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谈“痹症”的辩证施护】痹症中医辩证治疗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19-04-18 点击:

  [关键词] 辩证施护 痹症   [中图分类号] R2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4-02   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肌肉风湿症等疾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
  祖国医学认为痹症是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轻者表现为肢体、关节等处有酸楚、疼痛之感,并随天气变化而加剧;重者则疼痛、酸楚显著,关节肿大,反复发作,以至关节变形、丧失运动功能。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还可累及脏腑,导致脏腑的病变。
  1 痹症分类 《内径》以降,历代医家对痹症的辨证治疗都作出很大贡献。由于对本病认识的角度不同,因而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1 病因、症候分类 分为“风痹”(亦称“行痹”)、“寒痹”(亦称“痛痹”)、“湿痹”(亦称“着痹”)。即《内经》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和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热气胜者,为热痹。”
  1.1.1 行痹 是风寒湿痹的初期症状,肢体关节疼痛,以游走不定为特点,肘、腕、膝、踝关节屈伸不利,伴有发热、恶寒等表症。
  1.1.2 痛痹 肢体疼痛较剧,痛似针刺,保暖则减,遇寒加剧。
  1.1.3 着痹 肢体关节疼痛,以重着麻木为特点,痛有定处,甚则关节肿胀,活动不利。
  1.1.4 热痹 发病急、关节红肿疼痛,呈游走状,活动不利,伴发热、多汗、口干。
  2 病位分类 按邪气外侵,渐次至深,分为“五痹”,内合“五脏”。即《素问・痹论篇》所指出的“……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3 病因、病位结合八纲分类
  3.1 偏寒型
  3.1.1 偏于上肢者 以上肢关节为甚,如肩、肘、腕、指及颈部关节的病变为主。
  3.1.2 偏于下肢者 如髋、膝、踝、指等关节。
  3.1.3 偏于腰骶部 即寒痹而偏腰骶关节均痛。
  3.2 偏热型 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肌肉筋脉疼痛,或皮起红斑,痛不可近,遇冷则舒,体温增高或自觉身热,或口渴喜饮,舌苔黄或黄腻而糙,脉象弦数或细数。
  3.2.1 篇虚型 其特点为病程较长、体质偏差,肢解筋脉疼痛。
  3.2.2 偏实型 除关节疼等症外,有恶寒无汗,而体温高,舍苔薄白,脉弦紧或弦。
  4 辩证施护 鉴于痹症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期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且其发生发展及演变与人的体质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有密切联系,因而在护理上,要强调辩证施护。
  4.1 一般护理
  4.1.1 痹症患者,多为机体抵抗力低下,故病室要特别注意卫生清洁、干燥,适当通风,防止病人受潮受凉,冷暖适度,病人不宜当风坐卧。
  4.1.2 疼痛剧烈、关节红肿兼有发热、心悸者应卧床休息,以舒适体位,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
  4.1.3 注意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皮肤出汗、体温、舌象、脉象及伴随症状的改变等,做好记录。
  4.1.4 关节疼痛变形者,防止受压。关节活动不利或强直,应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按时做被动体位,对有一定活动病变的关节,短期使用夹板可减轻疼痛。夜间应用夹板,特别是对膝河湾关节预防屈曲、萎缩有帮助。
  4.1.5 慎起居:痹症初期,正当邪实正虚之际,宜静不宜动,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即邪退正复之时,可适当活动。痹症患者往往因肢体疼痛影响睡眠,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而不痛”,顾客针灸或按摩局部,以通经络、调脏腑、利关节、合营卫、减轻疼痛、促进睡眠。
  4.1.6 防六淫:祖国医学认为“六淫”为病多与节气、气候和居住环境有关。“夏季多湿病,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故护理人员应随时注意气候、季节、风向之变,并使温湿度适宜。病房通风换气时,表虚自汗的病人应注意避风,以免复感风邪,加重病情。天阴欲雨,气候变化时,痹症病情往往加重,应嘱其休息,注意保暖。而热病属阳性,则不需保暖。夏季应避免涉水、淋雨,忌处潮湿环境。冬季应避免长期或居处寒冷之地,以防复感阴邪,加重病情。
  4.1.7 痹症患者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风寒、湿痹患者以热食为主,忌食生冷,如冷饮、瓜果等,不宜进食油腻食物。宜热量较高,如羊肉等温热性食物;热痹患者宜清淡饮食,忌辛辣、煎炒、油腻等饮食及烟酒、宜多食蔬菜、瓜果和果汁等清凉饮料,因发热耗伤津液,故应多饮汤水。
  4.1.8 用药护理:治疗痹症常与解表药同用,故在煎药时应掌握时间,不宜久煎,久煎使气味挥发,减低疗效。补益药宜饭前服,燥热之品对胃有刺激,宜饭后服。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风寒湿痹者中药宜热服,并可加黄酒为引。热痹者重要宜凉服。
  4.2 因证施护 行痹以疼痛游走不定、涉及范围较大为特点,应注意全身护理,不可偏执某一局部。而痛痹、着痹、热痹则以局部病变为主,痛有定处为其共同特点,故应侧重于局部护理。
  对寒湿痹应着眼于局部保暖,可给予热水袋或坎离砂热敷,温灸器等,也可用食盐500克,大葱数段,潮炒热侯勇布包裹,敷患处,还可配合针灸拔罐,按摩等治疗。但要注意勿烫伤病人。
  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时,选用新鲜凤尾草捣烂或金黄散水调,或用芙蓉叶适量研末,蓖麻油调合外敷;也可用苍术、黄柏煎水熏洗患处。可选择早晚两次进行熏洗,晨起风寒湿痹患者关节伸屈不利或僵硬,药物煮沸后先熏后洗,可减轻关节僵直感。睡前熏洗有利于舒筋活血,缓解疼痛,安适入睡。热痹患者不宜用。熏洗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同时避风寒,因毛窍开通,还应注意防止复感外邪。
  4.3 因人施护 年老体弱、行走不便者,应专人陪护,避免跌仆。年轻、活动灵便、病情较轻者,嘱其不要过劳,做到劳逸结合。
  卧床时间较长者要防止褥疮的发生,可在尾骶部垫气圈。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每日按摩数次,勤翻身。
  4.4 节气施护 人与自然环境相应,人们若要健康长寿、祛病延年,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以调节精神,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里,采取不同的施护方法是很重要的。
  春天为万物生发的季节,应嘱患者晚睡早起,多做户外活动,舒缓形体、使内心充满生气。夏天为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应嘱患者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季之炎热,在精神上力戒急躁发怒,而应神智愉快。秋天为万物熟实的季节,应嘱患者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安静。冬天为万物蛰伏的季节,应嘱患者早睡晚起,待日出后再起床,避免受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外泄出汗。
  此外,由于本病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气候变化之先,应做好病变局部或全身的护理准备,尽量减少因气候变化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做到防患于未然。
  4.5 心理调护 由于痹症病程较长,常年难愈,且有反复发作及随气候变化而加重的特点,往往会造成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情绪低落、忧思、抑郁、消极。“思伤脾,悲伤肺”,情志的异常变化可伤及内脏,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使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护理方法,使其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争取患者的信任,及密切的合作。帮助病人做到情之上的自我控制,为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护理得当与否可直接影响到痹症的疗效,因而,在临床上注重辩证施护,必将会有效地提高痹症的疗效,起到配合治疗的重要作用。

推荐访问:痹症 琐谈
上一篇:[“君子协定”]君子协定
下一篇:【病人标识腕带的临床应用】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