解决、工作改进为止,以保证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范文 2:

 对我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的调查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农村人才资源自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和生力军。如何加大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将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推向纵深发展,是我们农村工作中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人才总量、结构、质量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全县农村人才的优势、特点及开发、利用等诸方面问题进行了初探。

 一、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概况

 商城县地处淮南江北,位于吴头楚尾,深受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堪称人杰地灵。由于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处,又是东西部地区的纽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造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和富余劳动的自然调剂,加之近年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培养和信息交通的发达,农村各行各业中又涌现出了大量的各种技能的人才。

 (一)农民工中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据调查汇总统计,全县共有22 个乡(镇)、1 个汤管处,总人口 70 万人,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 25

 12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72%。2004 年全县外出人数达到 19.67 万人次,劳务总收入 8.87 亿元。在农村劳动力中技能型人才总量为 2108人,县内 364 人,县外 1744 人。主要从事建筑、运输、加工、养殖、餐饮等 15 个大的行业。2108 名技能型人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 1 人,占总人数 0.04%;大专学历 18 人,占总人数的 0.85%;中专学历的 24人,占总人数的 1.1%;高中学历的 1229 人,占总人数的 58.3%,初中以下学历的 836 人,占总人数的 39.7%。优秀技能型人才 86 人,如优秀民营企业主徐忠礼、马启宝、养殖大户汪光明、民办中学董事长余广艳等知名人士。

 (二)在农民工中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初见成效。目前,全县农村技能型人才中有正式党员 253 人,占总人数的 12%。在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驻外党支部 48 个,党总支 4 个。如商城县观庙乡赵占清加入党组织后,在武汉建立了观庙乡驻武汉自来水水务集团党支部,架起了组织与党员、家乡与输出地之间的“连心桥”、“致富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重在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中培养和选拔“双强”党员和干部。如余集镇西湾村农民党员雷显银外出创业致富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全村国内生产值从 1996 年的 326 万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968 万元,9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85%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运输车等。

 (三)农民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2004 年,全县务工回乡技能型人才投资办企业 396 个,年收入近 7000 万元,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 1.1 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就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技能型人才致富不忘乡邻,累计向家乡捐款捐物3000 余万元,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支持当地群众打井改水、修路架桥,实现“三通”(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如李集乡农村技能型人才刘怀同在武汉通过艰苦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代表人物,2000年投资 1000 多万元,参与县城老城区改造;达权店乡石船村农村技能型人才楚德生 2004 年 6 月回本乡投资 60 万元创办“升辉水暧制品厂”,招收近百名下岗工人和农民工进厂务工,年产值 500 万元。

 二、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目前,全县农村技能型人才在县外发展创业的 1744 人,占总人数的 82.7%,分布在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武汉和本省的郑州、洛阳等地。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700 余名外出务工人员靠务工收入实现了

 13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原始资金积累,已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领头人。有的在务工地领办企业,有的在企业集团或高科技企业管理层任职,有的在大中城市置业落户,在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引导、帮带和推荐下,大批家乡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镇,居有定所,干有活源,避免了盲目外出,实现了有序流动。

 (二)农民工中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在农村技能型人才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县劳务经济主要呈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输出总量不断增加。我县劳务输出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近几年达到高峰。2004 年,在技能型人才的带领下,全县输出劳动力 196700 人次,其中:当年在外务工时间满 12 个月的达 64000 人次,务工时间在 6—12 个月之间的 123000 人次,务工时间在 6 个月以下的 9700 人次。据统计,2005 年全县外出劳动力将达到 22 万人次以上。从 2000 年至2004 年,全县外出劳动力年均增加近 2 万人。二是劳务收入持续增长。2004 年,全县外出务工收入 88713 万元,占农村经济收入的40.32%,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 27.70%,比上年实际劳务收入增长30%以上,与 2000 年相比翻一番,人均劳务收入 4510 元,月均收入440 元。但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务工前受训程度、工种熟练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其收入差距较大,年收入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务工人员达 2700 人,占外出劳动力总量 1.37%。1 万元至 10 万的占 10%以上,5000 元至 1 万元的占 35%以上,5000 元以下的占 55%左右(其中,收入只能保住来往车旅费的仅占 1.5%以内)。三是就业岗位相对稳定。据不完全统计,2004 年全县外出务工致富能人组织、带领和推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达 16 万人次,占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总量的 80%以上。绝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岗位相对稳定,合同期限较长。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建筑的

 69000 人,工业制造的 57800 人,商业服务的 38900 人,运输的 9300人;在省内务工 23000 人,省外务工 173000 人,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 84500 人,珠江三角洲地区 23800 人,武汉 11000 人,初步形成了以“两洲”为重点、建筑和制造业为主业的劳动力就业格局。

 三、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分布不尽合理。全县农村人才资源呈现“五多五少”现象:一是在县外发展的多,在县内发展创业的少。县外的 1744 人,县内的仅 364 人;二是建筑、制造行业的多,第三产业及农林牧渔业的少。建筑、制造行业 1379 人(县内仅 132 人),占总人数的 65.4%,其它 10 多个行业共计 729 人,占总人数的 34.6%,农林牧渔业 88 人

 14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县外 8 人),占总人数的 0.04%;三是普通型人才多,优秀人才少。优秀人才 86 人,占总人数的 0.04%;四是高学历的人较少,低学历的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 25 人;五是年轻人少,中年人多。

 (二)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从调查统计的 2108 人来看,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仅 25 人,有职称的人更少。这些少数的高层次人才还大多流动在外,县内许多产业科技含量很低,创新能力较差。

 (三)管理体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农村人才资源在管理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大多外出或县内农民工人才在经营方式上,还停留在小作坊阶段,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四)缺乏留人育人的环境。主要缺乏人才培养机制,集体或民营企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想引进成熟的、有经验的、引来就能用的人才,而不愿培养有一定基础的农村技能型人才。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对待农村技能型人才没有优惠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措施,工资、福利待遇不稳定。

 (五)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尽管政府牵头,通过“扶贫开发培训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训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但力度仍然不够,人力资本和投资不足,而且有人片面地认为农村人才的培训是社会行为。

 四、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一)坚持党管人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党不仅要管理党政人才、专业人才,还要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二是根据各乡镇、各村的人才总量和结构需求,遵循人才使用的梯度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深造不同类别的人才,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工中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向人才资源“柔性”流动的观念转变。坚持党管人才,就必须强化人才资源的“柔性”流动,实现农民工中的人才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吸收农村技能型人才加入党组织,大胆启用能人到乡村领导班子中去任职。

 (二)完善管理方式,创新人才工作平台。一是加快完善农村人才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立人力资源档案,通过人才信息反馈,及时掌握人才市场的动态及规律,从而有利于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措施;二是加快搭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平台。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制定出短、中、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三是加强对农村技能型人才的科学评价和职称认可。

 15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三)健全人才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一是强化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技能型人才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实施高强度的人才激励手段,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措施,设立农村技能型人才专项基金,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多出成果;二是强化农村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健全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以机制建设推动市场功能建设,拓宽人才服务领域,提高农村人才工作创业的水平。

 (四)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人才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实施、加强考核监督,突出抓好农村技能型人才

 队伍的建设;二是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网络优势。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市场等手段,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集中、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各类社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凝聚力工程建设,使农村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论文的基本格式(三部分构成)

 前文:标题、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

 正文:引言或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

 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建议。

 辅文:致谢、参考文献、外文摘要与关键词。

 (一)前文:

 1、标题:即文章的题目,拟写论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

 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 ,可用副标题限制。(包括:研究内容、对象、方法)

 2、作者单位:调查报告的署名,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

 3、摘要、关键词

 摘要:它是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研究目的、研究

 方法、结果、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是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

 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 。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 3—5 个即可。

 (二)正文:

 16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1、引言、研究对象与方法

 引言:或称前言、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即提出问题,阐明

 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究范围及任务等。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

 究或测试方法等。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

 2、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是指调查报告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是研究结果的直

 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宜。在写调查报告时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对调查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

 分析与讨论:这是调查报告的精华和核心,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

 桥梁。要求紧扣调查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调查报告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应注意避免离开调查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

 3、结论与建议:是对调查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

 观点。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调查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论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即是观点)。

 (三)辅文:

 1、致谢:是指对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 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

 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

 谢要真诚,实事求是。

 2、参考文献:

 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

 的文章 、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

 二、文字编写规范

 1、前文

 标题处理:题名 20 字内,居中,字体一般用 3 号黑体,副标题在

 正标题下方,前面加破折号,居中,用 4 号黑体。

 17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作者及作者单位规范:作者署名在标题下方,居中,用 4 号仿宋

 体。在署名的下方,包括作者的单位、所在地及所在地的邮编,小4 号仿宋体。

 摘要关键词:摘要在正文前,一般不超过 250 字,用 5 号楷体。

 关键词一般不超过 8 个字,用 5 号楷体。

 2、正文格式处理:正文字体用 5 号宋体、正文一级标题多用小

 四号宋体,标题前后空一行,从二级标题起用 5 号宋体,编排方式采用:1、1.1、一、(一)?等。

 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顺序依次为:序号,作者姓名,文献(或题目)(文献标识 :专著[m]、杂志[j] 、报纸[n] 、学位论文[d] 、论文集[c] 、报告[r] 、标准[s] 、专刊[db] 、数据库

 [cp] 、计算机程序[eb] 、电子公告[eb/ol] 等 ),出版地,出版年,版本(年、卷、期),页号等,标点正确,末尾用“.”,全部用 5号楷体字。如:

 [1]黄飞华,汤光庭.学校体育形势严峻[j].中国学校体育,1999,(04):2-7.

 [2]李伟民,刘勇.体育营销论[m].北京:龙门出局出版社,1998.

 篇四: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的写法不同类型的调研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研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一)调研报告的结构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 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研报告结构, 就包括标题、导语、 正文、结尾和落款。1.标题调研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 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 的调研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研所得到的 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 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研报告》。2.导语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研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研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 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研的课题、对象、时间、 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

 18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调研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 调研内容、调研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 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正文

 19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正文是调研报告的主体。它对调研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 综合进行议论,对调研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 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 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 式结构, 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 经验的调研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事 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报告。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研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

 调研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5.落款调研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研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 以及完稿时间。

 如果标题下面 已注明调研者,则落款时可省略。(二)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调研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1.确定

 主题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对调研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 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研主题一致;要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 小,且宜集中; 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取舍材料

 20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研资料,在组织调研报告时仍需 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 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 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 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 而且要相互支持, 形成面上的“大 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 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研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布局就是指调研报告的表现形式, 它反映在提纲 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研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 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 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调研报告的提纲有两种, 一种是观点式提纲, 即将调研者在调研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 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 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4.起草报告这是调研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 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 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 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 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5.修改报告

 21 / 38 文档可自由编辑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 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 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

 究型调查报告。

 反映情况型...

推荐访问:写法 调研报告
上一篇:扬州降解塑料项目实施方案
下一篇:在2020年市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