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的中医调养_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时下,已进入深秋。很多人会感到偶有发热,怕冷,头痛,肢体酸楚,口、咽、鼻腔干燥,或伴咽痛、干咳,或痰少而黏稠、咯痰不爽等不适。   西医多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在秋季发病,故谓秋燥。临床分凉燥、温燥、燥热伤肺、风燥挟饮及气阴两虚四种类型。笔者认为秋令燥咳,补肺为先。故临诊时必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处方如下:
  一、凉 燥
  【临床特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唇燥、咽干、鼻塞、喉痒,咯痰不爽,胸闷不畅,苔白而少津,脉浮滑。
  【治则】凉燥伤肺,宜补肺宽胸化痰。
  【处方】光杏仁、黑苏子、百合、前胡、桔梗、茯苓、枳壳、蝉衣、荆芥、生紫菀、生甘草。此方为杏苏散加减。结合临床,痰多加半夏、陈皮。
  二、温 燥
  【临床特征】发热微恶寒,头痛,干咳,痰黏稠,咳痰困难,鼻咽干燥,咽痛、口渴喜冷饮,咳甚则胸闷而痛,或痰中带血,舌红、苔白,脉浮数。
  【治则】清宣肺气,敛肺润燥化痰。
  【处方】桑叶、南北沙参、杏仁、桑白皮、象贝母、淡豆豉、炒山栀、生紫菀、蝉衣、黄芪。此方为桑杏汤合清肺饮加减。结合临床,咽痛加桔梗、炒牛蒡子、金银花、生甘草。
  三、燥热伤肺
  【临床特征】头痛,身热,干咳,咳甚则喘,口鼻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脉细小而数。
  【治则】清宣润燥,滋阴生津。
  【处方】桑叶、桑白皮、党参、生甘草、火麻仁、麦冬、天冬、炙枇杷叶、款冬、陈皮。此方为清燥救肺汤加减。结合临床,女性干咳、身热、疲惫乏力加阿胶,偏于阴伤者加生地、玄参。
  四、风燥挟饮及气阴两虚
  【临床特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痰质清而黏稠,咳痰不爽,口渴而饮不多,苔腻而舌少津,或舌边淡而尖红,脉浮滑。
  【治则】宣肺化痰,清热润燥。
  【处方】麻黄、麦冬、半夏、紫菀、泽漆、黄芩、太子参、款冬花、桔梗。此方为千金麦门冬汤合泽漆汤加减。结合临床用药,痰多而难咳,加白前、杏仁、苏子,舌苔偏干者去泽漆,加玄参、生地、天花粉。

推荐访问:调养 中医 秋燥
上一篇:[保健食品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保健食品
下一篇:“百果之宗”――,梨|梨为什么被称为百果之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