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在西宁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与创新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6 点击:

田凯, 李峥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1.1 枯山水的起源与发展

枯山水庭园是日本特有的庭园样式之一。日本园林为东方园林的分支之一,源出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观。枯山水庭园(以下简称“枯山水”)能在咫尺之地创造无限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则是将大自然移缩模拟在一方庭院中,由此可见中日园林在精神上的相似性。枯山水的起源于日本远古时代,以沙石组合等具有枯山水雏形的符号祭祀神灵。平安时代(794-1192),小乘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与之随行的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各地以石叠山,挖池拟水的尝试层出不穷,以模拟自然的造园手法为后世枯山水之源流。镰仓时代,在政治、僧侣造园等因素的影响下,枯山水造景手法由写景向写意过渡。室町时代,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和军事等因素促进了平庭写意式枯山水的诞生,并且日本造园师河原者首次在枯山水中应用盆景。明治时代至今,重森三铃、枡野俊明等将枯山水与现代园林相结合,使枯山水文化快速发展并得以传承,让枯山水载入了世界园林史册[1]。

1.2 枯山水的特点

枯山水以写意的形式代表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顾名思义,枯山水的特点在于“枯”。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2]。作者摒弃了传统造园的重要景观要素之一——水,以白沙绘制流动的纹理象征河流、湖泊等景观要素。以造型美观的置石堆放在白沙之上,象征自然界的岛屿、山峰。以常绿矮小植物或苔藓、草坪点缀于白沙上。造园者用最简单朴素的造景手法,给赏景人带来了具有俯瞰自然山川的强烈视觉感受,此种造景手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使该景观不受空间地域限制,且四季可赏。

纵观古今园林史,造景手法通常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迭代更新,特定景观的内涵与形式亦在发生变化,如此而推进了园林景观的发展。随着现代中国基建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审美层次与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枯山水被应用于多种园林景观项目中。

根据现代景观中枯山水的形式,笔者将其分为枯山水再现与枯山水创新两种类型。前者大多出现在酒店或私宅的庭院中,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和相似性,设计师往往秉承传统枯山水造园手法,沿用枯山水庭院的布局和造园要素,以砂石抽象地表达自然山川,营造高度写意的枯山水意境(见图1)。后者则应用于各种场合,在枯山水创新这一过程中,设计者继承发扬了其艺术特点,追求文化内涵和风情韵致,吸收了传统枯山水的精华,利用现代精进的技术和丰富的材料,在局部造园材料或构图方式上呈现出与传统枯山水庭院不同的风韵,创造出各式神似而形异、古今融合的现代景观作品。如日本福冈安田火灾保险大楼前庭的石园运用简洁凝练的造园手法,以小桥、抛光金属圆锥体、白砂等材料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枯山水园林。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叠山艺术和日本枯山水的置石手法,既表现出群山起伏的磅礴气势,而方寸天地之间又具有枯山水的神韵[3]。

图1 传统枯山水庭院(图片来源:网络)

3.1 因地制宜

西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处于温带草原气候区的西部边缘附近。火烧沟是天然形成的南北向峡谷沟道,位于西宁市西南侧。受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过度的人工干预,区域内植被严重衰退,干旱缺水。且高原地区部分植物长势较差并且生长缓慢,生态系统脆弱不稳定。场地内垃圾遍布,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气候和维护成本等问题,我国半干旱地区的水景大部分处于荒芜或污染的状态,而我国传统园林的灵魂恰好在于其精妙的山水关系,山水是古典园林的骨架,也被称为园林的灵魂,即“有水则灵”。场地内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传统造园“山水骨架模式”无法大量应用于此。而不论何种风格的园林景观,其主要构造特点也是无水不成园,由此可见,水是园林景观塑造中最不可或缺,最富魅力的一个重要园林景观要素。火烧沟内不仅缺水,土壤也干旱贫瘠,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常用砾石覆盖耕田的地表,从而达到节水和土壤改良的目的[4]。

而拟“水”景观枯山水以砂代水,象征海洋、泉溪和海洋,具有无水可造“水”的特点,既满足了观景的要求,同时砂石也可改良土壤,因此在场地内引入了枯山水的设计形式(见图2)。

图2 火烧沟枯山水景区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枯山水的创新

3.2.1 空间创新

大部分现代景观中,枯山水传承了其传统的应用形式,具体表现为空间尺度较小,并且富含禅意的精神内涵,其观赏性较强,缺乏景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而郊野公园的尺度空间尺度超出了传统枯山水的应用范畴,设计者旨在将枯山水布置于整个景区,若秉承传统的尺度和形式,枯山水只能作为多处景观节点供人观赏,并且其精致微缩的特点和整个西北郊野的基调不相符合。

场地的尺度决定了枯山水难以秉承其传统的景观尺度,因此在该项目中,枯山水不在局限于景观节点的微观尺度,设计者进行了尺度和形式的扩大与创新,使枯山水遍布于整个景区,将原本“移缩模拟”自然的枯山水结合场地现状进行了放大化设计,并且布置了不同尺度的园路于其中,拓展了枯山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游人可置身于枯山水之中,做到了行游统一(见图3)。

图3 火烧沟枯山水景区实景拍摄

3.2.2 形式创新

传统枯山水中的“水”用耙以纹理的白色砂石来表示,只具有观赏性,不具有使用价值。设计者在该项目中用较细沙粗放的砾石大面积铺设为园路,以象征流动的“水”。且动水较静水更多几分活泼的山野之趣。设计者在砂石表面放置自然的石材表示“水”上汀步,将“枯水”和园路进行了巧妙地融合。“水”上汀步的巧妙设计,使砂石比传统的枯山水更具有水的意味,并且将其引申为园路的设计手法更适合户外的大尺度空间景观。该设计手法巧妙地赋予了枯山水的可游性,从根本形式对枯山水进行了创新设计,并且保留了美学价值,同时也增添了传统园林所具有的游览价值(见图4)。

图4 枯山水景区交通设计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砂石为水,地形为山,由于空间尺度的开放性,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场地原有的起伏地形,覆以草地,在边界处散置以景石,以地形和置石象征自然山体。此举充分利用了场地现状,并巧妙地融合了枯山水造园手法,做到了“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

场地周边有连绵起伏的自然山体环绕,视觉景观条件极佳,因此设计者在枯山水景区内以疏朗自然的种植手法,使空间开敞而通透,有利于游人在园中眺望外部山体景观。游人身在园中,既可游“山”,亦可观山,充分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场地内的“山”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体融为一体。

在植物造景方面,设计者以传统枯山水中的常绿造型松作为主景植物,也保留了枯山水的鲜明特点。再配以西宁的乡土植物丁香、榆叶梅等灌木作为配景植物,同时点缀以景观置石。通过自然式的种植手法形成了简洁、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常青的植物和白色砂石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清幽宁静,一种犹如禅宗净土的绝尘妙境。

3.3 枯山水于火烧沟的适宜性

3.3.1 无水造“水”景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和地表水较少,而且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我国半干旱地区的水荒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善。有些城市不尊重场地现状,进行人工挖水造景,造成生态问题,非但没有美化环境,反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4]。

而枯山水景观不需要水,只需使用沙子这种半干旱地区并不缺乏的材料代替水并模拟水流动的形态,营造出灵动的山水景观。不用投入一滴水,缺水地区就可以美化市容,使市民得到美的享受。

3.3.2 低维护性

枯山水景观需要植物较少,仅需少量的人工修剪和维护,可大大降低公园管理成本。现代公园中常以人工维护成本较高的草坪和花卉用作地被植物,这些地被需要大量的人工浇灌,而西宁降水不足,且高度集中,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仅368mm。枯山水景观以大量的粗砾石覆盖地表,作为特殊的地被,既不需要人工浇灌,也满足了观赏性。而且无水的“山水”景观免去了水景后期管理和维修的高昂费用,侧面减少了设计和维护的工程成本。

3.3.3 生态性

地面铺装是城市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大气层间进行热量、水分等物质的交换而达到生态平衡,因此,不同物质材料的下垫面对空气湿度、市区气温等气象要素有直接影响,对局部小气候形成有重要作用[4]。传统的城市地表铺装会影响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而大面的砂石覆盖地表可形成一个透水且透气的下垫面,恰好与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所形成的砂田有异曲同工之妙,砂田是利用砾石覆盖地表的典型节水范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砾石覆盖可在土体表面形成一个干土层来阻止毛细管水的上升,减少实际的蒸发。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证明砂田具有增温保墒、控制盐碱化、减轻土壤侵蚀、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品质、促进作物生长等优良特性[5]。因此大面积在场地应用枯山水,可减少径流和抑制蒸发,改变土壤水文循环过程,有利于场地的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大面积、大规模复制粘贴枯山水景观,脱离其内涵的模仿无法推动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枯山水景观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核,设计者不仅应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予以保留、渗透,而且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景观形式。

在干旱地区,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避免大面积挖湖造河等违背自然的造景方式,应根据场地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特色,进行合理的创新与设计,充分做到因地制宜,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随着生态文明的要求提出,当代景观设计中越发重视生态设计手法的应用,但大多只浅显地应用于其表面,用于品牌和营销目的,无法发挥其内在生态价值。传统的枯山水只具有观赏价值,本设计中将枯山水与西北砂田进行结合与类比,发现其造景手法和我国西北地区的砂田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其生态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应用,因此在今后的景观设计中,枯山水景观有待被创新为一种适用于西北干旱地区的造景手法。

猜你喜欢造园造景山水爱在一湖山水间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山水之间小学生(看图说画)(2020年10期)2020-10-29一处山水一首诗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壹 造园·纳瑞集祥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山水》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现代装饰(2017年12期)2017-05-22推荐访问:西宁 火烧 修复
上一篇:无人机测绘技术用于工程测量的探讨
下一篇:入世后我国关税运用的调整与定位转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