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与不惑等]四十岁不惑之年的感慨

来源:英国移民 发布时间:2019-05-16 点击:

  以前谈到“不惑”这个词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成四十岁的别称,并没有去体会其中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而看别人谈不惑的文章,也并没有很深的感受。即使偶尔想起,也只不过觉得孔子既称自己“四十而不惑”,可能指的是他本人到了四十岁,对人生已无所疑惑,并能“坐怀不乱”了。
  去年,我也满了四十岁,但与过去相比,对人生的疑惑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心里该患得患失依然患得患失,遇到不高兴的人和事也依然生气。我还冒着极大的风险“中年改志”,开始研究外国哲学,并因此把十几年前读研究生时学的一知半解的法语捡了起来。平时看到有趣的书,我还是喜欢到处向朋友乃至学生强力推销。而与好友相聚时,我也依然因禁不起诱惑而贪杯,以致好几次都人事不省地被朋友歪歪扭扭地送回家。正因为这样,妻子甚至都对我的大学教授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可这一切并没有保持多久。这年春天,乍暖还采的时候,我开车到北方去,突然撞到几十年不遇的大风降温天气,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流中,我被诱发了过敏性咳嗽。之后整整好几个月,我都在经常性的过敏和咳嗽中度过。等到病愈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已大不如前。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曾说,我们的身体是“在世存在的载体”,如果我们的“肉身”不再存在,又如何“触摸”这个世界?而要是我们不能“触摸”这个世界,它还怎么可能会存在呢?此时,我才忽然从对身体的意识上感觉到了一个人的限度,那就是人生似乎并非是一段无限的旅程,迟早有一天,我会走到尽头。
  不过,这种感悟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悲哀。我只是意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可能在不断的计划中戛然而止,并且,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感触和想法,我才觉得我的不惑之年也悄然而至了。其中最大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不再像过去那样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那么的深恶痛绝,即使对那些曾伤害过自己的人,也不再那么反感。因为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逻辑生活,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思考。所以,我又何尝没有有意无意伤害过别人呢?
  也许,对我来说,这才是不惑的真正的意义。那么,不惑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不仅能够接受这个世界上的善良与美好,也能接受这个世界上的卑鄙、龌龊与丑恶。正如我现在不仅能接受过去那个从不生病的自己,也能接受并且习惯于那个生了病的自己一样。而且,再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大概也都能尽量去理解,同时也都能尽量去容忍吧。
  (摘自《新民晚报》)
  
  中年“惜命”理应当
  郭雪强
  
  看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一位30多岁的男:嘉宾在介绍自己的短片中说自己胆小,不敢坐飞机,不敢玩蹦极,总之凡是有可能死于非命的地方都不去。可能因为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不少的女嘉宾灭掉了他的灯。
  我已步入而立之年,深切理解那位说自己胆小的男嘉宾,他是真诚且真实的。当今社会,惜命的中年不在少数,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中老人渐渐变老,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而孩子还小,正在咿呀学语,需要无尽的关爱。步入中年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有时候,我很怕自己得病,哪怕是小小的感冒;过马路的时候总是很谨慎地遵照红绿灯的指示,不抢一秒钟;凡是去外地坐飞机、火车或者长途汽车,心里有隐隐的对安全的担忧,每天对新闻里的车祸报道格外关注……
  我还没意识到自己越来越胆小了,只不过潜意识里更加谨慎,对自身性命有了更多关爱,因为我知道家人越来越离不开我。人到中年之后,慢慢开始明白了肩上的责任,慢慢稳重、慢慢谨慎。
  我的朋友老宋,老母亲70多岁了。有一次,老宋听说一伙友人去山里探险,其中一个人不小心命丧断崖,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个人的母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残酷事实疯掉了。从此老宋很少再参加我们驴友的探险,尤其是跋山涉水的活动,说什么也不会去,他说为了自己的母亲少些担忧,他宁愿在家里闷一天,平安就好。
  人到中年,惜命不是丢人的事。胆小其实是为自己、为家人的表现,是学会了爱、感知到了自身责任的一种表现。
  (摘自《广州日报》)

推荐访问:不惑
上一篇:【夫妻感情好会越长越像吗等】 夫妻感情越好,寿命越短
下一篇:互联网:让你更聪明or让你脑残?等 互联网是年轻人比上一代人更聪明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