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20-09-06 点击:

  泉港区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 (2018-2030 )

  泉港区农林水局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2018 年 年 9 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1.1 前言 ...................................................................................................................... 1 1.2 编制依据 .............................................................................................................. 1 1.3 目标任务 .............................................................................................................. 2 1.4 基本原则 .............................................................................................................. 6 1.5 规划范围 .............................................................................................................. 7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 8

 2.1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 8 2.2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 31 2.3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 43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 45

 3.1 功能区划概述 .................................................................................................... 45 3.2 禁止养殖区 ........................................................................................................ 48 3.3 限制养殖区 ........................................................................................................ 48 3.4 养殖区 ................................................................................................................ 48

 3.5 养殖品种规划 .................................................................................................... 53 第四章

 保障措施.................................................................................. 56

 4.1 加强组织领导 ..................................................................................................... 56 4.2 强化监督检查 .................................................................................................... 56 4.3 完善生态保护 .................................................................................................... 56 4.4 其他保障措施 .................................................................................................... 57 第五章

 附则 .......................................................................................... 58

 5.1 关于规划效力 .................................................................................................... 58 5.2 关于规划图件 .................................................................................................... 58 附件:1.泉港区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登记表;2.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图(泉港区节选);3. 泉港区海水养殖水域滩涂现状图;4. 泉港区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

 第一章 总则 1.1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管理条例》,确保泉港区养殖水域滩涂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和高效发展。以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对养殖海域进行科学规划,同时重点考虑养殖业转移和已有养殖区养殖技术和效益提升,提高养殖海域利用率,有效保护养殖海域生态环境。

 近几年,随着湄洲湾、泉州湾临海工业的快速发展,泉港区传统养殖水域空间逐步萎缩,局部海域养殖布局及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生物大面积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并造成重大的渔业经济损失。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保障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泉港区海水养殖水域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面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规划从海洋开发的战略角度出发,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泉港区浅海滩涂和海洋生物资源,确保实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进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挥海水养殖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1.2 编制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渔业、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的政策与规定。其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年 12 月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 年 1 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 年 11 月修正);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 号); (5)《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 号); (6)《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7)《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业[2010]25 号); (8)《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2016 年 12 月); (9)《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8 年 3 月修正); (10)《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2018 年 1 月); (11)《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管理条例》(2010 年 9 月修正); (12)《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6 年 4 月修正); (1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年 3 月); (14)《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2011 年 5 月); (15)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 号); (16)《福建省“十三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2017 年 3 月); (17)《泉港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4 年); (18)《泉港区渔业统计年报》(2016 年)。

 1.3 目标任务

 1.3.1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18-2030 年。

 1.3.2 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目标和任务: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完善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维护养殖户利益;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品牌渔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建立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善、渔民增收、产品优质、生态平衡、平安和谐的现代养殖渔业发展新格局。

 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浅海滩涂和生物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确保实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进水域滩涂水产养殖业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发挥水产养殖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具体目标:至2030年,规划泉港区养殖水域滩涂养殖区总面积2484.9 hm 2 ,比现有养殖面积减少2.65%。其中浅海养殖面积为2192.9 hm 2 ,比现有养殖面积增加18.81%;滩涂养殖面积为292.0 hm 2 ,比现有养殖面积减少51.50%;未规划海水池塘养殖区。泉港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不同类型养殖水域规划分别见表1-1、表1-2。

 表1-1 泉港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地 区 已养面积( hm 2 )

 规划面积( hm 2 )

 增减面积( hm 2 )

 增减率(%)

 泉港区 2552.6 2484.9 -67.7 -2.65

  表1-2

 泉港区不同类型养殖水域规划 养殖类型 已养面积(hm 2 )

 规划面积(hm 2 )

 增减率(%)

 浅海 1845.73 2192.9 +18.81 滩涂 602.0 292.0 -51.50

 海水池塘 104.87 0 -100.00 ⑴近期目标和任务(2018-2020年)

 ①规范养殖秩序 ⑴近期目标和任务(2018-2020年)

 ①规范养殖秩序 明确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范围,严格执法,对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限期搬迁或关停;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限期搬迁或关停。严厉打击侵占港口、航道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非法行为,对重点海域开展整治行动。

 ②稳定基本养殖面积 科学确定养殖水域的功能定位,设定发展底线,至 2020 年泉港区水产养殖面积保有量 2550 公顷,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③推进标准化养殖 在详细分析养殖水域资源环境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养殖生物和养殖类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调整养殖布局和养殖密度,养殖布局和密度根据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执行。

 ⑵中期目标和任务(2021-2025年):

 ①推进生态养殖业发展 ⑵中期目标和任务(2021-2025年):

 ①推进生态养殖业发展 以现有养殖规模为基础,推广鲍贝藻立体生态养殖、鱼-虾-贝混养等海

 水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有效集成生物防控、环境生态调控等技术,提高养殖效果和效益。鼓励生态养殖,探索由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综合管理机制,建立1-2个生态渔业示范区,促进生物资源合理利用。

 ②发展深水养殖 逐步降低近海养殖强度,有序向深水区转移,减少对沿海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深水海域打造大网箱养殖示范基地。

 ⑶远期目标和任务(2026-2030年):

 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⑶远期目标和任务(2026-2030年):

 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国际国内影响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泉港区特色品牌培育,打造带动力强的全国性水产特色品牌。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核心,鼓励水产龙头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自主品牌建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水产品国际认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扩大水产品出口。

 1.4 基本原则 1.4.1 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 以水域滩涂承载力为依据,优化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和空间布局,控制养殖总量和密度,推广科学养殖和生态养殖,促进海水养殖业持续、绿色、

 健康发展。

 1.4.2 规划与调整结合原则 通过规划,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区进行调整,鼓励将养殖区转移至水交换条件好、环境优良的湾外水域,尽可能地减轻湾内养殖压力。

 1.4.3 开发与保护结合原则 妥善处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在开发水产养殖的同时,要加强重要水产经济种类自然繁育区的保护,发挥水域最佳生态效益。

 1.4.4 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原则 要尊重养殖历史和养殖现状,考虑以渔为生的渔民对养殖水域的依赖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优先保障当地养殖渔民的基本权益。

 1.4.5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 根据规划区域的环境、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布局,并体现区域特点,发挥水域的资源优势。

 1.4.6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和合理利用海域和生物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养殖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整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4.7 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原则 本规划符合福建省和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养殖用海,协调与其他涉海行业的关系,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4.8 可行性和前瞻性原则 规划体现科学预见基础上的前瞻意识,根据海洋环境变化情况和开发进程,确定水产养殖整治区域,为将来社会经济发展和开发项目的用海需

 求留出足够空间,并充分考虑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可行性。

 1.5 规划范围 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泉港区管辖的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2.1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2.1.1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2.1.1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介于东经 118゜41ˊ~119゜01ˊ,北纬 25゜03ˊ~25゜15ˊ之间,原系惠北地区。东南濒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1996 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 年 12 月 28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辖区国土总面积 441.4km2 ,其中陆域面积 321 km2 ;海域面积 105 km 2 (其中潮间带以上滩涂面积 47.68 km 2 )。辖管有南埔、界山、后龙、峰尾、前黄、涂岭 6 个镇,1 个山腰街道办事处和 1 个国有盐场,下辖 92 个行政村和 9 个居委会。总人口 37.7 万人。

 根据 2011-2020 年《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泉港区近岸海域大多已规划为工业与城镇用海、港口航运区、矿产与能源区,可供水产养殖的区域仅剩约 85 km2 的浅海保留区(图 2-1)。

 图 2-1 泉港区海洋功能区划图(2011-2020 年《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

 2.1.2 自然气候条件 本区域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湿润多雨,四季常春,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全年无霜期300天~320天,沿海一带长年无霜。根据湄洲湾莆田前沁盐场气象站(位于秀屿平海湾顶端)多年实测资料和山腰盐场气象站(位于山腰街道办事处埭港村,海拔9.6米)多年实测资料:

 ⑴气象气候 ①气温、日照、无霜期

 湄洲湾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多年平均气温在

 19.9℃~21.2℃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极端最高气温为37℃~39℃,湾内平均气温比湾口略高。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湄洲湾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以5~6月最大,相对湿度为85%~86%,秋季最小,相对湿度为67%~68%。

 ②风况

 湄洲湾地区 6 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发生 139 天,月平均在 11 天以上,多出现于 10~12 月。湄洲湾地区多年平均风速 5.4 米/秒~6.9 米/ 秒;湄洲湾地区每年 3~5 月份多雾,6~10 月则很少有雾。

 ③降水量

 湄洲湾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16.6 毫米,累年最大降水量在1477.9 毫米~1818.1 毫米之间。

 ⑵自然灾害 ①台风

 赤道附近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的台风,大都向我国沿海登陆,对泉港区影响很大,台风及其所引起风暴潮和暴雨给沿海地区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对网箱养殖、浮筏吊养贝类和海水池塘养殖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根据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泉港区台风影响集中在 7、8、9 三个月,最早 5 月 19 日(1961 年),最迟是 11 月 15 日(1967 年)。

 ②暴雨

  泉州市前汛期(5-6 月)历时约 50 天,雨量约占全年的 31%。该季已有早台风影响的可能,大都是南海台风登陆广东后,向东北方向移经福建

 省而影响泉州市,过程雨量常可达 100 毫米以上。1990 年 6 月下旬,泉州连续受两个早台风影响,出现洪涝。

  夏季因降水量受台风影响很大,称台风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35%,是泉州市的主汛期,其降水量多寡对全年降水总量和秋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台风是夏季最重要的降水系统,它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常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但大量降水既缓解夏旱、又调节酷暑。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大风或强降水均有机会出现,内陆地区则主要是强降水。

 ⑶ 海洋水文 ①潮汐 根据多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泉州市各港区潮位特征值,湄洲湾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在基准面(85 国家高程)上 4.14 米;最低潮位在基准面(85 国家高程)下 3.42 米;平均高潮位 2.96 米;平均低潮位 2.26 米;平均海平面 0.3 米;最大潮差 7.35 米;最小潮差 2.33 米;平均潮差 5.22 米;平均涨潮历时 6 时 12 分;平均落潮 6 时 11 分。

 表 2-1 湄洲湾(肖厝站)海域潮位特征值 项目 多年 最高 潮位 多年 最低 潮位 平均 高潮 位 平均 低潮 位 平均 海平 面 最大 潮差 (米)最小 潮差 (米)平均 潮差 (米)平均 落潮 历时 平均 涨潮 历时 湄洲湾 (肖厝站) 4.14 -3.42 2.96 -2.26 0.30 7.35 2.33 5.22 6 时 11 分 6 时 12 分

 ②海流

  湄洲湾内的海流以潮流为主,属正规半日潮流。涨潮流向偏西北,落潮流向偏东南;落潮流大于涨潮流,平均落潮流与涨潮流比值为 1.48 左右;潮流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涨、落急流速一般发生在中水位附近,即高潮前后 2-3 小时。

  流向:湄洲湾主航道段以剑屿至黄干岛的湾口段的涨潮主流向在 309°-357°之间,落潮主流向在 151°-175°之间,涨、落潮流的流向较为顺直。从黄干岛到大生岛是进港航道转弯段,涨潮流向在 217°-320°之间,落潮主流向在 122°-177°之间,涨落潮流流向有一定的分离角。由大生岛至鲤鱼尾为主航道内段,涨潮主流向在 338°-353°之间,落潮主流向在 162°-184°之间,涨、落潮流的流向较为顺直。

  流速:湄洲湾湾口航道段最大实测涨潮流速为 82-112 cm/s,落潮流最大流速为 58-101 cm/s,航道转弯段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在 42-157 cm/s和 17-178 cm/s 范围内。湄洲湾湾内航道段的最大实测涨潮流和落潮流分别在 66-100 cm/s 和 65-101 cm/s 之间。在青兰山油码头区,一般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最大实测涨潮流和落潮流分别在 93-150 cm/s 和 55-138 cm/s之间;鲤鱼尾作业区 10 万吨原油码头附近的涨、落潮流速多在 57-138 cm/s和 43-95 cm/s 范围内。在垂直线上分布为表层、中层的流速最大,底层流速最小。

 ③波浪

 湄洲湾是个深入内陆的狭长形海湾,附近有海岛形成天然屏障。大竹

 岛至青兰山半岛一线以北湾内,其波浪主要由湾内小风区形成的风浪和口门绕射进来的小振幅风涌混合浪;而在大竹岛至青兰山半岛一线以南至剑屿水域的湾口段,其 S-ESE 向没有岛屿遮挡,主要受湾外大风浪影响。斗尾附近海域波型特征为全年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占 53%,涌浪常浪向较为单一,全年均为 ESE 向。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频率占 41%,风浪常浪向与外海传入的涌浪所形成的混合浪,其代表波型为 F/U、FU 和 U/F,涌浪浪向主要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浪向主要出现在 NNE 和 ENE 向范围内。风浪和涌浪同样显著的波浪占 6%。

 ⑷ 水质 根据 2016 年福建省海洋环境和资源基础数据—湄洲湾(泉州附近站位)资料,泉港区沿岸海域水环境理化因子数据如下:

  图 2-2 2016 年福建省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基础数据—湄洲湾泉港区侧站位 ①水温

 湄洲湾春季 4 月表层水温平均值为 17.67℃,中层和底层水温平均值均为 17.63℃;秋季 10 月表层水温平均值为 24.18℃,中层水温平均值为24.25℃,底层水温平均值为 24.37℃。春季水温水平分布均匀,秋季水平分布高值区在湾中部的泉港-惠安之间水域。

 ②盐度 泉港区沿岸海域春季盐度范围在 26.17~33.38 之间,水平分布高值区出现在湄洲湾湾口;秋季盐度范围在 26.84~29.52 之间,水平分布较均匀。

 ③pH

  泉港区沿岸海域 pH 值比较稳定,春季变化范围在 8.02~8.22,秋季变化范围在 8.03~8.12,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渔业水质标准,适宜开展水产养殖。

 ④溶解氧 泉港区沿岸海域水体春季溶解氧含量在 7.03mg/L~7.88mg/L 之间,秋季溶解氧含量在 6.41mg/L~7.38mg/L 之间,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⑤化学需氧量

 泉港区沿岸海域春季化学需氧量范围在 0.43mg/L~1.24mg/L 之间,秋季化学需氧量范围在 0.48mg/L~1.00mg/L 之间,一般较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⑥氮、磷营养盐

  氮、磷对水产养殖生物来说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决定浅海、滩涂贝藻养殖规模和密度的重要参数。泉港区沿岸海域营养盐含量十分丰富,为贝、藻类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渔业水质标准中没有氮、磷的评价标准,根据 2016 年湄洲湾环境调查报告,春季湄洲湾的海水亚硝酸盐-氮含量在 0.002~0.111mg/L,硝酸盐-氮含量在 0.030~0.514 mg/L,氨-氮含量在 0.008mg/L~0.233mg/L 之间,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则在 0.001mg/L~0.097mg/L 之间;秋季湄洲湾的海水亚硝酸盐-氮含量在 0.004~0.084mg/L,硝酸盐-氮含量在 0.159~0.972 mg/L,氨-氮含量在

 0.005mg/L~0.292mg/L 之间,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则在 0.003mg/L~0.109mg/L 之间;大部分站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均符合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⑦悬浮物

  春季湄洲湾的悬浮物质量状况良好,在 20.225~80.600

 mg/L,平均值35.300mg/L;秋季湄洲湾的悬浮物质量状况良好,在 14.425~62.900

 mg/L,平均值 28.458mg/L。

 ⑧油类和重金属

 根据 2016 年春季福建省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基础数据,泉港区沿岸海域表层海水油类、铜、锌、铅、镉、汞、砷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并符合 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其中 Cu、Pb、Cd 和 Hg 4 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见表 2-2。

 表 2-2

 泉港区主要港湾海水重金属元素含量 单位:μg/L 湄洲湾 Cu Pb Cd Hg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春季 0.81-3.78 1.77 0.13-0.29 0.19 0.039-0.149 0.10 0.013-0.034 0.022秋季 1.68-4.95 2.74 0.18-0.75 0.37 0.050-0.160 0.10 0.006-0.028 0.018⑨污染源 泉港区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现代化石化港口城市,是福建省实施闽东南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区和福建省石化工业的龙头地区。秉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理念,区域内石油化工产业均聚集形成基地,产业管理不断规范,这些管理因素让石化产业所带来的高污染物得

 到了规范的处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化污染压力,体现了作为石化基地的品牌效应。但也应该重视的是,随着进出湄洲湾的大型船舶越来越多,通航密度越来越大,运输、装卸和储存方面的风险也在相应增加。油轮频繁活动不可避免带来废油进入海域,石油化工企业不可避免会造成海域污染。

 2.1.3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根据 2016 年春秋福建省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基础数据,湄洲湾春秋二季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时间分别为 2016 年 4 月和 10 月。

 ⑴初级生产力

  湄洲海区春季叶绿素 a 含量在 3.26~18.11mg/m3 之间,均值 7.58 mg/m3 ;初级生产力在82.97-554.34mg C/m 2 •d之间,均值为287.17mg C/m 2 •d。秋季叶绿素 a 含量在 1.27~16.17mg/m3 之间,均值 5.77 mg/m 3 ;初级生产力在 30.00-1089.00mg C/m2 •d 之间,均值为 358.31mg C/m 2 •d。湄洲湾海域叶绿素 a 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湾口为高值区。

 ⑵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海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多,分布广,作为浮游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是海洋食物网结构中的基础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多寡和分布直接体现出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水平。由于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的变动等通常是栖息环境的综合效应,因而在评价环境质量、评估生态承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①种类组成

  湄洲湾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其中春季 4 门 70 种,硅藻种类最丰富为 57 种,甲藻 10 种,金藻 2 种,裸藻 1 种。主要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柔弱角毛藻( Chaetoceros debilis )、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 delicatissima )、具槽直链藻( Melosira sulcata )、柔弱根管藻( Rhizosolenia delicatula )。秋季 4 门 79 种,其中硅藻种类最丰富为 66 种,甲藻 10 种,金藻 2 种,裸藻 1 种。主要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爱氏海链藻( Thalassiosira oestrupii )、旋链角毛藻( Chaetoceros curvisetus )、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 delicatissima )、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辐射圆筛藻( Coscinodiscus spp.)。

 ②细胞数量

  春季水柱细胞数量的波动范围在(2.08~49.13)×105 cells/L 之间,平均 20.22×105 cells/L;湾口站位密度高于湾内。秋季水柱细胞数量的波动范围在(0.26~8.98)×105 cells/L 之间,平均 2.93×10 5 cells/L,比春季少一个数量级。

 硅藻和甲藻数量比例是衡量浮游植物种类结构重要的指数,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水体环境质量。一般来说,高的甲藻比重预示着甲藻可以大量生长进而导致赤潮的爆发。调查表明,硅藻在湄洲湾整个浮游植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硅藻的分布,甲藻的细胞数量分布基本上不影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平面分布格局。

 ③生态特征指数

  春季水柱丰富度( d )范围为 1.206~1.974,均值 1.536;多样性指数( H ′)范围为 0.1501~1.166,均值 0.506;均匀度( J )范围为 0.047~0.396,均值 0.1636。秋季浮游植物丰富度范围为 1.555~2.648,均值2.119;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1.427~2.642,均值 1.901;均匀度范围为0.420~0.834,均值 0.586。湄洲湾浮游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

 ⑶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生态类群,其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浮游动物作为次级生产力的代表,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浮游动物对环境有一定敏感性,国际上将其视为反应海洋环境变化的理想研究对象。因此,开展海洋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研究,评估海洋生态承载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采用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由底至表垂直拖曳采集浮游动物,用 5%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再静置、浓缩、镜检、分析、计算。

 ①种类组成

 春季共鉴定出 27 种(不含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 16 种,水母类 5 种,端足类、介形类、糠虾类、毛颚类、磷虾类和被囊类各 1 种。主要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parvus )、异体住囊虫( Oikopleura dioica )、拟长腹剑水蚤( Oithona similis )、挪威毛猛水蚤( Microsetella norvegica )、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秋季共鉴定出 43 种,

 (不含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 30 种,水母类 7 种,毛颚类 3 种,樱虾类2 种,被囊类 2 种,介形类、糠虾类和磷虾类各 1 种。主要优势种为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 )、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短角长腹剑水蚤( Oithona brevicornis )、异体住囊虫( Oikopleura dioica )、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

 ②生物量

  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37.5~166.67)mg/m3 ,平均为 70.608mg/m 3 ;春季平面分布均呈斑块状,湾中部为高值区。秋季生物量变化范围(4.55~90.17)mg/m3 ,平均 26.90mg/m 3 。秋季平面分布均呈斑块状,湾口为高值区。

 ③丰度

  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变化范围为(979.39~3306.25)ind./m3 ,平均3006.97ind./m3 ,平面分布较为均匀。秋季丰度介于(853.15~6550)ind./m3 ,均值为 2384.70ind./m 3 ,平面分布较为均匀。

 ④生态特征指数

  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H" )在 1.268~1.932 之间波动,平均 1.595;均匀度( J )范围为 0.510~0.772,均值为 0.663;丰富度( d )范围为 1.031~2.078,平均 1.307。秋季多样性指数( H" )在 1.162~2.392 间波动,平均 1.674;均匀度( J )范围为 0.442~0.773,均值为 0.601;丰富度( d )在 1.138~3.112 范围内取值,平均 2.102。湄洲湾一侧浮游动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表明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

 ⑷大型底栖生物

 ①种类组成

  湄洲湾春季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 235 种,其中春季 85 种,秋季 87 种。春、秋两季多毛类均最多,分别占该季的总种类数的 60.7%、60.9%。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三者构成湄洲湾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春季主要优势种有蜾赢蜚( Corophium sp. )、凸壳肌蛤( Musculus senhousia )、日本大螯蜚( Grandidierella japonica )、渤海鸭嘴蛤( Laternula marilina );秋季主要种为加州中蚓虫( Mediomastus californiensis )、日本稚齿虫( Prionospio japonica )、昆士兰稚齿虫( Prionospio queenslandica )、锥唇吻沙蚕( Glycera onomichiensis )。两季各站间种数分布不均匀,主要类群受底质生境影响和水动力影响,平面分布不均匀,季节变化波动较大。

 ②生物量

  春季生物量变化范围 0.16g/m2 ~32.09g/m 2 ,平均 8.46g/m 2 ,高值区出现在湾顶和湾口,低值区出现在湾中部。秋季生物量变化范围 0.206g/m2 ~111.983g/m2 ,平均 25.382g/m 2 ,高低值区出现区域与春季相反,季节变化波动较大。

 ③栖息密度

  春季栖息密度变化范围 47ind./m2 ~7735ind./m 2 ,平均 1002ind./m 2 ,高值区出现在湾顶附近海域,低值区出现在湾中部。秋季栖息密度变化范围 14ind/m2 ~328ind./m 2 ,平均 153ind./m 2 ,高值区出现在湾顶部和中部,低值区出现出现在湾口。各主要类群栖息密度平面分布不均匀,季节变化

 波动较大,优势种的种群密度对局部海域栖息密度贡献较大。

 ④底栖生物多样性

  春季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指数( H" )在 0.6396~3.146 之间,平均2.225;均匀度( J )范围为 0.328~0.984,均值为 0.855;丰富度( d )范围为 0.670~4.735,平均 2.624。秋季多样性指数( H" )在 0.693~2.905间波动,平均 1.965;均匀度( J )范围为 0.5026~1,均值为 0.879;丰富度( d )在 0.378~3.970 范围内取值,平均 2.016。春季指标优于秋季。

 ⑸游泳生物

  数据来源于2016年春秋福建省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基础数据—湄洲湾(图 2-3),调查时间分别为 2016 年 4 月和 10 月。春季调查船为底层拖网,功率 200kW,吨位 25t,拖曳速度 2.8kn,拖曳时间 1h,扫海宽度 6m,囊网网目 60mm;秋季调查船为底层单拖,功率 44kW,吨位 24t,拖曳速度 2.8kn,拖曳时间 1h,扫海宽度 6m,囊网网目 20mm。

 图 2-3 2016 年福建省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基础数据港区游泳动物侧站位

  ①渔获物种类组成 ①渔获物种类组成

  春季,拖网渔获的游泳动物有 35 种,其中鱼类 21 种,虾类 10 种,蟹类 2 种,头足类 2 种,主要渔获优势种类为周氏新对虾( Metapenaeus joyneri )、二长棘鲷( Parargyrops edita )、日本对虾( Penaeus japonicus )、口虾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 )。

  秋季,拖网和张网渔获的游泳动物共有 37 种,其中鱼类 17 种,虾类11 种,蟹类 7 种,头足类 2 种,主要渔获种类龙头鱼( Harpodon nehereus )、口虾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 )、鲁帝小口虾蛄( Oratosquilla nordica )、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条纹叫姑鱼( Johnius fasciatus )。

 ②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

  湄洲湾春季调查海域拖网作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和渔获数量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 3.27-32.17 kg/km2 ,平均 14.57kg/km 2和 96.42-2217.68 ind./km2 ,平均 731.19ind./km 2 。秋季调查海域拖网作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 数 和渔 获 数量 平 均密 度 指数 分 别为 1.97-148.43 kg/km2, 平 均37.82kg/km2 和 160.70-4017.53 ind./km 2 ,平均 1799.85ind./km 2 。总体而言,秋季渔获数量平均密度指数和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较高。

 ③种类多样性指数

  春季调查海域渔获物尾数密度多样性指数( H" )变化范围 1.004~2.254,平均为 1.625;均匀度( J )范围为 0.733~1,均值为 0.895;丰

 富度( d )范围为 0.369~1.817,平均 0.984。秋季调查海域渔获物尾数密度多样性指数( H" )变化范围 0.673~2.703,平均为 1.902;均匀度( J )范围为 0.680~0.971,均值为 0.857;丰富度( d )范围为 0.196~2.412,平均 1.473。

 2.1.4 水域环境状况

  2.1.4 水域环境状况

  数据来自《2016 年泉港区近岸重点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调查于每月天文大潮期间定期、定点对布设在南埔电厂、肖厝惠屿、福炼码头、峰尾渔港的四个近岸重点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站位实施监测与评价工作(具体位置见图 2-4)。监测的要素有:风向、风速、简易天气现象、水温、透明度、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亚硝酸盐、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及石油类。

 图2-4

 泉港区近岸重点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

  1. 海水水质监测结果 2016年,泉港区近岸重点海域海水溶解氧含量和化学需氧量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含量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均符合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2016年,泉港区近岸重点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

 2 海水水质变化趋势 ⑴ 溶解氧

 2016年,泉港区近岸重点海域海水溶解氧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清洁海域。与2015年相比,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均变化不大(图2-5)。

 5.006.007.008.009.0010.00南埔电厂 肖厝惠屿 福炼码头 峰尾渔港含量(mg/L)2015年2016年图2-5

 近岸重点海域海水溶解氧含量

  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推荐访问:滩涂 港区 水域
上一篇:优秀卫生局实习报告总结2020
下一篇: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