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农产品溯源信息采集系统项目方案] 农产品溯源成功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20-03-30 点击:

  

 浚县农产品溯源信息采集系统

 项

 目

 方

 案

 河南中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修订日期:2018年11月02日

 目录

 一、项目建设意义 1

 二、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1

 2.1业务框架设计 1

 2.2、信息采集系统框架图 2

 2.3、浚县农产品溯源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2

 2.3.1农作物生产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2

 2.3.2农产品加工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2

 三、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3

 3.2技术路线要求 3

 3.3架构优势 4

 3.4建设原则 4

 3.5 性能指标 5

 3.5.1

 时间性要求 5

 3.5.2

 结构性要求 6

 3.5.3

 安全性要求 7

 3.5.4

 经济性要求 7

 3.6

 技术方法 8

 3.6.1

 全文检索技术 8

 3.6.2

 面向对象的组建技术 8

 3.7、系统设计依据 9

 一、项目建设意义

 河南省浚县素有物阜源丰、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优势浚县推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浚县农产品附加值等一系列措施。其中浚县农产品溯源信息采集系统就是浚县县农业、县委以及县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衍生品。

 为了更好的了解浚县各种农产品的品质,避免个别不规范的种植基地或加工厂,有效防范生长、生产中出现的意外,浚县农产品需建设一套溯源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建立该系统,监管部门可以获得农产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监控视频看到食材生长环境、加工过程等,最终让消费者体会到值得信赖的自然优良的品质。

 二、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2.1业务框架设计

 该溯源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长环境-加工环境-包装流通的全程化跟踪,实现主体责任透明化、生成透明化、食品信息透明化、社会监督透明化等目的。

 浚县农产溯源信息采集系统面向的人群有:农产品生产企业、消费者、信息采集员等。通过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生长、深加工、包装等环节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采集各环节图像视频、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该系统实现平台用户单点登录,根据不同的权限和需求访问各子系统。

 2.2、信息采集系统框架图

 图2- 2农产品溯源信息采集系统框架图

 2.3、浚县农产品溯源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2.3.1农作物生产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农作物生产信息采集:建设规划对农产品从翻土、播种、灌溉、施肥、除草、除虫、收割等,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在农田安放环境信息采集装置,实时监控农田环境数据,定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各环节图像视频、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实现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深加工、包装等环节信息的透明化。向外界全方位采集浚县现代农业食品的生长环境及过程。

 2.3.2农产品加工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农产品加工信息采集:建设规划对厂区的从原料入库、筛选、加工处理、包装、贴标、装箱、储存、出库等农产品加工流程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并定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生长、深加工、包装等环节信息的透明化,向外界全

 方位展现产品的加工过程,用实际加工过程作为农产品的保障。

 三、信息采集系统方案

 3.2技术路线要求

 浚县农产溯源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实时信息采集技术等,严格遵照行业相关标准,按照省级平台开放的数据接口规范设计开发,平台技术要求如下:

 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MVC架构模式来开发系统。依照松散低耦合的结构原则,系统被严格分离为展现层、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存储层。实现了对所有非业务的辅助服务实现了统一管理。数据交换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模式,对各个已有或将有的应用系统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及其他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交换。

 1.用户界面层:处理与用户的交互。该层仅包含极少部分的业务逻辑,主要是输入数据的格式及内容方式的简单规定。

 2.业务逻辑层:接收从用户界面层发出的命令,具体实现各种业务上的功能,将业务处理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界面层并提供对后台数据存储服务的统一操作。

 3.数据服务层:为系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服务。该层包含简单的业务逻辑,主要是保证数据间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三层之间的数据通信,对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透明的。三层架构的组织关系如下图3-2所示。

 图3-2

 3.3架构优势

 基于B/S的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将表现层,应用层,资料资源层分布到不同单元。表现层由Web浏览器和动态页面构成,接受和处理用户的请求,并交给Web应用服务器,在Web结构中,将应用层和资料逻辑层放在中间组件层,这是与C/S结构的关键区别。中间层充当一个服务器,这就是Web应用服务器。应用层对应于Web应用服务器,其业务逻辑处理过程使用资料资源层的的服务来得到必要的信息或存储、修改相应资料。资料资源层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库中数据的访问和增删改。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没有要求。客户端只需安装通用浏览器,可以节省客户机的硬盘空间和内存,安装过程简便,业务扩展、系统升级方便,只需升级服务器端。

 3.4建设原则

 1.标准化

 整个系统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应遵循国家和省相关的技术规

 范、标准。

 2.先进性

 应用系统需要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确保系统技术的先进性。

 3.易用性

 应用软件应与质量监控体制、管理模式相适应;充分考虑使用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专业结构、业务需求情况,做到易学易用、操作简便。

 4.可靠性

 设计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时所可能发生各种情况,采用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技术,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能力、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

 5.可扩展性

 开发的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到与已有系统、其它单位系统以及将来待开发系统之间的互联。并能够顺利、平稳地向更新的技术过渡。

 6.安全性

 防止系统外部成员的非法入侵以及操作人员的越级操作,避免遭受攻击。另外,系统开发要选用的数据库平台,要充分保证了数据处理、存储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重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恢复性。

 3.5 性能指标

 3.5.1

 时间性要求

 n 保证信息采集及发布、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及预测的超前性,保证监测和报告的定期化,具有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n 支持事务并行处理,24小时自动受理用户信息查询请求。

 n 数据中心采取即时响应模式。程序化数据传输,可以在任何时间内传输。

 n 时间性具体参数:

 ² 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支持服务器预缓存技术,提高客户端响应速度;

 ² B/S浏览,100个用户并发获取请求时,每个请求的显示响应时间≤2秒;

 ² 地址匹配响应时间,25个用户并发获取地址信息时,每个地址匹配请求响应时间≤2秒;

 ² 地图放大/缩小、平移、选择(点、框、圈、多边形)、全局图、放大镜、对中等操作反应时间不超过2秒;

 ² 对于单类信息的快速查询:响应时间小于3秒;

 ² 返回记录超过200条以上的数据查询及涉及复杂计算统计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

 ² 系统同时支持不低于200个用户的并发访问。

 3.5.2

 结构性要求

 n 共享性:在项目范围内对平台软硬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系统间数据信息的互访互调,并统一网络和软件,保证服务平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协调。

 n 标准性:遵守国家信息化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建设能够互联不同厂商的硬件设备,运行多种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的开放式系统。各业务系统和功能分解成具有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保持网络配置的稳定性。

 n 灵活性:能够对用户提供工作界面创建和信息内容定制等个性化服务。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n 扩展性:系统设计留有充分的功能扩充接口,以满足业务不断发展和用户不断增加的需求。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需做某些变更时,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3.5.3

 安全性要求

 n 稳定性: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网络性能监测、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强容错能力等管理手段,提供拓扑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等功能;加强网络管理,及时发现网络故障,经过特定的程序解决故障,保持稳定持续运行。

 n 可靠性:对系统结构设计、产品选型以及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检验,建立安全体系,提供系统级和应用级的安全控制手段。

  n 保密性: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及相关业务报表等数据要加强保密。

 3.5.4

 经济性要求

 n 采取适度的集中分布策略,集成应用,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行成本;

 n 采取适度的劳动替代策略,结合设计,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n 采取适度的技术应用策略,选用成熟稳定、适当超前的设备和技术。

 3.6

 技术方法

 3.6.1

 全文检索技术

 全文检索就是指计算机索引程序通过扫描文章中的每个词,对每一个词建立索引,当用户查询时,检索程序就根据事先建立好的索引进行查找,并将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的检索方式。相对于其它检索技术,全文检索技术更加复杂,它不仅要查询结构化数据,还要查询非结构化数据。由于使用全文检索技术能够高效、快捷、充分的使用网络资源,因此全文检索技术早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主流技术。

 采用基于行业标准或得到广泛使用的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技术和架构,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和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性;采用的开放系统架构,有利于保持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建设、维护和进化。

 3.6.2

 面向对象的组建技术

 组件技术是软件技术多年来的发展成果,它使程序设计员从大量的API中解放出来,以采用面向对象和面向组件的技术来解决软件问题;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提供了服务器上的自治、企业级、和分布式功能,并帮助开发者在不同颗粒度级别上定义和封装系统功能。通过采纳组件技术,已建立旧系统的企业在与从一开始就围绕前沿组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新公司竞争起来更容易。

 软件组件比传统程序更易于为日后的需求进行维护、支持和修改。利用以服务器为中心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定义商业过程,将它作为一组软件组件编写一次,然后通过多种渠道传递。

 除了开放系统和加强灵活性以外,组件技术还可以让组织利用旧有资源的全部好处,而无需对现有代码做任何修补或替换。在许多组织中,人们往往将大量旧有代码存储在大型机上。然而,市场力量不断要求他们开发新的、不基于大型机的应用程序,以保持竞争力。当可能使用旧有代码来开发 Web 服务或无线应用时,更容易将旧有代码包装在包含预构建功能的 EJB 组件中。

 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适合于现代的软件环境,即要求软件更新快、规模大、强调协作等。组件的可独立发布性要求“接口与实现分离”。接口是对象或者组件的通信协议,实现是对象或者组件的内部细节。

 3.7、系统设计依据

 1.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 / T75-94

 3. 《工业电视系统工樘设计规范》GBH115-87

 4. 《电子计算场地通用规范》GB/2887-00

 5. 《电子计算机场地设计规范》GB574-2000

 6. 《计算站场安全要求》GB9361-1998

 7.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扳技术条件》SJ / T107-1996

 8.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9.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 /T30003-93

 10. 《数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SJ/T

 11343- 2006

 11.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SJ/T

 11348- 2006

 12. 《电力子操作工作站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3. 《国际串行通讯标准》 EIARS-232-C

 14. 《工业操作工作站系统安装环境条件》ZBN18-001

 15.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B173-1998

 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17. 《电气装置件暗装用、调整板和接线盒》GB1245-87

推荐访问:浚县 溯源 农产品
上一篇:党风廉洁约谈个人表态 [农机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
下一篇:安全生产月几月【8篇安全生产月征文合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