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来源:银行招聘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目前对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各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影响了他们优秀品质的形成,以及阻碍了他们与人的交往。那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应试教育课程的影响

 虽然教育改革给学生减轻了负担,优化了教学的模式,但同时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只是提高了学生的学识水平,而没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们的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学校基本上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好不好,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纳入我们的课程,把它真正的重视起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只仅仅是传授了知识而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因为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教育观念陈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家庭不稳定的消极影响是这个问题的主要表现。

 家庭教育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仍然存在。一方面,一些家长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引导、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强加于孩子,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家庭没有教育民主。于是有的家长就出现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志行事的各种行为,或者责怪、或者训斥、甚至体罚。这很容易构成孩子健康人格主体意识形成的障碍,而一部分孩子健康的批判意识会受到反面的暗示,而形成逆反、敌对的心理。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急于求成。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常常要求子女学习这方面的特长,学习哪方面的特长,参加这样的“特长班” 、哪样的“补习班”,拔苗助长,搞得孩子晕头晕脑,身心疲惫,应接不暇,限制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第三,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家庭结构破坏、是给子女造成不良的心理因素的重要导因。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最容易长成孤寂和自卑心理。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将他人视为排斥的、不可信任的,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故不愿意于人合作。第四,家庭教育中的片面性,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抓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社会生活经验的学习,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且,在抓子女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任意加重负担、盲目投资等,使子女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冲突。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一些反动、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给涉世不深、认知水平不高,识别能力低,有朦胧的性意识又缺乏理智的学生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冲击和影响在与主流文化的碰撞、对抗过程中,一些思想比较脆弱,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应对、抵制,容易产生迷失、焦虑、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现象,严峻的升学、就业、竞争形势,给一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刺激,使他们产生嫉妒、逆反、敌对等心理障碍。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加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教师应作为一个朋友或向导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支架,一个工具,帮助学生去构建、生成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那么就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理解和信任的气氛,这能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信任感,依赖感,有利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创设各种教育情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分辨真美善和假丑恶的能力。

 2、增进心理健康课开设,促进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实现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从而有一个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其次,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解决各个成长过程中,一系列成长中的问题。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他人和社会,以及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学业、交往、情绪调适、青春期困扰、适应学校生活等。教师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进而不断地开发自身潜力,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同学间以他助、自助、互助为机制,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言,以心对心地进行交流。通过他助、互助、自助、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确保良性机制的形成。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合一的心理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其作用

 学校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家庭社会教育也是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建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点心理学,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消除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隔阂。同时家长也应与子女加强沟通和理解,关心子女的思维和情感,对子女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教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家长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参与子女的日常生活,家长的言谈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表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学校还要多与校外社会部门联系,割断学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开阔学生认识视野,提高认识水平;社会各部门也要通力协助,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障碍的诱因,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教育网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心理问题成因 成因 中小学生 心理问题
上一篇:校园暴力心理问题及成因研究
下一篇:党员学习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