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分享: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20-09-19 点击:

  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备注 ——比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27页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较熟 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3、再一次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代数问题的过程,体会事物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4、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回顾、整理,初步渗透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比、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判断 教学难点:渗透整理复习的方法;第27页第3题的第⑵小题:判断成正比例的 理由。

  教学准备:课前已设计好内容的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注:此环节好!“就地取图”便捷有效。 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将其贴在黑板的左上方)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中国交通地图(选用第5册《社会图册》中的“中国 交通地图”),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有多大吗? 生:960万平方千米。 师:这么辽阔的地方为什么用一张小小的地图就能表示出来呢? 生: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上去的。 师:像这样把实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都要用到比例的相关知识,这节 课我们就是要对比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 习了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小组交流后反馈) 生: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的 应用。 二、回忆梳理,构建结构 1、交流、反馈学生的整理方法 注:留足了时间让 师:这些知识,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整理的? 学生交流、反馈,但 生1:我是从书上把重要的概念、性质摘抄下来。 学生表达倾听的习惯 师:你这种方法可以叫做摘抄式整理复习法。 有待于提高,如个别 ××县 课时计划 年 月 日 周 生2:我画了一个表格复习了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同 师:你这种方法可以叫做表格式整理复习法。 学的发言,有部分学 生3:…… 生不主动发言。 2、回忆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图 师:我跟咱们班部分同学一样,采用了下面这种网络式的整理复习法,下面 我们共同来回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出示下图) 意义

  1、比例的 性质

  解比例

  比例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意义

  2、正比例 判断

  反比例 区别

  联系

  3、比例的应用 3、明确复习内容 师:这一单元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复习1、2 两个方面的知识。 三、复习知识,查缺补漏 比和比例: (一)复习比、比例的概念 注:此环节切入点 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应直接、具体些,可 2、交流归纳后出示(表1),加深认识。(见小黑板) 改为“下面式子中, (二)复习解比例 哪个是比?哪个是比 1、复习概念 例?比和比例有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比例的用途是解比例,那么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与解方程 区别?3:8 4:9=16:36 有什么联系? 35:10=7:2 0.25:0.8 ” 学生弄清解比例的意义后出示以下面四道题目让学生练习。(生独自完成, 个别板书。) 2、解比例 6.5:x=3.25:4 3、讲评,订正(强调检验的方法、步骤)。 (三)复习比例尺 1、概念 师:同学们,在这张中国交通地图上有一个比1这个比是什么 意思?把它写在这张地图上有什么作用? 生:1这幅图的比例尺。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是多少。 师追问:什么是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关系式 师:如果要求比例尺,必须知道什么?如果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怎样求 图上距离?要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 板书(略) 3、课堂练习:出示(表2)(见小黑板)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将0 20 40 60千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四)复习正、反比例的概念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 系? 2、比较正、反比例的异同点,(交流、反馈后出示下表)表3。(见小黑板) (五)复习正、反比例量的判断 1、出示问题:根据下表两种量中相应的数的关系,判断他们成什么比例? 并说明理由。(表4)(见小黑板) 2、反馈,讲评:着重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的高的 注:多数学生说不出判断的理由。 (一定),即S=ah→变为=h(一定)。 3、小结:判断方法和步骤“一想、二找、三判断”。 4、练习 四、巩固练习,夯实双基(见小黑板) 五、总结完善,深化认识 1、总结完善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交流、反馈后,师小结。) 2、展示,交流复习资料卡 (注:此环节可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后 再加以补充、完善)。 六、布置作业:练习六的第1、2、3题。 附:板书设计及课前设计好内容的小黑板 反思——教学研究阶段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教学的助推剂。以往教学时,总希望能把课上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考试时我的学生能比别人考得好,这样我就很满足了,平时较少关注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倒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几年来坚持大专、本科的自学考试,加之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转变,每天忙忙碌碌,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少静下心来梳理、总结。许多教过的课当时颇有感触,有些环节课前并未想到,而是在讲课时突然灵机一动加深了认识;有时课堂效果不错,学生津津有味,情绪高昂,有时课堂沉闷,学生紧锁双眉、一蹶不振;可惜这些我都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过一些时间后,脑子里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只能靠临场发挥或稀里糊涂的一带而过。接触新课程以来特别是通过参加考试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后,我重新审视、回首自己的教学之路发现自己对课前的备课较为重视,但忽略了课后的工作,因而许多可以在课后总结的好经验“溜”掉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没有深思下去,因而在与别人交流时拿不出经验,说不出道理。刚好此时我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而我也已取得本科学历结束了自考有了时间保证,于是我从每一节课起,坚持写教后记,或长或短,或写学生的上课情况,或写自己的感受:有时三言两语写得少,有时则写得深刻、写得多些;有时一下课就写,有时夜深人静时独自在反思中“漫步”,就这样我记录了一大摞的教后记,确切地说它更像是一份学生的学习笔记、生活日记,里面记录了我每天的教学实况、教学生活,有辛酸有喜悦,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果每天不坐在桌前记下些什么,我的内心就会感到失落、空虚。下面这一则教后反思就是上完《倒数的认识》这一课后写的。

 今天教学《倒数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凭着多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在教完求倒数的方法后让学生练习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学生经常会写错书写形式。于是在教学完意义后,我问学生能否自己求、的倒数,全班同学情绪热烈异口同声道:“能”,接着就有学生表示要上台来板演,我笑了笑说:“别急,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我则逐个巡视,果不出所料,一组巡视下来我发现凯鹏同学在本子上写成“=,=”;冬萍同学写成“-,-”;小东同学写成“×=1,×=1”,我暗自得意当下让这三位同学上台板书。我则借助这几种错误进行了集体讲评、订正并说“学习容不得半点粗心大意,容不得半点自以为是,你们刚才不是说都会了吗?可是对照一下,又有几个人是对的呢?”说完毫不客气地在前两种写法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鲜红的“×”,当我放眼看去时,发现凯鹏和冬萍同学满脸沮丧、懊恼地低下了头,冬萍同学还撇了撇嘴,表现甚是不悦……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不应该一心只想着利用错误资源而伤了出错学生的心理感受,那这一纠正环节又该怎样处理呢?

 发展——总结提升阶段

 有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上这几年来有意识进行的点点滴滴积累,我就寻思着能否将自己平时零碎、杂乱的点滴教学实践整理总结出来,将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以此来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师生的可持性发展。由于长期奋战在毕业班及数智班(辅导学生参加县级数学竞赛)的一线教学上,教学经验较丰富,但理论知识却很匮乏,于是我购买、借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如《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外教育简史》、《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等,订阅了大量的书刊杂志如《中小学数学》、《小学教学设计》等等,力求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且深知自己还无法驾驭大而深的研究课题,于是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想法,我着手进行微观的个案研究: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积累下来的个案进行剖析、探究,寻找应对策略并加以整理、总结,让粗糙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思考,并以此来指导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让学生练的量多,讲的也多,为了不漏讲“精彩题”,有时挪用学生的时间,甚至占用技能科的时间为学生“补课”,这样一来我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当我执意以科研来提升自己时,我就抱定不再占用学生的时间,哪怕是挪一分钟,也尽量避免。同时也做好了学生成绩下滑的心理准备,因为在我看来,进行教学研究一定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但刚开始时可能会有挫折,就这样几年来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备课、课后反思总结上,没有占用学生任何的时间,小心翼翼地、悄悄地自我进行着、摸索着。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连续几年下来我带的班级成绩总在年段前茅(连续几年来均担任毕业班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畏惧数学,不再感到数学枯燥、难懂,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进步了,慢慢地喜欢上数学了!因此我的课堂教学较之以往更和谐、更融洽了,而我也得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个案研究、整理,比如我曾将上面《倒数的认识》这一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探究,找出利用错误资源的更好方法,后来这篇案例剖析还得以发表。至今还记得自己在CN级刊物发表第一篇文章时那激动、兴奋无比的心情,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陆续在《中小学数学》、《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六篇文章,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欣喜之余才体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以上是我为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些许努力,我试图通过记录、收集实践素材——反思、探究素材——发展、总结提升如此不断螺旋上升的形式来提升自己、提升学生。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教学实践更让我深知: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易事,但我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路坚持下去。

 1

 比

 例

 的

推荐访问:小学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经验 分享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少先队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下一篇:2017年安全生产月征文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