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校法学专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业及考试重点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11-12 点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名词解析 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 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3. 三个有利于: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 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0、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两个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2、邓小平理论:

 答: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依靠什么要素推动经济增长,采用什么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发展,通过什么消费方式引导生产等。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17、两个 100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大法宝: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7、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9、过渡时期: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的历史时期,是新社会产生不可逾越的社会发展时期。

 二、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地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这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特色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有哪些创新点? 答:创新点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发展非公经济;实行股份制;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

 5、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现钟的三者统一是指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与发展命题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1)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2)和平与发展仍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9、党的思想路线内容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答: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四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12、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 答: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来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14、维护社会公平主义的总思路 答: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答、思想路线的内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思想路线的介绍: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认真解决过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解放思想必须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与时俱进:是指人们的思想行为应把握时机,因时而变,随时令前进。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求真务实:求真是务实的前提,只有求真,务实才有正确的方向,恰当的方法;务实是求真的目的,只有务实,求真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把对世界的认识变成改造世界的行动,把美好的设想变成客观存在的现实。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思想路线的由来:

 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并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进入新时期,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后党内存在着的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现象,特别强调要“解放思想”,他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纪之交,江泽民特别强调与时俱进,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了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出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把党对思想路线认识又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长达六十余 年的艰辛探索,经过反复实践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尚任重而道远。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实践在深入发展,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使主观思想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使认识合乎实际。

 6、解放思想的定义是什么?有何重要现实意义? 答:定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就是。

 现实意义: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的改革同生产力继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1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思想基础: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 的指导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并使之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得到继承、发展的基础条件。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新时期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得以制定和贯彻的基础和条件。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总结群众的创造,进而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条件。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重大成果。

 (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也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重大成果。

 (3)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样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果。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使主观思想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使认识合乎实际。这是我们党的工作和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

 17、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首先是对最大多数的人民大众实行广泛的民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阶级 基础,赋予人民大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不仅有权管理国家事务,而且有权管理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管理基层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但另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也明确宣示,对极少数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必须实行专政,以保卫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答: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机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本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过去的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复存在,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人民的一员参加国家政权。被专政的对象只是极少数敌对分子。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第三,从概念的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它突出的优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个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作为国 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政权机构,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意志决定国家及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二,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 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第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 免权、监督权等来管理国家。第四,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但是这种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确保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的代表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中切实贯彻实行,从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所掌握。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形式? 答: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 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意义: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农村自治即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选举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城市,主要实行以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为基本内容的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企事业单位,主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

 6、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1)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如下: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

 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谁来依法治国,关系到法制性质的根本问题。

 第三,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因此,必须重视依法治权。

 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也绝不能以党代法。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表明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它必须是法制经济。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再次,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最后,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有法律制度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意义: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大众生活等领域中公民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概括达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新高度。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三者有机统一”。

 答:三者有机统一为:

 第一,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如果党内民主搞得不好,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建设好;相反,党内民主搞好了,就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全社会范围内的民主建设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公民参与政治的更多形式。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和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三,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只有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也只有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依法治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才能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1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做到三者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最大优势。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党只有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的意志将主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将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依法

 治国来实现。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党的主张的体现,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符合法治的原则,使党的执政活动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9、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成果与失误?

 答:(1)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有以下四点:

 第一,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用 50 年到 100 年的时间,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以毛泽东为代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目标。

 第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完成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过去的政治革命到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转变,是毛泽东在探索中明确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思想。

 第三,坚持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同建成社会主义区别开,为后来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理论先导。

 第四,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民主、安定的政治环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包括吸收由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等正确的方针。

 (2)探索中的失误有以下四点:

 一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片面的观察和夸大的估计,造成了长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并最终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把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推到了次要的地位。

 二是“一大二公”的误区。1958 年国民经济的“大跃进”,使毛泽东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犯了急于求成错误的同时,又在改变生产关系上犯了急于过渡的错误。起结果是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国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陷入了混乱。

 三是“计划经济”的误区。毛泽东在总结人民公社刮“共产风”的教训时,把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进而提出“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的公式,把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经济活动简单地归结到一个统一的计划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是所谓“封、资、修统治”的误区。把思想文化领域作为“资产阶级专无产阶级政”的典型,导致了所谓“封、资、修统治”的错误估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在这场所谓的“革命”中,在“继续革命”的旗号下,“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大二公”、“计划第一” 以及所谓“封、资、修统治”等错误观点都被大大强化了。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的理论体系? 答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安劳分配为主体、种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建设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具有世界意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收和借鉴了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其影响远远超越了中国的国界而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首先,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1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含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有以下两点; 一是,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前提的界定,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区别。不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不用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从广大人民迫切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用通俗、朴实、简明的语言概括了社会主义实质和目的的一个新概念。

 12、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答:新的阶段性特征如下五点:

 第一,已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 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三,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带民风。

 第四,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第五,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御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点; 第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文化的天然属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以自己的民族精神为依托,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也不列外。弘扬民族文化,不仅要弘扬古代的优秀文化,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产生的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这种把社会主义的内容与中华民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文化。

 第二,时代性。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紧扣时代主题,“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第三,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既要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又要吸取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和开放性。

 第四,群众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广泛群众性,是文化广泛的一种具体化。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它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并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化。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的基本特征

 答: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就其一般特征而言,和谐社会必须体现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为此必然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统一与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简明概括,既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神会注意初级阶段 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出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16、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决定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7、在当代中国,如何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 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如何认真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路和行动中去。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6.为什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旨在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政治组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 就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邓小平南方谈话在理论上的贡献?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2)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两条本质论;(3)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4)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5)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南方谈话是中特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是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2、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什么是中特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特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十八大报告关于中特理论的表述要点? (1)由三大科学理论成果构成;(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坚持发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5)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6)在当代中国,坚持中特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5、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坚持推进改革开放;(4)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6)坚持促进社会和谐;(7)坚持和平发展;(8)坚持党的领导。

 6、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高于资本主义,应当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物质技术基础;(2)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相对落后,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5)只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才能为共产主义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7、怎样理解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1)改革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彻底转换;(2)改革引起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3)第一次革命是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第一次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8、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认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处理: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社会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9、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面对资源日益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0、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1、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 (1)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2)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更严格的耕地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3)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4)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5)加强宣传,增加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必须以更大的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推进和深化行政、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和要素市场、社会事业等领域体制改革。二是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

 13、辨析“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正确。理由:(1)通过阶级斗争夺取国家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2)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3)民主是防止国家权力脱离人民群众、蜕化变质的根本途径;(4)只有实现广泛而切实的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4、为什么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1)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3)民主制度化是消除封建主义影响的实际需要。

 15、什么是依法治国?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16、依法治国的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3)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4)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治理国家。

 17、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意义?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一切市场经济行为,都需要法律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行的重要标志;(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8、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全面提高公民素质;(3)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4)增加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 (1)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3)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广大人民;(4)大力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5)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1、增加居民收入的总体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同步两提高)

 22、增加居民收入的基本任务?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2)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初次分配的机制,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4)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3、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是争取和平,加快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和平与发展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的安全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问题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三、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答:第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三,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答:

 方案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发和法律适当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禅悦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方案二: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

 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方案三: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4、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气象,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开放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

推荐访问:作业 安徽 党校
上一篇:高级能源管理和高级能源审计岗位能力培训(3)
下一篇:卫生院工作总结汇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