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语境下动画多元形态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9 点击: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动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纵观动画史,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所发现用于记录运动轨迹的野牛图,到动画萌芽时期阿塔纳斯·珂雪所发明的视觉实验装置魔术幻灯,再发展至卢米埃尔兄弟所创造的活动摄像机,我们会发现,动画的发展始终是在跟随社会主流物质及数字媒介使用偏好进行创作及传播。随着如今媒介技术的全面发展,动画本体在这个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一种极具包容性及开放性的艺术语言深入下沉至大众日常生活之中。在不断演化的媒介环境中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手段进行表现,突破原有的界限维度,继而衍生为多种综合艺术形式抑或是将动画以艺术材料的身份渗入至作品组织物中,形成多语义、融合性表达。最终,动画本体在各应用领域及多样化媒介环境中转换为多元形态,从而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中进行多向度探索。

1911年,意大利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便提出了《第七艺术宣言》。其内容在确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同时,也提出了电影艺术无可比拟的综合性。[1]动画作为电影门类中的一条重要分支,随着宣告电影艺术身份的合法性,被定义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电影艺术中所包含的综合性特点早在动画艺术诞生初期予以显现。这种综合性一方面表现在对于其他艺术门类形式及文本的复合和转译上,另一方面则是表现在对于动画中媒材的杂糅使用上。

(一)动画中的复合与转译

首先,动画作为一门视听艺术,融合了绘画、电影、音乐等多种媒介属性。并以一种综合的形式对于这些媒介进行融合与转译,突破并弥补了原先媒介意义的表达局限,在互联发展过程中寻求互译,为动画在视听创作及观念革新方面提供更多可能。以汉斯·李希特、沃尔特·鲁特曼为首的先锋派艺术家所创作的抽象动画电影,就是以抽象的风格将绘画与音乐融合在动画中作为作者情感及观念的表达。将造型形式融入至音乐,实现音乐可视化,以普适化语言进行艺术创作,[2]并借助影像运动规律将其转译成动态演绎形式,以此进行通感联觉。先锋派艺术运动对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动画中的复合使用充分展现出艺术形态间的共通与互联,在挖掘动画表现新方式的同时也将其置于多文本互涉的结构之中。

(二)动画媒材形式的重构使用

除去艺术间的相互转译,动画在发展过程中也在逐渐摆脱原有物质材料的禁锢,尝试将多样化的媒材杂糅在动画艺术中,打破传统思维边界,对于动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延展,进而生成更加自由的动画创作思维。在这种思维下创作出的作品更具实验性和激进性。

如20世纪30年代所诞生的一系列动画导演就选择以废胶片作为媒介,刮除掉其上的乳剂层,越过使用相机,直接运用各种雕刻工具、颜料及技法对于胶片进行刮擦和涂抹,绘制出相应的图形,从此诞生了“直接动画(Direct Animation)”这一相对特殊的动画类型。如直接动画技法先驱者列恩·雷利用刀、针等各种生活工具在废胶片上雕刻绘制所创作出的《彩色盒子》(A Colour Box),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利用笔刷及颜料在废胶片上直接作画所创作的《爱在机翼上》(Love on the Wing)及《星条旗》(Stars and Stripes)。这类短片突破了动画约定俗成的制作方式及媒材,不局限制作动画的工具及材料,以一条条废胶片作为载体,在其上进行刮擦、刻画与着色,以获得奇妙的色光效果,跨越了动画制作边界,形成了当时较为激进的动画探索实验。

其次,表现在多样化材料的意义重构上。如捷克导演杨·史云梅耶在其作品《对话的维度》(Moznosti dialogu)中以荒诞风格将生活中的各类材料糅杂在一起,将材料进行重构,其物理特性也在向作品内涵进行转换。[3]通过艺术表现赋予各类材料多样意义表征的同时,也让观者去寻求并领会埋藏于材料表象之下的隐喻表达。波兰动画艺术家亚历山大·克莱瓦以世界名曲《天鹅》(Le Cygne)中的旋律为背景,以沙子作为制作动画的材料,制作出同名动画短片。沙子这一具有流动特性的材料给予了动画中天鹅优雅的动感。两者的重构结合将这首乐曲进行视觉化演绎。总体来说,在早期动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运用动画这种艺术形式,将各类媒材通过个体的想象性表现进行多次加工,以多变的语言风格将作品范式进行多元化扩展。在不抹杀材料特性基础上赋予其生命灵性,并将其融入至作品内核,使之进行作品观念的自我表达,最终为动画生成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

如果说在早期动画中艺术家注重作品的本体性,即以个体化方式运用原创且独特的艺术创作思维,将其他艺术门类与各种物质材料的复合及重构作为重点,那么在21世纪数字化背景下的动画影像更倾向于以综合性形态进行发展。在不断创新的媒介环境中,这种综合性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对动画新角度的审视:它不再以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进行展现,而是渐渐演变为一种材料放置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并衍生成综合媒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融合、跨界态势引导下,结合动画内容及外在呈现形式重塑动画场域形态,以此构建出全新的艺术体系。

(一)动画语言的跨界与重塑

在数字化影像作为普遍现象的今天,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除去融合了其他艺术门类和物质媒介材料,数字媒介的渗入也在进一步帮助动画游走于各个学科门类之间。[5]在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的组合设计之下,突破原有的物态关系,让动画不止步于单纯的动画影片,而是融合各类艺术、文学、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理念开辟新的表意方式,进而促成各门类间跨领域、跨媒介应用的实验与交流。

在中国,以跨媒介合作为基点,以动画作为表意的例子也愈加增多,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古画作品进行动态化表现就是一场艺术与数字技术跨界视野下的完美演绎。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所展出的由水晶石公司研发创作的数字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其作品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作为蓝本,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数字化动态延展;
2014年,故宫博物院将工笔重彩人物画《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的12张画作原型为基础,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之下将其转换为动态组图发布于网络,为原本只存在于静态画作中的历史人物赋予生命灵性;
2021年,由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6]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的活动中,运用数字虚拟影像技术将北宋王希孟的绢本青绿设色画《千里江山图》进行数字长卷动态化演绎,营造独特的视听盛宴。

以上所提到的作品都是以中国古代自存自立的古画为蓝本,将风俗画、工笔画、山水画等各种古代画作在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上进行重塑,使传统古画跨越边界,并与数字媒介彼此适应。在传统转向数字的过程中,古画数字化表现没有摒弃任何传统艺术形式,也并非是一个简单更新迭代的过程,而是将以往基于静态平面获取作品信息的方式,在跨学科理念、数字技术的辅助之下将多门类进行有机配合。以原作为基础,适当加入符合原作艺术形态的想象部分,通过传统物质媒介及声光电数字媒介力量的相互捕获,将其转化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由静态载体变为动态载体,由绘画转向屏幕,由单一视觉感知转向全面感知等。由此呈现出的复合性特征赋予作品更加广泛的语言表达机制,[7]其丰富的语言表达在传统和创新的迭代过程中彼此适应,在相互共融、重塑的新态势引导之下为作品提供更加广阔的表意空间。

(二)动画形式的互动与共融

在当今时代,互动与共融作为事物表达方式的主旋律,同样也在艺术作品中予以展现。相比传统艺术将重心放在外表及所代表的含义上,当今艺术注重的是互动、转换与计算机媒体融合。[8]作为艺术表达的主要特征,互动与融合同样成为当今动画的重要发展趋势。其话语力量在于在跨领域融合、多元化的场域中,将艺术体验的主动权给予用户,让其自身与作品进行随机的互动组合并进行艺术探索。通过动画互动情节的设置使用户介入至作品内部场域,从艺术观赏者的身份转换为艺术参与者,打破传统动画“观”与“映”的间离效果,[9]并在用户与作品交互的过程中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分立的感官重新聚合,以沉浸式情感体验引导用户感悟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内涵。例如,在2020年,由敦煌研究院、腾讯影业与腾讯动漫联合推出的《敦煌动画剧》在“云游敦煌”小程序中进行展出。其内容是将莫高窟5个最为经典的壁画作为原型,通过数字技术的加持将壁画的前中后景进行分层,并以类似“皮影”的运动方式赋予画中人物动作,并将背景乐及解说融入至其中,最终转换为动画。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结合多感官通道以沉浸式体验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进行游历,领略穿越千年的壁画故事。除此之外,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选择相应故事及角色进行单人或多人的配音创作与互动,并可分享至社交平台,在捕获有关敦煌莫高窟具体信息的过程中增添了相应的娱乐性。总体来说,本次所推出的《敦煌动画剧》既保留了敦煌艺术语言表达的本体性,将壁画原有的色彩、肌理、画面、故事等艺术语言予以保留,同时也在积极进入市场,将互动配音娱乐属性融合至动画之中,以一种符合现代用户体验及审美趣味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在文化性、娱乐性相互补充、促进的过程中感受敦煌壁画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核心思想。[10]壁画本身的艺术性在动画中予以展现的同时,发挥出寓教于乐的效果。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的《鹤采》吸收了动画、互动装置以及声音艺术等语言特征,在公共空间中借助巨大的屏幕,结合“白鹤”这一元素展现了梦境般仙灵幽远的世界。动画中白鹤与观者的数量遥相呼应,并随观者掌声的频次变换在动画中呈现出不同的动作。这种超乎寻常的展示强调了画面、场域、观者间的互动关系,并使时间与空间并置,将动画转换为触发观者走进作品的装置,让观者通过眼观、手动在不经意间走入一个互动场域,在美学欣赏的过程中唤醒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受力,感悟美好的文化物灵体验。

像上述以动画为基点,构成互动影像装置实践的案例还有许多。其作品状态大多是跨越了学科边界,在保留动画、新媒体等艺术个性的基础上以融合的表意语言进行延展,并放置在特定的场景空间中。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参与使观者沉浸其中,这既是一种互动方式,同时也将观众变为作品的一部分,达到作品与观者合二为一。[11]在当下融合的艺术环境中,动画以更加自由、多变的方式渗入至各种艺术表达形态中,呈现跨媒介融合的综合美感。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动画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创作媒介的不断变化不论在范式还是在用途上都为当今动画影像增添了多元的可能性。从早期动画将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媒材进行糅合与重构,从而寻求互译,到如今动画的跨界及互动探索,可以感受到动画从跨领域合作到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寻求多维度延展的艺术性表达。如何与其他媒介相互促进、相互诠释,透过对于异质性的探索生成艺术形态间的共生与交融,是当下需探索的重要议题。

猜你喜欢媒介动画数字做个动画给你看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1年12期)2021-03-16动画发展史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0期)2020-10-28我的动画梦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媒介论争,孰是孰非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书,最优雅的媒介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中国设备工程(2017年7期)2017-04-10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推荐访问:语境 媒介 形态
上一篇:新时代“主旋律”越剧创演的创新与突破
下一篇:体验经济视角下素人戏剧工作坊体验价值研究,——,以南京地区戏剧工作坊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