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7 点击:

陈燕霞

(福州市马尾区行政(市民)服务保障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5)

专项经费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专项资助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程序,以及经济效益所开展的监督活动。专项资金审计只对某项资金投入的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审计,通常不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其余财政财务收支社会活动。

(一)监督行政单位运营管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专项经费工作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运用合法合规。所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专项经费审核工作,起到会计活动和专项资金使用活动中的有效监控评估功能,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工作运行活动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和工作财务报告的真实、正确,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专项资金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提供了坚实基础[1]。

(二)优化社会资源

审计风险预警是立足于审计主体的自我建设,促进会计服务的开展。目前,中国审计工作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审计工作者的整体水平能力还是存在相当的欠缺,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方式有待继续调整完善。会计风险控制是要及时制定科学的审计措施,使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的会计人才,以促进审计工作的持续开展。

审计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对社会资金的正确使用以及社会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审计问题的出现,将对社会产生巨大资金损失和严重经济打击。但有时,由于审计问题也会导致更大量的社会问题出现,如对部分政府机构实施了错误的恶性包装,导致投资人和用户都受到了巨大欺骗,社会的大部分资金最终流向不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政府机构也不能得到充分资金运用,最后造成了社会整体的发展不平衡。同时,政府机构出现错误的审计行为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定打击,将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利益及其国民经济发展增添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在企业的风险防范管控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规避风险产生的各种风险,提高社会资金的高效使用,推动市场的稳健增长[2]。

(三)提高行政单位经济效益

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经济效益,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新发展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需同时关注专项资金花费的效率和效果,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财政专项资金配置不合理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力专项经费的效率,应当提高费用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加大事前预警力量,优化合理配置单位财力专项资金,抵制任何浪费行为,对各种费用合理管理。但是现实状况就是,仍然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忽略了专项经费的计划基本制定管理工作,在预算编制流程中仍然采取了基数加增量的方式,如此一来,就很难确保财力专项经费的合理分配,限制了财力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

(二)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缺乏严谨性

现阶段,计划经费开支时间和工作实施时间的顺序达不成统一,也成为政府事业单位普遍的现象之一。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财政工作人员没有把自己对资金事前、事中的管理功能充分发挥起来,以及财政拨款计划和资金实际工作计划不一致等所造成。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未能有效确定财务专项经费的具体开支范畴,有关文书中只是列出了经费使用的基本方式,没有详细的操作程序和办法,并未包括资金决算等,严重影响了财务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资金结余清理不及时

由于在计划年度范围内,国家支出计划中规定的专用流动资金结余款没有在第一个时期加以处理,而造成的流动资金挤占和挪用等主要问题;
但是,在往来款时,由于之前应交而未缴的专项经费结余资金投入未第一时间加以处理,从而延误了挂账日期且数额较大。又因为未第一时间对结余资金投入加以处理,而导致了财务专项经费中发生了巨大的问题沉积,不但造成了财务专项经费不能顺利地周转,同时会计业绩也停滞不前。

(四)专项支出发票不合规,造成国家税款严重流失

对财政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属于建设企业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第一时间向施工单位出具正式发票,另外,税务机关对各方面的情况也缺乏必要的监督,从而导致施工单位根据不正确的发票纳税、施工单位不按时上交的税费等现象的出现,干扰了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严重干扰了的财税收入。

财务专项资金审计现已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财政资金的财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而它又是相当脆弱的一项工作,一旦管理不善,会产生巨大的违法现象。因此,我们依据自身的实践,提出了加强政府事业单位财务专项检查审计的对策,具体内容包括。

(一)适应科学资金支付管理审计方式

财政专项经费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其源头必须为地方财政及上级单位;
第二,用于国家规定工程项目;
第三,必须做到会计核算的独立性。财政专项经费审计重点是由国家审计部门审核,并监察资金收付的有效性、实际可行性。国家审计人员在运用资金收付管理审计手段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下列内容:在审核过程中,应当认真检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财政专项经费时,有没有进行过“专账、专户、专人”等方面的管理;
研究如何把已有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相应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对工程项目中形成的各种支出凭证做出正确鉴定,并重点评估各种支出凭证的合规性、科学性、真实性、可行性,以及支出凭证内容中有没有弄虚作假现象;
深入分析和比较了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之间实际产生的金额,但如果项目计划与实际项目支出的金额差距甚远,这时就需要查明具体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项目计划造成,或是因投资资金被大量占用而造成。

(二)增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及专项经费正确运用的重要基础,所以,要引导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足够注重管理,以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计划实施效果。在计划实施阶段,组织有关人员对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以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性,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时应本着“立足当下、适度超前、依据充分”的原则,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工作的情况下,及时提出意义重大和影响重要的计划实施方案。项目预算一旦制定,就必须认真对待,成为项目今后资金运用的重要基础,要依据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运用的要求,对重点专项资金在计划范围内实施使用控制。

在资金运用流程中,要以项目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以专项计划为基准,以项目现金流量为内核,以项目绩效考核机制为手段,促进专项计划内容和项目实施时间的深度融合,并形成了定期动态计划实施分析制度,针对前二者进度的不符合状况要进行了解和剖析是否存在不符因素,并提供完善对策,达到通过预算推动项目进展的效果。在专项资金管理流程中,要强化项目计划的刚性,每次国家预算内财政资金开支计划均必须遵守相应规章制度,并通过相关层级审核后方可使用。严格控制计划变化,对计划变动要有足够的调整依据,并形成动态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严做好计划变动审核,对计划变动过多的项目要从绩效考核管理角度进行结扣管理,保障计划实施的严肃性。

(三)增强资金结余清理及管控力度

一年中,各级财政都需要对本单位内部结余的专项资金进行日常处理,以确保国有经费的合理利用;
另外,政府事业单位财务要形成科学的专款专用认识,有效监督下级和相关机构的专项经费,全面执行和贯彻预算制度、相关财经纪律,实现专项经费科学有效管理。

(四)增强法律意识、全面认识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法律知识背景,对当下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应规定必须熟练掌握。审计部门对法律规章的具体应用情况也必须深入研究,科学地运用法律法规。而审计部门在针对根据有关执法要求,审查行为时也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形下使用相应处罚规定。而由于有关法规所针对的处理情况已有专项惩罚条款,即赋予了审计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力,也就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审计权力。但目前,由于各级审计机关法规、政策之间没有合理的协调与统一关系。而采用有关规定对严重违纪情况所做出的惩罚措施,从某种意义上也属于越权执行。这些问题上的处理必须由最高级去分清会计监督与其他管理审计问题的联系,确定会计执行的具体程度。

审计还必须针对审计风险深入研究,对建立较为全面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因此还需要对审计人员做好周期性的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经营风险预防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现场效率,并最后保证审计能科学合理地实施。同样,审计也并非单纯地对会计风险专业知识开展训练,更必须结合个案来全方位地考察会计活动中的各类经营风险。对会计风险的相关训练还需结合工作中的各种管理,以使训练成果与会计员工的业绩薪酬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会计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五)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审计活动外部环境

审计组织能否具备完善的运行机制,将对重大会计风险的发生构成关键导向。审计机关必须要遵循独立、严谨、客观等多方准则,并健全内在的工作体制。对审计工作要有崇高敬业精神心态,在审计活动中平等民主。审计制度还需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上,为会计师真正创造有效的利益保障制度。采用会计控制原则,使对会计活动的监督工作具备一定独立性。以会计监督原则为准则,要求有关的生产活动必须严格符合质量标准。经过这些环节的实施,就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审计风险,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由于在法制方面对会计事业管理仍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审计组织和现场审核人员的主体责任也出现了履行不到位的迹象。所以,应当适时通过针对性完善财务等方面的法律立法,使会计活动的进行更具有法律依据性。从社会经营环境层面,必须及时完善中国市场的经济竞争体制,使各审计机构避免因恶性竞争而带来的审计经营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审查方式进行升级优化,以提升风险预防与管理水平。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审计风险预警的多方面宣传工作,使各审计主体都能够切身体会到预防审计经营风险对各单位乃至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创设出良性的审计环境。审计环境的优化也并非仅仅依靠在某方面就能够一步到位,而是需要通过社会上多种力量的统一努力,并针对中国的特定国情进行逐步落实工作。

(六)科学引入风险管理

审计系统要在不断完善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心,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当前的新型的市场竞争中,审计机关不但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明显,更在实现高水平的管理水平,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是事前的审计风险评价。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和综合效益。综合考察审计单位正遭遇和可能的审计风险,并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审计活动前期必须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使审计风险可以被合理的管控,将审计风险进行合理管理。其中主要以审计组织和被审计单位两方面。前者以执行质量、工作状况的分析报告等为主要基准,而后者则以企业的运营环境、组织架构等方面为主要的考量基础。

二是工作中的风险管控。会计风险的控制重点是在现场的审核流程中减少会计问题的发生。预防审计损失并非简单的,审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主动配合,包括被审计机构。同时审计方法和会计依据的选择也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上述环节在会计损失的预防上也具有不容欠缺的关键作用,任何一环的遗漏都可能导致巨大的会计损失,审计机关必须加以关注。

三是积极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工作。在审计的风险控制过程之后,要对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估,以防止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疏忽大意的疏漏与错误。在后期的重点宣教工作中,还需要主动地和各方做好合理交流。将重点宣教范围以地方企业单位及其会计工作者为主,使各方均能主动地加入审计风险的控制中去,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审计问题的发生。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有关党委单位的协助,从多渠道地降低了审计风险。重点宣教方式要多种多样,除了阶段性的地方法律法规的统一传播之外,还需适时根据当地形势变化,从地方会计工作的功能、重要性、责任目标等角度,开展不间断放的宣传传播。对宣传活动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工作,上下协调处理好有关事项。这不但可以使经营风险极大地降低,而且可以促进审计机关更好地向各行政部门良好服务[3]。

综合归纳可知,财政的上级单位把财力专项经费划拨给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将资金投入到具体的建设项目或工程上,需要独立的财政报账核算。财政专项经费的独立核算,需要做到专款专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开展财务专项经费审计,可以加强经费的管理,可以提高经费有效使用,促进部门职能作用的健康发展。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财务专项经费审计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且各方面重复繁杂,所以,有关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采取各种先进有效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发挥专项经费的功能,从而促使企业、公众、环境三者经济效益最优化。

猜你喜欢专项经费专项资金财政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分析今日财富(2020年7期)2020-04-07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近代史学刊(2018年2期)2018-11-16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财会学习(2018年18期)2018-08-22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15年18期)2015-12-17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推荐访问:专项资金 对策 现状及
上一篇:诗歌与不朽:论中英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下一篇:ICU病人家属共享决策参与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