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帮忙类节目需要守正创新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5 点击:

陈永峰

2000年后,随着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法治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公众追求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对自身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格外关注。各级广电媒体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民生关切而创办的帮忙类节目因此大量出现,因为优势特出,大受欢迎。

一是定位亲民。党领导下的广电媒体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广电帮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于为百姓办实事,化解社会矛盾,履行媒体社会责任,成为百姓和政府的连心桥,彰显了影响力、美誉度和人情味。

二是选材接地气。广电帮忙类栏目,既“解难”,又“释政”。“解难”,就是针对老百姓遇到的急难事进行调查采访,进行舆论监督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释政”就是针对公众关注的各类热点政策,进行精准解答。从信息提供、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到监督行政、法律维权,都是帮忙类栏目的选材范围。

三是原生态呈现。广电帮忙类节目大量运用原汁原味的现场镜头和同期声,充满故事性、现场感、生动性、贴近性。帮忙记者深度融入新闻事件,不仅仅是舆情的报道者,还成为受众维护自身权利的顾问、引路者和促进者。帮忙记者在节目中帮助维权,展示细节,出镜发声,让受众更有参与感、归属感和亲近感。

四是故事化播报。讲故事是主持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广电帮忙类节目历来注重“故事化”播报,主持人犹如邻家大哥大姐一样,在节目中拉家常、讲述新闻故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让受众身临其境。有些广电帮忙类节目,主持人即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对事件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娓娓道来。

尽管帮忙类节目目前仍是广电民生节目的重点,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节目形态、帮扶内容等日益同质化、常规化,节目出现模式困倦,受众出现审美疲劳,广电帮忙类节目影响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一)内容重复,枯燥乏味

广电帮忙类节目每天接到的求助,数量众多,纷繁复杂,比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债务纠纷、求医问药、出行咨询、停电停水停气信息等。面对海量求助信息,很多广电帮忙类节目不研判每条线索是否具有社会共性,具有多少价值,而是事无巨细、平均用力进行跟进报道,长此以往势必会陷入家长里短及单纯的个体投诉与纠纷之中。比如,某广电帮忙类节目在一周之内连续报道了三次小区垃圾无人清理的问题,内容大同小异,看上去信息量丰富,实则缺乏信息量、缺乏新意,容易造成受众视听和审美疲劳,也降低了栏目的格局和品味。

(二)角色越位,职权越界

社会分工是社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社会的正常发展正是建立在各系统职能清晰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在社会系统中,新闻媒体的基本角色定位应该是信息传播者、社会事件记录者和社会情感沟通者,是社会公共信息平台,但在很多广电帮忙类节目中,记者逾越了自身的角色本位,超越了职能界限,包揽了一些本应由其他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比如,记者由报道者、传播者变成了组织者和策划者,这就扭曲了新闻媒体的功能,误导了受众的认知,降低了新闻媒体应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再比如,把自己当成执法者,不顾法律规定,对一些问题矛盾越权定性,粗暴裁决,结果使矛盾更加激化。

(三)伦理失范,侵犯隐私

一些广电帮忙类节目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媒介伦理规范,一味追逐热点、制造噱头,甚至不惜侵犯当事人隐私,走在违法的边缘。刻意报道低俗话题、刻意强调煽情,扭打吵闹、斥责谩骂等不雅场景不经剪辑处理就呈现出来。未经当事人允许,将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公开播出。比如,某广播帮忙类节目,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对一起家庭矛盾纠纷进行三方通话调解,主持人就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刨根问底,引起双方当事人激烈争吵后,主持人未能很好调和现场气氛,节目未经技术处理进行了原生态播出,结果侵犯了双方当事人的隐私。

(四)形式单一,挖掘浮浅

广电帮忙类节目的宗旨是“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就要求节目必须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但不少帮忙类节目的采编播人员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不够,在替老百姓帮忙时效率不高,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往往止于表面,对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挖掘不够,不触及核心矛盾,提出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治标不治本,老百姓不满意。

此外,节目帮忙模式也显得单一,不够丰富。记者带领当事人奔波于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注重“帮忙过程”的展示历经多年,受众已经司空见惯,很难再激起更大的兴趣。

(一)明确定位

广电帮忙类节目是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群众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是规范社会秩序、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和谐环境的“助推器”。要高远站位,要从坚守媒体使命和职责出发,站在百姓的立场,立足于扶弱帮困,呼唤良知,弘扬正气,用心用情用功把节目办好。

帮忙类节目的落脚点是有效帮忙,要有效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要解疑释惑而不是难上加难。面对纷繁复杂的线索,应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精选具有典型性的选题进行采访报道,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法依规依理帮忙。帮忙记者可以成为群众维护自身权利的“顾问”和“参与者”,但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人为制造冲突、激化矛盾。不得暴露当事人的隐私,侵犯他人的权利,要做到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包办、真情不作秀。

(二)精心选题

广电帮忙类节目成不成功,关键是看它能否给受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其中,精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选题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的优劣,是节目成功的前提条件。节目组每天接到的线索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比如邻里纠纷、情感矛盾、寻人寻物、求职求学咨询、法律援助等。尽管帮忙类节目以帮忙为核心目的,但却并不意味着家长里短的琐事都可以被不加选择地报道,这样会使节目陷入选题重复、枯燥乏味的漩涡,而应该从众多线索中慧眼识珠,将真正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选题挑选出来。比如,徐州广播帮忙类节目《12345 大家帮》曾接到一位盲人朋友咨询,询问盲人乘坐公交车时有哪些政策,随后栏目组就盲人乘坐公交车的政策采访了相关部门,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还就现役军人、退伍军人等群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节目通过帮助一个人实现了帮助一群人的传播效果,这就启示我们:精选选题时,要理性思考这个选题是否关乎大多数人的利益,要从个性看共性,达到帮忙一个、惠及一群的效果。

(三)故事化呈现

广电帮忙类节目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故事化呈现。一是展示帮忙过程。通过赋予记者新的角色定位,让记者不再是新闻事件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参与者”。可以展示记者帮忙的全过程,包括记者为求助者到处奔波的细节、仗义执言时的场景、一波三折的过程等。二是故事化播报。所谓故事化播报,是指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主持人要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细节、真切的情感,把帮忙新闻讲述成曲折精彩的故事,尽可能地描绘细节、再现场景、刻画人物、交代背景等,赋予帮忙新闻一定的美感效应。

(四)思想有深度

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本质属性是有思想,能发现事物背后的动向,把握事件的社会意义。作为广电帮忙类节目,讲好帮忙故事,不能局限于一事一报、就事论事,还要看出问题的症结,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徐州广播《12345 大家帮》栏目设有“93 回复”专栏,每天会精选部分受众反映的典型性问题,转交相关部门和机构办理,栏目进行全程督办并及时通报办理进程和结果,还进行精辟评论。对一些部门和机构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的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指出根源所在。对一些部门和机构快速反应、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作风给予了表扬,形成示范效应。节目不仅追求内容的广度,更追求思想的深度和高度,点评有理有据有力有度,不仅有力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率,也让栏目更受群众信赖。

(五)品牌运营

面对激烈竞争,广电帮忙类节目必须打造和强化自身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受众。

1.打造优质团队

主持人和记者是栏目的核心要素,应形成品牌力和美誉度。在业务技能上,主持人和记者需要掌握多领域的业务知识,对事件的动态发展有准确的预判和应对的能力。在帮忙形式上,倡导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介入式报道,走进普通百姓中间,真心帮忙解困,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我在现场、我在参与”应成为帮忙团队的符号,成为栏目的品牌象征。

2.创新版块设计

版块设计非常关键,既要保证信息量,又要突出重点。以徐州广播《12345 大家帮》为例,设置了《一帮到底》《热线接听》《有问必答》《律师帮帮忙》《12345 找到了》《生活小百科》等版块,既突出新闻性,又凸显服务性和贴近性。《一帮到底》针对一些受众的重点投诉进行深度调查报道,展示帮忙的过程、公布帮忙的结果并进行精辟点评,带有火辣味。《有问必答》《生活小百科》等版块则重点解答受众的各类政策和生活常识咨询,相对较温和。

3.注重形象包装

广电是视觉和听觉媒体,受众通过“看”和“听”才能感知节目内容。广电帮忙类节目要有栏目片头和片花,片头片花要有视觉或听觉冲击力,富有感染力,现场感强,贴近性好,要有助于节目的高质量传播,要有美感。

4.策划公益活动

策划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不仅能丰富节目内容,还能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近年来,徐州广播《12345 大家帮》栏目,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公益活动,获得广泛的好评,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该栏目策划推出了“小个头 大市场,大家帮你卖香包”“筑梦未来——暑期支教西部行”“善行徐州 助力梦想”“我是验房官”“月老红娘来帮忙”“失物招领公益帮”“点赞抗疫勇士”等公益活动,通过“线上宣传+ 线下活动”,均取得火爆的传播效果,传播了正能量。

(六)融合传播

广电是视听觉媒体,虽然具有视听优势,但与新媒体相比,又有许多不足,需要在立足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和新媒体融为一体,融合发展。一是建立栏目的新媒体矩阵,入驻客户端,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账号,及时发布相关栏目内容,提供节目直播和点播服务。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受众进行互动,受众的留言可以作为节目素材,以此增强用户黏性。三是根据节目内容,生产原创短视频,扩大栏目影响力。

广电帮忙类节目凭借其定位亲民、选材接地气、原生态呈现、故事化播报等诸多优势曾风靡一时,广受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近年来节目形态、帮扶内容等日益同质化、常规化,节目影响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守正创新势在必行。我们要从坚守媒体使命和职责的角度出发,坚定信心,用心用情用功把节目办好,要从明确定位、精心选题、故事化呈现、思想深度、品牌运营、融合传播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改革,相信只要思路清晰、举措得力,一定能让广电帮忙类节目焕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类节目广电选题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谈诗词的选题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3期)2016-01-15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推荐访问:广电 类节目 帮忙
上一篇:ON,CHINESE,MEDIA
下一篇:在碰杯声中辞旧迎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