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_新闻专题策划怎么写

来源:考研 发布时间:2019-05-24 点击:

  心梗为什么易被忽视      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心脏病猝死的事件,也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最近读者纷纷来信反映,希望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为此我们从本期开始特开辟“心血管”专栏,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达新教授指出,大量门急诊病例研究显示,中年人的猝死大部分是由于心脏病突发所致,其中多数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的血液供应中断,心肌坏死,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的功能突然丧失,出现猝死。
  
  急性心梗多无心脏病史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是突然发生的,之前一般无心脏病的病史。但仔细询问病史,大部分往往有心悸、烦躁、心前区疼痛等情况,因之前无心脏病病史,所以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导致猝死。一般患者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过度劳累等好发因素,所以有上述好发因素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
  专家指出,急性心肌梗塞危险在于,患者猝死往往没有明显先兆,身上也没有急救药。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突发猝死,很多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同样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
  
  晨起头晕浮肿应及时就医
  以下症状出现一定要重视:正常情况下,早晨起来时应该感觉头脑清醒。如果晨起后头脑昏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现象,提示患有高黏血症或患有颈椎病。血黏度的高峰值一般在早晨出现,高黏血症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所以早晨头晕、头昏者需警惕。
  另外,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能出现轻度浮肿,但起床活动后浮肿现象应在20分钟内彻底消失。如在清醒后,头面部仍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提示患者有心脏病或肾病,应到医院及时检查一下心脏肾脏的情况。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1.如发现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对病人的心前区拳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左胸前乳头部位。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要有力,而后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按摩时用力要均匀,以一手掌平放病人胸骨下段胸壁上,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上下起伏垂直按压。
  2.在对猝死者进行急救时,人工呼吸应和心脏按摩同时进行。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最仰,打通气道,然后一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
  猝死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或公共场所,现场急救对其复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急救的同时,要派人通知急救中心或呼叫救护车,以便去医院继续诊治。
  
  链接:13秒就夺一条命
  40至60岁的人,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是心梗的高发人群。1998年,我国有26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和心梗,平均每13秒,心血管疾病就会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而这个数字目前还在不断攀升。
  姚 雨 摘自《市场报》
  
  心脏健康有九忌
  
  一忌:一动不动“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一定量的轻体力活动。日常生活中缺少体力活动会使肌肉发生萎缩、心肺功能减退、血流缓慢、心肌营养不足,这对冠心病人的健康威胁很大。
  二忌:息剧减肥闪电式的饥饿减肥法,会使体重过快下降,致使大量蛋白质消耗与肌肉组织减少,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诱发心力衰退。
  三忌:饱食三餐进食过饱,胃壁扩张,会使肺内压力升高,导致心脏代谢增加,容易诱发致死性的心肌梗塞。因此,中老年网民每餐不宜吃得过饱,一般七八成即可。
  四忌:频繁起夜心脏病人半夜起夜有危险。
  五忌:拒绝脂肪如果心脏病人每周食用两次鱼肉脂肪,其死亡率比限制全部脂肪、只食纤维素较高食物的病人还低30%。故心脏病人在一日三餐中适当安排鱼、禽食品,有助于心脏康复。
  六忌:菜籽油菜籽油中含有40%的芥酸、心脏病人食后会使血管壁增厚,心脏脂肪堆积,加重病情。
  七忌:晨跑清晨慢跑对心脏可造成不适当压力,故应采取散步、练气等方式。
  八忌:饮酒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有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烟中的尼古丁不仅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还是导致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每天饮一两杯红葡萄酒,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脏有一定的好处。
  九忌:过劳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激动生活节奏应以轻松、自然为主,防止任何导致精神过于紧张、兴奋的情况发生。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冠心病患者,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松弛一下尤为必要。
  林 子 程亚平摘自《中国网友报》
  
  发生高血压意外时应该怎么办
  
  情绪激动血压骤升
  现象: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多具有脾气急、肝火旺、心跳快等特点。尤其是初发高血压的中壮年人,其植物神经系统更不稳定,情绪稍一激动,血压就会骤升。而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对环境适应力较差,植物神经调节系统容易失调,也容易出现血压骤升的情况。
  对策:高血压病人在情绪激动时,应及时自我监测血压。由于个体差异,每个高血压病人在血压骤升时的自我感觉不同:有的人毫无感觉或仅轻度心慌、头晕、头痛等,而有人则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耳鸣、四肢冰冷。一旦血压骤升,应立即口服一种短效降压药(如心痛定、开博通),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如果血压不能降低,则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饱餐后心慌憋气
  现象:高血压病人饱餐后或急行走时如果突然感觉心慌、憋气、胸部闷痛,应急测血压,若高达180/100mmHg以上,应考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为饱餐后胃肠道血流量增加,或者运动后四肢血流量增加,都会使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心绞痛时病人处于紧张、烦躁的应激状态,因此血压也会相对上升。
  对策:这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也可含服消心痛一片。由于过高的血压也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所以还应该使用既能治疗心绞痛,又能降血压的药物,如缓释恬尔心。如果在连含两片硝酸甘油后胸闷仍然没有缓解,病人应到医院急诊接受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
  
  半夜惊醒不能平卧
  现象:当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腔内压力会逐渐升高,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时渐渐受阻,病人可伴左心房变大。在临床表现上,初期病人可以毫无症状; 随着血压持续升高,年龄增加,病人就会出现上楼气短,夜间阵发性胸闷气急,不能平卧而必须坐起;再进一步发展,可致心肌收缩乏力,心脏变大,稍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甚至白天也不能平卧,全身浮肿。
  对策:出现以上情况,说明病人的心脏已经开始受累。此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口服消心痛,并测量血压。同时口服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的卡托普利或卡维地洛。心率增快时,还可以选择p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如果病人的这种憋气在夜间经常发生,应该到医院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江时森 摘自《健康时报》
  
  近半高血压者可能发生脑卒中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评估筛查”结果显示:未来10年内,我国将有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脑卒中。专家呼吁,患者须合理用药控制高血压,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此次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共2.5万余名患者进行病情筛查评估,45.98%的被筛查者在未来10年内的卒中发生几率大于20%,31.87%的被筛查者卒中发生几率在10%至19%,卒中发生几率小于10%的仅占22.14%。
  脑卒中患者5年内存活率仅为15%至40%。存活患者中,有75%留下永久性残疾。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卫组织统计,仅2002年我国就约有165.28万人死于脑卒中,至2020年这一数字将扩大3倍。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但调查显示:仅13%的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可能诱发脑卒中,采用药物进行干预的不到8%。即便在医生人群中,也有30%的医生不清楚控制血压可预防绝大多数首发脑卒中。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高血压患者须“未雨绸缪”,健康人群也应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医生则应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
  
  顾 泳 摘自《解放日报》
  
  用降压药记住八原则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对降压药的使用原则应该有个“知情权”,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个体化原则:用药需因人而异。患者也不能用一种降压药“以不变应万变”。
  (2)单种降压药物开始治疗。
  (3)在选用任何一种药物开始治疗时,均应使用最低剂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4)根据药物疗效和患者耐受情况酌情增减药物剂量。
  (5)如第一种药物治疗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值,根据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的原则,通常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6)尽量选用一天服用一次,且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如络活喜)。其特点是: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平稳地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几率。
  (7)治疗无效时,应在药物应用达到充分剂量之后再决定一类药物的取舍。
  (8)不要骤然停药或突然停服某一种药物,以免引起血压反跳,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宫剑斌 吕永义 摘自《健康时报》
  
  夏日糖尿病人的饮食管理
  
  盛夏季节,人们的饮食结构、食欲和口味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譬如食欲减退、爱喝稀饭、吃水果量增加等等,尤其是糖尿病人,到了夏天既要吃好又要控制血糖,任务相当艰巨。因此,炎热季节必须讲究饮食调节,采取相应的对策。
  
  控制每天主食量和总热量的摄入
  糖尿病人的夏天饮食原则上与其他季节一样,仍需控制每天主食量和总热量的摄入,还要兼顾营养平衡。主食量是根据各人情况来定的,最好请营养科医生为病人度身设计,但总量要固定,品种可经常更换。譬如如果医生告诉您一天可吃五两主食,那么您可以早餐一两,午餐二两,晚餐二两,早餐可以随您的饮食习惯选择,可以吃一两馒头、面包、面条、米饭、麦片等,配合喝200毫升的牛奶或豆浆;午、晚餐以吃二两米饭配以各种清淡、富含营养的菜为主,也可以吃二两馄饨、饺子、云吞等。主食如果吃粗粮,则可以多吃半两到一两,因为粗粮含维生素、植物纤维较细粮丰富,建议多吃粗粮,如麸皮面包、珍珠米、高粱面、养麦面食品等,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以驱暑生津。在蛋白质摄入方面,也应做到总量固定,暑天宜选择具有滋阴功效的肉类,如鸭肉、鲫鱼、虾、瘦肉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由于微量元素、钾离子等含量丰富,对血糖的影响小,可以像蔬菜一样多吃一些。应少吃辛辣刺激物,不宜多饮啤酒和汽水。
  
  注意饮食卫生
  因盛夏酷热,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最好不吃;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做凉拌菜时,菜一定要洗净,最好在开水中焯一下;生熟要分开;凉拌时,应放点蒜泥和醋,这不仅有助于消化,并有杀菌解毒作用,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适当吃水果
  夏季是蔬菜瓜果的旺季,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冬瓜、黄瓜、南瓜、丝瓜、甜瓜等瓜类蔬菜水果,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能确保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瓜类蔬菜还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夏天吃水果应根据血糖情况而定:1,空腹血糖超过10毫摩尔/升时,只能选吃含糖量2%左右的水果;2,空腹血糖低于8毫摩尔/升时,可选吃含糖量4%~8%的水果。含糖量在2%左右的水果有黄瓜1.5%、石榴1.68%、西红柿2.1%等。含糖量4%~8%的水果有:西瓜4.2%、草莓5.9%、香瓜6.2%、樱桃7.9%等。吃水果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每天吃1~2次,每次吃25~50克。食用含糖量较大的水果时应注意减少主食的量。
  
  多饮水
  夏天出汗较多,体内水分的丢失量很大,应注意多饮水。老年糖尿病患者失水后渴感不明显,应注意主动补充水分。养成少量多次主动饮水的习惯。切忌一次饮水过多,造成体内水和电解质失衡。饮水量一般每天1500~2500毫升,平均2000毫升为宜。
  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维生素C50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健康。
  
  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
  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或饮料,能起到一定的祛署降温作用。雪糕、冰砖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
  
  摘自《文新传媒》   脂肪肝患者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大多数轻、中度单纯性脂肪肝能够消退,但许多患者都错过了这一治疗良机。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茅益民教授表示,一部分轻中度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大部分人目前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病情恶化。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仁济医院曾民德教授介绍,目前国内脂肪肝的发病率大约为10%~15%。尤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一般比较长,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约20~30年后,其中将有2%~5%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曾民德教授还指出,由于脂肪性肝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症状,贻误了及早发现和针对性治疗的合适时机,导致部分病例未能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诊治。
  对于常规体验发现脂肪肝的人,切不可掉以轻心。医学研究显示,脂肪肝是人体内代谢异常的重要信号,脂肪肝患者同时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茅益民说:“很多患者一开始血糖指标都很正常,但是过几年纷纷被查出糖尿病。”他建议脂肪肝患者应当及时前往肝病门诊或者脂肪肝专病门诊就医,检查糖耐量是否异常,并且长期关注血糖指标。
  医生们呼吁,控制脂肪肝一定要靠毅力。“管住嘴、多动腿”,注重饮食调整、运动、纠正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及适当的药物治疗。
  
  施嘉奇 黄 欢 摘自《文汇报
  
  增强免疫力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人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或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引发的。病程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大联系。
  先看1 型糖尿病。其主要病因是胰岛β细胞被自身的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胰岛素数量绝对不足。这类患者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各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失调,以致引发糖尿病。增强免疫力,促其尽量恢复正常,才能有效控制疾病。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很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这就使糖尿病病情雪上加霜,严重威胁预后。通过增强自身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将有助干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摘自《健康指南》
  
  吃葡萄可预防糖尿病
  
  美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葡萄可有效保护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室中食用了葡萄的啮齿类动物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降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葡萄粉(含有鲜葡萄中所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试验老鼠,其血液具有更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其脾细胞里炎性蛋白的水平也更低,这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在此之前的一些研究已经发现,食用葡萄汁可以提高血液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
  
  摘自《湛江晚报》

推荐访问:策划 专题
上一篇:[《西游记》中的仙药] 西游记中如意真仙是谁
下一篇:石榴汁连籽一起炸吗 [石榴汁有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等6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