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煤矿邻近巷道掘进扰动下围岩控制技术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7 点击:

张建峰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 安全管理五人小组,山西 大同 037003)

塔山煤矿目前主采3~5号煤层,煤层埋深400~800 m,煤层平均厚度15.8 m,属于特厚煤层,煤层倾角为3~5°,总体赋存稳定,结构较简单。煤层顶底板岩性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煤层顶底板结构

塔山煤矿1070胶带大巷及1070回风大巷均沿煤层底板掘进,两条大巷平行布置,中间间隔45 m的煤柱。1070胶带大巷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其掘宽×掘高=5 440 mm×4 220 mm,净宽×净高=5 200 mm×4 000 mm,支护方式为“锚网索+W钢护板+喷浆联合支护”,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顶、帮锚杆采用D=22 mm、L=2 500 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排间距800 mm×800 mm,使用150 mm×150 mm×10 mm拱形高强度钢托盘,W型钢护板规格为450 mm×280 mm×4.75 mm;
锚索采用D=21.8 mm、L=8 000 mm的锚索,排间距1 600 mm×1 600 mm,使用300 mm×300 mm×16 mm拱形高强度钢托盘;
顶帮均采用网格为100 mm×100 mm的D6 mm的钢筋焊接网,并喷射混凝土厚度120 mm,强度C20.原支护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巷道原支护方案(mm)

1070回风大巷的设计断面及支护形式与1070胶带大巷相似,2条大巷均采用全断面一次割煤成巷法掘进,其中1070回风大巷的掘进滞后于1070胶带大巷。受回风大巷掘进扰动的影响,已成型的胶带大巷局部区域出现了较严重的变形,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回风大巷侧的巷帮变形较剧烈,并伴有顶板下沉量较大的现象,对井下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对受掘进扰动下的大巷围岩控制技术展开研究。

2.1 围岩强度特征

为了解塔山煤矿3~5号煤层顶底板围岩的强度,在大巷内选择合理的位置对顶底板围岩进行打钻取芯,并将煤岩样制成标准试件,采用伺服机等设备,对煤岩样本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内聚力等力学参数进行测定,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3~5号煤及煤层上方泥岩的强度较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而泥岩上方的含砾粗砂岩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且厚度较大,可作为支护构件锚固层位。

2.2 围岩扰动实测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回风大巷掘进对胶带大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在胶带大巷合适的位置布置钻孔,对其围岩的松动破坏深度进行窥视分析,采用的设备为矿用钻孔窥视仪及多点位移监测计,其中窥视深度为15 m,多点位移计测量深度为8 m.

窥视测点位于胶带大巷靠近回风大巷的顶板处,在回风大巷掘进至测点16 m前进行第1次观测,回风大巷掘进过测点后16 m时进行第2次窥视,窥视结果如下:

第2次窥视时,孔深1.5 m及3.0 m处围岩的裂隙及破坏程度明显多于第1次窥视;
孔深4.3 m处的围岩在第2次窥视时变得粗糙;
第1次窥视时,7.8 m孔深处的围岩较为完整,而在第2次窥视时出现了张开度较大的2条纵向裂缝;
孔深8.2 m之后的围岩在前后2次窥视时的变化不大,裂隙情况未明显变化。由以上窥视结果可知,回风大巷掘进对于胶带大巷顶板围岩的扰动作用较为明显。

在胶带大巷左帮同一钻孔内布置深度分别为1 m、2 m、4 m、8 m的位移监测计,并进行为期30 d的不同基点围岩位移监测,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深度测点左帮位移变化曲线

由图2可知,在监测第10 d时回风大巷通过了监测点。在监测第9 d到第14 d期间,深度为1 m、2 m及4 m测点的位移增长幅度较大,其位移量分别为36 mm、27 mm、10 mm,稳定后的位移量分别为40 mm、29 mm、13 mm;
而8 m深测点的位移在30 d监测期间无大幅度的变化,稳定后仅有2 mm的位移量。

由窥视结果及位移监测结果可知,在回风大巷掘进扰动的影响下,胶带大巷左帮的浅部围岩破坏变形较为明显,而8 m深度之外的围岩完整性较高,基本不受扰动影响;
回风大巷掘进对胶带大巷的扰动显著影响期为5 d左右。

3.1 支护方案优化

根据大巷的实际赋存条件及现场实测结果对原有支护方案进行优化。

1) 由现场观测结果可知,巷道顶板1.5~3.0 m范围内的围岩裂隙较多,破坏变形程度较大,4.3~7.8 m围岩表面较为粗糙,并分布有纵向裂隙,导致锚杆(索)的锚固能力变弱,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护作用。因此,可通过缩小锚杆、锚索的间排距来提高支护强度,并加大锚索长度,使其能够稳固在稳定岩层中,有效地控制破碎围岩。

2) 胶带大巷左帮受掘进扰动影响破坏变形严重,可通过缩小帮锚杆间排距,补打锚索来抑制巷帮变形。

3) 由于巷道断面较大,且为深埋矿井,其底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底鼓,需采取挖底、浇灌混凝土等措施加以防治。

根据以上思路提出2种支护优化方案:

第1种优化方案为:在原有支护方案的基础上,将锚索长度统一增加至9 m,间排距不变;
巷帮在原有基础上补打1根9 m的锚索,间排距1 600 mm×1 600 mm.

第2种优化方案在第1种优化方案的基础上,将锚索排距统一缩小至1 000 mm;
帮锚杆的间距缩小至600 mm.

3.2 优化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依据1070胶带大巷及回风大巷的实际赋存条件建立模型,对比分析原有支护及优化支护方案的围岩控制效果。不同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原支护方案下巷道顶底板的移进量为782 mm,左右两帮的移进量分别为570 mm、460 mm;
而优化方案1下的顶底板及左右两帮移进量分别为721 mm、547 mm、454 mm,相对于原支护方案下的移进量分别降低了7.8%、4.1%、1.3%.另外,方案1的左右两帮变形量相差较大,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形。

图3 不同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

优化方案2的顶底板及左右两帮移进量分别为659 mm、464 mm、448 mm,相对于原支护方案下的移进量分别降低了15.7%、18.6%、2.6%,且在该方案下的左右两帮变形量基本相近。

由数值模拟结果可知,第2种优化方案的围岩控制效果更明显,因此确定采用第2种优化支护方案。

采用第2种优化方案对1070胶带大巷重新进行了加固。为分析1070胶带大巷受掘进扰动下优化支护方案的应用效果,在巷道内布置监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监测巷道围岩的变形量,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回风大巷在第9天掘进通过胶带大巷的监测点,采用第2种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8 mm,巷道两帮最大移进量为53 mm.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较小,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说明该优化方案的控制效果显著。

图4 改进支护后的巷道围岩变形量

1) 通过现场观测得出,1070胶带大巷在1070回风大巷的掘进扰动下,浅部围岩裂隙增多,而8 m深度之外的围岩完整性较高,基本不受扰动影响,扰动显著影响期为5 d左右。

2) 根据现场观测结果,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控制效果,并确定出合理的支护优化方案。

3) 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后,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28 mm,巷道两帮最大移进量为53 mm,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较小,控制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大巷胶带扰动Bernoulli泛函上典则酉对合的扰动数学物理学报(2022年4期)2022-08-22矿井大巷布置方式黑龙江科学(2020年20期)2020-10-17(h)性质及其扰动数学物理学报(2019年4期)2019-10-10纸胶带随身笔学苑创造·B版(2019年8期)2019-08-09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设计机械管理开发(2018年9期)2018-09-18胶带有故事童话世界(2018年20期)2018-08-06小噪声扰动的二维扩散的极大似然估计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12-01简易胶带座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年7期)2016-06-15用于光伏MPPT中的模糊控制占空比扰动法电源技术(2015年11期)2015-08-22方便胶带中学科技(2015年2期)2015-04-28推荐访问:围岩 扰动 掘进
上一篇:硅铝型铁尾矿粉的无熟料固结性能及水化机理
下一篇:坚硬顶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切顶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