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锻件加工项目建议书(可编辑例文范文)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

 工业锻件加工项目

 建议书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报告说明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营轴承企业不断进入轴承制造行业,已经成为我国轴承行业的主力军。外资品牌轴承企业也占据着国内轴承市场的重要部分,全球八大跨国轴承公司均已在中国设立公司,并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建立了多家轴承生产工厂,并在中国设立了区域总部和工程技术中心。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1116.6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9987.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1.79%;建设期利息 935.9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53%;流动资金 10193.4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68%。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659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30506.79 万元,净利润 21978.91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0.19%,财务净现值 3253.19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97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

 作为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报告主要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依此就是否应该投资开发该项目以及如何投资,或就此终止投资还是继续投资开发等给出结论性意见,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基础。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论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

 第五章

 选址方案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第九章

 项目环保分析

 第十章

 安全生产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方案

 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工业锻件加工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集团)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二、编制原则

 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

 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

 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

 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

 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

 三、编制依据

 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报告的委托;

 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4、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

 五、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8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 13.70 万艘,比上年下降 5.5%;净载重量 25115.29 万吨,下降 2.1%;载客量 96.33 万客位,下降 0.4%;集装箱箱位 196.78 万标准箱,下降 9.0%。平均净载重量由 2016 年末的 1,662.88 吨上升至 2018 年末的 1,833.23 吨,上升 10.24%。由此可见,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正在稳步更新改造,同时在朝着大型化发展。

 根据已有规划数据,到 2021 年,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将接近9,500 公里,复合增长率达 18%。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约有75%的运营线路为地铁,预计至 2021 年,地铁总长度将达到 7,096.4公里,从 2017 年起新增 3,982.7 公里。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28.07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 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工业锻件 140000 台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1116.6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9987.2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1.79%;建设期利息 935.9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53%;流动资金 10193.4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68%。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61116.61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2016.61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91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659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30506.79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1978.91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19%。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7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0975.46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

 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85379.91

 约 128.07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08432.49

 容积率 1.27

 1.2

 基底面积

 ㎡

 51227.95

 建筑系数 6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68.20

  1.4

 基底面积

 ㎡

 51227.95

  2

 总投资

 万元

 61116.61

  2.1

 建设投资

 万元

 49987.23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42579.40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6184.36

  2.1.3

 预备费

 万元

 1223.47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35.91

  2.3

 流动资金

  10193.47

  3

 资金筹措

 万元

 61116.61

  3.1

 自筹资金

 万元

 42016.61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91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65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30506.7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9305.21

 ""

 7

 净利润

 万元

 21978.91

 ""

 8

 所得税

 万元

 7326.30

 ""

 9

 增值税

 万元

 6124.71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6088.0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9539.0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48147.71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0975.46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97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0.19%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253.19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专业化分工

 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的趋势。整机生产商零部件自制率逐渐降低,对零部件的需求主要依赖外部独立的供应商。轴承企业为了达到整机生产商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以适应整机生产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参与相关轴承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检验,并承担质量保证。

 2、生产认证及准入

 轴承在现代机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旦失效,轻则主机丧失功能,重则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在应用方面需要取得相关轴承应用主机行业的认证和准入。例如,船用机械轴承方面,需要取得相应船级社工厂型式认证;风电轴承方面,需要取得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风力发电机组部件认证证书。

 3、与整机生产商的合作长期稳定

 零部件厂商要得到整机生产商的认可,从初的初步接洽、询价、报价,到产品通过各种试验,再到终的生产过程的认可、进入大批量供货阶段,需要较长的周期。由于产品的认证周期长,对技术质量要

 求高,双方投入大,形成稳定供货关系后,整机生产商不会轻易改变供应商。

 针对高端轴承的研发和生产,轴承生产企业需要与整机生产商进行合作研发,进行工业化测试,不断进行反馈与技术改进,研发成功后应用于整机生产商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之中。这种合作研发模式,使得轴承生产企业与整机生产商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目前我国轴承行业的利润水平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下游机械设备生产及维修需求、人力资源成本、国内外厂商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呈现一定的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保持在一定的区间之内。

 近年来,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环境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呈现出低端轴承产能过剩,高速、精密、重载等高端轴承产能不足尚需大量进口的局面。轴承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依托《中国制造 2025》,全面优化行业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促进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实现轴承行业的发展升级,并不断提高利润水平。

 5、周期性

 轴承行业作为工业基础性行业,受到宏观经济周期影响明显;国际化扩张可以有效抵御本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风电类产品及盾构类产品,主要受下游行业情况影响。风电行业及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等因素主导,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目前,国家风电及轨道交通行业受政策鼓励,处于持续发展阶段,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船用及工程机械配套轴承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明显。

 6、区域性

 轴承作为高度‚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三化‛机械产品,天然属性即适合全球生产和采购,开放的国际市场空间更为巨大。各大跨国轴承公司由‚需求地生产‛转向‚佳地生产‛,即从在目标市场所在国实行本土化生产,特别是跟随主机企业的海外工厂就近配套生产,转向根据各生产基地所在国的汇率变动、通货膨胀、制造成本、市场需求等经济环境状况,适时调整各生产基地的轴承品种和数量,以实现国际平均水平下的低成本生产。

 我国轴承工业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化发展特色,主要形成了瓦房店、洛阳、长三角、浙东和聊城五个轴承产业集群。

 (1)瓦房店轴承产业基地

 瓦房店轴承产业基地是中国大的轴承产业基地,基地依托中国大的轴承生产企业——瓦轴,始建于 1938 年,新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在这里诞生。瓦房店地区的轴承产品主要为大型、特大型重大装备轴承,特色产品有冶金矿山轴承、风力发电机轴承、铁路货车轴承、石油机械轴承、精密机床轴承、水泥机械轴承和非标准轴承等。

 (2)洛阳轴承产业基地

 河南洛阳轴承产业聚集区是我国技术积淀深厚的轴承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洛阳 LYC 轴承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时期 156 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洛阳轴承厂的延续和继承,是中国轴承行业规模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产品主要为中型、大型、特大型重大装备轴承,特色产品有铁路货车轴承、铁路客车轴承、风力发电机轴承、精密机床轴承和电主轴、汽车轴承等,产品覆盖面广。

 (3)长三角轴承产业基地

 长三角是我国轴承生产主要地区,轴承生产主要分布于苏州、常州、无锡、上海等地。轴承产品以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为主,产品主要应用于轻工业品领域。

 (4)浙东轴承产业基地

 浙东轴承产业基地以常山县、杭州、宁波、绍兴为核心,北部与江苏轴承产业基地相邻。其中常山县为浙江轴承的重镇,常山县轴承生产有着 40 多年历史,现有轴承生产企业 100 多家。产品大多为中小型、微型深沟球轴承,特色产品有汽车轴承、电机轴承、办公用具轴承、电动工具轴承、农机轴承,是我国大的出口轴承和出口轴承车、锻件生产基地。

 (5)聊城轴承产业基地

 聊城轴承产业基地以山东聊城为中心,是我国大的轴承保持架生产基地和大的轴承贸易基地。现已形成了以临清市烟店轴承市场为中心的轴承销售、生产、组装中心;其中东阿钢球集团是中国大的钢球生产企业,被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列为‚全国钢球生产基地‛。

 7、季节性

 盾构机、船用及工程机械等轴承行业的生产季节性因素并不明显。

 风电设备轴承方面,我国前期的陆上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原因,冬季无法施工建设风电场,因此导致每年一季度成为行业销售淡季。但伴随着国家 2013 年至 2015 年第三、第四、第五批风电项目的公布,新批项目大部分向西南、东部等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行业季节性特征呈相对减弱的趋势。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相关政策

 1、《中国制造 2025》

 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列为九项战略任务之一,将轴承等零部件列为‚工业强基工程‛五大工程之一,支持企业推进技术改进。

 2、《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及专项规划》

 2016 年 3 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及专项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机械工业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强基固本、锤炼重器、助推智造、服务民生‛四大发展重点。基础薄弱是长期制约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机械工业必须要强化基础、突破瓶颈、补齐短板,切实加强基础零部件的研究和开发。‚十三五‛期间,基础零部件的主攻方向是提高精度和可靠性,努力改变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现状,要重点发展严重制约高端主机和重大装备自主化的高端轴承,重点发展第三代轿车轮毂轴承单元,高铁配套轴承,数控机床轴承和航空高精度高速轴承,大型风电和石油冶金矿山机械高精度

 重载轴承,积极研发具有运行状态远程自动监测、故障自动诊断和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化轴承等新一代轴承。

 3、《全国轴承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发布了《全国轴承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 2020 年,实现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1,920 亿元,产量225 亿套。‚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增加值增长率设定为年均 5%-6%,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递增设定为3.5%-5%,其中高端轴承年均递增设定为 15%,低端轴承设定为年均递增-5%,调整产品结构,化解中低端轴承产能过剩。设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高于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产量增长率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体现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增长的转变。

 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2017 年 2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将‚3 兆瓦及以上海上和高原型、低温型、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的各类发电机、风轮叶片、轴承、齿轮箱、整机控制系统、变桨系统、偏航系统、变流器、变压器、密封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5、《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2014 年 9 月正式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提出到 2020 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 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 年增加 4000 万公顷和 13 亿立方米。风电方面,将加快建设‚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内陆中小型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加强各类并网配套工程建设。2020 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2 亿千瓦。

 6、《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

 2014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的通知,对风电产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7、《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8 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303 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 4.7 万亿元。其中,城市轨道交通

 领域重点推进 103 个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城市轨道交通 2,000 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 1.6 万亿元。

 8、《‚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6 年 11 月 29 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要‚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 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加快发展先进核电、高效光电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等,到2020 年,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以上,产业产值规模超过 1.5 万亿元,重点发展 5 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设备。到 2020 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 2.1 亿千瓦以上,实现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基本相当,风电装备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风电发展的规划,包括:‚发展目标之总量目标:到 2020 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 2.1 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

 4,200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6%。‘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8,000 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 400 万千瓦以上。按照陆上风电投资 7,800 元/千瓦、海上风电投资 16,000 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 7,000 亿元以上。‛

 10、《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强 5 兆瓦、6 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研制,突破离岸变电站、海底电缆输电关键技术,延伸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等海上风电配套产业,提升潮汐能、波浪能及潮流能施工安装与发电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11、《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

 2017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方案规定总体要求为,2017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受限严重地区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实现明显缓解。甘肃、新疆弃风率降至 30%左右,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弃风率降至 20%左右。其它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应达到国家能源局 2016 年下达的本地区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或弃风率低于 10%、弃光率低于 5%)。

 12、《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

 2018 年 10 月 30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明确提出,到 2020年,确保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 95%左右),弃风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争控制在 5%左右),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同时政策在规划管理、市场化交易、清洁能源消纳等方式给予政策引导及支持。

 13、《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2019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 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 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 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 2021年 1 月 1 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

 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

 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技术及生产经验壁垒

 轴承行业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同时,轴承生产是一门实用为主的科学,大量专利技术系轴承企业长期生产实践中取得的。中高端轴承(如风电主轴轴承、盾构机主轴轴承、大型重载回转支承等)的研发、生产流程复杂,需要充足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反复试验。锻造和热处理过程具有高温、高压、非稳态成型、影响因素多、变化大等特点,很难检测控制,必须采用高科技检测手段,经过长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及核心工艺。新进入的企业往往缺乏技术及生产经验的积累,难以介入市场。中高端轴承技术及生产经验不足系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2、客户认证壁垒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关键的基础零件,轴承的性能以及轴承与相关机械部件间的装配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下游客户对于已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风力发电机组要求可靠使用寿命在 20 年以上,因此整机制造商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时,对零部件供应商均实施严格认证。盾构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单体造价高,轴承作为基础零部件对可靠性的要求极高,施工过程不可拆卸,一旦出现故障造成停工,将给工程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应用于实际工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船用机械轴承需要取得各国船级社工厂型式认证,未通过该认证的生产企业无法进入该产业链。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严格的认证及准入体系系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亦是本行业的新进入者的主要障碍。

 3、规模和资金壁垒

 轴承行业属于资金高度密集化的行业,其生产需要进行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装配等各类机械加工。进入轴承生产领域需要大量的专用高端设备,尤其是数控化、高精度、高效率的专用自动生产线,同时需要大量的生产加工厂房。整机生产商在选择供应商时,除产品质量和成本外,对供应商的批量供货能力也有很高要求,这就决定了供应商必须拥有较大的产能。因此轴承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尤其是机器设备的投资额较大,本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

 4、人才壁垒

 随着对轴承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轴承行业需要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以持续保持领先的技术水平。同时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装配等各个环节需要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其中设计、锻造、机加工等关键工艺环节需要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优秀技术工人来完成,培养优秀技术工人需要多年的时间。新进入者难以迅速匹配到合适的人力资源。

 5、产业链壁垒

 高端精密重载轴承对加工技术及加工工艺、过程控制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原材料、锻造、车加工、热处理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锻造、热处理的管控更严,因为这两者对轴承的可靠性、寿命有着重大影响。一般轴承加工企业很难把上述工艺整合到一起,外购锻件很容易失去对轴承质量的有效控制,故产业链整合壁垒较高。

 二、市场分析

 (一)轴承行业的发展状况

 (1)全球轴承行业发展状况

 世界轴承工业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产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在生产中的大量使用推动机械工厂开始生产轴承。1880 年英国开始生产轴承,1883 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首家轴承公司

 FAG,美国于 1889 年建立了 TIMKEN 制造公司,瑞典于 1907 年成立了SKF 公司。

 全球轴承的消费情况中,欧洲约占 25%,美洲占 20%,经过过去 15年的高速增长,亚洲的轴承消费已占到全球的 50%。中国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大的轴承消费市场,占比超过 30%。

 从全球范围看,轴承行业经过多年产业竞争后,高端市场被瑞典SKF、德国 Schaeffler、日本 NSK、日本 JTEKT、日本 NTN、日本 NMB、日本 NACHI、美国 TIMKEN 这四个国家八家大型跨国轴承企业所垄断:如瑞典 SKF 公司在全球 25 个国家有 105 家生产工厂,销售网点遍布130 个国家和地区;德国 Schaeffler 公司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有 180 多个分支机构,拥有员工 79,000 多名;日本 NSK 公司在全球 2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拥有 75 家生产企业;美国 TIMKEN 公司在全球 30 个国家设有运营机构和生产工厂,拥有近 2 万名员工。这些公司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加工设备和制造技术,引领着世界轴承的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轴承行业已经形成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2013 年末,世界八大跨国轴承公司中有 6 家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中国总部,截至 2014 年,八大跨国轴承公司在中国均有投资生产

 轴承以及相关产品的工厂。其中:瑞典 SKF 有 14 家工厂(含服务工厂),德国 SCHAEFFLER 有 7 家工厂,美国 TIMKEN 有 7 家工厂(含服务工厂),日本 NSK 有 12 家工厂,日本 NTN 有 10 家工厂,日本 JTEKT有 8 家工厂,日本 NMB 有 1 家工厂,日本 NACHI 有 2 家工厂。八大跨国轴承公司在华约有 61 家生产企业。除此之外,还有日本椿中岛公司的 2 家工厂(钢球),日本恩彼碧公司的 1 家工厂(带座外球面)等其它外资轴承企业。

 统计数据表明,世界轴承市场 70%的份额,被八大跨国轴承集团公司所分享,包括日本 NSK 等五大公司、瑞典 SKF 公司、德国SCHAEFFLER 公司、美国 TIMKEN 公司。中国的轴承制造商拥有 20%的全球市场份额,其中 80%销往亚洲,10%销往欧洲,不到 7%的轴承销往美洲。

 (2)我国轴承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轴承工业创始于 1938 年,当时日本 NTN 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在瓦房店建立了‚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即瓦轴集团的前身。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瓦轴集团北迁,在哈尔滨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轴承厂,即如今的哈轴集团。

 在五十年代中期,瓦轴集团又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筹建洛阳轴承厂,即如今的洛轴集团。到了六十年代末期,瓦轴集团又筹建了‚西北轴承总厂‛,洛轴集团筹建了‚襄樊轴承厂‛。这些企业诞生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是当时中国轴承行业的蓝海开拓者,为中国轴承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轴承工业已形成一整套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无论从轴承产量,还是轴承销售额,我国都已经迈入轴承工业大国行列,位列世界第三。《2018 年轴承行业经济运行发展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轴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1,848 亿元,比 2017 年增长了 3.36%,完成轴承产量 215 亿套,比 2017 年增长了 2.38%。

 我国虽已是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轴承生产强国,我国轴承行业的产业结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效率效益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006 年至 2018 年,我国轴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轴承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 9.53%,规模经济已初步形成,同时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形成了一套由 97 项国家标准、103 项机械行业标准、78 项轴承标委会文件组成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轴承标准体系,国际标准采用率达 80%。

 自 2012 年以来轴承行业景气指数震荡波动,但一直保持在景气分界值 100 以上水平,2018 年轴承行业景气指数平均值 155.12,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其高热度、高质量发展特征较为明显,存在一定规模效益空间。

 2006 年至 2017 年,我国轴承出口额增长较稳定,增速高于进口,进出口贸易顺差呈增长趋势,2017 年贸易顺差达 15.50 亿美元。且对比进出口轴承单价,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轴承价差较大,但价差幅度逐年减小,反映出我国轴承行业技术含量虽然与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追赶中。同时反映出我国中低端轴承产能过剩,高端轴承产能不足的现状。

 (二)回转支承应用领域概况

 回转支承是近四十年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机械部件,作为一种高精度重载轴承,其具有较高的载荷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承重要求比较高的领域。

 (1)风电设备领域

 轴承属于风电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由于风电设备的恶劣工况和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风电轴承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度,是公认的国产化难度大的两大部分(轴承和控制系统)之一,成为影响我国风电制造业发展的软肋。

 ①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风电作为应用广泛和发展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成为部分国家新增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国国家能源局于 2016 年 11 月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2000 年以来风电占欧洲新增装机的 30%,2007 年以来风电占美国新增装机的 33%。2015 年,风电在丹麦、西班牙和德国用电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 42%、19%和 13%。

 近年来,全球风电领域的新增装机容量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以下简称‚GWEC‛)统计 4,2018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 5.13 万兆瓦,自 2001 年起,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达到 12.92%。2001 年至 2018 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保持

 了较快的发展态势,至 2018 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 591GW,复合增长率达到 20.77%。

 ②全球风电行业发展趋势

 A、全球风电发展方兴未艾

 风电作为现阶段发展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全球电力生产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年上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风电在全球主要国家已实现了大规模的产业化运营。为了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各主要国家仍不断出台有利于风电发展的行业政策和产业规划。

 根据 GWEC 预测数据,未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并将在 2022 年达到 840.90GW;未来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能达到 50GW 以上。

 B、海上风电发展增速逐步提速

 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备风电机组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以及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势,同时,海上风电一般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长距离输电的问题,成为全球电场建设的新趋势。

 海上风电技术日益成熟,过去制约其快速发展的技术壁垒高、建设难度大、维护成本高、整机防腐要求强等限制正得到逐步改善。2018 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达 4,496MW,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0.53%,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 23,140MW,同比增长 24%。

 根据 GWEC 预测,伴随着技术创新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到 2030 年,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0GW,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 10GW。

 ③我国风电行业发展概况及整机厂商竞争格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9 年 12 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

 据国家能源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 9,800 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 18%,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16 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 1.49 亿千瓦,年发电量 2,410 亿千

 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4%。风电发电量逐年提高,市场份额逐年提升。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CWEA)发布的《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简报》,2016 年,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外,下同)新增装机容量 23,369MW,同比下降 24%;2017 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 19,660MW,同比下降 15.9%。2018 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114.3 万千瓦,同比增长 7.5%,累计装机容量约 2.1 亿千瓦,同比增长 11.2%,呈现回暖趋势。

 2018 年,我国有新增风电装机的整机制造商共 22 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趋于集中。排名前五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市场份额由 2013 年的 54.1%增加到 2018 年的 75.18%,排名前十的风电制造企业市场份额由 2013 年的 77.8%增长到 2018 年的 89.97%。截至2018 年底,有 7 家整机制造企业的累计装机容量超过 1,000 万千瓦,7家市场份额合计达到 68%。

 ④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经过了两轮快速增长,但风电在整个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较小,与发达国家,如丹麦(44.4%)、德国(20.8%)等,存在一定差距,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A、海上风电发展迅猛

 据国家能源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 2.1 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 4,200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6%;‚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 400 万千瓦以上,按照陆上风电投资 7,800 元/千瓦、海上风电投资 16,000 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 7,000 亿元以上。

 2017 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319 台,新增装机容量 1,160M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2,790MW,累计装机容量增长 71.17%。2018 年,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提速,新增装机 436 台,新增装机容量 165.5 万千瓦,同比增长 42.7%,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444.5 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增长59.32%。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 10GW,确保建成 5GW。以 2020 年建成 5GW 保守估计,2018 年至 2020 年复合增速为 21.47%。

 B、风电机组向更大规格发展

 2017 年,中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 2.1MW,同比增长 8%;截至 2017 年底,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为 1.7MW,同比增长

 2.6%。新增风电机组中,2MW 以下(不含 2MW)新增装机容量市场占比达到 7.3%;2MW 风电机组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 59%;2MW 至 3MW(不包括 3MW)新增装机占比达到 26.1%;3MW 至 4MW(不包括 4MW)机组新增装机占比达到 2.9%,4MW 及以上机组新增装机占比达到 4.7%。

 2018 年,中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 2.2MW,同比增长3.4%;截至 2018 年底,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为 1.7MW,同比增长 2.5%。新增风电机组中,2MW 以下(不含 2MW)新增装机容量市场占比达到 4.2%;2MW 风电机组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 50.6%;2MW至 3MW(不包括 3MW)新增装机占比达到 31.9%;3MW 至 4MW(不包括4MW)机组新增装机占比达到 7.1%,4MW 及以上机组新增装机占比达到6.2%。

 C、国内大功率风电机组配套轴承发展较慢

 随着全球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的平均单机功率逐步提高,大功率风力电机的整体比重亦稳步提高。风电轴承的尺寸随着风力装机容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加工难度亦成倍增加。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轴承厂商能够生产,但主要集中在 2MW 及以下风电轴承,对于 3MW 及以上风电轴承,由于技术难度高,国内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

 (2)盾构机械领域

 盾构机是隧道掘进的核心设备,被誉为工程机械之母,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目前广泛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空间,铁路及公路隧道工程,引水工程及军事隧道工程。

 2005 年以后,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展开,国内市场对盾构机的需求急剧扩大。2016 年 9 月 8 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创新研讨会,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截至 2016 年 9 月,全国已有 43 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规划总里程约 8600 公里;2015 年底,全国 37 个城市在建项目 159 个,总规模约 3,800 公里,共完成投资 3,683 亿元,较 2014 年增长 34%;截至 2016 年 9 月,全国 25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约 3,400 公里(不含磁浮交通和现代有轨电车)。

 根据已有规划数据,到 2021 年,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将接近9,500 公里,复合增长率达 18%。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约有75%的运营线路为地铁,预计至 2021 年,地铁总长度将达到 7,096.4公里,从 2017 年起新增 3,982.7 公里。

 2016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2016~2018 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303 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 4.7 万亿元。其中,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重点推进 103 个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 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 1.6 万亿元。《行动计划》的出台将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相关公司,盾构机作为轨道交通隧道主要施工设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我国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产业出口形势良好,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所扩大,除原来的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伊朗、印度等外,还开始出口非洲、南美洲、澳洲及欧洲。根据中铁装备海外订单的增长情况,保守估计我国盾构机出口增长率在 30%以上。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中铁装备、铁建重工、中交天和、三三工业、北方重工等中国品牌盾构机已抢占国内 80%的市场份额(按台套计算),其中中铁装备保持盾构机市场领先地位。2014、2015、2016 年,我国盾构机产量分别为 171台、196 台、376 台,盾构机产量逐年增长。

 (3)船舶、港口机械设备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7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 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 14.49 万艘,比上年下降 9.5%;净载重量 25651.63 万吨,下降 3.6%;载客量 96.75 万客位,下降 3.5%;集装箱箱位 216.30 万标准箱,增长 13.2%。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8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 13.70 万艘,比上年下降 5.5%;净载重量 25115.29 万吨,下降 2.1%;载客量 96.33 万客位,下降 0.4%;集装箱箱位 196.78 万标准箱,下降 9.0%。平均净载重量由 2016 年末的 1,662.88 吨上升至 2018 年末的 1,833.23 吨,上升 10.24%。由此可见,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正在稳步更新改造,同时在朝着大型化发展。

 根据《2017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 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 66.78 亿吨,比上年增长 4.6%;全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40.07 亿吨,比上年增长 6.1%;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2.38亿 TEU,比上年增长 8.3%。为满足水路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全年内河建设完成投资 569.39 亿元,上升3.1%。内河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 180 个。沿海建设完成投

 资 669.49 亿元,下降 22.6%。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107 个。

 根据《2018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 70.27 亿吨,比增长 5.2%;全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 亿吨,比上年增长 2.5%...

推荐访问:例文 锻件 项目建议书
上一篇:202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二
下一篇:沙发项目投资建议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