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4 点击:

周开塬 胡源 王恒 郭文翠 王振锋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

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也就是说要先建立纽带,将区域与区域连接在一起,将国与国连接在一起,落到实处就需要运用交通运输工具将各个节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交通运输网络。得益于“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均稳步推进,经济形式整体向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经济遭遇了短期困难,但是随后迅速恢复。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的承载体,需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需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1]。高等学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针对性地修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对于农业院校更是如此。农业院校中的交通运输专业处于弱势学科的地位,发展自身困难重重,既要符合国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标准,又需要结合学校特色以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因此需要下功夫制定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1.1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为导向,才是基础;
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境外反动势力无所不用其极,需要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我国作为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然较弱,国外反动势力依然猖獗,在中美对抗的大环境下,意志不坚定、缺乏自信者极易受到蛊惑,轻则败下阵来,重则可能变为叛国者,所以,要以德为先,当然,才也不能忽视,当今的社会无才很难能够生活下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来说,新时代的交通运输类人才要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勇担时代使命,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具备吃苦耐劳的意识,能够吃苦,扎实肯干,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要服务实践,实践反馈理论,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磨练意志,坚定自身的信念不动摇。

1.2 具备分析解决复杂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的交通运输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到大型场站的建设,小到一种交通工具,都会涉及多门学科,在这其中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如:交通工程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城乡规划、计算机科学、汽车理论、电子控制、信息工程、经济学、法律法规、交通法规与安全、运筹学、管理学等等。这要求交通运输人才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其他交叉领域相关联的知识和分析方法。简单讲,要了解国际关系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具有环保和安全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
专业知识:交通工程学、交通法规与安全、汽车理论等;
交叉学科知识:土木、机械、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分析解决交通运输类的实际问题,并具备经济与管理的知识,能够对交通运输效益做出分析、判断的人才。

1.3 具有国际化视野

“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战略一方面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引进来”国外企业,这种形势要求交通运输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具体讲,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措施,具有开放、包容的意识,有意愿学习国外先进交通运输技术及其组织管理方式。当然仅仅是语言和学习的意识是不够的,国家化视野不能仅局限于“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走出去”,也即是将引进的技术或者知识消化吸收,结合国内的相关技术和标准,推出新的技术和标准,并将新的的技术和标准推向国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近些年来,国家政策在不断调整,突出特色、服务地区经济是高校一个有效切入点,因此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快高校转型。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坚持“聚焦农、小综合、大特色、创一流”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办学特色,正在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交通运输与生命科学关联度不高,在农业科学中处于辅助学科,所以在农业院校中交通运输专业处于弱势地位,农业院校中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2]:

2.1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农业院校在农学、园艺、植保、烟草、牧医、食品等方面投入较多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实验设施丰富且更新速度紧跟时代,交通专业虽然可以共用基础教学设施,但是实习场地、实习设施、课程实践场地、课程实践设施,这些无法共享,且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场地和设施十分有限,设备更新速率更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目前有效的教学模式,农学、园艺、植保、烟草等的实践与工科的交通运输专业差别很大,实践环节很难能够共用场地和设施,且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设施价格较贵,农业院校提供给交通运专业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由于“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交通基础建设具有规模大、工期紧、要求高的特点,所以需要大量具备着坚实的专业基础、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的薄弱阻碍着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大数据”、“智慧交通”、“互联网+”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3],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由单一交通领域向多个交叉领域扩展,不仅需要具备交通运输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部分软件编程、数据检索、土木建设、经济效益分析、人员管理等学科的知识。部分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仍以交通运输技术较为主,比如:汽车构造、汽车运输组织学、技术经济学、汽车检测与维修、发动机原理等等,像智慧交通、人工智能、车联网等的课程较少,与社会的发展有些脱节。除此之外,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专业课程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比如:汽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载电动机、整车控制系统等内容较少或者是没有,部分高校还是局限在传统汽车,讲授内燃机和变速器等内容。

2.3 重教学轻实践

国内农业院校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仍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较少,虽然高校教师在课程上加入了视频演示,课堂上有提问和讨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视频并不是针对课程专门制作的,会有内容缺失或者视频切合度不高等的问题,提问和讨论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不高且仅有部分学生参与;
实践课程也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过程,其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实习设备或者设施不足。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在最终成绩中占比较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动手能力的培养[4]。

2.4 师资结构不合理

部分国内农业院校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薄弱,教师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较少,但是随着国内研究生毕业数量提升,海外研究生的归国,此问题正在逐渐改善。部分国内农业院校不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新进教师刚开始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学经验十分有限,需要持续的培训。社会需求中最主要的是企业需求,许多高校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缺乏企业的从业经验,与企业接触较少,对于企业的实际诉求了解甚少,所选取的教材,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代的技术发展。除此之外,教师知识背景过于单一,集中于传统的交通运输领域,这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新时期的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复合应用型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在农业院校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费有限,导致其发展受阻,当然专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做出改变:课程内容需要调整,实践课程需要加强,师资队伍需要补强。

3.1 突出特色,增加教学资源投入

一方面农业院校学校层面要转变思想,农业院校虽然是以农为主,但是需要多学科协同发展,就如木桶效应,短板学科必然拖慢学校的发展,将来的农田和林地间不会仅有作物与植被,还存在各种耕作或者收割机械,需要智慧交通做引导,农林产品需要物流运输,也需要储存或者中转的产站,这些与交通运输专业有关。农业院校需要交通运输专业的辅助,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专业要立足于所在学校的办学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采用OBE 的教学理念,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课后师生沟通渠道,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合社会需求[5-6]。

3.2 调整课程设置,满足新需求

农业院校在制定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传统交通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不能删除,万变不离其宗,交通运输核心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交通运输领域也是重要的,但是核心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因为半导体产业的进步使信息化、智能化渗入各行各业,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也在逐步向无人化、智慧化发展,所以这些在核心专业课上没有的内容要有所体现;
(2)新增大数据、人工智能、编程、互联网等相关课程,可培养学生交通大数据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具有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培养专业学时的限制,所以专业负责人要统筹规划,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地区的经济需求,删除一些不合适的课程,精心选取符合专业发展规划的新课程;
(3)农业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区域特征,新增特色课程或者特色内容,比如,拖拉机汽车学、无人农场、智慧场站等等。各高校的专业要与相关行业多交流多沟通,最好是开设特色专业,目前国家倡导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码要满足区域经济的需求,高等院校要更重视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依据这样的课程设置既可以保证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构建,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更可以为区域经济提供合格人才。

3.3 增强实践方面的能力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实践环节分为多个层次进行[7]。(1)理论课程增加课程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实习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考虑到农业院校交通运输专业预算有限,课程实习环节可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仿真平台,最大时限度的降低课程实习经费预算;
(2)开设实践课程,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实践课程也可采取虚拟仿真与实物教学混合模式,虽然初期成本高,但是虚拟仿真后期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3)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践课程可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切身体会行业的真实需求,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4 加强师资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交通运输人才的重要保障[8]。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可从三方面入手:(1)引进多学科人才,新时代的交通运输领域需要多学科人才,不仅需要机械、汽车、信息方面的人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人才也需要引入。需要注意的是,引进人才的研究方向也要与交通相关,因为专业若提供不了基础的科研设施,将来也是留不住人的。(2)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出资参会交流,交通运输领域在快速发展,教师的素质要持续的提高,以满足社会的需求。(3)与企业交流,产学研融合。学校学院层面需要给予支持,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中,教学的目的都是培养合格的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实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交互融合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高校适时调整,尤其是处于农业院校的交通运输专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有限的预算下找到符合专业自身发展道路十分困难,但是通过沉淀内核,突出特色,针对性改善教学、调整课程、加强实践,也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区域经济高质量交通运输人才。

猜你喜欢农业院校人才专业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年4期)2022-04-23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高师理科学刊(2020年1期)2020-11-26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2-16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推荐访问: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 交通运输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浅论绿色金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