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分析与预防:怎样预防精神疾病

来源:建设工程网 发布时间:2019-08-08 点击:

  [摘 要] 精神卫生作为公共卫生和社会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是对人的根本关注,满足公众对精神健康的需求,做好精神卫生工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国民精神健康和享有精神卫生服务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关键词:精神 精神卫生 心理咨询 心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73-02
  
  今年10月10日是第1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疾病再一次成为沉重的话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一亿人,而且呈增长态势,推算到2020年将上升至总疾病的1/4。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心的和谐,旨在公众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同等重要、不可忽视。躯体健康不代表健康,一个健康的人生理和心理要协调统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属更高层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缺一不可。
  精神疾病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如:中老年常见的精神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家庭变故、躯体疾病等。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办法。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还会引起明显的精神障碍,积极救助和寻求心理支持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办法。抑郁症可发生各个年龄段,表现情绪低落、身体疲惫、思维迟缓,无助、无望、甚至轻生。心理医生要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政府给予扶持,真诚地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大家园。儿童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多动障碍、对抗性障碍、品行障碍,老师和家长要应势力导,了解这一时期儿童青少年发育特点,培养广泛兴趣,学会情感交流,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调适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采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是避免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办法。
  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不到位,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歧视,致使一些精神患者产生强烈的“病耻感”,精神疾病成了“疯子”的代名词,难于启齿、羞于见人、不愿救治、延误病情。据调查: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46.5%的人不知道哪里有精神卫生机构;32.3%的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不愿去看心理医生。曾经有一位接受精神治疗的病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我患的是心理疾病啊!早知道,我就不用跑那么多家医院,花那么多冤枉钱,痛苦那么长时间了。”因此,怀疑有心理问题,应及早去心理咨询门诊或精神专科医院救治,现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的方法。
  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政府重视: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减少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培养稳定的家庭氛围、防止暴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社区网络支持---增强保护因素,避免和减少危险因素;其次,自己要正视自己,不可盲目自我,生活要符合客观规律,因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既属于自然,又属于社会,离开了社会人是无法生存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要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松弛有度地学习、工作、生活;再次,如遇到心理问题,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及早诊断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精神病人的权利和人格应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精神病人。民政部门按照规定向符合条件的精神病人支付救治经费,社区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创造条件改善精神病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负有照料和监护精神病人,不应嫌弃、抛弃精神病人。单位和学校应该关心和爱护精神病人,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精神病人应和普通人一样享有自己的权利,每个公民都要尊重和保护精神病人,这是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 》,提出了精神卫生的目标: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60%;精神病人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达到8亿人。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治理”的工作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具体措施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
  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自己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情绪稳定、智力正常、心情愉快、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强、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完好状态。因此,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积极促进精神健康。

推荐访问:精神疾病 预防 分析
上一篇:高血压病人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_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下一篇:[米素前列醇预防剖宫产出血50例临床观察]氯前列醇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