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民俗文化篇—遥远而回归西关民俗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20-08-21 点击:

 第三章

 西关民俗文化篇 — 遥远而回归的西关民俗

  “ 百里不同风 , 千里不同俗 ”,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广州远离京城,面向大海,北国的磅礴凌厉飘摇至此已变得温润闲适。茶楼上低吟细语、碗盏轻碰,花市上姹紫嫣红、人声鼎沸,百年华埠上商家云集、喧嚣热闹……现代的老西关既像是一个闲庭信步、持重坚守的老者,又像是一位信手拈花、时髦开放的西关小姐,西关风情是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结果 ,碰撞的火花不同凡响。西关 民俗风情垂青史。

 。

  第一节

 西关民俗风情

 (一)春节

 “过年啰”,爆竹声声辞旧岁,繁花簇簇迎新春。农历新年,依然是西关人家 最重视的节日。按过去的习俗,从农历十二月就开始张罗着过年了,越接近腊月底,年味越浓。从腊月廿三日起直至除夕夜前都是人们忙碌采购年货和除旧迎新活动的吉辰佳日,每天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安排 :

 腊月廿三、廿四谢灶君;年廿四开油锅烹制油角、煎堆等年霄食品;年廿七扫屋(打扫家居);年廿八洗邋遢(洗澡、洗头等);年卅晚蒸糕等。春节期间的一些习俗仍然在西关人家中保留下来,且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一、行花街

 “行花街”(广东方言 :

 逛花街)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过年传统,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荔湾花地的花和 广州成立的花市从来就是连为一体的。唐代时,花地已有大片花田,花成了广州这个城市的主角,广州花卉在全国的名气十分大。宋代,随着大通港对内对外贸易的日渐发达,花地河一带为利来来往往的人们摩肩擦踵,城内很多花贩开始到花地收购鲜花,“花地”的花市开始形成。而随着清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 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后,花地的鲜花种植进入最为繁盛的时光。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的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到大年三十,在桨栏路、光复南路等地,搭好棚架,租给花农摆卖,到了除夕的晚上是花市的最高潮。

 行花街的人们,不分 长幼男女,大人小孩,成群结伴地涌向花街,欢歌笑语,挑拣着婀娜多姿的鲜花枝。买桃花的,寓意花开富贵,行桃花运;买年桔的,寓意一年大吉大利。

 而“水上花市”的历史 能够 追溯至数百年前,与荔湾有很深渊源。明末清初,广州水上花市就已非常热闹,从年三十到元宵期间,花农们沿着珠江河,摇船运送年花,上岸后顺着长堤的街边一直到海珠广场一带摆卖鲜花,被称之为“行花街”。到清朝道光年间,白鹅潭一带常有数千花船聚集,对列成行。船用板排钉连成路,并以洋锦毡铺垫,让人疑在陆上。船上 不但 卖花,还有海鲜美食、乐曲戏班,风情万种。2 23 013 年春节开始荔枝湾上重现了当年盛况。

  二、贴挥春 挥春,也叫春联,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吉祥如意” 、“ 步步高升” …… 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贴由春联、门对和横额三部分组成的“ 挥春” 。除了“ 挥春” , 西关 人还喜欢贴“ 门神” 。

 以前的门神 画的是秦琼和尉迟恭。贴门神还很讲究 :

 秦琼的头向左,尉迟恭的头向右,两人的面部是相对的,不能贴错。

 西关 人形容两人互不理睬叫 “ 贴错门神” ” ,就是这样来的。” 不过,现在人们喜欢将大大的“ 福” 字倒着贴(意思是“ 福到了” )来代替门神。

  你会贴挥春吗?请完成 以下连线题,在 相对应 的地方贴上合适的挥春。

 楼梯

 常满

 老人家房

 花开富贵

 小孩房

 身体健康

 花盆花瓶

 天官赐福

 米缸

 上下平安

 阳台

 学业进步

 (二)仁威庙 —— 泮塘最古老的神庙

 仁威庙 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地 旧泮塘乡内,占地 0 2200 平方米,是一座专

 门供奉道教 真武 帝的神庙。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字。史籍记载 :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佑四年(2 1052 年)。明 天启 二年(2 1622 年)、清 乾隆 年间( 1736~ 1795年 )和同治年间( 1862~4 1874 年 )都 实行 过规模较大的修建。清 乾隆 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

 农历三月初三是庙诞,庙会活动丰富多彩,

 其中参神、进香、唱八字等是庙诞期间的主要

 活动。乡里有耆老会主持乡中大事。清代有一

 段时期取缔祖祠,乡民 为保存这间庙,专意在

 后座供奉孔子和关公。其时庙内有一副对联 :

 “ 仁敷四海.威镇之城 ” —— 其中上联头字

 “ 仁 ” 指孔子,下联 “ 威 ”、 则指关公关云长。

 历史上,仁威庙一直是广州市西部和南海、番禺、顺德等地信仰道教群众 实行 宗教活动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仁威庙的宗教活动仍延续 持续 。

 2 2002 年 年 2 12 月,仁威庙成为广州市继三元宫、黄大仙祠、纯阳观之后的第四间经政府登记开放的道场。

 (三)文塔

 文塔,高 3 13 米, 位于荔枝湾畔 , 顾名思义是振兴

 文风之塔,供奉的是文曲星。根据它采用传统西关大屋

 的青砖石脚墙体,细部装饰与 琶洲古塔相似, 能够 推知是

 明代中期到清初期间的建筑。建了文塔之后泮塘有没出过

 进士、举人,也未见详细记载,不过 0 20 世纪初,泮塘的

 坤维女中、夏葛女医学院确实培养出 很多 人才。

 作为市中

 心区唯一一座文塔,8 198 年荔湾区对其 实行 修复,并在周

 边筑起围墙保护文塔。

 在西关泮塘一带,自古便有拜文塔的习俗。

 根据民间传说,文塔是供奉魁星(亦称文曲星),掌握文人骚客功名命运的神塔。

 在清代, 因为 一连 3 3 人在拜塔后高中状元,这里被传是最灵验的功名塔。

 到过文塔的人都说,文塔似一支笔直指苍天,传说是文曲星的神笔,只要被他点钟 , 此生就会文思不绝,才气过人。

 “ 转文塔 ”作为 荔枝湾

 “ 老广州民间艺术节 ”的 其中一项活动 , 包括 “ 请启文塔、迎文曲,

 取文礼、接福巾,转文塔、行文运礼,系心愿 ”等 环节 。

 转文塔求文礼相当有讲究,全程必经许

 愿、求礼、转塔三个程序。

 文礼中包含文笔葱、芹菜、粽、包子、等物品,“文笔是鼓励孩童勤奋读书,葱寓意聪明,芹菜就代表勤勤力力,粽和包子寓意‘包中’,大蚬、桂花寓意‘大显富贵’该负责人指出,转文塔的方向也有讲究,一定要按顺时针转。

 第三节

 学生实践活动三

 逛庙会游新荔枝湾

  (一)请同学们根据对联知识,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仁威庙和文庙门前的对联。请 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文人走笔安天下

 ② 威誉泮塘称五秀还留文献古恩洲

 ③仁义为怀 拱三垣 物阜民安歌乐土

 ④ 仁开殿宇拱三垣展读史篇新荔苑

 ⑤ 武士上马定乾坤

 ⑥ 威誉泮塘称五秀 风调雨顺祝尧天

 ⑧文人纸笔寄情愫

 ⑦武侠谱写忠义

 仁威庙门前对联 :

 ,

 文庙门前对联 :

 ,

 附 :

 对联最主要的特点是对仗.它的要求是严格的。所谓对仗,就是要两两相对、成排而出,如同古代的仪仗一样。要求上下联词类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而且还要求平仄协调。

 (二)

 节日的快乐气氛萦绕脑海,把你逛花街,拜太岁,或者逛庙会的情景描写下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例文 :

 步入花市路段,通往花市的大牌坊已经让人眼前一亮!面带慈祥微笑的 “ 财神爷 ” 双手捧着 一个金灿灿的大元宝,不知道吸取了多少人贪婪的目光。挂在牌坊两端的大红灯笼,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光芒透过笼罩着灯笼的红纱,射出昏暗的红色灯光,射到了地面上,成了不经意间的 “ 投射灯 ” 。

 热闹的场景描写 :

  (三)拓展阅读

 五城记 —— 广州

 余秋雨

  终究还得说说广州。

 前年除夕,我因购不到机票,被滞留在广州、 很多 朋友可怜我,纷纷来邀请到他们家过年。我也就趁机,轮着到各家走了走。

 走进每家的客厅,全是大株鲜花。各种色彩都有,名目繁多,记不胜记。我最喜欢的是一株株栽在大盆里的金桔树,深绿的叶,金黄的果,全都亮闪闪的。一位女作家顺手摘下两枚,一枚递给我,一枚丢进嘴里。她丈夫笑着说:

 :

 “ 不到新年,准被她吃光!

 ”而新年就在明天。

 那天下午,几位朋友又来约我,说晚上去看花市,除夕 花市特别热闹;下午就到郊区去看花圃。到花圃去的路上,一辆一辆全是装花的车。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

 很多 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 花丛 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它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 :

 春节来了!

 可惜,从花圃回来,我就拿到了机票,立即赶向机场,晚上的除夕花市终于没有看成。

 在飞机上,满脑子还盘旋着广州的花。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 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 所以 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据说,即便在最动荡的年月,广州的花市也未曾停歇。就像广州人喝早茶,天天去,悠悠然地,不管它潮涨潮退、云起云落。

 以某种板正的 观点 看来,花市和早茶, 仅仅 生活的小点缀,社会大事多得很,哪能如此迷醉。种种凌厉的号令远行千里抵达广州,已是声威疏淡,再让它旋入 花丛 和茶香,更是难以寻见。

 “ 广州怎么回事? ” 有人在吆喝。广州人好像没有听见,嘟哝了一声很难听懂的广州话,转身唤了嗅花瓣,又端起了茶盏。

 广州历来远离京 城,面对大海。

 这个 方位使它天然地与中国千年封建传统构成了逆反。千里 驿马 跑到这里已 疲倦不堪 ,而远航南洋的海船正时时准备拔错出发。

 当 驿马 实在搅得人烦不胜烦的时候,这儿 兀兀 然地站出了康有为、 梁启超、 、 黄遵宪 、孙中山,面对北方朗声发言。一时火起,还会打点行装,慷慨北上,把事情闹个 青红皂白 。北伐,北伐,广州始终是北伐的起点。

 北上常常失败。那就回来,依然喝早茶、逛花市,优闲得像没事人一样,过着世俗气息颇重的情感生活。

 这些年,广州好像又在向着北方发言了,以它的繁忙,以它的开放,以它的勇敢。不过这次发言与以前不同,它不 必暂时舍弃早茶和花市了,浓浓冽冽地,让慷慨言词 拌和 着茶香和花香,直飘远方。

 像我这样一个文人,走在广州街上有时也会感到寂寞。倒也不是没有朋友,在广州,我的学生和朋友多得很,但他们也有寂寞。我们都在寻找和期待着一种东西,对它的创造,步履不能像街市间的人群那样匆忙,它的功效,也不像早茶和花市,只满足日常性、

 季节性的消耗。

 阅读上面选文,完成以下题目 :

 1 1、 、

  文中给我们展示了广州哪些精神特质?

 2 2 、请分析划线句子在语言上的特点。

 花城(节选)

 秦牧

  广州今年最大的花市设在太平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三行”一 带,花棚有点象马戏的看棚,一层一层衔接而上。那里各个公社、园艺场、植物园的旗帜飘扬,卖花的汉子们笑着高声报价。灯色花光,一片锦绣。我约略计算了

 一下花的种类,今年总在一百种上下。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发着香气、轻轻颤动和舒展着叶芽和花瓣的植物中的珍品,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 :“春来了!春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 些春天的使者。大伙不但欣赏花朵,还欣赏绿叶和鲜果。那象繁星似的金桔、四季桔、吉庆果之类的盆果,更是人们所欢迎的。但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黎明即散的市集中,又仿佛一切事物都和花发生了联系。鱼摊上的金鱼,使人想起了水中的鲜花;海产摊上的贝壳和珊瑚,使人想起了海中的鲜花;至于古玩架上那些宝兰、均红、天青、粉采之类的瓷器和历代书画,又使人想起古代人们的巧手塑造出来的另一种永不凋谢的花朵了。

 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是特别吸引人的花卉。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这是一种先开花后 发叶的多年生灌木。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通常一个鳞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到十多朵的。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珍品。牡丹被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 不但 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象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我们和 这个 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就正象北 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在旧时代绵长的历史中,能够买花的 仅仅 少数的人,现在一个纺织女工从花市举一株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托在头上,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听着卖花和买花的劳动者互相探询春讯,笑语声喧,令人深深体味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欢乐。

 阅读上面选文,完成以下题目 :

 1 1 、文中第一段描中作者通过描写

 的鲜花、

 的人们、

 的

 等 体现 花街的热闹场面。

 2 2 、为什么作者特别提到吊钟?

推荐访问:西关 民俗 民俗文化
上一篇:商品房栏杆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和保障措施
下一篇:文化功能与作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